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一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一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一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一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来自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地区的大多数运动员使用的语言是( ) A阿拉伯语 B俄语 C法语 D西班牙语 答案: A 试题分析:世界五大语言包括:汉语(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英语(美、英及部分英联邦国家)、阿拉伯语(中东阿拉伯国家)、西班牙语(西班牙和部分中南美洲)、葡萄牙语(葡萄牙及部分中南美洲)。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地区。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较简单。但要区分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的区别,世界上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但是中国人口众多,以及世
2、界华人的分布,所以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 读下图,下列叙述能粗略说明全球海陆所占比例的是 ( ) 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C四分海洋,六分陆地 D四分陆地,六分海洋 答案: A 试题分析:观察图示可知,地球表面 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故选项 A符合题意; 选项 B、 C、 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 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海陆分布概况。 点评:认真观察图示,从图上获取有用的信息。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 “水球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 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29%。概括地说,
3、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下列现象为海陆位置对气候影响是 ( ) A地势高气温低 B纬度低气温高 C距海远降水少 D迎风坡降水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表现为:距海越远气候越干燥,反之气候湿润。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距离海洋近,受夏季风影响明 显,降水偏多;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远,受不到夏季风影响,降水少。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纬度越高气温越冷; 距海越远气候越干燥,反之气候湿润; 海拔越高气温越冷,反之气温越高。
4、 一般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是受什么影响(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形雨的成因是在山地的迎风坡一侧,暖湿气流遇到山地阻挡被迫顺山坡爬升,爬升中气温降低,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所以 “一般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降水的类型及其区别,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点评:降水类型主要有三种: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形成的降水。 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暖湿气流被迫沿山坡爬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冷暖空气相遇时,暖空气
5、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 如果小文同学所在的海拔是 720米,气温是 28.8 ,山顶海拔 1520米,气温应该是( ) A 24 B 28 C 32.8 D 18.8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同一地形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一百米,气温下降 0.6 的规律,我们先计算出两地的海拔高度差 1520-720=800米,利用高度差 1000.6 就可以计算两地的温差为 4.8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山顶的温度 =28.8 -4.8 =24 。所以选择 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点评: 依据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来解答此题,考查了如何根据相对高度差
6、来计算出两地的温度差,考试常见题目,难度适中。 2011年泉州人口出生率为 1.09%,死亡率 0.55%,泉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 1.64% B 0.54% C -0.54% D 0.45%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泉州人口出生率为 1.09%,死亡率为 0.55%,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1.09%-0.55%=0.54%。 考点:本题考查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公式: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素质 B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C智力水平、气质等
7、内在特征 D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种的类别,是根据人类的生物体质和遗传的性状而加以区别的,如肤色、体型、头型、眼色、发型、鼻状、血型以及性格和潜力等。它不象语言和宗教因时而异,是人类长成后所附加的。人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 点评: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世界上的居民可分为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平时学习生活中还可以关注一下混血人种的情况。 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多盖尖顶瓦房,主要原因是 ( ) A尖顶瓦房比较美观 B当地降水多,雨季长,尖顶有利于排水 C该地常有台风光临,尖顶可以
8、减少对台风的阻力 D南方雨天多,光照不足,尖顶有利于屋内的热量聚集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各地房屋建建筑结构和当地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冬季气温较低,屋顶不用考虑排水的问题,建设成了坡度 较小的平顶房,为了抵御冬季严寒、墙体较厚;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夏季炎热、冬季气温比较温和,为了便于排水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窗户较大,便于夏季通风散热,如浙江福建一带传统的民居。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点评:房屋建筑属于聚落的外部形态,其组合类型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因素密切相关,了解了江浙的多雨天气,有利于本题的解答。 信奉佛教的人
9、经常活动的场所是( ) A礼堂 B寺庙 C清真寺 D教堂 答案: B 试题分析:基督教堂是基督教徒活动的地方;清真寺是伊斯兰教举行活动的地方;寺庙是佛教举行活动的地方。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点评:此题比较简单,是道基础题。基督教的建筑是基督教堂,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是清真寺,佛教的宗教建筑是寺院。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下列不是影响空气质量变差的因素( ) A秋收田里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增加绿化面积 D烧煤取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秋收田
10、里烧秸秆能造成大量烟雾,影响空气质量; B选项汽车尾气排放,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空气污染物; C选项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 D选项烧煤取暖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 点评:从造成空气污染的途径考虑:空气的污染途径是工厂废气的任意排放,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 ) A非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南极洲 答案: C 试题分析:七大洲的面积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所以选择 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
11、简单,但是学生的记忆量较大。可以用口诀记忆:大洲大小依次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大洋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答案: B 试题分析: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其次是伊斯兰教,再是佛教,基督教在西方国家中信仰人数众多,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点评:此题比较简单,是道基础题。世界宗教的分布西方主要信仰基督教,阿拉伯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东亚、东南亚居民大都信仰佛教。 下列行为不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 ) A威尼斯水城 B丽江古城 C周庄古镇 D热带雨林
12、答案: D 试题分析: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热 带雨林属于自然遗产,不属于文化遗产。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分类与保护。 点评:回答本题关键是区分 “文化遗产 ”和 “自然遗产 ”的概念。 “自然遗产 ”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地域。
13、他们大多数信仰的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犹太教 D佛教 答案: B 试题分析: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西亚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西亚的主要民族和信仰的宗教,牢记西亚的主要民族是解题关键,学生应牢固掌握。基督教的建筑是基督教堂,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是清真寺,佛教的宗教建筑是寺院。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 下列语句描述中,说明气
14、候的是( ) A四季如春 B清明时节雨纷纷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东边日出西边雨 答案: A 试题分析:清明时节雨纷纷、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是对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等状况,属于天气;四季如春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点评:解答的关键是要找出二者的区别,然后逐一分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 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人们的户外活动最为适宜的一组县 ( )答案: B 试题
15、分析: A选项中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是降雨,不适合体育锻炼,故 A错误;B选项中的符号代表的是晴天,适合晾晒衣服,故 B正确; C选项的符号代表的是降雪,不适宜种植水稻,故 C错误; D选项的符号代表的是雷雨,不适合高空作业,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点评:此题一方面考查对天气符号的认识,另一方面还要了解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关系,基础性题目。依据对天气符号的认识我们判断不同的天气对 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对对应关系是否正确作出判断。 2011年 3月 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 9.0级地震,读下图 “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 ”,回答小题。 【小题 1】此次地震中心处于两
16、大板块之间,这两大板块分别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小题 2】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地带无关的板块是( ) A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 D亚欧板块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根据图示,此次地震中心处于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太平洋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南极洲板块之间。所以与非洲板块无关。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火山、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省 泉州 一中 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