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台州书生中学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浙江台州书生中学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浙江台州书生中学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浙江台州书生中学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1840年,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第一次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炮舰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沉睡的封建帝国中,一部分人开始醒来, “开眼看世界 ”,看到了中西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差距,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时,中国遭到了更为沉重的打击和失败,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使更多的中国人觉醒了。根据上面材料回答问题题: 被誉为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是指: ( ) A林则徐 B魏源 C孙中山 D康有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林则徐开眼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认识
2、,根据所学知识,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同时,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 ,设立译馆 ,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等,使广东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积极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施夷长技的第一步,所以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A。 考点: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毒品给人的危害巨大,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中华 民族反侵略的开始,它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同时,林则徐的看眼看世界也在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我们青少年应该做到,远离毒品,珍惜生命,该知识点也是考试
3、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注意。 我国将每年的 “禁毒宣传日 ”定为 6 月 3 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戚继光抗倭 B虎门销烟 C甲午中日战争 D南京大屠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历史史实的考察,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竟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引起 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警觉,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严禁鸦片,道光帝命令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去禁烟,林则徐到广州后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并把搜集来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面销毁,这就是著名的禁烟运动,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信心,也是中国人民
4、反抗斗争的开始,根据所学知识,本题选 B。 考点: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史实的识记能力,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开始,它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虎门硝烟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 注意。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从广东出发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成果是( ) A推翻了满清帝制 B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 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赢得了民族独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识记,根据所学知识,国共合作的实现标志着大革命的开始,而北伐战争是大革命中高潮事件, 1924年,北伐战争开始,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军阀统治,目的
5、是统一中国,对象是北方的张作霖,南方的孙传芳,吴佩孚,北伐取得重大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根据所学知识本题选 C。 考点:北伐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史记能力,北伐战争是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徐州会战 C平型关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抗战的识记能力,分析题目, 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B徐州会战,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会战 C平型关大捷才是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
6、捷, D项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为了振奋民心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指挥的一次主动向日军进攻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本题选 D。 考点:中华民族的抗战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识记能力,中华民族的抗战史实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另外本题的考察角度还有抗战中日本发动的几次事变,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的抗战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意义以及抗战胜利取得的原因等。 1948年 9月到 1949年 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的、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的战役是( ) A延安保卫战 B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解放军战略决战的认识,
7、根据所学知识,解放战争后期,党中央抓住战机,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B。 考点:三大战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三大战役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三大战役是人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经过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的人数同学们要注意识记,辽沈战役歼灭敌军四十七万余人,淮海战役共歼灭 和改变国民党军队五十二万余人,平津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五十五万余人。 2012年是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70周年,此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哪个省最多 ( ) A福建 B广东
8、 C浙江 D江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英南京条约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是中英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次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厦门和福州都属于福建省,本题选 A。 考点:中英南京条约的史 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历程,是考试的重点,因此同学们要对该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及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掌握。 从战争性质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 ( ) A两大帝国主
9、义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B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 C法西斯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战争 D只局限于欧洲国家的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在全世界都面临法西斯的威胁下, 1942年, 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反对法西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从此这些国家团结一心,共同对付法西斯,因此二战的性质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本题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被卷入,给世界经济和世界人民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它使我
10、们知道,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倍感珍惜,今天日本的一些右翼势力妄想复活军国主义,必然会引起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警惕,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为维护世界 和平与安定而努力。 抗日战争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和最终形成的标志各是指 (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重庆谈判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和最终形成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西安事变发生在民族矛盾上升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 1936年的 12月 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
11、线初步形成,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九一八事变是日恩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局部战争, 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1937年 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开始,日本为了威逼南京政府投降,于 1937年 8月 13日发动了八一三事变,蒋介石才决心抗战, 8月中旬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的决议,把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真内战,假和平阴谋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史实,排除 ,本题选 C。 考点:抗日战争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和最终形成的标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12、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一般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总有它发生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我们在探究历史事件时,一定要先去探究它发生的背景原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还历史真实的本来面目。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同盟会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会上确立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的政治纲领,后来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进一步把这十六字纲领解释为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AB项是
13、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C项是孙中山在日本组建的革命组织,本题选 D。 考点: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某一历史网站上展开了关于 “辛亥革命 ”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辛亥革命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辛亥革命影响的认识,分析题目,要求学生回答表述不正确的,选项 A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1912
14、年,中华民国成立,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项正确,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也就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本题选 D。 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对辛亥革命的影响清楚,并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醒同学们以后的历史学习中对历史问题一定要仔细深入的去探究和理解。 标志中的时间是 “中华民国三十年 ”,请问中华民国纪年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 ) A 1911年辛亥革命 B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 1924年国民党 “一大 ”召开 D 1927年南京国民
15、政府成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胜利后, 1912年元旦成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把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定为民国元年,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算问题,公元纪年的计算法是:公元纪年 =题目中给出的民国纪年 +1912-1, 民国纪年 =题目中给出的公元纪年 -1912+1,本题选 B。 考点: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算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算方法的掌握,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是我们平时做题经常遇到的东西,所以掌握好它们的换算尤为重要 ,我们平时要经常随意找出几个个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进行演算,做到熟
16、练掌握。 三民主义不包括: ( )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进行重新解释成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主主义是辛亥革命争取的目标,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本题选 B。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三民主义的内容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能直接解答。本题的考察点还有对三民主义的内涵的理解和评价等等。 下列各项关于洋务运动作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没有使中国走上
17、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 D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分析题目, A项表述正确,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就说明了这 一点, B项错误,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机器生产采用及其生产,雇佣工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客观上起了诱导作用,而不是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 B。 考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概念的评价能力,评价历史概念要从两方面入手,既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它消极的一面,做
18、到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另外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内容,近代化的开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都是考察的重点。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 ( ) A 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辛丑条约的认识,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允许帝国主义派兵保护铁路沿线要地,这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和工具,侵略者可以随时侵略中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看到帝国主义并没有把她当成祸首惩办,电告李鸿章对条约全部接受,并表示要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实质反映了清政府
19、的媚外,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选 D。 考点:对辛丑条约内容的理解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 能力,本题的干扰项是 C项,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C项发生在 19世纪末,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项发生在 1901 年,中国真正进入了 20 世纪,解答该题同学们除了要对 “世纪 ”这一历史概念清楚外,还要熟悉辛丑条约的内容,二者缺一不可。 在长征途中,挽救危局指明方向的关键一步是中共中央 ( ) A召开遵义会议 B会师陕北红军 C放弃进军湘西 D四次巧渡赤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红军长征时期遵义会议的史实,题目中
20、的选项 A在危机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红军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项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史实, C项是红军长征刚开始的历史事件, D项使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使尾追之兵全部被红军抛在金沙江以南,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滇边境地区的计划,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本题选 A。 考点:遵义会议的内容以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中共党史上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识记能力,中共党史上有几次重要的会议,如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等等,党史上的重要会议是命题的重点,同学们对这些重要 的会议要一一掌握对比,
21、遵义会议在教材中属于基础知识,是送分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下边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小题 2】这两个 “强盗 ”指的是: ( ) A英国美国 B英国法国 C法国日本 D法国俄国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认识,该题是个漫画题,做这种题一定要仔细观察所给图片,然后回顾所学知识看那个知识点和该图片联系,题目中的图片中的文字是法国大文豪雨果说的一段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判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
22、的, 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火烧了圆明园,因此本题选 B。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在中国的罪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提取图片信息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图片题也是一种新颖的题型,做这种题型的关键是要对图片的 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提醒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中要对教材中的有关图片,材料和诗句等素材,注意分析,理解和把握。 【小题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认识,该题是个漫画题,做这种题一定要仔细观察所给图片,然后回顾所学知识看那个知识点和该图片联系,题目中的图片中的文字是法国大文豪雨果说的一段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判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
23、间的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的, 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火烧了圆明园,因此文字中的 “两个强盗 ”分别指英国和法国,本题选 B。 考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在中国的罪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提取图片信息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图片题也是一种新颖的题型,做这种题型的关键是要对图片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提醒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中要对教材中的有关图片,材料和诗句等素材,注意分析,理解和把握。 关于南昌起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发生在 1927年 8月 1日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浙江 台州 书生 中学 初二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