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高港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高港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高港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高港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 “炎黄子孙 ”,是因为 ( ) A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B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C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答案: D 试题分析: “炎黄子孙 ”一词的由来是:大约四五千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者许多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那时候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他们以铜作兵器,勇猛异常。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D
2、符合题意,故选 D项。 考点:考点:本题考查华夏族的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孙中山曾说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这是 孙中山先生对黄帝的评价。神州轩辕就是神州大地、华夏始祖 黄帝。相传,黄帝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后,他还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所以被尊称为 “人文初祖 ”。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地使用铁制农具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答案: A 试题分析:要是因为商鞅变法的成功。公元前 356年 ,商鞅在秦
3、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法令规定 :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 奖励耕战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免除徭役 . 根据军功大小授于爵位和田宅 ,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 建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 ,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 ,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发展成为封建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A符合题意,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崩溃和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期。商鞅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商鞅变法成功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 “矿难 ”屡见不鲜,许多私营矿主在不
4、具备生产条件下坚持生产,置矿工生命于不顾,甚至与地方官 员相勾结。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中央派谁去治理最有效果( )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明确指出了 “矿难 ”的原因一是矿主在不具备生产条件,二是官商相勾结。这些做法严重违反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应该由主张 “法治 ”的韩非子前去处理最为恰当。 D符合题意,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主张。 点评:本题以 “矿难 ”这一社会热点为切入点,由出现 “矿难 ”的原因联系到治理办法、把社会热点问题和课文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既然反映了社会现实性,又体现历史学科的特 点,有效的考查了学
5、生的理解能力。 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 ) A多生产粮食布帛 B去经商发财从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C当兵建立军功 D大力垦荒从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答案: C 试题分析:公元前 356年 ,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法令规定 :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 奖励耕战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免除徭役 . 根据军功大小授于爵位和田宅 ,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 建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根据变法内容的可知,一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去当兵建立军功。 C符合题意。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
6、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商鞅变法最为著名。商鞅变法是重点内容,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商鞅变法内容、还应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以及影响等。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的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战国时期、社会剧变、各门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儒家主张 “仁政 ”、道家主张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主张改革、反对空谈、提倡法治。以孙膑代表的兵家主张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争,仁爱、道德、和平等思想很难得以实现,而韩非子的法家学说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对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C
7、符合题意,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诸子百家学说。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后来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革除旧制,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劳动工具也发生了大的改进,其中得到推广和使用的是 ( ) A铁农具和马耕 B青铜农具和牛耕 C木农具和牛耕 D铁农具和牛耕 答案: D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变革时代。从劳动工具上看,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我国至迟春秋末
8、年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D 符合题意,故选 D 项。 考点:考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这是课文的基本 史实,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是送分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 (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战国时期、社会剧变、各门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 “仁 ”的观点、主张为政以德等。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具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法家学派韩非子
9、提倡改革和法治。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 “兼爱 ” “非攻 ”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其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自汉武帝以后,儒家学说就称为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诸子百家学说。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为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 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生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不仅影响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在今天社会里,儒家学说提出礼、义、智、信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儒、道、法三家分别提出 “仁政 ”“无为而治 ”“法治 ”的政治观点,这些观点 ( ) A都不正确 B只有 “仁政 ”观点是正确的
10、C只有 “法治 ”观点是正确的 D都有合理的因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诸子百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产生的,虽然各家主张不同,但都是从不同角度提出应对社会大变革,关注现实问题。因此这些观点都具有合理的因素。 D符合题意,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诸子百家学说。 点评:本题还可以改为: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当时的社会现实。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 历史典故 “烽火戏诸侯 ”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的政治制
11、度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火戏诸侯 ,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B符合题意,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需要学生在记忆能力的基础上,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同时还要注意禅让
12、制和分封制 的区别,前者是民主推举部落首领产生的,首领与部落成员是平等关系,后者是周天子封赏的,天子与诸侯属于上下级的隶属关系。 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 ) A夏商周时期的主要农具是耒耜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C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D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一的骨耜是用偶蹄类动物的肩肿骨制成的,是河姆渡人从事水稻种植的主要生产工具,石犁是主要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石器,器体薄而扁平,辉绿岩石质,坚硬、便于耕作。铁制农具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使用范围扩大。从图一到图三说明了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D符合题意,故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
13、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 点评:本题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反映了国古代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考查了学生的总结能力。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经几个重要阶段:打制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 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节日是 ( )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词是 “与屈原有关的节日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我国人民为纪念他,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定为端午节。 C符合题意。 考点:
14、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文化名人屈原。 点评:本题还可改为: 2004年 4月,传媒报道,韩国拟将 “端午节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消 息传来立即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 “端午节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人物而设立 A孔子 B李冰 C屈原 D大禹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的主张与百家争鸣中哪家的思想主张最相似 (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是战国时期商鞅所说。他认为治理国家不要总是遵循同一个指导思想,要使国家发展繁荣就不能墨守成规 ,两句话是强调同一个意思。即无论治理天下还是国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
15、通。因此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这与百家争鸣的法家提倡 “法治 ”不谋而合。墨家提倡 “兼爱 ” “非攻 ”、 儒家提出 “仁政 ”、道家提倡 “无为而治 ”均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韩非子思想的共同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鞅是法家的传承者,其变法思想与韩非的法家思想极为相似,都要求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都主张依法治国,所有人都要臣服于法律。 我们的 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下图反映的是( ) 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 C后羿射日 D夸父逐日 答案: A 试题分析:备选答案:是我国古代的神话传
16、说,其大意分别是:大禹治水 相传很早以前,黄河经常泛滥,大禹带领自己的部落对黄河进行疏导,为此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后黄河再也没有泛滥,并且造福人类;精卫填海 古时期炎帝最疼爱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被水淹死,她的灵魂化作一只精卫鸟,总是飞到西山去叼石头和树枝扔进东海,发誓要填平东海为自己报;后羿射日是我国古代传说,故事内容大致为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后羿力大无比,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人们居住。夸父逐日 夸父追赶太阳,追至太阳身边,因 炎热而口渴,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饮沼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弃于路边,竞长成一片桃林。该图反映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 泰州 实验学校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