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文登实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东文登实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东文登实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东文登实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历史谱写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 ” 。中国人民 “命运自己主宰 ”开始于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人民 “命运自己主宰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学生还要知道,中华人民共
2、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篇章。 读下图: 20世纪 50年代,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的民歌。你认为这首民歌的创作时代是 A “大跃进 ”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上图漫画是 “大跃进 ”运动中 “浮夸风 ”盛行的表现,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 “大跃进 ”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大跃进 ”运动开始的时间是 1958年; “大跃进 ”运动的
3、主要标志是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与此同时,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浮夸风 ”、 “共产风 ”盛行。 “大跃进 ”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破坏。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 “三农 ”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 “三农 ”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A 19501952 年的 土地改革 B 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C 1966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 D近年来开通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答案: C 试题分析: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
4、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给农民带来了便利,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农业发展停滞不前,并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破坏,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 “三农 ”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土地改革的时间是 1950年 1952 年底;中央 人民政府颁布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引导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5、。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这幅对联反映了 “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状况。下列叙述中哪些属于这一时期 “是非不分 ”的表现 A 1971年 9月 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1967年 2月,中央 “文革 ”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 “二月逆流 ” C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周恩来和邓小平一起扭转了经济的下滑,使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 D 1976年 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答案: B 试题分析: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周恩来和邓小平一起扭转了经济的下滑,使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
6、中央政治局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都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正义的表现。中央 “文革 ”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 “二月逆流 ”,反革命集团的言论,是文革时期 “是非不分 ”的表现,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 1966年 5月 16日的 “五一六 ”通知是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 部 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实际指向刘少奇和邓小平。在文革中形成的林彪、江青两大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的实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976
7、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下图是 20世纪 70年代小岗村 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 “包产到户 ”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D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答案: A 试题分析: 20世纪 70年代小岗村 18位农民之所以会按下红手印的 “包产到户 ”契约,主要原因是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没有积极性;农民家庭收入很少,生活比较贫困,所以 A项表述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
8、的理解、分析能力。 1982年全国农村实行 “包产到户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下图所示: 1984年 3月 24日, 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 报纸上发出 “请给我们 松绑 ”的呼吁。他们要求 “松绑 ”就是迫切要求 A设立经济特区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上图反映的 “松绑 ”是指国有企业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这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国有企业改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
9、理解、分析能力。 1993年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 2008年年会开幕式中说, 3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胡锦涛主席所说的 “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的标志是 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 “文化大革命 ”这场内乱 B中国在 “文化大革命 ”后恢复并进行第一次高考 C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召开 D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答
10、案: C 试题分析: 1978年 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 “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历史意义: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流行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下列流行语哪一组是反映
11、改革开放时代的? A “公私合营 ”“改造 ” B “一大二公 ”“大炼钢铁 ” C “走资派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 D “大包干 ”“招商引资 ” 答案: D 试题分析: “公私合营 ”“改造 ”反映的是三大改造; “一大二公 ”“大炼钢铁 ”反映的是 “大跃进 ”、 “人民公社化 ”运动; “走资派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 “大包干 ”“招商引资 ”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流行语,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分析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首次从农村展开,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
12、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发区 内地,这样一个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的理论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理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学生还要知
13、道, 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上,首次使用了 “邓小平理论 ”这个科学称谓,并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当时的报纸上宣传: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形象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你认为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 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 又急于求成 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是 “大跃进 ”运动中的口号,这场运动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失误,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14、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大跃进 ”运动的出现与抗美援朝战争无关,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 “大跃进 ”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大跃进 ”运动开始的时间是 1958年; “大跃进 ”运动的主要标志是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与此同时,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 动。“浮夸风 ”、 “共产风 ”盛行。 “大跃进 ”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破坏。 “企业的私有制相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
15、的。 ”实现了 “和平过渡 ”,被称为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的是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答案: C 试题分析:三大改造过程中,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被称为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关于三大改造,学生还要知道,三大改造的时间是 1953年 1956 年;改造的对象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
16、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 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2003年 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 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五年多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新中国建立时期 B解放前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1953年 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一五 ”计划期间,我国在东北地区建立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
17、企业,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一五 ”计划的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一五 ”计划的成就还包括:建立了集二铁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克拉玛依油田、武汉长江大桥。 2010年 3月 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记者见面会上说: “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 人的全面和自由发
18、展,这三者不可偏废。 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刑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
19、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 中国人深知 “户破堂危,唇亡齿寒 ”、 “救邻自救 ”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受中央政府委派,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是 A彭德怀 B林彪 C邓小平 D刘伯承 答案: A 试题分析: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受中央政府委派,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是彭德怀,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时间是 1950年 10月 1953 年 7月;抗美
20、援朝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有黄继光、邱少云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一首英雄赞歌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 命开鲜花! ”还有迷人的一条大河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 多少年来,当这些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多少人不免心潮澎湃,联想起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上述歌曲都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创作的,表达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和保卫和平的意愿,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
21、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时间是 1950年 10月 1953 年 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彭德怀;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有黄继光、邱少云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很多同学喜欢上网查资料。如果你在百度网上搜索上甘岭,同时你还可以了解到 A黄继光的事迹 B焦裕禄的事迹 C王进喜的事迹 D袁隆平的事迹 答案: A 试题分析:上甘岭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有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故选 A。焦裕禄、王进喜是五六十年代社会主
22、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袁隆平是当代著名的农业科学家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时间是 1950年 10月 1953 年 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彭德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 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23、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答案: A 试题分析: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使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真正解放了农民,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关于土地改革,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土地改革的时间是 1950年 1952 年底;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下图反映的内容是 “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东 文登 实验 中学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