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无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地球是正圆形的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天圆地方与天如斗笠,地如覆盘是古代对地球形状不正确的认识。经过研究地球的形状也不是正圆形的,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所以本题选择 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是个球体。 点评:本题容易选错为 C,地球的形状不是正圆形,而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回答本题对地球的形状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排除 A、 B中国古代对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当北
2、半球的温带地区的季节是秋天时,南半球的温带地区的季节是( ) A春 B夏 C秋 D冬 答案: A 试题分析: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导致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北半球的秋季为北半球夏季向冬季过渡的季节。此刻南北球正处于南半球冬季向夏季过渡的春季。所以选择 A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点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很多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为冬季,但是在回答北半球为秋季是南半球为什么季节时就存在了困难。我们可以从积极过渡的角度入手就不容易出错。 下列四幅地形图,图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世界地形图 B中国地形图 C四川地形图 D遂宁地形图
3、答案: D 试题分析: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反映的地理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四个选项中,世界的范围最大,比例尺最小,遂宁范围最小,比例尺最大。所以选择 D。 考点:本题考查了比例尺 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比例尺大小与比例尺的分母成反比,比例尺是一个比例数值,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地理范围越小。 下列有关山脊和山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组弯曲等高线的凸出方向指向海拔高处为山谷 B一组弯曲等高线的凸出方向指向海拔高处为山脊 C山谷线一般是集水线 D山脊线一般是分水线 答案: B 试题分析:等高线凸向高海拔地区,那么说明中间海拔低于两侧,为山
4、谷。山谷线一般为集水线,是河流容易发育的地方,山脊线一般为两个流域的分水岭。所以本题选择 B。 考点:本题考查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各种地形。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等高线的弯曲处可能为山谷也可能为山脊,可以借助于口诀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来帮助记忆,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这样在回答本题时难度将降低。本题题干中选择错误的项也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因素。 下列关于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则越大 B同地区地图,比例尺越大,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详细 C同图幅地图,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详细 D比例尺通常可用线段式、文字式和数字
5、式表示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应为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B选项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 C选项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不详细。 D选项表述正确。 考点:考查了比例尺大小的相关知识。 点评: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容易出错,学生错误的认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大。比例尺大小与表示的地理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关系也是考试经常出现的考查内容。 下列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正确的是( ) 有经纬线的地图,应根据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的原理辨别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一般根据指向标辨别方向 既无经纬线,又无指向标的地图上,应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理辨别方向 特殊地图,可根据比例尺辨
6、别方向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有经纬线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比例尺是不能确定地理方向的,所以本题 错误, 正确,选择 D。 考点:本题考查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点评: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应该有三个步骤: 有指向标的,根据指向标判断。 有经纬网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无指向标,无经纬网 ,根据上北向南、左西右东判断。 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缓 B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C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不一定相等 D等高线闭合一定表示山地 答案: B 试题分析:等高线密集说明单位水平距离相对高度相差大,坡度较
7、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所以选择 B。 C选项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D选项,所有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所以等高线呈闭合的地区,表示的是山地是错的。 考点:本题考查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各种地形。 点评:等高级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可以从单位水平距离上相对高度大小来研究。回答本题需要对等高线知识有深刻的理解。通过加强对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熟悉等高线知识。 关于五种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征是地面起伏不平 B盆地的四周是高山或高原,中部一定是平原 C高原的地表形态是一马平川 D平原的海拔一定比丘陵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征是地面起伏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
8、高,海拔多在 500米以上;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 200米。所以 A正确。 B选项盆地中部不一定是平 原。 C选项高原的地表形态不一定是一马平川,如黄土高原表面是千沟万壑。 D选项平原的海拔一般较低。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识别各种地形。 点评:各种地形的判断可以从海拔高度与地形起伏加以区别。如高原和平原的区别主要是海拔;山地和高原的区别主要在地形起伏等。 地图上的指向标一般指向( )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图上的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根据指向标指示的北方然后确定东、南、西三个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了地图上的方向辨别 点评:本题较容易,但是需要学生平时能够多
9、看地图,多用地图,注意地图在使用过程的注意事项。 在比例尺为 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的图上距离是 3厘米,那么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 A 10千米 B 100千米 C 60千米 D 90千米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比例尺。实地距离=32000000=6000000厘米 =60千米。所以选择 C。 考点:本题考查了运用比例尺量算距离。 点评:本题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计算两地实地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所以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比例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B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南极
10、周围是海洋 C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北半球陆地面积远大于海洋面积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球表面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 A选项正确。 B选项北极周围是北冰洋,南极附近时南极大陆;地球上任何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 C、 D两选项都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陆分布的特点。 点评:因为全球海洋面积占绝大多数,所以不管怎么划分,面积相等的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我们把陆地相对集中的半球划分为陆半球,即使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洋分界线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台湾海峡 B白令海
11、峡 C马六甲海峡 D直不罗陀海峡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台湾海峡既不是大洋分界线也不是大洲分界线; B选项白令海峡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选项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但属于亚洲,不是大洲分界线; D选项直布罗陀海峡是大洲分界线 但不是大洋分界线。 考点:本题考查七大洲的分界线、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点评: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结合世界各大洲和各大洋的分界线知识排除错误选项。本题容易选错的原因是学生对上述海峡的位置记忆不清。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应多翻看地图册。 对板块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都为高大的山
12、脉 B世界六大板块中南极洲板块全部为陆地,印度洋板块全部为海洋 C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这种运动仍在继续 D板块构造学说最初是美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板块与板块之间有生长、消亡边界,所以板块之间不一定是高大的山脉,有可能是海沟、裂谷等,所以 A错误; B选项南极洲板块可以向北延伸有一部分位于太平洋; C选项正确; D选项魏格纳提出的是大陆漂移学说。 考点: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和分布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点评:本题概念性较强,板块学说不等同于大陆漂移学说。学生只有对板块构造学说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回答
13、本题。 下列说错误的是( ) A红海在不断扩张 B地中海在不断缩小 C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升高 D珠穆朗玛峰在不断降低 答案: D 试题分析:板块生长边界处出现裂谷、海岭,板块消亡边界出现高山、海沟。A选项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所以红海在不断扩张; B选项地中海处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所以不断缩小; C选项喜马拉雅山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所以不断升高。而 D选项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应该不断升高,所以 D选项错误。 考点:考查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和分布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对板块运动特征记忆非常基础
14、,对板块的生长、消亡边界区分也要非常的清楚,同时还需要学生明白上述地理事物的位置。 有关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公转产生昼夜现象 B地球自转和公转都是自西向东 C地球自转围绕中心是太阳 D地球公转周期是 1天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选项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和地球自转公转没有关系 ;C选项地球自转是围绕自转轴地轴旋转的 ;D选项地球公转的周期为 1年。 B选项正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 点评:本题的 A选项特别容易选错,如果把选项 A改成是地球自转产生昼夜现象那么就更容易选错了,
15、要能够区分三个现象产生的原因: 昼夜现象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更替 地球自转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运动。 有关经、纬度及其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纬度向北极逐渐变大的是北纬 B纬度向北极逐渐变大的是南纬 C经度向东逐渐变大的是西经 D经度向西逐渐变大的是东经 答案: A 试题分析:纬度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变大。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而南纬。经度变化规律为由 0经线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所以本题选择 A。 考点:本题考查了东经、西经、北纬、南纬的划分。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经纬线知识要有很好的理解,对经纬线知识的记忆不能不加理解的去记忆,
16、一定是先理解后记忆。 “六一 ”儿童节这一天(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正在向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正在向北移动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正在向南移动 D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正在向南移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 “六一 ”儿童节为 6月 1日。日期位于春分日 3月 21日前后到夏至日6月 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具体是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6月 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6月 1日以后太阳直射点仍然将继续向北移动,所以选择 A。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点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学生一定要掌握。运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图回答本题非常
17、简单,但是如果不能够很好的运动规律图,回答本题容易出错。 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 90纬线 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 0经线 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为 0,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所以赤道是划分地球纬度的起点,而不是划分经度的起点。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所以赤道又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和 正确,所以本题选择 B。 考点:本题考查了认识东经、西经、北纬、南纬的划分,记住一些重要的经纬线,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点评:关于经纬线以及南北半
18、球的划分我们需要 注意一下几点: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北纬的分界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地球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但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本初子午线是指( ) A地球仪上的 0纬线 B东西方向的分界线 C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地球仪上的 0经线 答案: D 试题分析:子午线为经线,本初子午线为 0经线。地球上的东西方向是相对的没有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和 160E。所以本题选择 D。 考点:认识东经、西经的划分,记住一些重要的经纬线。掌握东西半球的划分。 点评:子午线和本初子午线的概念容易混淆。子午线是指普通的经线,而本初子午线为经线的分界线为 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四川省 遂宁 中学 年级 第二 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