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盐边红格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四川盐边红格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四川盐边红格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四川盐边红格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答案: D 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A错误;物体振动,如果没有介质,我们仍然听不到声音, B错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C错误;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
2、弱;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正确。 考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减弱噪声的途径 点评:这是一道声学的综合试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声音传播的途径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A烧开水的壶嘴冒出 “白气 ” B深秋的早晨草上出现霜 C夏天扇扇子觉得凉快 D吃冰棒可以解热 答案: A 试题分析:烧开水的壶嘴冒出 “白气 ”,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A正确;深秋的早晨草上出现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B错误;夏天扇扇子觉得凉快,是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蒸发, C错误;冰棒由固体变
3、为液体,属于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所以可以解热, D错误。 考点:液化以及液化现象、凝华与凝华现象、加快蒸发的快慢、熔化以及熔化现象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知道六种物态变化是熔化、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凝固。 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用地 膜覆盖农田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 答案: C 试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的高低,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加快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的速度,从而加快蒸发, C正确。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
4、是熟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属于中考易考题,难度不大。 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A月亮躲进云里 B太阳从东方升起 C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 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云为参照物, A错误;太阳从东方升起,以地球为参照物, B正确;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是以列车为参照物, C错误;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是以观光车为参照物, D错误。 考点:参照物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会判断参照物的选取,难度不大。 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 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 1s可跑 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
5、行 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 ) A猎豹的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旗鱼的速度为: ;猎豹的速度是:; 褐海燕的速度是: ,所以最快的是褐海燕,选 C。 考点:速度大小的比较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速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单位换算,熟记1m/s=3.6km/h, 。 下列固体属于晶体的是( ) A蜡 B固态酒精 C玻璃 D松香 答案: B 试题分析:常见的晶体有金属、海波、冰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等,选 B。 考点:晶体与非晶体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难度较小。 某同学做 “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实验,
6、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水的蒸发快慢是否与( ) 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D上述三种因素都有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液体的温度,二是蒸发的面积,三是空气的流动;根据题意知,一个加热,另一个不加热,所以是研究温度对蒸发的影响。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属于中考常考题型,较简单。 下列关于 “误差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B测量误差是由于测量中的错误操作造成的 C通过改进测量方法,选择更精密的测
7、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 B 试题分析: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与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又不尽相同,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测量而产生的结果,错误可以避免,只要规范测量,遵循仪器的使用规则可避免错误,但是误差不能消除,因为它的产生是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只 能尽量的减小,不能消除,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错误才是由于测量中的错误操作造成的,选 B。 考点:误差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误差与错误的差别,知道误差不是错误。 某学生的身高可能是( ) A 0.175米 B 17.5米 C 175
8、分米 D 1750毫米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学生的高度约为 1.7m左右, 175分米 =17.5m,错误, 1750毫米=1.75m,所以选 D。 考点:长度的估测、单位换算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中学生的身高以及会进行单位换算: 1m=10cm,1cm=1mm, 1km=1000m。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响鼓也要重锤敲 ”,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 “震耳欲聋 ”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闻其声知其人 ”,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 “隔墙有耳 ”,说明固体能传声 答案: B 试题分析: “震耳欲聋 ”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是说明声
9、音的响度大。 考点:声音的响度 点评: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以及音色,熟知它们的定义以及知道影响它们的因素。 以下四个措施中: 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 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 马路 两旁植树; 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马路两旁植树,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 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减弱噪声
10、的途径,属于中考常考题型,较简单。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中的 “高 ”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 “小石头 ”,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A错误;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中的 “高 ”指声音的响度大, B错误;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产生减弱噪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 “小石头 ”,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1、, D正确。 考点:声音的特性、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利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实验题 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 cm,物体的长度是 cm , 如图所示温度计读数甲 _ 乙 _ 答案: .1 3.01 17 -7.8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刻度尺一个大格是 1cm,里面有 10个小格,所以分度值是 1mm;物体的长度是: 6.51cm-3.50cm=3.01cm;甲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 ,甲的示数在 0 之上,所以是 17 ;乙图的示数是在 0 之下,是 -7.8 。 考点:长度的测量、温度的测量 点评:
12、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温度计的测量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温度不需要估读。 在探究 “冰的熔化特点 ”实验中,如图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_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_。在第 6min 该物质处于 _(选填 “固态 ”、“液态 ”或 “固液共存状态 ”)。 答案:温度不变 固液共存状态 试题分析:冰属于晶体,而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因此这一曲线主要分为三段,AB段是固态, BC 段是熔化的过程,为固液共存状态, CD段为液态。从图像上看,冰的熔点是 0 ;其熔化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考
13、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晶体熔化的图像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晶体熔化的特点和图像,属于中考易考题型,较简单。 为了探究 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小纸屑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都说
14、明发生的物体在振动;物体的振动有时候非 常的微小,人眼有时候是看不到的,所以可以通过转换法,把振动放大,比如在桌面上撒一些小纸屑,通过观察纸屑的振动判定桌子是否振动。 考点:声音的产生、转换法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转换法在声音产生中的应用,转换法是通过一个方法把原来不易观察或感知的东西,使人们能够容易观察到。 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 /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四川 盐边 中学 年级 上学 期期 检测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