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选 C。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点评: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下列是某些物品的近似 pH,呈碱性的是 A猕猴桃 pH=3.2 B食用醋 pH=3.3 C纯牛奶 pH=6.5 D苏打水 pH=9.1 答案: D 试题分析:碱性物质的 PH大于 7.选 D。 考点: PH;溶液酸碱性。 点评: PH大于 7的溶液呈碱性;小于 7的呈酸性;等于 7的呈中性。 广州成功举办了第 16届亚运
2、会。下列运动设施中没有用到化学合成材料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塑胶、尼龙、海绵等都是化学合成材料;而木头是天然物质。选 C。 考点:合成材料。 点评:识记内容,牢记即可,难度不大。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反应为 Ca(OH)2+H2SO4=CaSO4+2H2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 Ca(OH)2+H2SO4=CaSO4+2H2O,是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选 D。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断。 点评:化合反应是多变一的;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的;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
3、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化学中有许多 “相等 ”,下列有关 “相等 ”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B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一定相等 C酒精和水混合前总体积与混合后的总体积一定相等 D参加反应 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D的说法正确;酒精和水混合前总体积大于混合后的总体积,因为微粒之间有间隔。选 C。 考点:原子的构成;化合价;微粒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微粒之
4、间有间隔;微粒很小;微粒不断运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一定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原理不相符合的是 选项 用途 化学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 镁粉用于制照明弹 2Mg + O2 2MgO B 稀硫酸用于除铁锈 Fe + H2SO4 = FeSO4 + H2 C 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D 天然气用作燃料 CH4 + 2O2 CO2 + 2H2O 答案: B 试题分析: ACD的化学方程式与物质用途对应;稀硫酸用于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3 H2SO4 = + 3H2O.选 B。
5、考点:物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 点评:性质决定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 下列废旧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同类物质的是 A啤酒瓶、废电池 B废铜铁、塑料袋 C旧报纸、硬纸板 D包装塑料、易拉罐 答案: C 试题分析:啤酒瓶是玻璃材料、废电池属于不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废铜铁属于金属材料、塑料袋属于塑料材料;包装塑料属于塑料、易拉罐属于金属材料。旧报纸和硬纸板都属于纸张类材料。选 C。 考点:材料。 点评:回收各种材料,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鉴别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闻气味 加入石灰水 B 碳酸钙和碳酸
6、钠 看颜色 加水溶解 C 食盐水和医用酒精 闻气味 蒸发结晶 D 铜粉和氧化铁粉 用磁铁吸引 加稀硫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碳酸钙和碳酸钠都是白色固体,不能通过看颜色来鉴别;铜粉和氧化铁粉都不会被磁铁吸引,不能用磁铁来鉴别。选 C。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鉴别物质要根据其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观察不同的实验现象来区分。 下列生活经验中,正确的是 A用钢丝球洗刷铝锅表面脏物 B做菜时用铁强化酱油调味 C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D发现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排风扇 答案: B 试题分析:铝制品表面的氧化物薄膜,能阻止氧气进一
7、步氧化铝制品,不应刷掉;电器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发现煤气泄露时,要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选 B。 考点:铝的自我保护;元素与人体健康;灭火方法;安全使用煤气。 点评:做菜时用铁强化酱油调味,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右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30 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同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 60 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40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将 50 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始终有晶体析出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 说法正确; 40 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将 5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
8、,不会有晶体析出。选 D。 考点: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曲线。 点评:硫酸钠的溶解度在 40 以前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 40 以后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往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滤渣中一定有 Fe粉 B滤渣中一定有 Cu粉 C滤液中一定有 Fe2+ D滤液中一定有 Ag+、 Cu 2+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铁的活动性强于 Cu和 Ag,往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铁粉
9、的量可能是适量的,也可能是少量的。若铁粉的量是适量的,则滤渣中一定有 Cu粉和 Ag粉,滤液中一定有 Fe2+;若铁粉的量是少量的,则滤渣中一定有 Ag粉,未必有 Cu粉,滤液中一定有 Fe2+。选 C。 考点: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反应中物质量的关系。 点评:本题中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没有铁,要考虑铁的量是多、少或者正好。 右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入烟囱的气体为纯净物 B此过程中 S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D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 2SO2 + 2CaCO3 + O2 = 2CaSO4 +
10、2CO2 答案: A 试题分析:进入烟囱的气体是洁净的空气,空气是混合物;在化学反应 2SO2 + 2CaCO3 + O2 = 2CaSO4 + 2CO2中,硫元素由 +4价变成为 +6价了;此处理装置,可以除去二氧化硫气体,减少酸雨的形成。选 A。 考点:空气的组成;化合价;酸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本题的难点是化学方程式 2SO2 + 2CaCO3 + O2 = 2CaSO4 + 2CO2的书写。 次氯酸钠 (NaClO)是某种家用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 +5 B +3 C +1 D -1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次氯酸钠 (NaClO)在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X。(
11、 +1) +X+( -2) =0,X=+1.选 C。 考点:化合价及其计算。 点评: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硫酸钾 K2SO4 B硝酸钾 KNO3 C尿素 CO(NH2)2 D磷酸二氢钙 Ca(H2PO4)2 答案: B 试题分析:复合肥料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选 B。 考点:复合肥料。 点评:硝酸钾中含有 N 和 K 两种营养元素。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空气 B氮气 C沼气 D水蒸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空气、沼气都是混合物;水蒸气是化合物。 选 B。 考点:单质。 点评: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
12、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下列物质放入水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豆油 B白糖 C白醋 D酒精 答案: A 试题分析:豆油放入水中会分层,不能形成溶液。白糖、醋酸可以溶解于水,形成溶液;酒精可以按照任意比例溶于水形成溶液。选 A。 考点:溶液。 点评: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下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馏 B净化水 C蒸发食盐水 D蜡烛燃烧 答案: D 试题分析: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石油分馏、净化水、蒸发食盐水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选 D。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别。
13、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氧化钙常用做食品干燥剂,其俗称为 A熟石灰 B苛性钠 C生石灰 D石灰石 答案: C 试题分析:氧化钙俗称为生石灰。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选 C。 考点:氧化钙的俗称。 点评:识记内容,牢记即可;氢氧化钙是熟石灰。 锌和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元素和铁元素的根本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锌元素和铁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选 A。 考点:原子的结构。 点评: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其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其
14、化学性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醛是一种有毒物质,尽管可以防腐,但不能用做食品防腐剂。选D。 考点:化学与健康。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甲醛有毒,不可做食品防腐剂。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2 B H2O2 C CO2 D SO2 答案: A 试题分析: O2中含有氧分子。 H2O2、 CO2、 SO2中都含有氧原子。选 A。 考点:物质的组成;氧分子。 点评:氧气由无数个氧分子构成。 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 Zn B Mg C Fe D Cu 答案: B 试题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15、、( H)、Cu、 Hg、 Ag、 Pt、 Au。选 B。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点评:识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酸反应,置换氢;排在后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后面金属盐溶液里的金属。 下列有关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共同现象是 A都能放出热量 B都能发出白光 C都有气体生成 D都有蓝色火焰 答案: A 试题分析:燃烧的共同特征是放出热量。选 A。 考点: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点评:识记化学反应的现象,对以后解答推断题很有帮助。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氮原子的是 A N2 B 2N2 C 2N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两个氮原子应该表示为: 2N。 A表示氮气或
16、者一个氮分子; B表示两个氮分子; D不是氮元素化合价为 +2价。选 C。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若表示原子个数,就在元素符号前标上适当的数字。 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检验气密性 D加热液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标签对着手心,瓶塞倒放;称量固体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加热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1/3.检验气密性的操作正确。选 C。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点评:按照实验操作的要求实验,才能保证实验的安全和成功。 填空题 ( 5分)下列变化中所涉及到的
17、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 1) A、 B常温下为液态, A能分解成 B和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 C与 D发生化合反应可生成 E,且 D、 E由相同的两种元素组成, E与 F反应生成 G 和 B,工业上 G常用于洗涤剂的生产, E与 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若 G和 H分别与 M反应都生成 B、 E和 N,医疗上常用 N 来配制生理盐水。 H与 M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G、 B、 E在常温下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H,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若在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或加入以上某种物质,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物质可能是 (答三种不同类别的物
18、质)。 答案:( 1) 2H2O2 = 2H2O + O2(写二氧化锰给分) ( 2)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 3)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CO2 + Na2CO3 +H2O =2NaHCO3 ( 4) CO2 NaOH Na2CO3或 NaHCO3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 1) A、 B常温下为液态, A能分解成 B和 C。说明 A是过氧化氢, B是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 + O2; ( 2) C与 D发生化合反应可生成 E,且 D、 E由相同的两种元素组成,说明 C是氧气, D是一氧化碳
19、, E是二氧化碳, E与 F反应生成 G和 B,工业上 G常用于洗涤剂的生产,说明 G是碳酸钠, B是水,则 F是氢氧化钠,故 E与 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 3)若 G和 H分别与 M反应都生成 B、 E和 N,医疗上常用 N 来配制生理盐水,说明 N 是氯化钠, M是稀盐酸,则 H是碳酸氢钠。 H与 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G、 B、 E在常温下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Na2CO3 +H2O =2NaHCO3 ( 4)若在饱和的澄清石灰水
20、中通入或加入以上某种物质,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可能是 CO2、 NaOH、 Na2CO3或 NaHCO3,因为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反应都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溶于水是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 考点:物质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溶解度;化学反应或者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力变化。 点评:解答物质推断题,关键是要根据已有信息寻找突破口,还要善于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的联想。 ( 6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用化学用语表示: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干冰中的 “冰 ”是指 ;纯碱在工业 中常用于制玻璃,纯碱中的 “碱 ”是指 ;食盐常用作调味品,食盐中的 “盐 ” 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北京市 朝阳区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