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山东省胜利七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山东省胜利七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山东省胜利七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山东省胜利七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A CaO B Al2O3 C SiO2 D Fe3O4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非金属元素是 O;依据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3,结合化合物的写法: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以写出由这两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2O3;故选 B。 考点:地壳中元素
2、的分布与含量,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熟记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以及化学式的正确书写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A质子数和电子数 B核电荷数 C质子数和中子数 D中子数和电子数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电子的质量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则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由质子和中子决定。故选 C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点评:熟记等量关系即可轻松解答,即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如下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一个化学符号 A HClO B CO2 C O3 D OH-
3、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四位同学的描述,利用排除法来解答。 A、 HClO 是由 H、 Cl、 O 共 3种元素组成的,错误; B、 CO2可表示二氧化碳、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共三个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共 2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C、 O3可表示臭氧、一个臭氧分子、一个臭氧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但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即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错误; D、 OH-可表示氢氧根离子,不能表示物质或一个分子,错误。故选 B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理解和熟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化学式的意义一般是指宏观上表示该物
4、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 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钠 NaO B氯化镁 MgCl C二氧化碳 CO2 D高锰酸钾 K2MnO4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A氧化钠中 Na 的化合价为 +1 价, O 的化合价为 -2 价,则有( +1) +( -2) 0,故化学式书写错误; B氯化镁中 Mg元素为 +2价, Cl元素为 -1价,则有( +2) +( -1) 0,故化学式书写错误; C 二氧化碳中
5、 C元素为 +4价, O 元素为 -2价,则有( +4) +( -2) 2=0,故化学式书写正确; D高锰酸钾中 K 元素为 +1价,高锰酸根为 -1价,则有( +1) 2+( -1) 0,故化学式书写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点评: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时要遵循两个原则:要根据客观事实书写,不能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式;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下列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 H2O B CaO C MgO D CO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可知: A、 H2O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6、 = 100%; B、 CaO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 C、 MgO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 D、 C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 分析以上计算结果可知, H2O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 A。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由于各选项中每个分子中均只含一个氧原子,则与氧原子结合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 如果元素 R在化合物中只有一个化合价,则下列化学式中错误的是( ) A R( OH) 2 B RCl3 C R2(SO4)3 D R2O3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分析判断。 A、设
7、R在 R(OH)2中的化合价为 x,则 x+( -1) 2=0,解得 x=+2; B、设 R在 RCl3中的化合价为 y,则 y+( -1) 3=0,解得 y=+3; C、设 R在 R2(SO4)3中的化合价为 z,则 z2+( -2) 3=0,解得 z=+3; D、设 R在 R2O3中的化合价为 w,则 w2+( -2) 3=0,解得 w=+3。 通过比较发现,只有 A中 R的化合价与其它选项中的不同。故选 A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熟记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及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是解题的关键。 石棉的熔点高,又不易燃烧,是一种防火材料。石棉的化学式为Ca2Mg
8、2Si4O12 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已知钙的化合价为 +2价,镁的化合价为 +2价,氧的化合价为 -2价,设Ca2Mg2Si4O12 中 Si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2) 2+( +2) 2+x4+( -2) 12=0,解得 x=+4价。故选 D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学生应注意对题目中有用信息的抽取,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 某地区土壤测定中
9、测得,每亩水稻需施氮元素 5.3kg,这相当于施用硫酸铵【( NH4) 2SO4】的质量为( ) A 11.4kg B 15.2kg C 25kg D 29.9kg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该化合物的质量 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可知,该化合物的质量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所以欲求(NH4)2SO4的质量,应先求 (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21.2%;则每亩水稻需施氮元素 5.3kg,相当于施用硫酸铵的质量为 5.3kg21.2%25kg。故选 C 考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计算公式即可轻松
10、作答,即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该化合物的质量 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14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 14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克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分析。 A、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而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质子数 =14,正确; B、根据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硅元素名称带 “石 ”字旁,因此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 C、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而在
11、原子中,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4,正确; D、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且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 “1”,可省略不写,但不是 “g”,错误。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就要了解并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每一个信息,以及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38,核电荷数为 92,中子数应为( ) A 146 B 92 C 136 D 238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判断,铀原子核内含有 92个质子,由于原子的质
12、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故有相对原子质量 =核内质子数 +核内中子数,所以铀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 =238-92=146。故选 A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点评: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 =核内质子数 +核内中子数,要熟记这两个等式。 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 6的碳原子的质量是 1.99310-26千克,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A 16克 B 16 C 12161.99310-26千克 D 161.99310-26千克 /12 答案: D 试题分析: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以一种碳 -12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 6)质量的 1/1
13、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跟一个碳 -12原子质量的 1/12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则氧原子的实际质量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碳 -12原子质量的 1/12=161.99310-26千克 /12。故选 D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点评:理解和熟记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变形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一定会引起改变的是 元素的种类, 化学性质, 相对原子质量, 粒子的电性, 原子核,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核外电子总数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随之改
14、变的是核外电子总数,但原子核及核内的质子和中子都没有变。 由于决定元素种类的质子数没有变,所以元素的种类不变; 由于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故化学性质一定改变; 由于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变,故相对原子质量不变; 由于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所以由不带电的原子,变成带电的离子,电性发生改变; 原子核一定不变; 当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当最外层得到电子时,电子层数不变,故电子层数可能变可能不变; 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变; 核外电子总数一定变。故选 B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点评:原子得失电子后,发生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即核外电子数,
15、故化学性质随之改变,电性也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核没有变,故决定元素种类的质子数没有变,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变。 下列元素中,书写 错误的是 A钙 Ca B镁 Mg C铁 FE D硫 S 答案: C 试题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 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A、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Ca,正确; B、镁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Mg,正确; C、铁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Fe,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错误; D、硫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S,正确。故选 C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点评:本题较易,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 “一大二
16、小 ”)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 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故 A正确;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 B正确; C、原子虽然不是最小粒子,但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故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故 C错误; D、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 D正确。故选 C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点评:理解和熟记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是解题的关键,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是由原
17、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构成的。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氢原子的是 A H B 2H+ C 2H2 D 2H 答案: A 试题分析:每种元素符号都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A、 H可表示: 氢元素, 一个氢原子,正确; B、 2H+可表示两个氢离子,不能表示氢元素、氢原子,错误; C、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不能表示氢元素、氢原子,错误; D、 2H表示两 个氢原子,不能表示氢元素,错误。故选 A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山东省 胜利 七中八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