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三).doc
《2010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三).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三) 简答题 ( 10 张家界 25)、化学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与人文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你说出以下俗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 ( 1)真金不怕火炼 。 ( 2)墙内开花墙外香 。 ( 3)水火不相容 。 答案:( 1)金单质高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3)水可以灭火 探究题 .(10扬州 27). (15分)叠氮化钠 (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应用研究】 (1)汽车经撞击后, 30毫秒内引发 NaN3,迅速分解为 Na、 N2,反应方程式为_。 【制备研究】
2、 (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 NaNH2,再将 NaNH2与 N2O反应可生成 NaN3、NaOH和气体 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NH3 N2O = NaN3 NaOH X,实验室检验 X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 _。 【 Na2CO3质量分数测定】 工业级 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 Na2CO3,为测定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 装置(已知 H2SO4溶液与 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 (3)装置 A的作用是 _。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 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 C; 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再打开弹簧夹, _; 再次称量装置 C。
3、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 _(填数字)个数据。根据制备反应,分析工业级 NaN3中含有Na2CO3的可能原因 _。 【 NaN3纯度测定】精确称量 0.140 g NaN3样品,设计如图装置,测定其纯度。已知 (NaN3中的 N全部转化为 N2,其他产物略),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 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 _(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说明气密性良好。 (5)使小试管中的 NaN3样品与 M溶液接触的操作是 _。 (6)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 _。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
4、“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_。 (7)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 67.2 mL(N2的密度为 1.25 g/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 _(填字母序号)。 A. 100 mL B. 1 L C. 2 L (8)计算 NaN3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2NaN3 2Na+3N2 ( 2)石蕊试纸 (3)除去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缓缓鼓入空气 3 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4)不变( 5)倾斜锥形瓶,使样品与 M溶液接触( 6)使水蒸气液化 调节两边液面平衡( 7)A( 8) 92.9% 解: m( N2) =67.2ml
5、10-3L/ml1.25g/ml=0.084g 设样品中 NaN2质量为 x 2 NaN2-3N2 130 84 X 0.084 130:84=x:0.084g x=0.13g NaN2%=0.13g/0.140g100%=92.9% ( 10陕西 22) (化学方程式 2分,其余每空 l分,共 7分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 (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 CaO; 猜想二:是 CaO和 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 Ca(OH)2; 猜想四:是 Ca(OH)2
6、和 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 ,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 。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 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 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 意 。 答案:【实验探究】 (1) CaO或氧化钙 (2) CaCO3或
7、碳酸钙 (3) Ca(OH)2+CO2=CaCO3+H2O(无 “”符号扣 1分,化学式错误扣 2分 ) 【实验结论】四 【拓展迁移】密封保存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 10南京市 27)( l1 分)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 CO、 CH4等 )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 CO和 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到的 CO和 H2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 (2)某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成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
8、原性。 I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根据 (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 CO和 H2的质量比为 。 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设计买验步骤 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装入药品,通人一段时间合成气。 分别称量装置 D、 E的质量。 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 C,使其充分反应。 停止 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 再次分别称量装置 D、 E的质量。 完善实验设计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 E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 (填实验步骤的序号 )中点燃 (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 )。 进行实验 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 装置
9、 C中出现 色物质。 称量数据如右表所示。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甲同学根据装置 C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 CO和 H2还原了 CuO。 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 CO和 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 的 CH4,且 CH4也还原了 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丙同学提出,实验步骤 中通入的气体会带走装置 E中的部分水蒸气,使实验产生误差。你认为该误差对乙同学的推测结果是否有影响 (选填 “是 ”或 “否 ”,并说明理由 )。 拓展探究 该小组同学对于 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 CO2和
10、 H2O;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上图装置 F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 上图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 实验反思 除了可能是 CH4也还原了 CuO外,出现上表数据关系还可能是因为 (写出一个原因,并说明理由 )。 答案: 本譬共 11分 第 (2)题中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小题 3分,其余每空 1分 (1)CH4+H2O=CO+3H2 (2)I 14: 3 完善实验设计 进行实验 红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如果只有 CO和 H。还原足量 CuO,合成气中 CO与 H2的分子个数比为 1:3。生成
11、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 1 如果只有 CH4还原足量 CuO,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索的质量比为 3:1 现测得 CO2的质量: 201 5g-198 2g=3 3g H20的质量: 896 0g一292 4g=3 6g 生成物中碳元索与氢元索的质量比: (3 3g ): (3 6g )=9: 4 9; 4介于 2: 1和 3: 1之间 由此可推测出,除了 CO和 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来反应的 CH4,且 CH4也还原了 CuO。 (合理过程均给分 ) 否。因为带走水蒸气会使测得的 CO2质量偏低 而实际测得的生成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已经大于 2 : 1,所以对推测结果
12、无影响。 (合理叙述均给分) 拓展探究 澄清石灰水 HGFI 实验反思 因为根据测得数据计算,生成物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太置 2: 1,所以可能是合成气中参与反应的 CO与 H2的分子个数比大于 1: 3(或 H2未完全参加反应、 生成的水未被完全吸收等 ) (合理答案:均给分 ) 。 ( 10宁夏 20)据中广网 2010年 5月 3日报道:中卫市孟家湾路段一辆汽车满载的浓硫酸发生严重泄漏。浓硫酸沿公路流淌,并向路基两边蔓延。消防官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用沙土封堵,控制浓硫酸进一步蔓延,同时设法封堵泄漏点,并对路面 上的浓硫酸进行稀释和清除。 看到这则新闻,学校的化学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关于浓硫
13、酸腐蚀性及事故处理的研讨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积极探究,并将活动记录补充完整。 (一)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探究 【实验用品】浓硫酸、小木条、玻璃片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十分小心 (二)对浓硫酸泄漏事故处理的讨论 ( 1)小明同学认为,如果仅用水稀释,并不能消除事故所造成的污染。因为从溶液的角度看,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 没变,仅仅是 变小了。 小敏同学受到启发,制订了如下方案: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反应类型 向硫酸所流经范围抛撒大量氢氧化钠小颗粒 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将硫酸转化为无害物质,可消除污染 【思维拓展】写出小敏所依据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 小聪同学
14、认为,小敏同学的方案虽然有效,但有一个缺陷:如果用量把握不准又可能引发新的污染,因为 。 ( 2)请你参照小敏的设计方案,结合小聪的看法,也设计一个方案。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将硫酸转化为无害物质,可消除污染 答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在小木条上蘸少量浓硫酸,放在玻璃片上观察( 1分) 小木条变黑(或碳化) ( 1分) (二)( 1)质量( 1分);质量分数( 1分);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反应类型 中和反应 或复分解反应( 1分) 2NaOH+H2SO4=Na2SO4+2H2O(2分 );氢氧化钠也有强腐蚀性( 1分); ( 2)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
15、价 向硫酸所流经范围抛撒大量氢氧化钙粉末( 1分) 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 1分) (原理运用正确,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 10长春中考 20.)如图,在实验台上放置两瓶气体,集气瓶 A盛有 CO2、O2、 H2中的一种,集气瓶 B盛有这三种气体中的另一种。小刚和小强想对瓶中气体进行探究。 ( 1)他们由放置方法判断, A瓶中的气体是 ; ( 2)小刚和小强分别设计如下探究方案,都能确定 B瓶气体是余下两种气体中的哪一种。 小刚的方案: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B瓶中,观察现象。 按小刚方案实验时,若木条复燃,则 B瓶中的气体是 ; 小强的方案:将一种碱溶液倒入 B 瓶中,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发生明显变
16、化。 小强所选的碱溶液是 。 答案:( 1) H2或氢气( 2) O2或氧气 Ca(OH)2或 Ba(OH)2 ( 10广安 8)( 12分)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 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
17、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 _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 :该气体是 CO2 猜想 :该气体是 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I实验时装置 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 _(填 “成立 ”或 “不成立 ”); II装置 B中的现象是 _,装置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_,处理的方法是_。 【拓展延伸】 ( 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
18、的物质是 _。 A氨水 B食醋 C肥皂水 D苏打水 (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_(只写一种)。 答案:( 12分)【实验探究一】( 1)红 ( 2)氢气(或 H2) 【实验探究二】( 1)氢、氧(或 H、 O,只填一种不得分) ( 2) CO(或一氧化碳) I不成立 II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讨论交流】缺少尾气处理装置;点燃尾气(或收集尾气或其它合理答案:) 【拓展延伸】( 1) B ( 2) Na2CO3(或其它可溶性碳酸盐、酸式碳酸盐等) (浙江金华 2 8.)根据下图试验装置中所描述的现象回答问题: 若 E装置中澄清石
19、灰水变浑浊, C、 D装置中无变化,则 A装置中产生的气体为 。若在 A、 B装置间连接装置 F,检验并除去混有的氯化氢杂质气体,则 A装置的导管应与 F装置的导管 (填 “a”或 “b”)连接,此时,装置 F中的试剂是 。 答案: CO2 。 a 、 AgNO3溶液 ( 10江西 28)( 7分)小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整齐摆放的药品中(见右下图),有一试剂瓶的标签破损。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的成分是什么? 【讨 论】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A酸 B碱 C盐 【猜 想】 可能是 NaOH溶液; 可能是 Na2CO3溶液; 可能是 (任写一种)。 【设计
20、并实验】 (1)小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 pH试纸上,测得 pH=10,他判断这是一种碱性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B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D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不正确 (2)小明认为 它是 NaOH溶液,小俊认为它是 Na2CO3溶液。要进一步确定它的成分,小俊认为只需选择上图已有的试剂就能把它鉴别出来。他们又进行了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 猜想 正确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讨 论】 A 【猜 想】 (1)B (2)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全国 中考 专题 汇编 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