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省常州市第24中学初三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江苏省常州市第24中学初三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江苏省常州市第24中学初三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江苏省常州市第 24中学初三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石蜡熔化 B木柴燃烧 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C铁水铸成锅铁生锈 D 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瓷碗破碎 答案: C 试题分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A、汽油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错误; B、木柴燃烧能产生二氧化
2、碳,所以属于化学变化;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错误; C、铁水铸成锅,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铁生锈生成了一种红棕色的新物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正确; D、 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的缘故,属于化学变化 ;瓷碗破碎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定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明矾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而沉降 B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净物 C食盐水中混有泥沙,利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泥沙 D水资
3、源中淡水占总水量不足 1%,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将水中悬浮的杂质吸附在其表面,形成大颗粒易于沉降,故 A正确; B、自然界中的水中含有其他的杂质,属于混合物,故 B错误; C、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使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泥沙,故 C正确; D、水资源中淡水占总水量不足 1%,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故 D正确;故选 B 考点:水的知识 进行蒸发操作时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蒸发皿 B温度计 C酒精灯 D玻璃棒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蒸发时用到蒸发皿来盛放溶液,故 A需要; B、蒸发时不需使用温度计; C、蒸发时需用到酒
4、精灯来加热,故 C需要; D、蒸发时需用到玻璃棒来搅拌,故 D需要;故选 B 考点:蒸发操作 能用于鉴别空气、二氧化碳、氧气、氢气的最简单方法是 A带火星的木条实验 B加入澄清石灰水 C燃着的木条实验 D闻气味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带火星是木条在氢气和二氧化碳中的现象都不明显,不能区分,故错误; B、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为氢气或氧气无法区别三种气体,故错误; C、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燃烧更旺的原气体为氧气;能够燃烧的原气体为氢气气;使木条燃烧熄灭的原气体为二氧化碳,故正确; D、三种气体的密度不同,但也难以用称量的方法区分,故错误故选: C 考
5、点:物质的鉴别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C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是:能够改变(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 A、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的化学性质不变故对; B、根据催化剂的定义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对 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
6、故对; 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故错故选 D 考点: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是化合反应的是 A碳 +氧气 二氧化碳 B石蜡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C氧化汞 氧气 +汞 D氧化钙 +水 氢氧化钙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 “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 “一变多 ”A、两种物质碳和 氧气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二氧化碳,属于 “多变一 ”的化合反应故不选; B、两种物质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二氧化碳和水,既不是 “多变一 ”的分解也
7、不是 “一变多 ”的化合故选; C、一种物质氧化汞反应后生成两种物质氧气和汞,属于 “一变多 ”的分解反应故不选;D、两种物质氧化钙和水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氢氧化钙,属于 “多变一 ”的化合反应故不选;故选故选 B 考点:化学反应的分类 美国发明的月球制氧机可利用太阳光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变化而释放出氧气,由此可推断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氯酸钾 B氧元素 C高 锰酸钾 D双氧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阳光产生的高温能够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氧气,说明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氧分子、水分子、氯酸钾是否含有无法确定故选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
8、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10 8g( 1g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 A 9 2g B 9 8g C 10 8g D 10 2g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左盘的质量 =右盘的质量 +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 =物体质量 +游码的质量,所以物码反放时物体质量 =砝码质量 -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10 0 g-0 8 g=9 2 g故选 A 考点:天平的使用 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 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 NO密度比空气大,且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 NO的装置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气
9、体的收集方法包括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排空气法分为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就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就用向下排空气法 , A、 NO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 B错; B、NO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NO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 B正确; C、 NO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 C错; D、 NO密度比空气略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 D错故选 B 考点:气体的收集 ( 4分)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
10、质有重要的用途。请从以下物质中选择,用它们(或者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填空。高锰酸钾、干冰、氮气、碳酸氢铵和石墨。 ( 1)可用于人工降雨 ;( 2)可用于保护气 ; ( 3)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 4)可作为电池电极 。 答案:( 1) CO2 ;( 2) N2 ;( 3) KMnO4 ;( 4) C 。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可用于人工降雨得为二氧化碳 CO2;( 2)可用于保护气为氮气 N2;( 3)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为高锰酸钾 KMnO4;( 4)可作为电池电极为石墨 C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 下列仪器一般需要经过磨砂处理的是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 答案: C
11、 试题分析: A、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不需磨砂处理故不可选; B、烧杯主要用于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不需磨砂处理故不可选; C、集气瓶是用于盛放药品的试剂瓶,还可用于气体的收集和存放所以要磨砂处理故可选 D、量筒用于一定量液体的量取,不需磨砂处理故不可选;故选 C 考点:仪器的使用和名称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 加热; 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药品;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熄灭酒精灯,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
12、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入固体药品) 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 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收(收集氧气) 移(把导管移出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故选 A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下列物质在实际应用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天然气用作燃料 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氧气用于气焊 干冰用作制冷剂 二氧化碳可以做温室肥料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其化学性质; 氦气
13、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利用物理性质密度较小; 氧气用于气焊 利用化学性质支持燃烧; 干冰用作制冷剂利用物理性质易升华; 二氧化碳可以做温室肥料利用化学性质参与光合作用;故选择 B 考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定 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硫在空气燃烧的实验现象:发出明亮的淡蓝色火焰 ,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所以应选
14、 C项。 考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动植物的呼吸是体内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所以错误 B、植物的光合作用,属于属于剧烈氧化,不包括缓慢氧化,所以正确 C、酒和醋的酿造是植物籽粒中的糖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所以错误 D、食物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所以错误故选 B 考点:氧化反应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充分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生成黑色物质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
15、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将红热铁丝插入氧气中,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褐色固体 D “铜绿 ”与盐酸混合,得到无色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没有黑色物质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红热铁丝插入氧气中,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 “铜绿 ”(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则 “铜绿 ”与盐酸混合得到蓝色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C 考点:实验现象的描述 空气成分中, 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稀有气体,
16、按其所占空气体积分数由多到少顺序排列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各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0 94%、二氧化碳 0 03%,故体积分数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 ,故选择 D 考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氢氧化钙 D碳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指示剂的性质可知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择D碳酸。 考点:酸的性质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态氧 B加碘食盐 C酸牛奶 D澄清石灰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二者的本质区别时是否有一种物质组成,
17、A液态氧是由一种物质祖成的; B加碘食盐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C酸牛奶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 D澄清石灰水是由水和氢氧化钙组成的,故选择 A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定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是正确的操作; B选项用天平称量物质时,要求左物右码; C选项过滤时液体要沿玻璃 棒倒下; D此现象加热块状固体时,试管要平放;故选择 A 考点:基本操作 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有 试管 集气瓶 瓷质蒸发皿 量筒 烧杯 燃烧匙 石棉网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试管 集气瓶 瓷质蒸发皿 量筒 烧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江苏省 常州市 24 中学 初三 第一 学期 第一次 质量 调研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