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南六中初二上学期物理竞赛B.doc
《甘肃省甘南六中初二上学期物理竞赛B.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甘南六中初二上学期物理竞赛B.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甘肃省甘南六中初二上学期物理竞赛 B 选择题 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 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答案: D 小光将一只薄凸透镜放在花盆前,通过透镜观察到花是正立的,则( ) A此时通过透镜观察到的是花放大的实像 B此时通过透镜观察到的是花放大的虚像 C如果让透镜靠近花盆一些,透镜所成花的像将变大一些 D如果让透镜逐渐远离花盆,所成花的像有可能是花倒立的实像 答案: BD 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洋洋学习了关于 “平面镜成像 ”和 “凸透镜成像 ”的知
2、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 错误 的是 ( ) A虚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答案: AB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 A “缥缈的雾 ”是汽化现 象 B “晶莹的露 ”是液化现象 C “凝重的霜 ”是凝华现象 D “轻柔的雪 ”是熔化现象 答案: BC 下列关于电源和电流说法中 不正确 的是 ( ) A从能的转化角度说,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B电源
3、外部,电流从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C电荷运动就能形成电流 D金属导电时,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答案: C 能说明液化放热的事例是 ( ) 下雪不冷化雪冷 B.霜前冷雪后寒 C.水蒸气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严重 D.手拿干冰容易冻伤 答案: C 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关系时,将一只准确的电流表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均发光,而电流表示数为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A电流表被导线短路了 B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C电源坏了 D电流表接线柱接触不良 答案: A 室内温度为 20 ,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
4、间的变化 ( ) 答案: C 小明在做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 2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 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答案: A 如图是一种凹下道路的设计,它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答案: B 下列物质有一定熔化温度的是 ( ) 玻璃 B.石蜡 C.冰块 D.沥青 答案: C 小猫在平静的
5、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C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枝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答案: D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文中 ( ) A “皓月 ”是人造光源 B “皓月 ”是自然光源 C “静影沉璧 ”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6、D “静影沉璧 ”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答案: C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 ( )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凸透镜向左移动 ,调整光屏的位置 ,得到的像变小 D把凸透镜向右移动 ,调整光屏的位置 ,得到的像变小 答案: D 实验题 关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 “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时,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4分) 时间 / min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
7、的温度为 _ 。 (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 ,解决的办法是 _。 答案: (1)99 (2)略 ( 3)热量损失多,减少房间空气流动;或杯内水过多,适量用水;或水的初温过低,用温水等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的烧杯中,把碎蜡放到
8、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4分) (1)图乙是 _(填 “冰 ”或 “蜡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 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_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_。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_。 答案:( 1)冰 51 ( 2)吸热 ( 3)杯内热水要浸没管内的蜡或冰;或温度计要完全浸没在碎蜡或碎冰中;或碎蜡或碎冰不宜过多;或温度计读数过程中要不
9、断搅拌碎蜡或碎冰,等等 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 (焦距可改变 )对着无锡著名景点 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 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4分) (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可画图说明 ) 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 15 cm、 10 cm、 5 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 35 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甘南 初二 学期 物理 竞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