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七年级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七年级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七年级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七年级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境内原始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原始居民 B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半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到二十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半坡人距今约五六千年。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黄帝时期 B夏朝
2、C商朝 D西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文字的演变。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甲骨文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已解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要从商朝开始。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朝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武帝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武帝雄才大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
3、儒术 ”,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使儒家教育官方化。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 西汉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 期是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 A汉武帝 B汉高祖 C汉文帝 D吕后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朝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武帝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武帝雄才大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选用人才、推行推恩令,解除地方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
4、家,独尊儒术 ”,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使儒家教育官方化。;军事上主动出击,打败匈奴,使北方边境得以安定。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 盛时期。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 孔子曾说 “中上之人,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下之人,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提倡( )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孔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 “仁 ”的学说
5、,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善于启发学生思想问题。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对自然资源提出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观点的是( ) A老子 B墨子 C庄子 D孟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学术繁荣局面。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看到
6、战争的残酷,提出 “春秋无义战 ”,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孟子要求统治者用 “仁政 ”治国,轻徭薄赋。他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蟹,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天子与诸候间的 矛盾 C诸候与士大夫之间的矛盾 D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天子与诸侯、诸侯与
7、士大夫及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都是属于奴隶社会的矛盾,故都排除。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下列各项传述与北京人不符的是( ) A群居生活 B人工取火 C使用简单语言 D制造简单工 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北京人。 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到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使用粗糙的石器,学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使用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8、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A为奖励功臣 B为建立奴隶主政权 C为巩固统治 D为实行等级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姬姓宗族、功臣等建立诸侯国来拱卫中央王室。在武王、文王时两次大规模的分封,对象有同姓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诸侯,平时替周天子镇守疆域,战时派兵随从作战。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大大加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使西周保持着惊人的稳定性,延续了近八百年的统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周的兴亡 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
9、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大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统治者实行暴政,无休止征发徭役、繁重的赋税、苛刻的刑罚,终于激起了秦末农民起义。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 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于公元前 202年,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伐无道,诛暴秦 ” 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
10、( ) A黄帝 B老子 C孔子 D屈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屈原。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有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公元前 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国占领,屈原无比绝望,于这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楚国人民用种种方式追思自己的诗人,端午节就成为纪念屈原的民间传统节日。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夏 、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周国日益强大 B统治者残暴奢侈 C商部落联合周边的小国发动进攻 D都是被少数民族灭亡 答案: B 试题分
11、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夏商周的兴亡。夏朝经历了四百年,最后的国王桀,建造了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商朝后期政治混乱,纣王也是暴君,也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从两朝的末代国王的统治就可以看出,实行暴政虐民,奴役人民,是他们灭亡的共同原因。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周的兴亡 下面那一条不是秦朝巩固政权的措施 ( ) A推行郡县制 B分封制 C焚书坑儒 D统一货币、度量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
12、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三公九卿至,在地方,废除自西周以来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控制 ,军事上北筑长城,南征越族,这些都加强了秦朝的统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 “家法伺候 ”。妈妈赶紧说: “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 ”。爷爷慢吞吞地说: “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 ”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13、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道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学术繁荣局面。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与易、长与短、前与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题中的爷爷的言论意思就是坏事也可以变好事,就与道家的主张最接近。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会用 火 B是否会制造工具 C是否有语言 D是否
14、有文字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通过考古,在我国云南省的元谋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碳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阅读右图后回答问题:距今 7000年前生活在 地区的居民是( ) A北京人,半坡人 B山顶洞人,半坡人 C半坡人,山顶洞人 D半坡人,河姆渡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河姆渡的原始农耕。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
15、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在湖南发现了一万年前人工栽培的水稻,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杆、稻谷,稻杆出土是竟然还是黄绿色的,稻谷外形完好。据统计,出土的稻谷,其数量之大,世界罕见。同世界上其他较早栽培水稻的国家相比,早了三千至五千多年。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 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种植粟等粮食作物,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他们还饲养猪狗等动物,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
16、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某海外华人旅行团来到了中国,他们旅行的第一站想先祭拜中华民族的 “人文初祖 ”,你认为他们应该去( ) A大禹陵 B黄帝陵 C炎帝陵 D秦始皇陵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人文初祖。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者许多 部落。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著名首领,他们联合打败了蚩尤,结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教民挖井,为后世的饮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看乐谱等,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
17、地称自己为 “炎黄子孙 ”。故答案: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是指( ) A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B禅让制代替世袭制 C私有制代替公有制 D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世袭制。世袭制指的是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在尧舜禹时期,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民主推选部落联盟的首领,到禹在位时,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约 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在禹统治是,他的儿子启已经有了强大的势力。禹没有用禅让的办法选择继承人,在禹死后,启继
18、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 考点:人教新 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周的兴亡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 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 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 11次。朝晋 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地位衰落 D天子依附于诸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是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 “霸主 ”。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等。材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山东 日照市 莒县 北五校七 年级 上期 期中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