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中考二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中考二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中考二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中考二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3的倒数等于( ) A -3 B C D 3 答案: B 试题分析:倒数的定义:乘积为 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 0没有倒数 . -3的倒数是 ,故选 B. 考点:倒数的定义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倒数的定义,即可完成 . 如图, Rt ABC的直角边 BC在 x轴的正半轴上,斜边 AC上的中线 BD的反向延长线交 y轴的负半轴于点 E,双曲线 经过点 A,若 BEC的面积为 5,则 k的值为( ) A B 5 C 10 D答案: C 试题分析:先根据题意证明 BOE CBA,根据相似比及面积公式
2、得出BOAB的值即为 |k|的值,再由函数所在的象限确定 k的值 BD为 Rt ABC的斜边 AC上的中线, BD=DC, DBC= ACB, 又 DBC= EBO, EBO= ACB, 又 BOE= CBA=90, BOE CBA, ,即 BCOE=BOAB 又 S BEC=5, BC EO=5, 即 BCOE=10=BOAB=|k| 又由于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 k 0 所以 k等于 10 故选 C 考点:反比例函数中 k的几何意义 点评: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 S的关系即 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 1、 3、 6、 10 这样的数
3、称为 “三角形数 ”,而把 1、 4、 9、 16 这样的数称为 “正方形数 ”从图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大于 1的 “正方形数 ”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 “三角形数 ”之和下列等式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 A 13 = 3+10 B 25 = 9+16 C 49=21+28 D 49 = 18+31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目中 “三 角形数 ”的规律为 1、 3、 6、 10、 15、 21“ 正方形数 ”的规律为 1、 4、 9、 16、 25 ,根据题目已知条件:从图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大于 1的 “正方形数 ”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 “三角形数 ”之和可得出最后结果 这些三角形数的规律是 1
4、, 3, 6, 10, 15, 21, 28, 36, 45, ,且正方形数是这串数中相邻两数之和 则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49=21+28 故选 C. 考点:找规律 -图形的变化 点评: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底边长 l5cm,底边上的高长 22.5cm现沿底边依次从下往上裁剪宽度均为 3cm的矩形纸条,如图所示已知剪得的纸条中有一张是正方形,则这张正方形纸条是( ) A第 4张 B第 5张 C第 6张 D第 7张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求得顶点到这个正方形的长,
5、再根据矩形的宽求得是第几张 已知剪得的纸条中有一张是正方形,则正方形中平行于底边的边是 3, 所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设从顶点到这个正方形的线段为 x, 则 ,解得 x=4.5, 所以另一段长为 22.5-4.5=18, 因为 183=6,所以是第六张 故选 C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点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如图,点 O在 A外,点 P在线段 OA上运动以 OP为半径的 O与 A的位置关系不可能是下列中的( ) A外离 B外切 C相交 D内含 答案: D 试题分析:两圆的半径分别为
6、 R和 r,且 ,圆心距为 d:外离,则;外切,则 ;相交,则 ;内切,则 ;内含,则 由图可得以 OP为半径的 O与 A的位置关系不可能是内含 故选 D.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即可完成 . 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3,母线长为 4,则它的侧面积为( ) A 8 B 12 C 16 D 24 答案: D 试题分析: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 母线 . 由题意得它的侧面积 ,故选 D. 考点: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即可完成 .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 3
7、倍,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A 7 B 8 C 9 D 10 答案: B 试题分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n,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即可列方程求解 . 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n,由题意得 ,解得 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8 故选 B. 考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记 n边形的内角和为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均为 . 在式子 , , , , 中,分式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式的定义: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叫做分式 . 分式有 , , 共 3个,故选 C. 考点:分式的定义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
8、生熟练掌握分式的定义,即可完成 .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幂的运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作出判断 . A ,本选项正确; B , C D 不是同类项,无法合并,故错误 .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学生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我国是缺水国家,目前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仅约为 899000亿 m3,数据 899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8.99105 B 0.899106 C 8.99104 D 89.9104 答案: A 试题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其中
9、, 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 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 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 1时, 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 1时, n是负数 899000=8.99105,故选 A. 考点: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即可完成 . 填空题 如图,有一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高为 9cm,底面是边长为 12cm的正方形,现在有一只蚂蚁( A点)在盒子外部距离下底面 2cm的一条高上,而在盒子内部距离上底面 3cm处有一饼干屑( B点), A点和 B点在不相邻的两条高上,若蚂蚁能吃到饼干屑,则爬行的最短路程为 cm 答案
10、: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及图形特征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 由题意得爬行的最短路程 . 考点:平面图形的展开图 -最短路线的应用 点评:此类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是中考常见题,读懂题意及图形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 如图,规定程序运行到 “结果是否大于 33”为一次运算,且运算进行 3次才停止,则可输入的实数 x的取值范 围为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列出每一次运算的算式:第一次: 2x-1,第二次: 2( 2x-1)-1=4x-3,第三次: 2( 4x-3) -1=8x-7,再题意可得: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算式都小于等于 33,只有第三次的算式 33,列出不等式组,求出解集即可 根据题意得:第一次:
11、 2x-1, 第二次: 2( 2x-1) -1=4x-3, 第三次: 2( 4x-3) -1=8x-7, 解得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点评:读懂题意,理解图表所表示的运算法则,将程序转化为算式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 1,表示一个时钟的钟面垂直固定于水平桌面上,其中分针上有一点 A,且当钟面显示 3点 30分时,分针垂直于桌面,点 A距桌面的高度为 10cm如图 2,若此钟面显示 3点 45分时,点 A距桌面的高度为 16cm,则钟面显示 3点 50分时,点 A距桌面的高度为 cm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当钟面显示 3点 30分时,分针垂直于桌面, A点距桌面的高度为 10cm得出 AD=1
12、0,进而得出 AC=16,从而得出 AA=3,得出答案:即可 连接 AA 当钟面显示 3点 30分时,分针垂直于桌面, A点距桌面的高度为 10cm AD=10, 钟面显示 3点 45分时, A点距桌面的高度为 16cm, AC=16, AO=AO=6, 则钟面显示 3点 50分时, AOA=30, AA=3, A点距桌面的高度为 16+3=19cm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以及钟面角 点评: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 如图, O中,直径 AB 弦 CD于 E,若 AB 26, CD 24,则 tan OCE 答案: 试题分析:先根据垂径
13、定理求得 CE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的 OE的长,最后根据锐角 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 直径 AB 弦 CD, AB 26, CD 24 OC 13, CE 12 tan OCE . 考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点评:勾股定理与垂径定理的结合应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如图,直线 a b,若 1=65,则 2的度数为 答案: 试题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 3的度数,再根据邻补角的性质求解即可 . a b, 1=65 3= 1=65 2=180-65=11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邻补角的性质 点评: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初
14、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若关于 x的方程 3x2-2x+m=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 m 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可得 ,即可列出关于 m的不等式求解 . 由题意得 ,解得 .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 的关系:( 1)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 方程没有实数根 若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x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试题分析: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为 0时,分式才有意义 .
15、由题意得 , 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完成 . 分解因式: 2x2-18= 答案: 试题分析:先提取公因式 2,再根据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即可 . 考点:因式分解 点评:解答此类因式分解的问题要先分析是否可以提取公因式,再分析是否可以采用公式法 . 解答题 如图,在 Rt ABC中, ACB=90, AC=3, BC=4,过点 B作射线BBl AC动点 D从点 A出发沿射线 AC方向以每秒 5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 E从点 C出发沿射线 AC方向以每秒 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过点 D作DH AB于 H,过点 E作 EF AC交射线
16、BB1于 F, G是 EF中点,连结DG设点 D运动的时间为 t秒 ( 1)当 t为何值时, AD=AB,并求出此时 DE的长度; ( 2)当 DEG与 ACB相似时,求 t的值; ( 3)以 DH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线段 AC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为 AC当 t时,连结 C C,则以 CC为直径的圆何时与直线 AB相切 ? 答案:( 1) 1, 1;( 2) ;( 3) 试题分析:( 1)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 AB的长,即可求得 t的值,从而求得DE的长度; ( 2)分 若 DEG ACB, 若 DEG BCA, 若 DEG ACB, 若 DEG BCA,四中情况,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无锡市 北塘区 九年级 中考 数学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