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 11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王夫之在论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中说: “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因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存乎神者之不测,有如是夫! ”下列说法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郡县制的推行是秦速亡的原因之一 B秦行郡县的目的是为了 “行其大公 ” C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 “为害滋多 ” D反对实行君主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论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 ”
2、、 “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的核心信息是,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但对统治者并不利,如此一来,国家的寿命并不长久,认为推行郡县制是秦朝速亡的重要原因。其余 BCD三项均与题干意思无关,属于无关选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及其影响 2014年,当埃 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 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
3、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 C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 D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周边 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 ”、“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 ”等,此题没有难度。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判断出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的重要特点,即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而 BCD三项的表述比较片面,没有全面描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的特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的外交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下图为 19
4、59年主政台湾的国民党 “外交部 ”对其外交人员的指示。这反映出当时台湾当局( ) A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B坚持 “一个中国 ”的理念 C发出了谋 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放弃了敌视中共政权的立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关键信息 “红色中国 ”、 “共产党中国 ”、 “中华民国 ”等,结合所学知识,这足以证明台湾当局并没有忘记自己也是中国人,即体现 “一个中国 ”。 A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是对题干图片信息的曲解和误读,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
5、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个中国 ”理念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 说: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 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关键信息 “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等,本题实际上考查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进程,是从器物
6、(技术,有形的物质),到制度(政令),再到思想(人心),可知,与材料欧洲的近代化刚好相反,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其余 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学习 从器物(技术)阶段,到制度阶段,再到思想阶段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曾提出 “相对大国 时代 ”的观念: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 “重新平衡 ”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 “相对大国 ”时代。对 “相对大国时代 ”的准确解读是( ) 质疑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 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欧洲是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 出现一批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
7、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相对大国时代 ”、 “前所未有的 重新平衡 ”等,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格局政治格局相关内容 “ 相对大国时代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的核心信息是,不难看出,题干法国总统萨科齐所谓的 “相对大国时代 ”,本质上就是政治、经济的多极化时代。据此, 欧洲是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而 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
8、地面积分别为 5.6亿亩、 8.5亿亩、 11-12亿亩。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 “瘠卤沙冈 ”“陡绝之地。 ”这些土地被称为 “边际之地 ”。“边际之地 ”的增加( ) 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B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C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D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明清时期,因为人口的不断增加,而多去开垦 “瘠卤沙冈 ”, “陡绝之地 ”的耕地,而不是致力于去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以增加已有耕地的产量。因此, “边际
9、之地 ”能够反映出当时农业科技水平的低下。 A项表述错误,错在“根源 ”, “边际之地 ”与人口的持续增长,没有绝对因果关系; C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 “精耕细作 ”等; D项属于无关项,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 :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汉高祖 “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 ”的现象。商人地位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B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
10、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汉高祖,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 ”、 “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 料,可知,汉高祖时期抑制商人和商业的发展,传统经济政策,即重农抑商政策,而到了宋代则出现 “榜下捉婿 ”的现象,这足以说明商人地位的提高。可知,商人地位的提高,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了松动的结果。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对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 1500-1900年)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工业发展是英国增长的动力 B英国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主导
11、地位 C英国国民生产总值领先世界 D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图片关键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英国工业革命成果相关内容 带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图片,从图片可以看出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特别是 1800-1900年间,增长速度极快,可知,这一时期正好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是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其余 BC两项,题干图片信息均不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来,属无关项;而 D 项表述也不准确,是对图片的片面理解。综上,故,本题正 确答案:选
12、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 在 16世纪 20年代,英国只有约 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 1688年上升到 1/3,而到 1851年则到达 4/5。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A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 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 C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 D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英国依靠工资为生的人迅速的增加。工厂的
13、增多,工厂规模的扩大,工人数量的增加等,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逐渐分化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即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 AB两项题干材料并未涉及,不正确,排除 AB; C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 C。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大力支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图
14、片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图片,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根据题干要求及结合选项,可以直接判断出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国家层面(主观方面最为根本)的支持,即政府的大力支持 。其余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共同原因 ”,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 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15、 ”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中国,政治制度 ”、 “必然得自根自生 ”、 “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作者提到中国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但也指出,中国的这种学习缺乏与中国自身历史传统的融合,从而最终失败,即 “无法长成 ”。结合选项。可知,符合这种意思的政治制度改革只有 C项。 ABD三项均不是政治制度的改革,也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16、 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学习(制度层次) 戊戌变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接管私人资本主义的企业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判断,作出正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本题考查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相关措施。回忆、再现所学相关知识,判断选项:可知, B接管私人资本主义的企业,表述不符合史实, “赎买 ”不等同于 “接管 ”,不正确,符合题干要求。而 ACD三项表述的措施,符合史实,正确
17、。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 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宣传画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对下面的宣传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美苏两极支配着世界各种力量 B国内 “左 ”倾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前苏联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关键信息 “美帝 ”、 “苏修 ”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 项表述错误
18、,表述绝对化; C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图片信息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 CD;而美帝、苏修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中国国内 “左 ”倾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B项符合史实。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左 ”倾思想的主导地位 1950年,毛泽东说: “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被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 ”为此,中共的政策是( ) A欢迎资产阶级参加新政协第一次会议 B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 C为将来取消各民主党派做好准备 D进行基层选举
19、,建立各级人民政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1950年,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被消灭的 ”、 “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 ”、 “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 ”等,本题考查新中国政治建设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新政协第一次会议在 1949年召开, A项错误; C项,不符合史实,与各民主党派是长期共存,排除 C; D进行基层选举,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开始于 20世纪 80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 D错误。建国初期,创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他民主党派起到参政议政的作用,对
20、国家事务进行监督的作用。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王国维认为 “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焉。 ”以下选项最符合材料的观点是( ) A周人的大宗、小宗体制 B嫡庶制是宗法制产生的根 源 C形成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宗法等级 D周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 ”、 “不为君统而为宗统
21、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题干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宗法制的产生是由于周人嫡庶之制推广到全国,而产生,即体现出嫡庶制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 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的表述,材料意思均没有体现出来,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 治制度 宗法制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说: “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绝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 ”这说明西塞罗( ) 认为法律是理性的表现 认为法律可以维护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强调法律
22、的广泛性和不可更改性 尊崇法律至上的原则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 “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 ”等,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相关内容 西塞罗的法律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强调法律的广泛性和不可更改性,表述明显错误,“法律的不可更改性 ”不符合罗马史实和常理,排除含 的选项;而 三项的表述均符合题干材料意思,表述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 法 西塞罗
23、的法律思想 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 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 ”、 “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湖南 名校 11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