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湖北咸宁市三校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湖北咸宁市三校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湖北咸宁市三校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湖北咸宁市三校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 ( ) A “天下一家 ”“大一统 ” B “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 C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D “天人合一 ”“敬德保民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总体特征。回忆、再现所学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总体特征,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我国古代自奴隶社会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封
2、建社会时期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都倡导 “天下一家 ”、 “家国一体 ”、“大一统 ”的理念。故, A 项符合题意。 B、 C 两项是皇帝制度的特点,排除 BC;D项表述明显不符合题干意思,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 古代政治体制的总体特征 “天下一家 ”、 “家国一体 ”、 “大一统 ” 吉尔伯特 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 :中国共产党人是在 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 “农村 ”国家为伍,反对 “城市 ”国家。这一论断( ) 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反
3、映了 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D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中国的现代化 ”、 “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 “农村 ”国家为伍 ”、 “反对“城市 ”国家 ”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 A 项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 B 项不正确,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 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提出; C项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错误。D项表述符合新中国初期的史实,中国重视与第三世界等不发达国家的交往
4、,而与西方大国的 关系则相对紧张。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20世纪 80年代,邓小平提出 “韬光养晦 ”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 ”,处理国家关系时 “有所作为 ”,这一战略提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苏联渐趋解体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D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20世纪 80年代 ”、 “外交战略 ”、 “有所作为 ”、 “最主要原因
5、是 ”等,本题实际上考查 20世纪 80年代中国外交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 20世纪 80年代的国际大背景,即 A.苏联渐趋解体,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但不能成为 “最主要原因 ”, ABC均不正确。 “最主要原因 ”,肯定应该从本国的发展的角度来思考, D项符合题意,表述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世纪 80年代的外交政策 西方学者评价 19世纪 30年代的英国 “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这是因
6、为( ) A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19世纪 30年代的英国 ”、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 1832年英国开始了议会改革,通过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议会席位,渐入政权中心, A项符合史实及题意,正确。BC两项表述均不符合史实,表述不正确; D项表述与题干意思无关。本题正确答案:选
7、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代议制的完善 1832年议会改革 马克思评价巴黎公社的领导者说 :“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 ”他们 “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 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赎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 “社会公仆 ” C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 D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
8、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巴黎公社革命措施及特点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材料反映公社勤务员受到公众监督, “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可以反映出,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受到制约,具有民主作风,即 C项符合史实和题干意思。 AD两项是无关选项,与题干意思无关; B项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革命措施及特点 1803年 2月,美国最高法院在经过复杂的辩论后,首席法官马歇尔宣布,国务卿麦迪逊扣发马伯里等人的法官委任状明显违法;但最高法院不能依据1789年国会通
9、过的司法法令强令国务卿发放委任状,因为司法法令的有关规定本身是违反宪法的。这体现了美国( ) A国务卿实际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B司法权可以制约 行政权和立法权 C最高法院的权力不受国会的制约 D国会通过的法律须经最高法院批准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美国最高法院 ”、 “国务卿麦迪逊扣发马伯里等人的法官委任状明显违法 ”、 “但最高法院不能依据 ”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美国 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 三权分立。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并分析选项,可知,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间相互制约和平衡,即
10、 B司法权可以制约行政权和立法权,符合史实和题意。 ACD三项 均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 ACD。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 三权分立 有人认为,尽管 “冷战 ”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 ”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 “强大的稳定因素 ”主要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C第三世界崛起 D欧洲走向联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对美苏冷战特征及相关原因的认识
1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7年 “杜鲁门主义 ”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尽管美苏两强相争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但美苏双方由于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又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即冷战的积极作用。分析选项,可知,故 “强大的稳定因素 ”,主要是美苏双方的势均力敌。本题正确答案:选 B。其余 ACD三项均不 是主要的 “强大的稳定因素 ”。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冷战的积极作用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 “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
12、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在托克维尔看来( ) 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论美国的民主 ”、 “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题干作者的核心意思是,不能够对民主政治,选举资格作出过多的限制。选举资格的限制,从长远来看,是不符合民主政治的,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比较选项,可知,只有 D项符合题意。其
13、余 ABC三项均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理解,均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 进入 19世纪,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 “自恃富强,动违禁令 日形狂诞 ”,1833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英国这样做的经济根源是 ( ) A打开商品市场 B工业革命的进行 C自由竞争的经济思想 D维护商业环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1833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 ”、 “英
14、国这样做的经济根源 ”等,本题实际上考 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到 19世纪上半期,英国逐渐完成了工业革命,建立起了 “世界工厂 ”,需要更为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英国急需扩大对华贸易,英国需要自由贸易,故东印度公司的行径违背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故,英国这样做的经济根源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本题正确答案:选 B。其余 A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8世纪初,一个名叫蒙迪维尔的英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 “蜜蜂的寓言 ”的讽喻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 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
15、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此后,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是( )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 ”、 “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 ”、 “著名的经济学理论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 ,材料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呈现出了一个观点,即浪费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知道,这一说法与凯恩斯主义是一致
16、的,即主张扩大消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凯恩斯主义 早在公元 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 ”、 “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 ”等
17、,本题实际上考查欧洲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欧洲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这样的认识, 15世纪后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即新航路开辟是欧洲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结果,而早在公元 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的相关活动,尽管到达了许多遥远的地方,但由于当时经济活动的范围 极其狭小,北欧诺曼人的相关活动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而仅仅停留在冒险家的活动层次,没有引起相关国家的重视。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其余 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978年 4 5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外经贸部的干部访问香港; 5月,北京成立了一个国务院下属的港
18、澳事务办公室;外经贸部副部长也在当年 12月访港,期间促请港督麦理浩访问北京。这一连串举动的主要目的是( ) A将解决香港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B认识自身落后以解放思想 C发挥香港在对外开放中的作 用 D借鉴香港现代化成功经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这一连串举动的主要目的是 ”,本题实际上考查香港在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的作用,即为后面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提供相关借鉴经验,推动中国对外开放的展开。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选项,可知, AB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C项符合题意; D项表述是表面
19、的,不准确,最为根本的还是要发挥香港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香港在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的作用 1959年 3月,台湾当局 “外交部 ”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 “红色中国 ”或 “共产党中国 ”为 “中共政权 ”;提到自己时,将 “自由中国 ”改称 “中华民国 ”。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 A坚持了 “一个中国 ”的理念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响应了 “一国两制 ”的方针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
20、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 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1959 年 ”、 “外交部 ”、“自由中国 改称 中华民国 ”等,本题考查台湾问题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并比较、分析选项,可知,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BC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BC。因为1959年前后这个时期,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极其紧张的。 D响应了 “一国两制 ”的方针,表述错误, “一国两制 ”是后来 80年代初期才提出来的,不符合史实,不正确,排除 D。将 “自由中国 ”改称 “中华民国 ”等,体现出 “外交部 ”, “一个中国 ”的理念,正确。故 ,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
2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台湾问题 “一个中国 ”的理念 甲午战争,民之痛、国之殇,以史为鉴知兴替。 120年后的甲午年,习近平在公开场合讲话中,两提 “甲午 ”,习近平说 :“今年是甲午年。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 ”。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甲午年的建设成就的是 ( )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甲午战争 ”、 “120年后的甲午年 ”、“新中国成立后的甲午年 ”等,本
22、题实际上考查学生们对中国传统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的熟悉与掌握程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干支纪年法,即天干( 10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癸)与地支( 12个,即十二生肖)结合,搭配使用的纪年法,一个轮回是 60年,称为一个甲子。 “新中国成立后的甲午年 ”,可推算出,即 1894年加上 60年,即 1954年。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大会召开,中华 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其余 A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 热播剧步步惊心的原作者桐华以清朝康熙年间 “九子夺嫡
23、 ”为背景讲述了现代白领张晓因车祸穿越后发生的故事。 “九子夺嫡 ”中的 “嫡 ”原意指( ) A皇位 B皇太子 C嫡子 D皇长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基础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嫡子与庶子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嫡子,即正妻(正房,大老婆等)所生的儿子。古代皇帝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由嫡子里面的长子继承皇位。庶子,即妾等(偏房,小老婆等)所生的儿子。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其余 AB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湖北 咸宁市 三校高三 上期 期中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