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福建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福建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福建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福建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说文解字解释说: “宗,尊祖庙也。 ”即宗法制的 “宗 ”本意是指宗庙,可见西周宗法制是以什么关系为纽带 A财产 B血缘 C信仰 D地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时候,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制度。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打响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
2、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起义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昌起义。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于 8月 1日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起义。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南昌起义 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说井冈山 “历史红 ”的主要依据是在这里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B创建了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C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
3、D根除了党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井冈山的斗争。依据所学可知, A是在江西瑞金; B是在江西南昌; C是江西井冈山,符合题意井冈山 “历史红 ”; D是延安整风。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井冈山斗争 从 1927年到 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 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 A肃清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B开展反 “围剿 ”斗争 C纠正 “左 ”倾军事冒险计划 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地建设。依据所学可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得到迅速的发展,其原
4、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毛泽东等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并推向全国。所以应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根据地建设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 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 “左 ”倾错误路线 C发表 “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主革命。解答此题注意时间 “长征期间 ”,即1934-1936年。依据所学, A是 1927年 8月 7日,八七会议,中共确定
5、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自此开始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革命道路,故排除A; B项是在长征期间发生的,即 1935年 1月,但针对的是中共自身的方针政策,没有体现民族矛盾,故排除 B; D是 1937年 9月,确立了全面抗战路线的方针,故排除 D。 1935年 8月 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主要矛盾的变化 这里因为 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 ”。 “这里 ”指的是 A江西瑞金 B陕西延安 C
6、贵州遵义 D甘肃会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解答此题注意时间 “1935年 ”。依据所学可知, 1935 年长征途中,中共在贵州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方针路线问题,标志着中共的成熟。 A项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政权的中心; B项是中共抗战时期的总后方; D项是长征会师地点。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遵义会议 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 A八一宣言的发表 B一二 九运动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国共合作 宣言的发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
7、民族统一战线。依据所学, 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一二 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1936年 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打破了日本 3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淞沪会战。 1937年 8月 13日,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会战虽以中国失败而
8、宣告结束,但粉碎了日军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所以应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淞沪会战 观察并分析下表,从表格中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时间(年) 阵亡人数(人) 1937 125130 1938 249213 1939 169562 1940 339530 1941 144951 1942 87719 抗日战争研究 1997年第 3期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答案: B 试
9、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党的的抗战。从表格可以看出, 1937-1942年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每年都有大量的将士阵亡,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A、 C项与史实不符; D项与材料无关,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国民党抗战 毛泽东对晓勇善战的彭德怀评价甚高,曾经赋诗颂扬: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1940年 8月,彭德怀亲自指挥的重大战役是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津战役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敌后抗战。为粉碎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游而不击的谣言, 1
10、940年 8月,彭德怀亲自指挥了华北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发起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A是 1937年 9月林彪指挥的; B是 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 C符合题意; D是 1949年林彪、聂荣臻等指挥的。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百团大战 1940年 5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自忠在一次会战中与日寇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周恩来称他为 “全国军人楷模 ”。这场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党抗战。依据所学可知,枣宜会战,是 1940年 5月至 6月中国第 5战区部队在湖北省枣阳、宜昌地区对
11、日军华中派遣军第 1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国民党爱国将领 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壮烈牺牲,成为全国军人的楷模。所以应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国民党抗战 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党政府覆灭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 B北平的和平解放 C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D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上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 1949年 4月 21日,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23日,占领南京。南京的占领,标志着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党政府覆灭的标志。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
12、华民族的屈辱历史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抗战的胜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依据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赶走了列强侵略者,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标志 图 1和图 2反映了 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巨变。其共同点是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C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主革命。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13、,故排除 A、 B两项;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新中国的成立是在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以后,故 D项排除;二者都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 共同意义 看到 “1921”、 “上海 ”、 “嘉兴南湖 ”这些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国民革命运动 C抗日战争 D中国共 产党成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的成立。 1921年 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进行,故 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
14、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道: “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 ”条陈中 “罢学风潮 ”和 “政治问题 ”分别指 A上海学生运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日本提出 “二十一条 ” C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D上海学生运动,日本提出 “二十一条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依据所学结合时间 “1919年 ”可知, “罢学风潮 ”应该是五四运动,而导致五四运动产生的 “政治问题 ”即其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中华民国临时
15、约法第一条规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质意义是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人民在政治翻身成为国家主人 C确定了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答案: A 试题分 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依据所学及材料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可知,国家的主权掌握在国民手中,从而否决了君主掌握国家主权和君权神授的理念,实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故选 A。 B、 C项与史实不符; D项材料未体现。所以应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根据西周分封制,诸侯必须 定期向周天子朝贡 随从周天子作战 服从周天子命令 按田亩向周天子纳税
16、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西周的时候,为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受封的诸侯要服从周天子命令,派兵随从周天子作战,定期向周天子朝贡,故 符合题意。按田亩纳税是春秋时期的初税亩,故 错误。所以应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史记载: “始皇 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 ”这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C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答案: C 试题分析:
17、本题主要考查皇帝制度。由材料 “倚辨於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 ”可知,秦始皇大权独揽,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故 C 符合题意。 A、 B、D三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的特点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 “制 ”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郡县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 古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西周实行的的分封制在后期随着诸侯势力强大,出现诸侯诸侯势力坐大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受到严重削弱,故 “周之失,在于制 ”的
18、 “制 ”指的是分封制。 秦朝实行暴政,导致秦的迅速灭亡。但秦的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故 “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的 “制 ”指的是郡县制。所以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 “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 ”。这句话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 A削弱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使 “学而优则仕 ”由理想变为现实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依据所学,科举制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这样使一般平民可以通过
19、考试进入到统治阶级的行列。故科举制一方面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另一方面也扩大了统治基础。材料 “社会直接参加政府 ”,指的是扩大了统治基础,故 B 符合题意。 A、 D 表述错误, C 不符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 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C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中的影响。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了变化,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中国社会
20、性质的变化,中国由原来主权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开始步入近代,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美望厦 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 “巡查贸易 ”;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 “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等。英国凭借特权可以享受这一待遇。英国享受的特权是指 A协定关税 B领事裁判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在通商口岸租赁房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的侵略。材料反映的是在近代史上,一国获得在中国的权利,其他国家同样享有。依据所学可知,这是虎门条约所规定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福建 三明市 第一 中学 上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