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西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江西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江西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江西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周公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据材料可以推断出 A周王赏赐诸侯土地和人民 B分封制确保了周王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C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 D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答案: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美收中国入口之米税 ,每包二角二分 ,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竟不纳税。 丝绸(输美)美收百分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分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 ”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A领事裁判权 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C开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答案: D 下列事件组合中,搭配
2、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天津条约 C开放广州 马关条约 D割香港岛给英国 北京条约 答案: B 有些史学家认为, “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 ”。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A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上交国库 C建立民主政治 D兴办学校教育 答案: A 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 “洪秀全第二 ”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 “民族英雄 ”、 “老革命党 ”,这是因为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
3、性 答案: A 2014年 3月 8日,外交部长王毅在答记者问时强调:最近日本领导人的言行严重破坏了中日关系,中国政府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性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 2014不是 1914,更不是 1894。这里王毅强调 1894,表明当今的中国政府 不会像清政府一样软弱,更不能容忍 1894年的罪行再次发生。这一罪行是指日本 A发动鸦片战争 B发动甲午战争 C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制造七七事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知识点为近代日本侵华历程。发动鸦片战争的是英国,时间为 1840年,排除 A;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B符合题意
4、; C发生于 1900年, D 项发生于 1937年。 ACD 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 “转折点 ”相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 “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5、”这里的 “更现代化的政府 ”应该是指 A君主专制政府 B民主共和制政府 C君主立宪制政府 D人民民主专政政府 答案: B 素有 “民间思想家 ”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五四 ”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五四运动的外部条件,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并无外国领袖组织发动,排除A;五四运动与十月革命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不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排除 B;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之说言过其实,排除
6、C;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但是合理要求被帝国主义国家拒绝,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发了国内五四运动,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的原因 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经历了由 “政治精英 ”主导到 “平民革命 ”为主的转变。这一转变始于 A井冈山斗争 B辛亥革命 C国民大革命 D抗日战争 答案: C “1926年 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 汉口。 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 1928年 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 ”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
7、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 “围剿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涉及的时间范围 19261928 年,而根据所学可知国民党反袁斗争即护国运动取得胜利是 1916年,排除 A;日本侵华主要是 30年代,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之说也不正确,排除 C;国民党发动第五次 “围剿 ”是 30年代,排除 D;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出师北伐,对象为北洋军阀,到 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后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继续 “北伐 ”,同张作霖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1928年 6月张作霖离开北京,后发生皇姑屯事件,这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基本结束。
8、B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的成果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立三在起义两周年后说: “暴动在革命史上有它的伟大意义。在广大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全国树立出新的革命中心。 ”“”缺少的文字应该是 A上海 B武昌 C广州 D南昌 答案: D 中共某一文件中提出以下斗争口号: “暴动实行耕者有其田 ”, “暴动组织农民革命军 ”、 “暴动打倒叛党叛国的汪精卫 ”。该文件应该制定于 A国民革命兴起时期 B解放战争时间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到中共的口号,因此把握每个时期的主要矛盾
9、是关键。国民革命兴起时( 1924)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当时汪精卫尚未叛变,因此排除 A;解放战争时期( 1945 1949)主要矛盾为中国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之间的矛盾,而汪精卫死于 1944,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排除 B;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国共实现了合作抗日,此时中共的土地政策为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而不是 “耕者有其田 ”,因此排除 D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两党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土地革命的方针,因此 “暴动 ”“ 实行耕者有其田 ”“ 打倒叛
10、党叛国的汪精卫 ”等信息表明此文件发布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236 )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主要矛盾 1928年毛泽东说: “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则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不但没有疑义,而且必然地要作为取得全围政权的许多力量中间的一个力量。 ”这反映了当时毛泽东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无产阶级在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D认为工人阶级是革命的主导力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城市发动起义来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11、。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因此结合材料中 “1928年 ”、 “毛泽东 ”、 “小块红色区域 ”等信息可知 A符合题意; BCD 都在强调城市中心论,与当时毛泽东的主张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 “如 约者即为应允 ”、 “违约者概行驳斥 ”,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
12、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答案: C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部分内容: “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 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代表帝国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 。上述材料最能表明 A德国本质上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 B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德意志确立 C帝国宪法的立法依据是普鲁士宪法 D帝国宪法巩固了德意志统一的成果 答案: D 史学家钱乘旦说: “
13、直到 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法国模式发生转折的主要原因是 A共和派与君主派势均力敌 B工业 资本主义的发展 C革命使经济发展缓慢 D英国 “光荣革命 ”的影响 答案: B 有人曾提出 “领地国家 ”的概念,其中 “领地国家 ”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 “领地国家 ”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B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C实现了以家天
14、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D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 “领地国家 ”的特征是 “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可以得出当时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对应的是分封制度。而因此 “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 “ 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排除 AC;分封制的基础是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本质是大土地私有制,因此排除 D ;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政治结构和文化心理认同, 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5、的特 点 宗法制 “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 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 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 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材料反映了 A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便利 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C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 答案: C 文献通考卷二十四 国用考二说: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不相知。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江西 南昌市 第二 中学 上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