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广东省培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卷(带解析).doc
《2015学年广东省培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广东省培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卷(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广东省培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卷(带解析) 选择题 图中横线代表 60oN纬线,甲地位于 ( ) A欧洲 B南美洲 C东半球 D西半球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地位于 120W与 180经线之间,靠近 120W,属于西半球(西半球的范围为 160E向东到 20W)。按经纬度位置,甲地应该位于北美洲。 考点:经纬网图的判读。 下图为某年部分国家能源生产与消费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从图中分析,下列各组国家中能源均能自给的是 ( ) A中国、美国、俄罗斯 B加拿大、英国、美国 C澳大利亚、墨西哥、俄罗斯 D巴西、印度、日本 【小题 2】图中所示国家能源进口量最多的两个国
2、家是 ( ) A日本、法国 B日本、印度 C美国、日本 D美国、中国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在图示国家中,澳大利亚、墨西哥、俄罗斯、加拿大和英国五个国家的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能源能够自给,其他国家能源生产量小于消费量,需要进口能源。 【小题 2】在图示国家中,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并且差值比其他几个国家多,能源进口量较大。 考点:能源利用结构。 读 “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与 2005年相比,在我国 2011年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增幅最大的是 (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水电 【小题 2】
3、下列关于 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电所占比重有所增加 B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能源 C核电的消费总量与 2005年基本持平 D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大幅下降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与 2005年相比, 2010年我国天然气利用的涨幅达 3%,为涨幅最大的能源。 【小题 2】从图中曲线可以读出, 2011年的能源利用结构,其他可再生能源与2005年基本持平,水电有所增加, A正确, D错误;天然气的消费涨幅最快,但是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还远远低于煤炭, B错误;核电的消费比重虽然与2005年持平,但由于能源
4、消费总量有所变化,核电的消费总量也会变化, C错误。 考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读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 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原因是 ( ) A燃烧效率高 B干净、清洁 C储量大,开采成本低 D比较价格低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煤炭储量大,并且开采成本较低,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原因。煤炭的燃烧效率较低,并且污染严重,是煤炭使用的缺点。 考点:能源利用结构。 巴西农业迅速发展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高原以外地区,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热带雨林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B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 C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 D土地沙漠
5、化和土壤盐碱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巴西分布着全球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湿热,雨林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吸收二氧化碳,减弱温室效应的功能显著。所以,巴西农业迅速发展,热带雨林被破坏, A、 B、 C选项中的生态问题都可能出现;巴西除高原区外基本都处于湿润地区,不可能出现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 考点:主要生态问题的分布和成因。 亚马孙雨林对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 A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B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滞蓄大量降水 C亚马孙雨林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 50% D亚马孙雨林的降水量全部是自 身产生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与水循环无关, A错误;
6、热带雨林在水循环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涵养水源体现的, B正确;地表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亚马孙雨林虽然是庞大的生态系统,但是涵养的水量也是有限的, C错误;亚马孙雨林的降水主要来自于海洋水, D错误。 考点:森林的生态功能。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 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和该区域 1999 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 【小题 2】该区域可能位于 ( )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
7、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可以看出,该地草地面积大量减少,说明引起当地生态恶化的原因主要是把原有的草地开垦为耕地,所以,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退耕还草。 【小题 2】从该区域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可以看出,该区域面积最大的土地是沙地,其次是草地,可以判断,该区域应该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故选 D。 考点:西北地区的生态问题。 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图甲中最宜植树的地点为 ( ) A B C D
8、【小题 2】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 ( ) 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沉积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鱼鳞坑的凹面与坡面垂直, 点在鱼鳞坑的凹面处,在此种树能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小题 2】 鱼鳞坑能够拦截地面径流,使坡面流速减慢,利于物质的沉积。 考点:水土流失的治理。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南方地区水热条件较好,虽然在一些
9、丘陵区出现了荒漠化现象,但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A错误;自然因素是产生荒漠化的地理基础,但是近些年来荒漠化速度明显加快,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B错误;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引起了湿地的破坏和土壤肥力的下降, C错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沙危害严重, D正确。 考点:中国主要生态问题。 对下列各地区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东北平原土壤酸化 B西北草原退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答案: A 试题分析:东北平原区主要生态问题为过度开垦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和湿地破坏。 考点: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 读 “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 ”,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
10、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干旱等自然环境恶劣地区最为突出,应是土地荒漠化。 考点:生态问题的分布。 下面四地民居特点与其所在地区环境及人类活动搭配正确的是 ( ) A 冬季酷寒、烈风 冰雪穴居,抗风御寒 B 终年干旱少雨 半穴居,防热、防寒、防风沙 C 终年湿热 傍水而居,交通便利 D 夏季炎热潮湿 圆形石屋,防暑防潮 答案: A 试题分析:非洲沙漠炎热干旱,不用防寒, B错误;江南水乡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湿热表述错误, C错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D错误。 考点:自然环境与聚落及人类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广东省 中学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