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江阴青阳中学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江阴青阳中学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江阴青阳中学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江阴青阳中学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 梗 (gng)阔 绰 (chu)分道扬 镳 ( bio)悬梁刺 骨 (g) B滑 稽 (j)嗤 笑 (ch)鞭 僻 入里( p)浮想联 篇 (pin) C 攒 聚( zn)褒 贬 ( bin)言简意 该 ( gi)玲珑 剔 透( t) D 褴褛 (lnl)恣 睢 ( su)寸积 铢 累( zh)探 骊 得珠 (l) 答案:( 3分) D 试题分析: A: “悬梁刺骨 ”应为 “悬梁刺股 ”。 B:“鞭僻入里 ”应为 “鞭辟入里 ”;“ 浮想联篇 ”应
2、为 “浮想联翩 ”; C: “攒 ”是个多音字,与 “积 ”组词时,读 “zn”;与 “聚 ”组词时,读 “cun”;另外,注意 “ 言简意该 ”与 “言简意赅 ”意思相同,常通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点评:拼音和书写不仅是我们学习汉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一项语言技能。汉语拼音和汉字书写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为下面这段话选配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5月 9日晚,音乐人高晓松驾车在京发生交通事故。经酒精检测,高晓松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 243.04毫克,
3、已构成醉酒驾车行为。按照 5月 1日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 (八 )规定,机动车驾驶员醉酒驾车的,将被处以拘役的刑事处罚,并吊销驾驶执照, 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因此,高晓松可能成为 “醉驾入刑 ”后第一位中招明星。 A高晓松驾车在京发生交通事故。 B高晓松酒驾获刑。 C高晓松或成首个醉驾入刑明星。 D高晓松或成第一位中招明星。 答案:( 3分) C 试题分析:世界上同名同姓的人很多, “高晓松 ”如仅从名字而言,上网搜索一下,恐怕能搜出很多叫高晓松的人,但加上修饰语 “音乐人 ”后,范围就缩小了,高晓松就是被大多数人所熟悉的音乐界明星了;材料内容的最后一句是:高晓松可能成为 “醉驾入刑 ”后第一
4、位中招明星。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高晓松或成首个醉驾入刑明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给材料选配题目的能力。 点评: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材料内容,归纳材料的中心意思,然后对照材料用排除法,确定最终选项。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文字填入划线部分,排列顺序最佳的是( )( 2分) 古诗中有 “春到人间草木知 ”的名句,在鲁迅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 。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然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 在雪的下面,已经出现了 “冷绿的野草 ”,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 严冬刚过,残雪犹存 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 待到春满人间
5、,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 A B C D 答案:( 2分) C 试题分析:这段文字赞美野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句中的 “在雪的下面 “紧承 句 中的 “残雪 ”, 句中的 “姹紫嫣红开遍 ”紧承 句中的 “勃发着盎然的春意 ”, 句中的 “甘当陪衬、默默无闻 ”紧承 句中的 “不居功、不争俏 ”,所以,四个分句的顺序应为 C、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点评: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
6、,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这样做起题来就有轻松有趣了。 下列对名著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外在特征明显,连平顶山花莲洞的妖魔银角大王都能对着 “影神图 ”一 一指认: “这骑着白马的是唐僧,这毛脸的是孙行者,这黑长的是沙和尚,这长嘴大耳的是猪八戒 ”。 B,祥子是个悲剧人物。当他的幻想破灭后,自甘堕落,结果只能是 “痛苦地活着,冤屈地死去 ”。 C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 D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孟子一书
7、是孟子所著,是儒家经典之一。 答案:( 2分) D 试题分析:孟子(前 372年前 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 “亚圣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 ”。 孟子一书并非孟子一人所著。所以, D项错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名著及其内容的能力。 点评 :名著及其内容分析如果以选择题出现的话,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8、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在这场意外事故中,我们大家都 获益匪浅 。 B群山环抱的西宁古城,高 低低的的楼房 鳞次栉比 。 C公安机关一举捣毁了犯罪分 子 沥尽心血 苦心经营的这个制假窝点。 D游客们看到这 别具匠心 的高原美景,纷纷拿出照相机不停地拍照留念。 答案:( 3分) B 试题分析: A、 获益匪浅 :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 ;B、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
9、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C、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或耗尽心思和精力。 D、别具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A项:我们应该从这场意外事故中得到教训,而不是 “益处 ”; C项, “沥尽心血 ”是褒义词,与 语境不想符; D项,高原美景是自然之美景,不能用别具匠心来形容。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只能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常用成语以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为准,新生成语则以当前流行的一些热词为准,试题材料兼顾课内课外,以时事材料为主。解题时务须看清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
10、关键词,冷静答题。这里的关键,是要在积累上下工夫,掌握课后常用成语,同时也要了解当下流行的并经国家语委认可的一些新生成语。 下面文段中划线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 2分)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置人所 罾 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 书 ,固 以 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 篝 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 A罾:用网捕。 B书:字条 C以:同 “已 ”,已经。 D篝:笼子。 答案:( 2分) D 试题分析: D : “夜篝火 ”中的 “篝 ”名词作状语 “用笼子罩的意思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
11、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现代文阅读 亲近泥土( 15分) 游子归来,原都是为着寻觅,有所追怀的,更何况在这冷露清秋时节,在这忽而霏霏、忽而潇潇、忽而滂沱的秋雨里。此情此境,无疑是触发忆念与遐思的一种酵母剂。 带着深沉的凉意, 荒疏的逸趣,它使望见的一切都变得有情有意了。 “人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我忆起了 “弃我去者不可留 ”的悠悠岁月,忆起了童年,忆起母亲,默诵着艾青的诗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12、爱得深沉的土地,闪烁着绚烂的妖冶。 庄子 在宥有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话 : “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意思是,而今万物都生长于泥土而又复归于泥土。我的恋土情结的形成,却并非来自于书本,而是自小由母亲灌输的。母亲郑而重之地告诉我,人是用泥土制造出来的。这个胎里带来的根基,使得人一辈子都要和泥土打交道,土里刨食,土里找水,土里扎根。最后,到了脚尖朝上,辫子翘起的那一天,又复归于泥土之中。母亲说,不亲近泥土,人是长不大的。许是为了让我快快长大吧,从出生那天起,母亲就叫我亲近泥土 不是用布块来包裹,而是把我直接摊放在滚热、铺满细沙的土炕上,身上随便搭一块干净的布片。到了能够在地上跑 了跳了,我就成
13、了地地道道的泥孩。 泥土伴着童年,连着童心,滋润着摇曳多姿的生命。可以说,我的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在泥土中摔打过来的。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也就割断了同滚烫的泥土相依相偎的脐带,成了虽有固定居所却安顿不了心灵的形而上的飘泊者。整天生活在高楼狭巷之中,目光为霓虹灯之类的奇光异彩所眩惑,身心被十丈埃尘和无所不在的噪声污染着,生命在远离自然的自我异化中逐渐地萎缩。真是从心底里渴望着接近原生状态,从大自然身上获取一种性灵的滋养,使眼睛和心灵得到一番净化。 从格致意义上来说,泥土对我有另外的含义。也 许,泥土是人类最后据守的一个魂萦梦绕的故乡了。纵使没有条件长期厮守在她的身边,也应在有生之年,把这一方胜境
14、好好珍藏,埋在心灵深处;并经常跟这个记忆中的 “故乡 ”作倾心、惬意的情感交流:从多重意义、多个视角上对她作深入的品味与体察。通过搜寻,打捞那些业已梦幻般模糊的痕迹;并发挥审美创造的潜能,达到一种情感的体验、一种审美意义的回应:把被遮蔽的东西豁然敞开,把那本已模糊的旧日情怀,以生动鲜活的 “图示化外观 ”展现出来,烙印在心灵的屏幕之上。 泥土饱藏着开拓和创造的无穷潜力。当东风吹拂大地时,泥土便睁开 o的睡眼 ,充满着柔情蜜意,慢慢地舒展腰肢,以一种天生的母性亲和力,为人们奉献出源源不竭的财富。我想,只要在泥土里久久地凝神伫立,大自然便会把那无限的潜力,聚集到我们的脚下,然后像气流一样,通过经络
15、慢慢地升腾到人们的胸间、发际、遍布全身。 【小题 1】 第 段划线句中 “凉意 ”的含义是什么?( 2分) 答: 【小题 2】第 段 “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 ”,一句中的 “熟悉 ”“陌生 ”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4分) 答: 【小题 3】第 段中说 “生命在远离自然的自我异化中逐渐地萎缩 ”,从本段看,作者说自己生命萎缩的理由是什么?( 2分 ) 答: 【小题 4】在作者看来 “没有条件长期厮守 ”在泥土身边的人,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家乡?结合第 段内容分条作答。( 4分) 答: 【小题 5】从全文看,作者提出 “亲近泥土 ”的理由有哪些?( 3分 ) 答: 答案: 【小题 1】( 2分)
16、一是指冷落清秋节感到天气很凉,二是指游子回乡时一种断肠的心境。(或:一是自然节令的凉,二是对故乡心理感受的凉意。答对一点给 1分) 【小题 1】( 4 分)不矛盾。 “熟悉 ”是因为故乡是生 “我 ”养 “我 ”的地方,( 2 分)而 “陌生 ”是指自己久离家乡,不仅对家乡的面貌渐趋模糊,而且在心理上也有了 “陌生 ”之感。( 2分) 【小题 1】( 2分)答:一是作者离开家乡后脐带被割断,没有了养料;二是心灵受到污染。(答对一点给 1分,意思大致对酌情给分) 【小题 1】( 4分)答:( 1)要把泥土珍藏在心灵深处。( 2)要经常跟泥土做倾心、惬意的情感交流。( 3)要搜寻、打捞那些业已模糊
17、的内容。( 4)要发挥审美创造的潜能。 【小题 1】( 3分 )( 1)泥土是胎里带来的根基,人一辈子要和泥土打交道;( 2)泥土是人类最后据守的一个魂牵梦绕的故乡;( 3)泥土饱 藏着开拓和创造的无穷潜力。 【小题 1】试题分析:从游子归乡的时节 “冷露清秋时节,在这忽而霏霏、忽而潇潇、忽而滂沱的秋雨里 ”得出: “凉意 ”指冷落清秋节感到天气很凉; “人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可得出: “凉意 ”又指游子回乡时一种断肠的心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境意的理解能力。 点评:这类题目答题时要不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乃至文章的中心主旨分析问题,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答题思路一般是:分辨清楚所选
18、词语的表面含义,瞻前顾后把握它的真实内涵,联系上下文作答,考虑词语和文章中心的关系;联系文章结构以及文章的中心、 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词语的意思。 【小题 1】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表态:不矛盾;然后根据 “我 ” 多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时的感受去分析 “熟悉 ”和 “陌生 ”在文章中各指什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这类题目可遵循:找依据 细分析 得结论的思路答题。 【小题 1】试题分析:这道题题干虽然要求针对第 段中分析 “作者说自己生命萎缩的理由是
19、什么? ”,但分析试题时,一定要结合前文 4 6小节的内容去分析。小时候母亲曾说过 “人是用泥土制造出来的 ”“不亲近泥土,人是长不大的 ”,于是 “泥土伴着童年,连着童心,滋润着摇曳多姿的生命 ”“我的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在泥土中摔打过来的。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泥土,也就像 “割断了同滚烫的泥土相依相偎的脐带,成了虽有固定居所却安顿不了心灵的形而上的飘泊者 ”;由于长期远离家乡,远离泥土, “目光为霓虹灯之类的奇光异彩所眩惑,身心被十丈埃尘和无所不在的噪声污染着 ”,于是 “生命在远离自然的自我异化中逐渐地萎缩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 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
20、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学生归纳出来的答案:只要符合情理就行。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示可以从第 段内容中归纳出来。 “纵使 也应 ”是让步假设,表明后文叙述的内容就是:没条件长期厮守在泥土身边的人,只要做到以下这几点( 要把泥土珍藏在心灵深处。 要经常跟泥土做倾心、惬意的情感交流。 要搜寻、打捞那些业已模糊的内容。 要发挥审美创造的潜能。)也能说明他 (她 )热爱家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这类题 目可以通过分析关键词语来回答问题,如本题只要抓住 “纵使 也应 ”来分析,就能很快归纳出答案:。
21、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从 “我 ”与 “泥土 ”间的特殊感情中归纳。 亲近泥土使我我忆起了 “弃我去者不可留 ”的悠悠岁月,忆起了童年,忆起母亲,泥土勾起我对故乡、童年生活和母亲的怀念,泥土在作者心中就意味着、美好的童年和母亲。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泥土成了净化我眼睛和心灵的寄托。 泥土是我据守的一个魂牵梦绕的故乡,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泥土饱藏着开拓和创造的无穷潜力,我要永远亲近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能力。 点评: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文本字里行间流淌的作者对泥土的特殊情感,然后从亲近泥土和远离泥土的情形去分析即可。 人类未来的食品来源 昆虫( 4分) 昆虫也能供人
22、类当食品吃? 是的。现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生物学学院内,一位女教授胡列塔 拉莫斯 埃洛蚀伊正领导着她的动物专业研究小组,研究着将昆虫当食物的课题呢! 其实,早在许多年以前,在那些因受地理条件限制,发现农业生产有困难的地区,如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人们已经把昆虫作为食物了,有的还作为粮食来吃哩!即使在一些发达的国家里,如美国等,专门商店或饭 馆、餐厅里也经常出售用昆虫做的罐头或菜肴,较多见的是蚂蚁、蛾蝶、蛾状毛虫,蜜蜂幼虫、蚕蛹、龙舌兰红囊、蜜蜂等。 至于在墨西哥,人们食昆虫同样是家常便饭的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 9个州的居民爱食昆虫,所食的昆虫种类多达 57 种,主要的有蚂蚁、直翅目昆虫、甲
23、虫、蝉,甚至苍蝇、蚊子、臭虫、黄蜂、白虱、蜻蜓、蝴蝶等。 不过,女教授和她的助手们的研究成果表明,昆虫身上确实含有人类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大量的各种营养,甚至比一般动物所含的价值还高。 以蚂蚁一类昆虫来说,每 100克含蛋白质为 20.4克;而 100克鸡肉和鱼肉所含 蛋白质分别是20.2克和 18.9克, 100克蛋类所含蛋白质更少,仅 6.4克。其他像维生素 B1 和维生素 B2 等, 100克蚁类所含的量也要比 100克鱼、肉、家禽等所含的量高得多 。因此,女教授认为,人类在缺乏其他粮食作物的情况下,只有昆虫才可用作代用品。换句话说,人类如果有系统地加以利用,那么昆虫定将成为未来的可信赖的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江阴 青阳 中学 初三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