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3届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语文卷(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语文卷(带解析) 其他 烟草被称为现代社会最可怕的 “瘟疫 ”,这个瘟疫一点点损害着人们的健康。早在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每年的 5月 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呼吁人们远离香烟,健康生活。 【小题 1】请你也参加到学校的 “远离香烟,做健康少年 ”的活动中来。请你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的内容概括出吸烟的危害。( 4分) 【材料一】 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烟碱、亚硝胺等2000余种有害成分,会损伤正常细胞,可形成癌症。据实验研究表明,一支香烟的烟碱可使一只白鼠致死, 20支香烟的烟碱可毒死一头牛。法国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院
2、专家塞弗兰 萨比亚研究证明: “中年烟民的记忆力和推理能力下降与吸烟行为有关。有调查显示,在家中被动吸烟者占 67.l,在工作场所或其它公共场所遭受被动吸烟的占 14.44。被动吸烟者发生心脏疾病的风险提高了25% 30%,发生肺部疾病的风险提高了 20% 30%。 【材料二】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对外界环境的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成人弱 ,易于吸收毒物。吸烟使青少年易感染致病细菌,导致脑膜炎、毒血症、肺炎和耳病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 4倍多。烟草中的神经毒素尼古丁,主要侵害人的神经系统,损害大脑,使思维变得迟钝。青少年长期吸烟必然会使学习成绩下降。 答: 【小题
3、2】下面是这次活动的宣传语,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句,根据上句的内容、句式、字数,完成下句。( 3分) 拒绝烟草, 摒弃吸烟陋习, 远离烟草,拒吸第一支烟; , 【小题 3】班委会打算就中学生吸烟心理召开一个辩论会,请你结合青少年吸烟心理分析拟定 3个辩论的题目。( 3分) 青少年吸烟心理分析 审美观的异化:中学生追求 “酷 ”和 “帅 ”,在有些学生的心目中,发型服装怪异,嘴上叼着香烟才是最 “酷 ”最 “帅 ”的偶像级形象。 从众心理:随着身心的逐渐发育成熟,中学生处处想以成人自居,看到许多长辈吸烟饮酒,便认为 “吸烟饮酒是一种成熟的标志 ”,于是模仿起来。特别是当看到一些自己的同学也有这种行为
4、时便更觉得如果自己不会就很不够成熟,很没有面子。而这种吸烟行为又以几个同学一起聊天时或同学聚会时发生的最多。 好奇心理:看到别人吞云吐雾,怡然自得,有时又觉得叼上一只烟挺好玩的,便亲自体验一回活神仙的滋味。 从他心理: 中学生重友情讲义气,朋友都抽烟,若自己不应酬,便觉得掉价,于是在你来我往中就抽上了。 逆反心理:有些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你越是劝阻,他越是跃跃欲试。 寻求解脱: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受到挫折,就借饮酒抽烟来寻求解脱,以此来消愁解忧,逃避现实 ,或满足一时的乐趣、剌激,以获得充实感。 答: 答案: 【小题 1】 吸烟可以导致癌症等多种疾病,危害自己身体健康。 吸烟者制造的二手烟,
5、增加了吸二手烟人患病的风险,危害他人健康。 吸烟会降低认得记忆力和推理能力。 吸烟使得青少年抵抗力低,容易生病,影响正常 身体发育 吸烟损害青少年大脑,使思维变得迟钝。学习成绩下降。 评分:本题共 4分,答出 1点给 1分 【小题 2】参考示例: 珍爱生命 创造健康空间 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卫生 评分:本题 3分,内容、句式、字数各占 1分 【小题 3】参考示例:吸烟是有男子汉风度的表现吗?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吸烟是成熟的标志吗)?怎么看待交际中的敬烟行为?吸烟是解除烦恼的最佳方式吗? 试题分析 : 【小题 1】抓住材料一中 “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烟碱、亚硝胺等 2
6、000余种有害成分,会损伤正常细胞,可形成癌症。 ”“中年烟民的记忆力和推理能力下降与吸烟行为有关。 ”“被动吸烟者发生心脏疾病的风险提高了 25% 30%,发生肺部疾病的风险提高了 20% 30%。 ”抓住材料二中 “吸烟使青少年易感染致病细菌,导致脑膜炎、毒血症、肺炎和耳病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 4倍多。烟草中的神经毒素尼古丁,主要侵害人的神经系统,损害大脑,使思维变得迟钝。青少年长期吸烟必然会使学习成绩下降。 ”可归纳出吸烟的危害性。 【小题 2】注意题干中的要求: “根据上句的内容、句式、字数,完成下句 ”,也就是要求所写的标语句式、内容、字数要和上句一致。如:拒绝烟 草后可写珍爱生命,珍
7、惜生命; 摒弃吸烟陋习后可写,珍爱宝贵生命,创造健康空间 远离烟草,拒吸第一支烟事写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卫生等。 【小题 3】辩论的题目一定要具有思辨性,能引出辨论双方激烈的辩论,并能最终辩出一个结果。针对题干的要求 “请你结合青少年吸烟心理分析拟定 3个辩论的题目 ”联系材料中的。审美观的异化、从众心理、好奇心理、从他心理、逆反心理、寻求解脱来拟定。 考点:本题考查综合性学习能力。 点评:综合性学习题目要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回答。要注意筛选重要信息。拟定宣传标语时要注意内容、句式、字数的要求。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庇 护( b) 巢 穴 ( xu) 胆 怯 ( q
8、i) 迫 不得已( p) B 翘 首( qio) 琐 屑 ( xi) 解 剖 ( pu) 惩 恶扬善( chn) C 倔 强( ju) 呜 咽 ( y) 机 械 ( ji) 刚正不 阿 ( ) D 堤 岸( d) 踱 步( du) 谋 略( mu) 忍俊不 禁 ( jn)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迫 不得已( p) B 翘 首( qio) C机 械 ( xi) 考点:本题考查字音。 点评: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根据语言环境,填在横线上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 戏
9、曲中最让我动情的是河北梆子,苍凉高亢,嘶喊哭号,大吵大闹,如醉如痴。哦,我的燕赵故乡,你太压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气了。 A强刺激的河北梆子,是我们土生土长的 “滚石乐 ”。 B强刺激的河北梆子,是我们土生土长的 “滚石乐 ”吗? C强刺激的河北梆子,不能说是我们土生土长的 “滚石乐 ”。 D强刺激的河北梆子,这不就是我们土生土长的 “滚石乐 ”吗?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句用陈述语气,表达不出强烈的感情, B句是疑问语气,不能表现赞美之情, C句是否定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意思完全相反。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效果。 点评: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看语句想表达怎样的效果,如果是表示
10、强调用反问句语气最强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害是没有国界的。 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他与其去网上聊天,也不愿和同学们打个招呼。 D通过综合性学习 ,使我们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 B句的语病是逻辑错误,前后不对应。 C的错误是误用关联词语。 D的错误是缺少主语,把 “通过 ”和 “使 ”去掉一个。 考点:本题考查语病辨析能力。 点评:病句类型的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
11、,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 , ,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A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B探求新事物,使自己学识渊博的态度和意识 C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的态度和意识 D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答案: D 试题分析:抓住这一句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12、。 ”BC 不是讲的如何运用知识, A不仅涉及到运用知识,还涉及到汲取知识,而材料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汲取知识,所以 D答案:是最合适的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语句衔接。 点评:语句衔接连贯要做到的是:话题统一,语序合理,前后照应。这类题的做法是: 找起始句和总结句。 注意关联词。 串句子。按照句子间的关系,揣摩逻辑关系,将一个一个的句子连好,就完成了任务。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现在就为几千万年以后才有可能出现的天体变化担心,岂非 杞人忧天 ? B北京小吃举世闻名 ,在此谈吃 ,要谦虚点 ,切不可 班门弄 斧 ,贻笑大方。 C昨天足球赛中他一人进了两球,今天眼里就没有别人了
13、,真是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D 行百里者半九十 ,最后进入决赛的选手更要认真对待,不可掉以轻心。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B.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 “眼里没有别人了 ”不是目光短浅,所以不能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 ,愈要认真对待。 考点:本题考查成语运用辨析。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
14、义。 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 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 注意区分同义成语。 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巧妙绝伦 络绎不绝 解释:两个 “绝 ”字意思不同, “巧妙绝伦 ”的 “绝 ”是 “独一无二 ”的意思 , “络绎不绝 ”的 “绝 ”是 “断绝 ”的意思。 B锐不可当 首当其冲 解释:两个 “当 ”字意思相同,都是 “抵挡 ”的意思。 C自强不息 息息相关 解释:两个 “息 ”字意思不同, “自强不息 ”的 “息 ”是 “停止 ”的意思, “息息相关 ”的“息 ”是 “呼吸 ”的意思。 D一劳永逸 闲情逸致
15、解释:两个 “逸 ”字意思相同,都是 “安乐 ”“安闲 ”的意思。 答案: B 试题分析:首当其冲的 “当 ”:面对,对着,不是抵挡,锐不可当的当是抵挡。所以 B项不对。 考点: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点评:解释词语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解释。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有不同的含义。 现代文阅 读 谈 “自省 ”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 “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古罗马哲人塞涅卡对它的解读是: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在改正错误以前,你得发现和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惟有如此,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曾子也说
16、 “吾日三省吾身 ”。看来,这些先哲们早已将自省当作一种自觉的行为了,他们所推崇的 “自省意识 ”,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精神财富施惠于人类。 可是,在这个日渐浮躁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高度富裕,另 一方面却是精神世界的极度贫穷 自省意识的缺失便是明证。【甲】每当我们惹了麻烦,做了错事,伤害了他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如何逃避责任;每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求职碰壁,壮志难酬等困境时,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实力的欠缺,能力的差距,而是习惯在悲伤、沮丧、悒郁、愤懑的同时,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却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
17、沉的自省。于是,我们对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 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 缺乏自省可怕,不正确的自省同样可怕。有些人一旦陷于失败或遭受打击,惟有自怨自艾,强吞下失利的苦果,从此一蹶不振。还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自省意识等同于严苛的自责,他们对自己求全责备,这只能助长自卑的心理,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加深内心的苦痛。 自省既不等同于自怨自艾,也不是求全责备,它是精神层面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乙】自省的前提是承认过失,即知其 “失 ”,同时要知其所以“失 ”,进而在行动中纠其 “失 ”。自省不是外在的强
18、加,而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 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小题 1】文章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分) 答: 【小题 2】作者认为 “缺乏自省 ”为什么 “可怕 ”?( 4分) 答: 【小题 3】根据文章内容,从下面三句话中选出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只填序号)。( 2分) 【甲】处应填: _ 【乙】处应填: _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 “反省是 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 ” 日本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 “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 ” 希腊名言中 有这样一句话: “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 ” 答案:
19、 【小题 1】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或:反省很重要) 评分:本题 2分 【小题 2】缺乏自省,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 评分:两个要点,每点 2分 【小题 3】【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评分: 共 2分,每空 1分 试题分析 : 【小题 1】第一段 “惟有如此,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 ”是作者的观点,第一 段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题 2】抓住 “于是,我们对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
20、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 ”这句话即可回答出作者认为缺乏自省可怕的原因。 【小题 3】甲处前后句子的提示这里应是认识自己方面的问题,所以应填 ,根据前文的提示 “它是精神层面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 ”乙处应填 。 考点:本题考查议论文的阅读。 点评:议论文中的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能从文中直接找到,常出现在文章的下列位置:题目、开头、中间部分、结尾。对文章有效信息的筛选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的语段、语句,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从中概括出信息回答。道理论据也是为了证明论点的,所以要抓住论点或分论点选择论据。 话说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北京市 顺义区 中考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