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因为窒息时间过长,他已经 濒 临死亡。 他的心脏跳动 频 率过快,医生建议他做详细检查。 B过去的大家族,都有祭祀祖先的 祠 堂。 他躲在草丛中观察着,准备 伺 机而动。 C在父母的精心 哺 育下,宝宝健康成长。 警方经过精心布置,围 捕 罪犯周克华的行动,已悄然展开。 D雄伟峻拔的泰山, 矗 立在山东省境内,是 “五岳 ”之一。 当我 伫 立在窗前,你越走越远。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濒( bn),频( pn)。 B、祠( c),伺( s
2、)。 C、哺( b),捕( b)。 D、矗( ch),伫 (zh)。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对汉字的认读是考试常考的题型,这要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因为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列句子没有采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2分) A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B浓烟忽然俯视一下烟囱 就嘲笑起烟囱来了。 C骄傲像隔年的草根 冬天刚过去 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D雕刻家在乱石块旁大哭一场 哀吊他生平最伟大的杰作。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夸张。 B、拟人。 C、比喻。 考点:本题
3、考查学生运用修辞的能力。 点评:运用修辞,关键在于理解每种修辞的概念以及用法。比如: A、夸张,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如 “他的嗓子像铜钟一样,十里地都能听见 ”。 B、拟人,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C、比喻 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 “直喻 ”、“隐喻 ”、 “类喻 ”、 “洁喻 ”、 “对喻 ”、 博喻 ”、 .简喻 ”、 “详喻 ”、 引喻 ”“虚喻 等十类。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
4、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 “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 B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 ;二是作风塌实 ;三是耐得住寂寞。 C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我校中考成绩全市第一。 D “学习就怕 认真 二字。 ”张老师说: “态度决定一切 ,确实很有道理。 ” 答案: A 试题分析: B、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塌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C、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
5、我校中考成绩全市第一。 D、 “学习就怕 认真 二字。 ”张老师说, 态度决定一切 ,确实很有道理。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点评:解答标点符号试题,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弄清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标点符号有许多种特殊用法,比如 “法律条文 ”必须要用书名号,倒装疑问句的问号必须放在句末,在并列词语后有语气词用逗号等,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并加以运用。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这个单位连续发生事故,我们不能不说他们在安全防范上没有漏洞。 B谁能否定努力钻研科学技术是没有用的呢 C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顽强的学习毅力,就不难不取得好
6、的成绩。 D他连续三天无故旷课,我们能不指出他不遵守学校纪律吗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合逻辑,去掉 “没有 ”。 B、不合逻辑, “否定 ”改为 “肯定 ”。 C、不合逻辑,去掉 “第二个不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病句修改题考点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4.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修改病句以通顺、正确为原则,不作修饰,不改变原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 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
7、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语病。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进入高三以来,一向学习成绩平平的王红特刻苦,进步很大,真叫人不得不 另眼相看 。 B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 诚惶诚恐 。 C为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经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 东山再起 。 D艺术结构不可能 信手拈来 ,随心所欲,因为它是一种创造,每个作者必须认真探索。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另眼相看:指不被重 视的人得到重视。 B、诚惶诚恐: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C、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D、信手拈来:形
8、容写作诗文时运用材料、驾驭语言随意自如。经分析, D项运用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 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下列文学、文体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芦花荡 小说 孙犁 孙犁文集 B爱莲说 周敦颐 北宋 太极图说 C苏州园林 说明文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 D陋
9、室铭 刘禹锡 唐代 全唐文 答案: B 试题分析: B、爱莲说 -周敦颐 -唐代 -太极图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表述能力。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孩子们朝气彭勃,奋发向上,争做新世纪好少年。 B他被逼到了悬崖边,走头无路,只好心一横,纵身跳下。 C远望蓬莱阁,烟雾潦绕,犹如海上仙境。 D不
10、要仗着有靠山,就有恃无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朝气蓬勃。 B、走投无路。 C、缭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 点评:修改词语中的错别字,关键在于辨清词语的意思。比如: A、 “朝气蓬勃 ”中 “蓬 ”的意思为 “旺盛 ”,不能写成 “彭 ”; B、 “走投无路 ”中 “投 ”的意思为 “投奔 ”,不能写成 “头 ”; C、 “缭乱 ”中 “缭 ”的意思为 “缠绕 ”,不能写成 “潦 ”。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二)好好活着就是爱(分) 李 晓 21年前的 3月 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
11、体。那天,正好是他 25岁生日。 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然而这个叫做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 300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在 21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为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 海生 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 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
12、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 “海生,去剪了吧 !”母亲走的那天,这位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 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 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经过了几天几夜的火车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儿子塞给她的那 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 80岁的 母亲的怀里揣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 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
13、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 ;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所以,我总觉得, 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像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 。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 我以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 水与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 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 回答问题:(分) 【小题 1】把握文意。简要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分) 【小题 2】从记叙顺序的角度,解答:文章第 两段能否删去
14、 说明理由。(分) 【小题 3】品味词句。分析第 9段中画线句所表达的感情。(分) 【小题 4】概括主旨。作者通过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分) 答案: 【小题 1】本文主要记叙海子自杀后母亲承受的痛苦。 【小题 2】不能删。这两段是插叙,这两段内容表现的是当年海子曾让母亲特别骄 傲过,突出了海子在母亲心中不可或缺的位置。 【小题 3】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痛惜之情。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那么早地结束生命,给母亲的内心留下了无法愈合的创伤。 【小题 4】本文通过海子自杀后他母亲承受的巨大痛苦,表达了作者希望每一个孩子都珍惜生命、为母亲着想的思想感情。 【小题 1】试题分析
15、:起因,诗人海子自杀;经过,母亲承受的痛苦;结果,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 、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明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小题 2】 试题分析: 6、 7两段写母亲去看望海子,海子想方设法给了母亲 300块钱,这300块钱对母亲具有极大的作用,体现
16、了海子的孝敬,也表现了海子在母亲心目中的地位,为下文母亲写海子自杀以后所承受的痛苦做铺垫,起到一个推动情节的作用。 考点:本 题考查学生分析插叙这种叙事方式的好处的能力。 点评: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 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结构紧凑 ,更加完整。( 5)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6)突出主题 。 【小题 3】 试题分析:把海子自杀后母亲的心情比作像受了酷刑一般,生动形象的
17、表现了母亲内心的痛苦,带我们读者带来沉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 点评:从词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入手,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从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位置,从句子表达的内容、效果及所处位置等等方面,分析词语或句子的具体作用。 【小题 4】 试题分析:海子的自杀,个母亲内心带来无法愈合的创伤,这告诉我们,要好好的爱母亲,就要好好的珍惜自己的生命。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来概括文章的主旨也可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主旨,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去探究作者选择此材料来构 思全文的用意,即作品的主旨。 阅读下面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辽宁省 丹东 七中八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