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镇海区仁爱等三校初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浙江镇海区仁爱等三校初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浙江镇海区仁爱等三校初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浙江镇海区仁爱等三校初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其他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6分) 一手漂亮的字能让人赏心悦目。写好字既是语文课的要求,也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硬笔书法的知识,提高书写水平,班上决定开展 “走进硬笔书法 ”的主题活动。 【小题 1】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策划人,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项活动项目。 项目:硬笔书法比赛 项目一: 项目二: 【小题 2】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小题 3】班上的小王是你的好朋友,可他平时书写潦草。得知你荣获书法比赛一等奖,他向你表示祝贺: “
2、你的字写得太漂亮了,要是我也能写得这么漂亮,那该多好! ”你该怎样回答呢?请写在下面。 答案: 【小题 1】项目一: 硬笔书法讲座 ,项目二: 硬笔书法欣赏 (鉴赏)或书法家谈硬笔书法等 。【小题 2】 例:练好硬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或:写漂亮字,做优秀人。 【小题 3】 例:谢谢你的赞扬,其实只要你用心写字,坚持练习,也能把字写好,到时候肯定比我的字更漂亮 。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一般活动策划方案,结合书法规律和特点,符 合硬笔书法比赛主题要求作答。 【小题 2】解题一要扣住活动主题,二要面向大众、雅俗共赏,具有宣传性,三要言简意赅,无表达错误。 【小题 3】解题一要针对小王平时书
3、写潦草,二要鼓励小王,三要委婉表达,做到连贯、简明、得体。 考点:本组题考查综合性学习中活动策划、语言实际运用、沟通交际。 点评:本组题属稍难题目。综合性学习类题型一般有活动策划,知识考查,资料分析,图标转换,语言运用,诸如口语交际、拟写主持词(或开场白、结束语、宣传语、导游词、广告、对联等)等,常结合应用文、作文修改、名著阅读等考查。考前宜针对性强化 训练,熟知答题套路。 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 (2分 )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
4、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 1)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 2)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茶 ( 3)文学是一幅意境深远的中国画 ( 4)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1)(3)(4)(2) B (4)(3)(2)(1) C (3)(4)(1)(2) D (2)(1)(3)(4)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B D三项均不恰当。整体阅读可知,该语段阐述文学的价值,运用比喻的手法描述,要求所填的内容必须吻合前后句和整个语段的中心。 “白云蓝天,飞流激湍 ”符合中国画的特点,可观赏; “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符合古曲的特点,可倾听; “牡丹、黄菊 ”符合百花园的特点,可游玩,颐养身心; “自娱、深
5、尝 ”的内容则符合品茶的特点,可回味。所以 C最为恰当。 考点:本题考查运用语文知识准确、连贯地表达,此为句子排序,属嵌入型。 点评:本题属容易题目,学生要培养语感,熟练掌握语句之间常见的关系,了解常见的关联词语 的搭配和用法,不断地感知和摸索其中的规律。解题一要整体把握,了解语段中心,二要根据提示词、关联词和内容上的相互勾连,诸如因果、递进、并列、假设、总分等逻辑关系等判断,三要反复吟诵检验排序的合理性。本题尤其还要注意上下句,紧密结合语境作答。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 A夏日的太湖,杆杆芦苇翠绿,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B加油,好男儿、快乐男生等电视选秀节目很受年
6、轻观众的喜爱。 C肠道感染病容易在秋季发生,同学们要讲究饮食卫生,防止不被传染。 D通过这段时间的复习,使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C D三项均不恰当。 A句主语是 “太湖 ”,不能与宾语 “季节 ”搭配; C句 “防止 ”即为否定之意,而其后有 “不 ”,字面意思为允许被传染,与实际表达意思不相符; D句缺少主语,可删去 “通过 ”或 “使 ”。 B无语法或表达习惯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运用语法等语文知识,进行表情达意、语句修改。 点评:本题属稍难题目,考察学生运用语文语法等知识修改病句的能力。牢记病句常见的六种类型。第一种:句子成分残缺。即指语句表达缺
7、少主语、谓语或宾语,使句 子表意不完整。第二种:搭配不当。即指主谓、动宾搭配不当,或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或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句子内部、分句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第三种:语序颠倒。即指中心语之前的修饰语之间的排序不当,或几个不同谓语之间的排序不当,或表示递进关系的一组词语内部排序不当。第四种: 轮馗础粗敢桓鲇锞淠诓浚 米餍奘斡铮 鸲锘蜃从镒饔玫囊蛔榇视镏校 馑枷嗤 硪庵馗吹南窒蟆谖逯郑鹤韵嗝 堋粗咐挠梅穸 浠蜃置嬉馑加胧导室 泶锏囊馑枷喾础 唬翰缓鲜导剩恢 汗亓 视镂笥茫恢 呵昂蟛灰恢拢恢 模鹤晕曳穸 诹 郑罕 硪獠幻鳌话阌幸韵录钢智榭觯孩儆镆夂 钊朔呀 指代不明 ; 由词的多义或兼类造成的
8、表意不清 ; 语句或短语有歧义; 句式杂糅。解题一要找出句子主干,二要分析句子成分内部结构,三要考虑表达习惯,四要对照病句类型,五要反复诵读,借助语感。 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 ( 2分 ) A这条街成了商业街以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B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C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大江南北发生了天翻地覆 的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C句 “自命不凡 ”一词意为自己以为很了不起,为贬义词,而该句语境表明应当用褒义词的成语。 其余三句无误。 考点:此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语法等语文
9、知识准确表达或修改。 点评:本题属容易题目。平时注意建设常用成语库,扎实积累。解题一要熟悉成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古今差异,二要关注感情色彩、表达习惯及使用范围,三要反复诵读,借助语感。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在山的那边一文中所说的 “用信念凝成的海 ”,这里的 “海 ”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B童趣一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 “物外之趣 ”。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将眼前的事 物放大了千万倍,从而享受到一种独有的乐趣。 C紫藤萝瀑布为了告诉我们花和人一样总是要遭受不幸,你无法改变。 D走一步,再走一步告诉人一个哲理: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只要一步步战胜小困难
10、最后一定能够战胜巨大的困难。 答案: C 试题分析: C项理解与教材中实际意思相反。这篇文章写于 1982年 5月 ,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 ,作者非常悲痛 (1982年 10月小弟病逝 ),徘徊于庭院中 ,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 ,睹物释怀 ,由花儿自衰到盛 ,转悲为喜,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表达自己热爱生命,乐观坚强生活的思想感情。 其余三项无误。 考点:此题考查正确解读文章内容或主题。 点评:本题属容易题目。理解文章内容或主题务必要尊重作者、尊重作品,批文入情,知人论世,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关注关键词、句、段,作出符合实际和常理的解读。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1
11、2分) 泡桐花 今晨起得较早,无意中走到满地是花的泡桐树下(究竟是炮桐树还是泡桐树我真的没大搞不懂,因其树主干中空,且了解到它大概是一种引进的树种,所以我们那 里一般叫它炮桐树了),一股略带甜味儿的幽香溜入鼻腔,直逼肺腑,让我很是吃了一惊。 对我来说,泡桐树我并不陌生。在幼年的时候,我们家乡曾引种过此树,长到大碗口粗细时就被砍掉了,但它的根却出奇的顽强,多年后都还要长出小树苗。土地分到户时,我们队栽过泡桐树的那块地就被我家分得了,所以这点记得还比较清楚。至于它究竟能长多大多高、是否开花结果,那时并不知晓,后来见得多了,就知道它是长得既高又大的、会开花的树,但也一直不知道它的花还有这么的香! 如
12、今在我们学校地盘上,泡桐树是最常见的,也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说它是 风景,一是因为多,一是因为单位的地盘内的大树就要数泡桐树了。只可惜那几棵快要两人才能合抱的大泡桐被执政者在几年前就砍倒了。虽然泡桐树不是形状好看的园林树,但因其树干高大挺拔,宽阔的树冠夏日能遮荫挡阳,加之多年前不知在哪本书里看到过介绍,说泡桐树成年后,木质轻而柔韧,是尚佳的家具木材,所以对它还是有好感的,只是平常没太在意它罢了。 今晨之所以吃惊,主要是因为我习以为常的泡桐树花居然还有那种撩人的馨香。吃惊之余,便不自禁地拾起地上的泡桐花端详起来。花大而厚实,呈喇叭状,花色白中略带淡紫色,细密的竖形条纹清晰可 见。喇叭口端呈五瓣
13、分开,各瓣呈圆角方形或梯形,略有点像银杏树叶,但没有齿。奇怪的是五个花瓣总是有两瓣稍短,三瓣稍长,这种比例形状有点像兰草花,只是兰草花的花瓣多是从顶部到花托都是分开的扁长条形。花筒内壁有细小而密集的紫褐色斑点。撕开喇叭腔,喇叭底部长有花蕊四根,总是两长两短,蕊的顶端是对长的两片芽瓣状,上有厚厚一层花粉,闻之甚香。成熟了的花蕊顶端是浅黑色的,捏着硬硬的,我感觉那就是种子吧。这花与一般的花还有一个不同处,就是拿过花的手略带黏糊的感觉,可见这花是很油脂的哦。 这看似不美的泡桐树,这高高在上的、 素雅而又芳香的花,恐怕是很少人了解和钟爱她的了吧?这大概再次证明了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
14、光和发现美的心的论断了。我在震惊、叹服后,赶紧捡起一大把泡桐花带回家,放在卧室爱人的床头,但愿这迷人的花香能带给爱人一个甜蜜的周末晨梦。 (摘选自蜀风第二期) 【小题 1】简要的语言概述出短文中我钟爱泡桐树的原因。( 2分) 【小题 2】本文写的是泡桐花,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具体描写泡桐花的?( 3 分) 【小题 3】本文第 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举例说明。( 3分) 【小题 4】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意思,对你有何启发?( 4分) 答案: 【小题 1】 ()因为泡桐树树干高大挺拔,宽阔的树冠夏日能遮荫挡阳,木质轻而柔韧,是尚佳的家具木材。 (2)因为我习以为常的泡桐树花居然还有那种撩人的馨香。(
15、 2分) 【小题 2】 从视觉写了花的形状、色彩;从嗅觉写了花的味道;从触觉写了花的质感等等。(学生能回答到两个即可给全分 3分) 【小题 3】 描写。( 1 分) 如:花大而厚实,呈喇叭状,花色白中略带淡紫色,细蜜的竖形条纹清晰可见。 成熟了的花蕊顶端是浅黑色的,捏着硬硬的,我感觉那就是种子吧。( 2分) 【小题 4】 表达的意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和发现美的心。( 2分) 启发:略(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从整体来看,本文描述了泡桐花的美,进而感悟出生活的道理,从具体内容来看, 两段表现了作者对泡桐花的初步印象, 两段分别集中表达对泡桐花的好感, 段为升华文旨。
16、 段中有 “虽然泡桐树不是形状好看的园林树,但因其树干高大挺拔,宽阔的树冠夏日能遮荫挡阳,加之多年前不知在哪本书里看到过介绍,说泡桐树成年后,木质轻而柔韧,是尚佳的家具木材,所以对它还是有好感的 ”关键句; 段中有关键句 “今晨之所以吃惊, 主要是因为我习以为常的泡桐树花居然还有那种撩人的馨香 ”。这两点都指向 “好感 ”一词,据此可给出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梳理、提炼、概括阅读信息。 点评:本题稍难,题型表现为填空题、简答题、图表题等。学生答题要在全面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精准概括,所概括的点要准、全,既不能将一点拆开,又不能将两点合并,其次如果有对概括语言提出 “简要 ”之类要求的,用语还要做
17、到简洁。解答本题一要整体阅读,把握语段的基本内容,二要概括段落大意,三要区分段落之间的关系,四要用语精准。本题题型为简述题,答案:语言要简洁,体现两点。 【小题 2】 试题分析:描写泡桐花的段落是第四段。角度是一个数学名词,表示角的大小的量,通常用度或弧度来表示。也可用来比喻看事情的出发点。此处即指作者从哪些方面或用哪些手法来表现。从内容上看本段依次写到了泡桐花的形状、色彩、香气、质地,从观察者的角度,写到了视觉、嗅觉、触觉,从描绘的顺叙看,先从整体再到局部,有直接描写,有对比描写。 考点:本题考查体会文章的写法。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为 1,即最难。答题一要锁定问题所在段落,二要打开思路,理解
18、文学作品里 “角度 ”指向什么,三要表述精准。 【小题 3】试题分析:首先分析表达方式。 第四段具体描绘刻画了泡桐花的形状、色彩、香气和质地,表现出作者的 “好感 ”来,与 “描写 ”的特点吻合。再从语段中摘引一个例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体会文章表达方式。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为 2,较难。表达方式一般指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五种表现形式。 叙述是记叙性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作者用它来展开情节,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描是描绘,写是摹写。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
19、式。描写的作 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周密 。亦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宣扬观点、阐明道理,影响读者。根据它们的特
20、点即可判断出。 【小题 4】试题分析: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捕捉关键词句、段落。此题两问,一问为主题把握,一问为个性表达。第五段有 “这大概再次证明了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和发现美的心的论断了 ”关键句,从作者对泡桐花认识发生变化的过程来看,作者体悟到了这样的道理,这正是文章的主题。回答启示,不要超越文章意蕴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题、表达阅读体验。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为 1,最难。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 (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 )。一要批文入情,整体把握内容,二要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三要根据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有差异。议论文的主
21、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表达感悟(感想、感触、获得的启发等)是开放性题,允许同学们有自己的见解,合情合理即可。答题一要与作品密切相关,二要个性表达,三忌照搬原作。 课内阅读( 12分) (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 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22、的。 ( 2)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小题 1】这两段文字描绘的是 和 。( 2分) 【小题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闹 ”换成 “叫 ”行不行?为什么?( 3分) 【小题 3】第( 1)段划线句的妙处。( 3分) 【小题 4】( 2)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中酝酿 ”句中的 “酝酿 ”的含义是什么?( 2分) 【小题 5】( 2)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浙江 海区 仁爱 初一 期中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