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温岭市四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温岭市四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浙江省温岭市四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温岭市四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根据语境按拼音写出汉字( 3分) 青春的记忆如风铃碰撞着我的心 fi ,青春的彩笛曾吹动我的梦想,青春的音f 曾带我奔向希望,其间,曾迷茫过、惆怅过、激昂过,感 ki 过,一路徘徊,一路奔涌。凭借着倔强的个性,度过了桃花绽开笑脸的春天,迎来了雪花飘落的冬天,走过夏,走过秋 答案:略 试题分析:本段文字以 “青春 ”为话题,涉及到 “心扉、音符、感慨 ”这三个词语,在书写时,除了根据语境,还要注意词语的写法。比如: “心扉 ”中的 “扉 ”是 “内心 ”的意思,不能写成读 “fi”的一些同音字; “感慨 ”
2、中的 “慨 ”是 “慨叹 ”的意思,不能写成读 “ki”的一些同音字; “音符 ”中的 “符 ”是 “字节 ”的意思,不能写成读“f”的一些同音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写汉字的能力。 点评:根据具体语境写汉字,关键在于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语的意思以及具体的语境正确书写汉字即可。 选择题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是: ( 2分) A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B他们俩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C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D小陆真是别有用心,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答案: C 试题分析:
3、 A、大肆渲染:比喻为了达到目的肆意夸大事实,加以宣传。 B、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一般指贬义 ) 。 C、自暴自弃:指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D、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贬义 )。 根据题意, C项运用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
4、成前后内容重复。 现代文阅读 阅读让他们永远定格在美丽中,完成文后小题( 16分) 让他们永远定格在美丽中 诗人说: “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无私是谓语,奉献是宾语。 ”我说,教师的生命其实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开着是风景,碾碎是良药! 危难之时见真情,关键时刻真英雄。刚刚过去的汶川大地震,我们看到很多老师放弃了转瞬即逝的逃生机会,用他们的沉着、冷静、机智,甚至鲜血和生命,维护师尊,铸就师魂,为不少孩子赢得了生存的希望和机会,奏响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颂歌,让我们再一次读懂了 “师德 ”二字的博大与崇高! 我们怎能忘记在什邡龙居小学的废墟
5、中,一位年轻女 教师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可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这位老师名叫向倩,去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学当英语老师。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 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教室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 我们怎能忘记在汶川县映秀镇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救援的群众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住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 “雄鹰 ”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 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岁的教师张米亚,在关键
6、时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我们怎能忘记在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废墟下,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爬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 “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膀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 ”岁的代课老师杜正香,在生死攸关的一刹那,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她对学生最深挚的爱。 我们又怎能忘记 德阳市东汽中学遇难教师谭千秋 “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四个学生都获救了,他却不幸遇难;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青春定
7、格在了岁 “师德表天地,素心育英才 ”,这些可亲可敬的师者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可是他们却铸造了不朽的师魂。君不见,在地震的废墟上,已悄然立起了无数丰碑,这些丰碑上,镌刻着一个又一个英雄的名字,也留下了这些普通教师们一段段壮怀激烈的故事。他们保护学生的每一种 “姿势 ”,都将永远定格,镌刻在被救学生的脑海里,镌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小题 1】你怎样理解题目 “让他们永远定格在美丽中 ”?用选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 【小题 2】文中的 “他们 ”是谁? “他们 ”有什么共同特点?( 3分) 【小题 3】选文第 段引用诗人的话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4】第 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8、?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5】选文 段都是以 “我们怎能忘记 ”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答案: 【小题 1】他们保护学生的每一种 “姿势 ”,都将永远定格,镌刻在被救学生的脑海里,镌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小题 2】 “他们 ”在选文中指的是向倩、张米亚、杜正香、谭千秋、袁文婷 ( 1分)他们都是老师,在地震发生的危急时刻,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孩子们赢得了生存的机会和希望,展现了师德的博大与崇高。( 2分) 【小题 3】引用诗人的话,赞美了教师,引出了作者对教师的赞颂( 1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1分),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1分)。 【小题 4】动作描写( 1分),
9、形象地展示了向倩老师在危急时刻的镇定、果断( 1分)和心中只有学生的无私无畏的品质( 1分)。 【小题 5】运用反问句式( 1分),加强了表达的语气,突出强调了对这些用生命 守护孩子的老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1分),同时几段几间又形成了段首排比( 1分),使文章结构严整,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通过 “四川汶川地震时,许多老师用他们的行动为他们的生命展开美丽的花朵 ”,他们的美丽永远的定格在人们的心理。用选文中的句子说就是 “他们保护学生的每一种姿势,都将永远定格,镌刻在被救学生的脑海里,镌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
10、解答此题,首先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来筛选相应的内容即可。比如:本文主要讲的是:四川汶川地震时, 许多老师用他们的行动为他们的生命展开美丽的花朵,联系标题,很容易在文末找到相呼应的语句了。 【小题 2】试题分析:本文讲的是 “许多老师在汶川地震中英勇就义的行为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所以,他们指的是 “向倩、张米亚、杜正香、谭千秋、袁文婷 ”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 “博大、崇高、无私 ”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先要找到 “他们 ”在文中的具体位置,然后联系前后文来概括指代的内容,最后概括出其中的共同点就可以了。 【小题 3】试题分析:文章开
11、头引用诗人的话,在结构上,引出下文 ;内容上,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教师的赞美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开头的作用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开头引用的能力。一般从结构上、内容上着两个角度来分析就可以了。比如:在结构上,引出下文;内容上,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教师的赞美之情。 【小题 4】试题分析:为了表现老师在危急时刻的镇定、果断和心中只有学生的无私无畏的品质,作者对人物抓住了 “跑、搂、冲 ”等动词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运用什么方法以及作用的能力。 点评: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无论采用哪种 描写人物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形象的。
12、【小题 5】试题分析: 3-7段连用反问句式开头,不仅在增强了文章的语气,而且有力的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连续运用反问句的作用的能力。 点评:在现代文中,连续运用反问句作为段落的开头,作用一般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同时还能增强文章语言的气势。 阅读杨绛的老 王,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 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
13、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 他 “嗯 ”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 “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 他只说: “我 不吃。 ”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 “我不是要钱。 ” 我也赶忙解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
14、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 回家的。 【小题 1】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内容。( 2分) 【小题 2】选段描写老王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了老王 ( 4分) 【小题 3】第一段中划线的句子与后文相照应的句子是:( 2分) 【小题 4】最后一段中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作者 “害怕 ” 表现了作者的 (
15、 2分) 答案: 【小题 1】老王带病给 “我 ”送香油、鸡蛋 【小题 2】外貌描写( 1分) 、语言描写( 1分)或行动描写; 表现老王那骨瘦如柴、身体虚弱、病得奄奄一息的样子 ( 2分) 【小题 3】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 2分) 【小题 4】老王的虚弱的身体禁不住生活的压力 【小题 1】试题分析:人物:老王;情节:病重之时为我送香油和鸡蛋。根据人物和情节,文段的主要内容为 “老王带病给 “我 ”送香油、鸡蛋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 +干什么 +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 +怎么
16、样。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 【小题 2】试题分析: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这一句从外貌上对老王进行描写,表现其身体虚弱的特点;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 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一句从外貌上对老王进行描写,表现出其瘦骨如材的特点; “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这一句从动作上对老王进行描写,表现出其 “病重 ”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运用什么方法以及作用的能力。 点评: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无论采用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形象的。 【小题
17、3】试题分析: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老王的虚弱;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这一句也能表现其虚弱这一特点,所以,二者形成呼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前后相呼应语句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中前后句子的呼应,呼应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更具有突出的作用。注意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两个句子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两个句子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 【小题 4】试题分析:文章结尾 “我害怕 ”的情感很复杂。一方面老王的身体很虚弱,另一方面我担心老王承受不住生活的压力。表现出作者对老王的
18、担心与同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关键在于作者情感的理解。根据作者对老王的情感来分析 “害怕 ”的内涵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回答小题( 6分) 晋献公以垂棘 之璧, 假道于虞 而伐虢 ,大夫宫之奇 谏曰: “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 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 ”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 虢,还反灭虞 。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 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 虞( y),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 虢( gu),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 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 德,恩德。 取,攻占。 【小题 1】把上文中划线
19、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假道于虞而伐虢 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小题 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答案: 【小题 1】 晋献公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晋国攻下虢国之后,军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 【小题 2】略 【小题 1】试题分析:翻译( 1)句时,注意 “假是借的意思,于是向的意思,而是表顺承,伐是讨伐的意思 ”,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翻译( 2)句时,注意 “还是回来的意思,反是返回的意思 ”,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
20、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 2】试题分析:这个故事讲的是 “虞国借道给晋国反而被晋国消灭 ”,给我们的启示也很多,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示例一 唇亡齿寒。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示例二 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示 例三 假途灭虢。指以借道为名行灭国之实的计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道理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分局对内容的理解,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给我们的启示即可。 比
21、较阅读( 10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 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 ( 1) 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 ( 2) 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浙江省 温岭 市四校八 年级 上学 期期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