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九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九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九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九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3分) “生活像花一样 ”大型公益活动日前启动,历时超过两个月左右。 市政府努力挖掘隐藏在街巷里弄的养花能手,给他们提供展示亮相, 还联合市民学校举办定期社区花友会,开展园艺知识讲座。 答案: 删去 “超过 ”或 “左右 ” 加 “亮相 ”后加 “的机会 ”或 “的平台 ”“的舞台 ”等 将 “定期 ”和 “举办 ”位置调换。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亵 渎 ( d) 扒 窃( p) 恪 尽职守( k) B 佯 装( yn
2、g)装 ( jng) 面面相 觑 ( q) C 嗔 视( chn) 提 防 (t)锲 而不舍( qi) D 栈 桥( zhn) 诓 骗( kung)吹毛求 疵 ( z) 答案: A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3分 ) A消逝消声匿迹范畴更胜一筹 B桑梓莘莘学子寒暄喧宾夺主 C对峙恃才放旷证明旁证博引 D真谛根深蒂固表彰相得益章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央政府对建设珠港澳大桥一直持积极的态度,但需要经过 郑重 的科学论证。 B 2010年 1月 12日 16时 53分,海地发生了自 1770年以来最严重的大地震,这个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遭受了 空前绝后
3、的打击。 C他竟然 忘乎所以 ,以出卖救命恩人来牟取自己的蝇头小利。 D人生在世,应当有美好的追求,如果万事只想着 凑合 一下就好,何谈光明的未来? 答案: D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是的,春已把她微凉的气息散到天宇四周。 _。笨拙的雕在一颗广玉兰的枝头上徘徊了许久,继而乘春风之势腾空而起,遨游于苍穹之间,须仰面才可以看得见。 公园里,翠绿的热带鱼与橙红的蜜蜂,不紧不慢地游着,是云野?是海里?不管他! 澄清蔚蓝的天空里,一架银色的飞机如北归的雁,悠悠地划出一道弧线,逶迤在天 际。 于是冬日的乌云只好怏怏地离去,变得缥缥缈缈起来。 乳白的薄烟散漫开来,轻盈地溶入了苍穹
4、,于是风筝们更见得分明而且活泼了。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夸张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生动形象。 B夏日骤雨初歇,无论马路上有多少灰尘和落叶,积水依然澄清,清晰地映出了明净的天空,冉冉的云和摇动的树枝。 C越来越多的人直击 “躲猫猫 ”事件,大家在质问:看守所的监控设备为什么长时间失控,国家每年拨的经费哪里去了,事情发生后,为什么管理人员不去查找原因? D上海市政府对世博会的安保工作提出了: “高效能、快反应、零事故 ”的要求。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哈欠声声 当你较长
5、时间工作,疲惫不堪;或者挑灯夜读,睡意袭来,你会不由自主地做出以下动作: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缝,嘴巴张得很大,身体往后仰,深深吸一口气,并发出持续哈气的声音 不用猜,这是谁都有过的体验 打哈欠。打哈欠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非主观意志所能控制得了。美国马兰里大学生理学家普罗文和贝宁格研究打哈欠时发现,哈欠源于大脑中的 “哈欠中枢 ”。当一个人受到劳累、觉醒和睡意等因素的刺激时,激发相关分子大量分泌,进而引起 “哈欠中枢 ”兴奋,随即向人体肌肉发出 “指令 ”,有关的肌肉严格遵照 “指令 ”运动,于是,一个哈欠诞生了。 正因为打哈欠需要面部的肌肉运动来完成,如果你感觉某种场合或时刻不宜打哈欠,可以通过
6、有意识地咬紧牙关来抑制。不过,打呵欠的过程运行得不顺畅,会让你觉得很不舒服。一个哈欠的持续时间虽然很短暂,大约 6秒钟左右,但其生理作用却是显著的。在这期间人闭目塞听,全身神经、肌肉完全松弛,你便能在生理与心理上得到一次很好的休息,其效果胜过镇静剂。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温和的人更容易打哈欠。探究人员对一批志愿者分别进行了测试,方法是给受试者播放各种频频打哈欠的人的录像以及催眠的乐曲,观察哪些受试者容易打哈 欠,哪些人无动于衷,再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不打哈欠的人往往心肠硬、近乎冷酷,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相反,那些容易打哈欠的人大多善良、敏感、容易动情,很容易博得别
7、人的好感。 一群人在一起,其中有一个人打哈欠,周围的人也会跟着打起哈欠来。这种现象暗示:难道打哈欠有传染性?确实如此,打哈欠的确能传染。一些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的手段,对大脑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打哈欠时的脑部活动区与表示同情心的脑活动区域一致。换句话说,打哈欠的 “传染 ”现象,可能代表了一种无意识的 “心智模仿 ”。瑞士一位科学家设计制作了一 种特殊的半身人头塑像,特殊之处在于这个人一直在甜甜地打着哈欠,给你一幅困乏欲睡的摸样。失眠者只要看着这个头像,不一会儿就会打起哈欠,然后进入梦乡。这种头像因能传染哈欠,发挥催眠作用,故称之为 “安眠像 ”。 打哈欠看上去虽不雅,却是人体的一种自我
8、保护反应。每打一次哈欠,必有深沉悠长的吸气,有利于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到达血液。另外,打哈欠时,可驱动携氧的血液流向大脑,提升用脑效率,对脑力劳动者尤为有益。 【小题 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指代意思( 4分) 你便能在生理与心理上得到一次很好的休息, 其 效果胜过镇静 剂。 确实如 此 ,打哈欠的确能传染。 【小题 2】根据本文内容,给 “打哈欠 ”下一个科学定义。( 3分) 【小题 3】打哈欠对人有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分点回答。( 3分) 【小题 4】第三段中写 “探究人员对一批志愿者分别进行了测试 ”,第四段中写“瑞士一位科学家设计制作了一种特殊的半身人头塑像 ”,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9、?( 4分) 答案: 【小题 1】 打哈欠 一个人打哈欠,周围的人跟着打起哈欠。(打哈欠的 “传染现象) 【小题 1】打哈欠是人受到劳累等因素刺激,激发相关分子大量分泌,引起 “哈欠中枢 ”兴奋,有关肌肉受其 “指令 ”而运动的 生理现象。 【小题 1】能使生理与心理上得到休息;有利于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到达血液;提升用脑效率。 【小题 1】说明温和的人更容易打哈欠:说明打哈欠的确能传染(打哈欠代表了一种无意识的 “心智模仿 ”)。 【小题 1】本题考查筛选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加点词语的前后文来筛选加点词语的指代内容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对 “下定义 ”这种说明方法的运用能力。根据 “第一
10、段 ”的内容来给 “打哈欠 ”下定义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逐一分点概括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表达效果。一般方法为: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的特征。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对玉米的温软记忆 不经意间,心底就会涌起丝丝柔情。为爱,还是为爱。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今夜,我谈情说爱,但不关乎爱情。我想唠叨的是对玉米的温软记忆。 故乡的玉米天生丽质。金黄的色泽,光亮的质感,生动了乡间岁月。八、九月间,正是玉米的丰收季节,童年的我提着竹篮钻进了玉米地。一棵棵玉米风姿绰约,翠绿的衣衫在风中沙沙作响,红棕色的穗子轻舞飞扬,排排挺立如模特女郎
11、。我则成了选美的裁判。我热衷的是杨 贵妃式的美,谁最丰满,我就选谁。我喜悦地做着选、掰、装的动作,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刽子手。 经过我的精心挑选,竹篮里静卧了一篮睡美人。我高兴地提着它们回家,剥去翠绿的外衣,捋去细长的穗子,露出饱满的躯体。有时,那甜蜜的米粒里还会藏着可爱的小虫,在洞穴里探头探脑。这可是甜蜜的陷阱。见到它们,我往往用菜刀将那一块削去,然后用清水洗净,倒进装满水的铁锅里烘煮。不到一个小时,玉米的浓香就会弥漫整个房间,接下来,全家人开始享用。刚出锅的玉米烫手,小孩子都用干净的毛巾包住一头吃。不久,玉米的温度降了许多,拿在手里特温 暖、柔软。太嫩的玉米水份多,甜甜的,软软的。牙齿没长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浙江省 杭州市 山区 党湾镇 初级中学 九年级 11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