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 T 6280.2-1992 电动大型喷灌机.试验方法.pdf
《JB T 6280.2-1992 电动大型喷灌机.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B T 6280.2-1992 电动大型喷灌机.试验方法.pdf(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B 91JB/T 6280.21992电动大型喷灌机 试验方法1992-06-10 发布1993-07-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 发 布I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2 引用标准13 名词术语14 试验条件及准备15 性能试验16 生产试验87 试验报告10附录A 主要试验仪器、仪表和用具(参考件)27JB/T6280.21992目 次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喷灌麦类、豆类、高梁、玉米、牧草、瓜果、蔬菜和甘蔗等农牧作物的电动大型喷灌机的性能试验和生产试验。本标准适用于电动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电动圆形喷灌机,以下简称圆形灌机)和电动平移式喷灌机(以下简称平移灌机),其他
2、大型喷灌机可参照使用。2 引用标准GB 1032三相异步电机 试验方法GB 5667农业机械生产试验方法GB 5670.3旋转式喷头 试验方法GB 5895喷灌用金属薄壁管及管件 试验方法JB/T 6280.1电动大型喷灌机 技术条件3 名词术语本标准中的名词术语参照JB/T 6280.1及GB 5667的有关规定。4 试验条件及准备4. 1 试验样机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必须具有质量检查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在整个试验期间,除按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进行常规保养调整外,不允许做其他调整、更换和修理。4. 2 试验仪器、仪表及用具见附录A(参考件),使用前应由法定计量单位校验合格。4. 3 试验地点
3、的水源水量应满足灌机额定工况下的喷灌流量要求,水质应符合JB/T 6280.1中第5.2.1条的有关规定。4. 4 试验田地块大小应满员灌机性能试验的要求。坡度应符合灌机爬坡能力的要求。有关试验田特征按表1项目记录。4. 5 气象条件应符合JB/T 6280.1中第5.2.1条的有关规定。5 性能试验5. 1 目的通过全面的性能试验,考核灌机样机是否达到设计指标。5. 2 技术参数测定试验前应对试验样机作全面检查调整,使之具备良好的技术状态。按表2所列项目对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记入表2。5. 3 水力性能测定5. 3. 1 一般要求机械电子工业部 1992-06-10 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
4、机械行业标准电动大型喷灌机 试验方法JB/T 6280.219921993-07-01 实施JB/T 6280.2199225. 3. 1. 1 水力性能试验应在灌机额定工况下进行。灌机的入机流量、入机压力和末端压力偏差均应控制在5%范围内。5. 3. 1. 2 试验过程中平均风速应不超过1.5m/s,最大风速应不超过3.0m/s,风向变化不大于20,气温应在430范围内,或者限制在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的范围内。5. 3. 1. 3 用于收集喷头喷洒雨量的雨量筒应符合GB 5670.3中第6.2.1条的规定。5. 3. 1. 4 试验中的有关试验条件按表3所列项目进行测定,结果记入表7。5. 3.
5、 2 喷洒均匀度测试5. 3. 2. 1 雨量筒应在与灌机运行轨迹垂直方向上,直线布置两排或多排,同排雨量筒间距应相等。当喷头间距不大于5m时,雨量筒间距应不大于3m;喷头间距大于5m时,雨量筒间距应不大于5m。对于喷头等距布置的灌机,雨量筒间距应与喷头间距非互为整倍数(雨量筒平面布置见图1、图2)。每排雨量筒布置数量应不少于80个,雨量筒可以避开轮辙放置。雨量筒的布置应记入表4。图1 测试圆形灌机喷洒均匀度雨量筒布置示意图雨量筒放置位置;I同排雨量筒间距,m;L相邻雨量筒排最外端雨量筒距离,L50m;ri第i个雨量筒至中心支轴距离,m图2 测试平移灌机喷洒均匀度雨量筒布置示意图雨量筒放置位置
6、;I同排雨量筒间距,m;L相邻雨量筒排间距,L50m;JB/T 6280.2199235. 3. 2. 2 雨量筒的安放,应使其接受雨滴时不被作物茎、叶等妨碍。雨量筒口沿应保持水平,至少低于灌机喷头喷嘴高度1m。5. 3. 2. 3 风向、风速仪的测试位置应距试验场地边缘不大于200m、高度不低于2m。该位置应能表征试验场地风的状况。5. 3. 2. 4 风速和相对雨量筒排方向的风向,在试验过程中,应每隔不到15min测量一次,记入表3。由此统计风速平均值、最大值及风向变化范围,并记入表7。5. 3. 2. 5 如果试验田地面不是水平的,则应沿每排雨量筒绘制出地面高度轮廓图。5. 3. 2.
7、6 调节百分率计时器控制灌机连续或间歇运行,其中间歇运行应使平均喷洒水深不小于15mm。5. 3. 2. 7 当灌机通过雨量筒排时,其中某一雨量筒受水完全结束后,应尽快测量该雨量筒内的受水量,换算为喷灌水深,记入表4。同时,对某一雨量筒排每隔一个雨量筒测量其受水时间,记入表4。5. 3. 2. 8 数据分析时,由于雨量筒泄漏、倾斜或其他异常原因所导致的异常数据,可以剔除。被剔除的异常数据应不超过总测量数据的3%,否则应重新试验。所有异常数据的数量及其导致原因应记入表4。5. 3. 2. 9 灌机长度以外或灌机末端喷枪射程的75%以外的雨量筒数据,可以在数据分析时剔除。喷枪射程按GB 5670.
8、3中第4.2条和第7.1.3条的规定。5. 3. 2. 10 支轴灌机a雨量筒应从中心支轴处沿径向往外延伸布置,相邻两个雨量筒排最外端的雨量筒之间距离应不大于50m(见图1)。b如果供需双方协商同意,数据分析时,在靠近中心支轴灌机10%总长度的雨量筒,可以被剔除。c喷洒均匀度系数用赫尔曼海恩(Heer mannHein)均匀度系数表示,按式(1)计算:CuH=100(1=ninirhrhh1ii1ii)(1)式中:CuH赫尔曼海因均匀度系数,%;n数据分析被采用的雨量筒数量;i数据分析被采用的雨量筒的序数。距中心支轴最近的被采用的雨量筒,i=1;距中心支轴最远的被采用的雨量筒,i=n;hi第i
9、个雨量筒的喷灌水深,mm;ri第i个雨量筒至中心支轴距离,m;h雨量筒平均喷灌水深,h =ninirrh11iii/,mm。5. 3. 2. 11 平移灌机a雨量筒沿与灌机输水管路平行的直线布置。每排雨量筒布置应超过灌机的有效长度。雨量筒排距应不大于50m。灌机供水渠、主驱动台车等运行路面不能种植作物的地域,不放置雨量筒(见图2)。b喷洒均匀度系数用克里斯琴森(J.E.Christiansen)均匀度系数表示,按式(2)计算:JB/T 6280.219924CuC=100(1=ninihhh1i1i)(2)式中:CuC克里斯琴森均匀度系数,%;n数据分析被采用的雨量筒数量;hi第i个雨量筒的喷
10、灌水深,mm;h雨量筒平均喷灌水深,h =nhni=1i,mm。5. 3. 2. 12 喷洒均匀度系数a根据式(1)或式(2)及表4某排雨量筒被采用的数据,分别计算各雨量筒排的均匀度系数。b根据式(1)或式(2)及表4所有各排雨量筒被采用的数据,计算综合喷洒均匀度系数。该系数为灌机喷洒均匀度系数。c所有计算结果记入表7。5. 3. 2. 13 喷灌水深分布图根据表4数据,绘制每排雨量筒对应于至灌机入水口处距离的喷灌水深分布图。5. 3. 3 喷灌强度5. 3. 3. 1 根据表4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相应的各雨量筒处的点喷灌强度。按式(3)计算,计算结果均记入表4。Pi=iith(3)式中:Pi第
11、i个雨量筒的点喷灌强度,mm/h;hi第i个雨量筒的喷洒水深,mm;ti第i个雨量筒的受水时间,h。5. 3. 3. 2 数据分析时,采用本标准第5.3.2.7条中被测受水时间的雨量筒的数据,第5.3.2条中已被剔除的雨量筒数据不采用。5. 3. 3. 3 圆形灌机a根据表4的有关数据,建立喷灌强度p与至中心支轴距离r的线性回归方程。b线性回归方程:p = a + br (4)式中:p喷灌强度,mm/h;回归截距,a=SrrSrp=()( )()=mimirrpprr12i1ii;pi第i个雨量筒的点喷灌强度,mm/h;p平均喷灌强度,p =mipm1i1,mm/h;ri第i个雨量筒至中心支轴
12、的距离,m;JB/T 6280.219925r雨量筒至中心支轴的平均距离,r =mirm1i1,m;m数据分析被采用的雨量筒的数量;i数据分析被采用的某雨量的序数,距中心支轴最近的被采用的雨量筒,i=1;距中心支轴最远的被采用的雨量筒,i=m;b回归系数,b= rap ;r点喷灌强度对应中心支轴的平均距离,m。解出线性回归方程式,记入表7。c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灌机长度上最大喷灌强度,按式(5)计算:pmax= a + bL(5)式中:pmax灌机最大喷灌强度,mm/h;L整机长度,m。d最大喷灌强度pmax值为支轴灌机喷灌强度参数,记入表7。5. 3. 3. 4 平移灌机a根据表4的有关数据计算
13、平均喷灌强度,按式(6)计算:p =mpmi=1i(6)式中:p平均喷灌强度,mm/h;m数据分析被采用的雨量筒数量;i数据分析被采用的雨量筒序数,若灌机某端最外侧被采用的雨量筒,i=1;则另一端最外侧被采用的雨量筒,i=m;pi第i个雨量筒的点喷灌强度,mm/h。b平均喷灌强度p为平移灌机喷灌强度参数,记入表7。5. 3. 3. 5 喷灌强度分布图根据第5.3.3.3条或第5.3.3.4条及表4有关数据,绘制对应于至灌机入水口处距离的喷灌强度分布图。5. 3. 4 雨滴直径a采用滤纸法测定灌机雨滴直径。使用专用色粉滤纸,其表面涂有由曙光红和滑石粉按110比例混合而成的色粉。滤纸应质地均匀一致
14、。圆形滤纸直径应不小于150mm。b在灌机的每跨处取样测定雨滴直径一次。取样时,将色粉滤纸平放在一个带有抽拉盖板的盒内,该盒应足够大以不使波纸折皱,盒深1020mm。在至某喷头距离约为该喷头射程三分之二范围处,迅速抽开盖板,有雨滴落入后,尽快关闭盖板。然后测量雨滴落在滤纸上干后的印痕直径。只将最大和最小印痕直径记入表5。c每次滤纸取样的落雨滴应不少于5个,否则应在灌机同一部位重新取样。d雨滴直径按式(7)计算:d = aDb(7)式中:d雨滴直径,mm;JB/T 6280.219926D色粉滤纸雨滴印痕直径,mm;a计算系数,该系数根据色粉滤纸专门测定;b计算指数,该指数根据色粉滤纸专门测定。
15、计算出每次取样的最大和最小雨滴直径,并记入表5。e由表5查出最大和最小雨滴直径,作为灌机的最大、最小雨滴,并记入表7。5. 3. 5 灌机喷幅a圆形灌机有效半径为整机长度与末端喷枪射程的75%之和。将测定的支轴灌机有效半径结果记入表7。b平移灌机有效长度为整机长度与末端喷枪射程的75%之和。将测定的平移灌机有效长度结果记入表7。5. 3. 6 一次喷灌水深a利用第5.3.2条布置的某一雨量筒排,按照第5.3.2.7条规定测量每个雨量筒受水量,并换算为喷灌水深。b将灌机百分率计时器调至百分率100%运行,通过雨量筒排,测定各雨量筒喷灌水深,记入表6。c将灌机百分率计时器调至百分率最小值运行,通过
16、雨量筒排,测定各雨量筒喷灌水深,记入表6。d按照第5.3.2条规定的灌机喷灌水深计算公式和数据分析方法,利用表6中被采用的数据,分别计算灌机最小平均喷灌水深和最大平均喷灌水深,计算结果记入表7。5. 4 同步性能试验5. 4. 1 同步控制角a测量每个中间跨塔架车上塔架控制盒同步控制机构的同步控制角。b当相邻两跨桁架在同一条直线上,其中外侧塔架车运行至内侧塔架车起动运行瞬间止,此时相邻桁架之间的相对位移角度为同步控制角。测量其外侧塔架车相对内侧塔架车所运行的弧长,并记入表8。c同步控制角按式(8)计算:=Rl180(8)式中:同步控制角,();l外侧塔架车相对内侧塔架车运行的弧长,m;R外侧桁
17、架长度,m。d测量计算结果记入表8。5. 4. 2 抽检安全控制角。随机选择两个中间跨塔架车塔架控制盒,分别进行测试。人为造成其塔架同步机构失灵,即外侧塔架车运行超过同步控制角时并不停止,继续运行到某一角度时,同步安全保护开关切断电路,灌机停止运行和喷水。测量停机时两相邻桁架之间的相对位移角度。测量计算方法按第5.4.1条的有关规定,测量计算结果记入表8。5. 4. 3 测量灌机末端塔架车和正中间塔架车运行轨迹的轮辙宽度。该轮辙应是灌机正方向和反方向行JB/T 6280.219927走各不少于2次轧成。测量结果记入表8,并记录塔架车位置。5. 5 通过性能试验5. 5. 1 通过性能试验应在百
18、分率计时器百分率值最小的喷水作业工况下进行。5. 5. 2 灌机田间运行时,观察各塔架车行走过程中有否有打滑或误车情况,观察电机的温升状况及电机减速器、车轮减速器有无噪音、震动等异常现象,并记入表9。5. 5. 3 爬坡能力试验5. 5. 3. 1 选择灌机中间某一塔架车,进行爬坡能力测试。5. 5. 3. 2 沿着选定测试塔架车车轮运行轨迹,人工修筑坡路或利用符合要求的田间自然坡地。上爬坡路和下行坡路长度均应不少于塔架车轮轮距的两倍,坡度符合灌机最大爬坡能力的要求,坡路宽度不小于轮胎宽度的两倍。修筑坡路路基应坚实,足以承受塔架车车轮行走滚压,坡路面土壤质地、坚实度、持水量应接近田间土壤状况。
19、5. 5. 3. 3 观察塔架车能否顺利爬过坡路,爬坡过程中,观察电动机的温升状况,以及电机减速器、车轮减速器有无噪音、震动等异常现象,并作记录。5. 5. 4 按照表9所列项目将测定结果记入表9。5. 6 安全保护性能试验抽检灌机各种安全保护系统。使灌机处于被保护工况状态或人为制造故障使灌机不能正常工作时,观察灌机安全保护系统能否发挥保护作用。按表10所列项目进行测试,测定结果及抽检塔架位置记入表10。5. 7 主要部件机械性能测定5. 7. 1 桁架拉筋强度测定5. 7. 1. 1 随机抽查一中间跨桁架,利用拉压传感器进行桁架拉筋拉力测试。a如果桁架各拉筋的材料及截面尺寸均相等,则只测试桁
20、架一根端拉筋所承受的拉力。b如果桁架各拉筋的材料及截面尺寸不同,则应分别测试桁架端拉筋和其他各种不同材料或截面尺寸的靠近桁架端侧的拉筋所承受的拉力。5. 7. 1. 2 拉筋拉力测试应分别在灌机无水和喷灌作业两种情况下进行。5. 7. 1. 3 按表10所列项目进行测定,测定计算结果记入表10。5. 7. 2 电机减速器输出扭矩、系统效率和减速器传动效率测定5. 7. 2. 1 参照有关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5. 7. 2. 2 按表12所列项目进行测定,测定计算结果记入表12。5. 7. 3 车轮减速器输出扭矩与传动效率测定5. 7. 3. 1 参照有关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5.
21、 7. 3. 2 按表13所列项目进行测定,测定计算结果记入表13。5. 8 热浸镀锌层试验热浸镀锌钢件的镀锌层试验按GB 5895中第2.13条规定进行。5. 9 集电环绝缘强度试验将集电环滑环之间与地接50Hz、1800V的电压,经1min耐压试验,观察有无击穿或闪络现象。5. 10 拖移试验JB/T 6280.2199285. 10. 1 将灌机调整为拖移状态,接好所有拖移钢丝绳。5. 10. 2 用55kW履带式拖拉机沿平整道路拖移,起步应缓慢,直线匀速行驶,拖移速度应为23km/h。5. 10. 3 拖移距离为500m,观察是否顺利。6 生产试验6. 1 目的样机在实际生产条件下考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JB 6280.2 1992 电动 大型 喷灌 试验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