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 T 01054.3-1999 织物风格试验方法 交织阻力试验方法.pdf
《FZ T 01054.3-1999 织物风格试验方法 交织阻力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Z T 01054.3-1999 织物风格试验方法 交织阻力试验方法.pdf(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F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部标准?Z.1T 0 i台5J-J997盯飞八1r ,;: -1 i t、电dr二,1:UJ斗J)y) 织物风格试验方法1985-12-16发布1986-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批准法法法法百洼洼方方方方中方方验验验验时验验试试试试冲试试格格格格牛格格风风风风且风风物物物物也物物织织织织但织织fru-G/tC/ fJ仨手立fdfL也FU旷pp 打价jJfdF户尸目录总则表面摩擦性试验方法交织阻力试验方法弯曲性试验方法.起拱变形试验方法.平整度试验方法( 1 ) ( 8 ) ( 13 ) ( 18 ) 寸寸车才( 29 ) ( 33 ) 中华人民共和国
2、纺织工业部部标准织物风格试验方法总则叶o/o,吟1本标准所述的织物风格,主要为狭义风格。它涉及织物的弯曲特性、表面摩擦特性、压缩特性、起拱变形、交织阻力、平整度和平方米质量等测试项目,其测试结果与织物的外观特征和服用舒适性有密切关系。本标准不涉及广义风格中的视觉等因素。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机织染整产品的狭义风格指标测定。某些指标也适用于针织外衣与绒毯类织物的测定。2 51用标准2. 1 ISO 139一73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的标准大气。2.2 GB 3291-82纺织名词术语(纺织材料、纺织产品通用部分)。8定义3. 1 广义风格人体对织物的触觉和视觉等在官能上的综合反映。3.2 狭义
3、风格人手和肤体对织物的接触感。3.3于感人手触摸织物时的感觉,一般与狭义风格通用。4 原理根据织物在手感评定和服用中的力学性质与作用特征,采用相应的模拟测试方法,以客观评价织物的风格特征。5 仪器具有以下特性的织物风格仪或其他具有同效果的类似仪器飞5. 1 主机部分包括负荷传感器,位移传感器,i周速装置和主测头,并配有各种辅助夹具以供完成各项试验。5. 1.1 负荷传感器:容量至少为196cN一,附录裁样例图(参考件A 甲法一阶梯形裁样法6 u = ( l Fw 全锢A.1 图AlFT一经向摩擦试样,Fw 纬向摩擦试样乙法一平行裁样法A.2 寸下lEUS11 图A2F T一经向摩擦试样,FW一
4、纬向摩擦试样全帽B.1 特殊试验F共-5-52. 2-85-. 附录B特殊性试验(参考件试验中遇有下述情况时,可按本附录规定的方法处理。B.1.1 对于摩擦系数特大的织物,或因其他特殊需要,可另行选调整压力,或采用不锈钢摩头的金属表面与其他材料亘接与试样相摩擦。B.1.2 试验中,若出现试样有卷边现象时,可将短试样在摩头前端用胶纸粘合后进行试验。B.2 非仲裁性常规试验参见Fl552.1-85附录B。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提出,由纺织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由华东纺织工学院、北京毛纺织科学研究所、上海丝绸技术研究所
5、、上海毛麻技术研究所、上海棉印公司、上海第二毛纺织厂协作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志耕、刘增录、赵良美、王宝军。12 1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部标准织物风格试验方法交织阻力试验方法I T ,. . - -011; 一-, -.一FZ/T 010乡4. 99 本标准适用于非提花组织机织染整产品的交织阻力测定,不适用于针织物及绒毯类织物。2定义2. 1 交织阻力在试样的一定宽度内,抽出一根纱线时出现的最大摩擦阻力。2.2披裂由于经纬密度较稀,纱线表面较滑等因素,织物表面或针迹缝纫处受l革后呈现的局部稀隙。2.3剪切变形在一对剪应力作用下,使剪应力间的各个截面发生错动的变形。3 原理织物结
6、构的稀密,纱线表面的滑糙程度以及织物在加工过程中的张力大小均与织物中纱线间的摩擦阻力有直接关系。因此,测定一定宽度内一根纱的抽出阻力(即交织阻力),可借以评价织物的披裂性和剪切变形性。4 仪器和用具4. 1 仪器z应满足FJ552.1 85织物风格试验方法总则第5章的规定与要求。4.2夹钳4.2. 1 纱夹:联结于负荷传感器井自由下垂。其钳口中心点与布夹钳口中心点的连接线应呈铅垂状态,并钳口线与铅垂线相垂直。能有效握持试样而不发生滑移。4.2.2 布夹:夹持面应平整无损,握持力良好,并在钳口的对称位置刻有15mm宽夹持试样的标记线。4.3 用具:钢尺、剪刀、摄子、刀具和试样印章或模具。5样品按
7、FJ552.1-85第7章方法采集的样品,每匹取3ocm左右,并按盯552.1-85第6章规定的方法调湿平衡。6 试样6. 1 取样要求z根据FJ552.1-85第8章的要求,裁取经、纬向试样各若干条(按6.3条的规定)。可参照FJ552.1-85附录C中C.1推荐的方法裁样。6.2 试样尺寸z如下图所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1985-12一16发布1986 - 05 -01实施13 )7/ F.l i. R 雪二单位zmm 丑156.3试样数量:在90%概率水平和交织阻力5%精度条件下,各向的试验次数按式(1 )计算:n = o.109CV20. ( 1 ) 式中:CV样品经、纬向交织阻
8、力的变异系数。在缺乏变异系数(CV)时,各向试验不少于15次。6.4试样准备:在试样的开剪标记线上,用刀具划一条23mm长的裂口z把试样的凸出部分纵向纱线逐根扯开,并轻缓地剔除横向纱线,使纱线形成纵向须状。然后,保留正中部位的一根纱线,剪去其余纱线。试验前,需仔细检查此根纱线的根部,如受附近毛丝纠缠,应将毛丝剪去。7 试验程序7. 1 调节主机呈水平状态。7.2 交织阻力牵引速度调整为48士2mm/min。7.3 选搏图形记录仪量程开关,使记录曲线的最大值落在满度的85%范围内,记录速度为4mm/s。7.4负荷控制(超负保护)设定在负荷传感器最大容量的9095%;f立移控制设定在试验动程为15
9、mm的二个控制点(自停和返回),如0与15m同上。7.5将支承纱夹的刀承固装于主测头上,并挂上纱夹。7.6 仪器经预热3omin后,检查并调整负荷显示器的本机零位、整机零位。7.7试验前,应按4.1条的规定与有关仪器说明检验负荷传感器精度,在使用范国内,误差应在士0.5%以内。立移传感器精度也应按规定定期校验。7.8 图形记录仪的校验可结合7.7条规定进行。7.9将纱夹与布夹的;ti口在u距离调整为2smm左右,作为交织阻力试验的起点。7. 10 取下纱夹,将试样中保留的一根纱线紧夹于钳口的正中部位,由口至布端的纱长控制为lOmm左右。然后,将纱夹仍挂于刀承上,再将试样下部夹紧于布夹的正中位置
10、,使纱线旦垂直状态。7. 11 在位移和负荷显示均在清零状态下,启动仪器,纱夹牵引纱线上升,i己是仪描绘交织阻力曲线。7. 12 试验中若发生纱线从纱夹中滑脱或断裂;试样从布夹中情脱或布夹被牵动以及纱线根部被缠结等现象,该次试验应予剔除。8计算按式(2 )计算样品各向的平均交织阻力P(cN),并按数字修约规则保留小数一位。凡axP二王一一.( 2) 14 4s 式中:Pmax一各块试样的最大交织阻力,cN;n一试验次数。9 试验报告阐明试验是按本标准进行的,并报告下述内容za. 试验日期、试验室温湿度zb. 样品名称、编号、原料、组织规格Fc. 样品各向的平均交织阻力Ed. 根据试验结果,按盯
11、552.1-85附录A,对样品作出相应的风格评语:e. 取样方法、试样尺寸、试验次数;f. 所用仪器类型、试验速度、记录速度与容量zg. 其他必要的试验参数zh. 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和试验中的不正常现象,需加以说明。15 -l1f 5 1i: ., 8-5-附录裁样例图(参考件)A 1 甲法一阶梯形裁样法L一1/10幅宽卜一一全幅自斗1/10制囚EA.1 EnalL图Alh一经向交织阻力试样zIw一纬向交织阻力试样乙法一一平行裁样法A.2 自国自、g 自皿皿皿 l / 10幅宽W- 1/10幅11!.国回全锢萨、图A2IT 经向交织阻力试样,lw一纬向交织阻力试样16 参见FJ552.1-8
12、5附录B。附加说明:.-F步亏归寸3-=8号附录B非仲裁性的常规试验(参考件)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提出,由纺织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由华东纺织工学院、北京毛纺织科学研究所、上海丝绸技术研究所、上海毛麻技术研究所、上海棉印公司、上海第二毛纺织厂协作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志耕、XIJ增录、赵良美、王宝军。17 1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部标准织物风格试验方法弯曲性试验方法.f=J=5亏古司工剖FZ/T 01054.499 1. 1 本标准适用于机织和针织类染军在产品的活络率,弯曲刚性和最大抗弯力的测定。1. 2
13、本标准的测定结果可用以评定织物手感的活络与刚柔程度。2 定义2.1 活络率(Lr)在瓣状环受压和回复过程中,从弯曲滞后曲线的线性区内,取相继给定的三个位移值的回弹力与抗弯力平均值之比的百分率。2.2 弯曲刚性(Se)在应力应变曲线的线性区内,瓣状环中心点单位位移的抗弯力增量。2.3 弯曲刚性指数(Se1)弯曲刚性与表观厚度之比。2.4最大抗弯力(Pmax)瓣形环受压至设定的最大位移时所具有的抗弯力。2.5经向弯曲试验经纱被弯曲的试验。2.6 纬向弯曲试验纬纱被弯曲的试验。3 原理矩形试样被对弯成竖向瓣状环后,用一个平面从环顶上逐渐下压,随着变形的增大,瓣状环二侧的弯曲应力和应变渐渐趋大,并待试
14、样受压至一定位移后使其回复。由于各种形式的摩擦损耗和材料的塑性变形,在回复过程中呈现出滞后现象。当应力与应变的比值愈大,表示试样愈刚硬,当滞后值愈小,试样的手感弹性愈好,愈有活络感。4 仪器和用具4.1 仪器应满足FJ552.1-85织物风格试验方法总则第5章的规定与要求。4.2 夹钳z两夹持面应平整无损,无明显松动,握持力良好。钳口线应高低一致,钳口至下侧挡座的距离为12.5士o.1mm。夹钳的有效宽度至少为5omm,并在钳口侧面的对称位置刻有50mm、25mm夹持试样的标记线。夹钳置于工作台上,应平稳。4.3用具z剪刀、镇子、裁样印章或模具。5样品按FJ552.1-85第7章方法采集的样品
15、,每匹取4ocm左右,井按FJ552.1-85第6章规定的方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1985-12 -16发布19踊05-01实施18 法调湿平衡。6 试样-:Ji.-5-5-2-;-4-=tS- 6.1 取样要求:根据FJ552.1-85第8章的要求,裁取经、纬向试样各若干条(按6.3条的规定。可参照FJ552.1-85附录C中c.1推荐的方法裁样。6.2试样尺寸:5omm 55mm (图1)。单位:mm :Sil出50 图16.3试样数量z在95%概率水平和活络率3%精度条件下,各向的试验次数按式(1 )计算:n = 0.427CV2. . . . . . . . . . . . . .
16、. . . . . . . . ( 1 ) 式中zCV样品经、纬向活络率的变异系数。在缺乏变异系数(CV)时,可各向试验5次。17 试验程序7.1 调节主机呈水平状态。7.2 弯曲试验速度调整为12 0.5mm/min。7.3 负荷控制(超负保护设定在负荷传感器最大容量的9095%,位移清零初压力按下表预设。织物类型稳定厚度Ts 初压力一般织物0.3mm以上2. ocN 2 gf) O.Jmm及以下1.0cN ( 1 gf) * 生生绸O.JcN (0.3gf) * 7.4 抗弯力和回复力采样点的位移设定值为5、6、7、1omm。7.5 仪器经预热3omin后,检查并调整负荷显示器的本机零位、
17、整机零位。7.6试验前,应按4.1条的规定与有关仪器说明校验负荷传感器精度,在使用范围内,误差应在 0.5 %以内。位移传感器精度也应按规定定期校验。对于清零初压力以1.ocN (18f)为单位的仪器,这种情况的预显示数(Po)需分别为1.0cN( -1gf)和- 1. 7cN ( - 1. 7gf)作为起点。19 FJ 5!i 4雪57.7 图形记录仪的校验可结合7.6条规定进行(日常试验可免用)。7.8对于采用拉压型负荷传感器的仪器,经7.57.7条校正后,须在负荷传感器上加一适当量的硅码,以使负荷传感器处于压缩性工作状态,然后调节负荷预显示数p。为零。7.9试样对弯成瓣状环(一般正面朝夕
18、忡,并将环尾置人夹钳,直至触到夹钳的挡座。然后比较平整地夹紧。试样上的夹持标记线与夹钳的钳口线应重合。夹样时,可借助锤子操作,但不允许触动试样夹持标记线以上的环状部分,特别不允许用摄子以双层形式夹持环部。7. 10 将夹有试样的夹钳放于工作台上,使试样环的中心线对准压板的正中。若试样的环形稍有偏斜时,可用镖尖在钳口处触动试样扶正。7. 11 启动仪器,瓣状环逐渐被下压,当负荷显示值与设定的清零初压力相符时,位移自动清零,并在显示值过此清零初压力(见7.3条时,位移开始计测。在位移至5、6、7、1omm时,打印机自动记下与此四值相对应的抗弯力P,且在1omm时自动返回。在返回至7、6、smm时,
19、再分别打印与三值相对应的回弹力町,也可根据记录图形(见图2)直接计算。p Ls L6 L7 L1o 图27. 12 试验中如出现下列现象,该次试验应予剔除。il. 试样夹持歪斜,队瓣状环受压至底部仍未达到规定的变形值Fc. 瓣状环受压过程中,偏向一侧。8计算L 8.1 按式(2 )( 5)计算试样的活络率(Lp)、弯曲刚性。e)、弯曲刚性指数(Se1)和最大抗弯力(Pmax)。20 p + p + P Lp%= Ps+P6+P11 100 . ( 2) Se (cN/mm) _ (P1一Ps)L1- Ls ( 3) 事加上的怯码量应大于试样的最大抗弯力,并不得超过负荷传感器的量大容量,一艘在9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FZ 01054.3 1999 织物 风格 试验 方法 交织 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