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5862-2010 制冷与空调用同轴套管式换热器.pdf
《GB T 25862-2010 制冷与空调用同轴套管式换热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5862-2010 制冷与空调用同轴套管式换热器.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200 J 73 中华人民主主GB 和国国家标准GB/T 25862-2010 制冷与空调用同轴套管式换热器Coaxial heat exchanger for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nd air-conditioning 2011-01-10发布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茂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10-01实施发布GB/T 25862-2010 目次前言.1 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基本参数-5 要求.36 试验.7 检验规则.7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9附录A(资料性附录)同轴套管式换热器的型号
2、编制方法四附录B(规范性附录)同轴套管式换热器的性能试验及计算方法.GB/T 25862-2010 目。昌本文件按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8)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英特换热设备(浙江)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北京奥太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上能锅炉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真健、黄林锋、石竹青、李波、蒲连福、张水金、彭飞、程立权、陈电方。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I GB/T 25862-2010
3、 制冷与空调用同轴套管式换热器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制冷与空调用同轴套管式换热器(以下简称换热器勺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R134a、R22、R407c、R410A等A1类制冷剂,水、盐水和乙二醇溶液等为载冷剂的制冷与空调用换热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527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GB/T 3625 换热器及冷凝器用铁及铁合金管GB/T 8163
4、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9286 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10079-2001 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 13306 标牌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3793 直缝电焊钢管GB/T 14976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元缝管JB/T 4750-2003 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JB/T 7249制冷设备术语JB/T 9058制冷设备清洁度测定方法3 术语和定义JB/T 7249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同轴套管式换热器coaxial heat exchanger 内管采用螺旋管,
5、内管与外管紧密套装并且同轴的套管式换热器。4 基本参数4. 1 换热面积未经机械加工或压延成螺形前的管材外表面积为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按式(1)计算。s=dl X 10-6 飞/i -i f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T 25862-2010 式中:S 换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d-一-管材外径,单位为毫米(mm);l - -管材长度,单位为毫米(mm)。4.2 设计条件换热器的设计条件按表1规定。表1设计条件制冷剂编号制冷剂侧设计压力载冷剂侧设计压力最高冷凝温度MPa MPa 、 、飞。CR1
6、34a 80 3.0 R22、R407cR404A 1. 0 65 R410A 4. 2 4.3 名义工况4.3. 1 冷凝器使用名义工况按表2规定。表2冷凝器使用名义工况项目名义工况1名义工况2名义工况3b进水温度;-C30 15 50 出水温度;-C水流量j(mgj(h. kW) 0.172 0.021 5 0.172 制冷剂进换热器的饱和温度jC4D 52 60 制冷剂进换热器的过热度jC35 30 25 制冷剂出换热器的过冷度jC3 3 3 制冷剂侧0, 00 污垢系数j(m CjkW) 水侧铜管0.04,4水压损失jMPa。因例。/ a表示作为一次性加热式热泵热水器用时的名义工况。b
7、表示作为循环加热式热泵热水器用时的名义工况。4.3.2 蒸发器使用名义工况按表3规定。表3蒸发器使用名义工况项目名义工况1名义工况2出水温度jC7 45 水流量jm3j(h. kW) 0.172 0.172 制冷剂出换热器的饱和温度jC2 制冷剂进换热器的饱和温度;-C50 2 GB/T 25862-2010 表3(续)项自名义工况1名义工况2制冷剂液体温度;-C33 /49b 制冷剂出换热器过热度;-C5 制冷剂进换热器的过热度;-C30 制冷剂出换热器过冷度;-C3 污垢系数制冷剂侧0.000 m. .C/W 水侧铜管0.018水压损失/MPa0.060 a冷凝器侧采用水冷冷凝器时制冷剂液
8、体温度为33.C. b冷凝器侧采用风冷冷凝器时制冷剂液体温度为49.C。4.4 换热器的型号编制方法参见附录A。5 要求5. 1 一般要求换热器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也可按用户和制造厂的协议制造。5.2 材料5.2.1 换热器内管用管材牌号、状态宜按表4的规定。表4内管用管材牌号和状态材料牌号状态代号标准号T2、T3、TUl, TU2, TP1、TP2GB/T 1527 BFe10-1-1、BFe30-1-1M TAO、TALTA2GB/T 3625 5.2.2 外管用管材牌号、状态宜按表5规定。表5外管用管材牌号和状态材料牌号状态代号标准号10 GB/T
9、 13793、GB/T8163 退火状态1OCr18Ni9、00Crl7Ni14Mo2GB/T 14976 TP1、TP2M GB/T 1527 注:帘方需其他热处理要求,按供需双方技术协议。3 GB/T 25862-2010 5.3 外观要求5.3. 1 成套产品表面应清洁,不允许有油污、色斑等现象。5.3.2 换热器涂层应均匀光滑、色泽一致,元流挂、划痕、漏底等缺陷。5.3.3 换热器的焊缝应均匀饱满,无气孔、开裂和流挂等缺陷。5.3.4 换热器的进出口管应圆整、口端元毛剌及氧化现象。5.4 结构尺寸换热器的结构尺寸应符合图样的要求。5.5 涂层要求5.5.1 换热器涂层经划格试验,其结果
10、应不低于GB/T9286-1998中表1规定的2级。5.5.2 换热器经盐雾试验后,不应有超过总面积2.5%的基本金属腐蚀,不应出现碎落、起皮、剥落、鼓泡、开裂和龟裂缺陷。5.6 气密性5.6.1 经水检后,换热器不应有渗漏和异常变形。5.6.2 经卤检后,换热器单点漏率应低于2g/a。5.6.3 经氮检后,换热器年漏率应低于5g/ao 5. 7 压力试验经1.5倍设计压力检测,换热器应元渗漏和异常变形。5.8 爆破压力换热器的破裂压力应大于5倍的设计压力。5.9 清洁度5.9.1 换热器与制冷剂接触表面侧的水分含量不应超过50mg/m2o 5.9.2 换热器与制冷剂接触表面侧的固体杂质含量不
11、应超过50mg/m2o 5.9.3 换热器与制冷剂接触表面侧的有机油分含量不应超过120mg/m2。5.9.4 换热器与水接触表面侧应清洁、干燥,不应有铜屑等杂质。5. 10 换热量换热器的换热量应大于等于明示值或客户协议的要求。5. 11 传热系数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按表2、表3规定的名义工况进行试验计算,其结果应符合表6的规定。4 GB/T 25862-2010 表6名义工况下传热系数传热系数制冷剂W/(m2 C) 冷凝器名义工况1蒸发器名义工况1R134a 主主1000 二三800 R22、R407c、R404A二,1200 二主2000R410A 二三1600 5.12 水侧压降换热器按表
12、2、表3规定的名义工况进行试验,所测得水压降值应不超过0.060MPa。6 试验6. 1 仪器仪表的一般规定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经法定计量检验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6.2 材料要求应能提供主要零部件材料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的材质证明书。6.3 外观换热器的外观采用目测的方法进行检验。6.4 结构尺寸根据图样尺寸和公差要求,选用相应的度量工具进行检查。6.5 涂层6.5.1 划格试验换热器按GB/T9286的规定进行划格试验。6.5.2 耐腐蚀性按GB/T10125的规定进行360h中性盐雾试验(NSS试验)。6.6 气密性换热器的气密性试验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a) 水检试验时,介质应采用洁净、
13、干燥氮气;试验压力按图样规定;一试验方法:给换热器的制冷剂侧加压,气体压力应缓慢上升到试验压力,然后浸入水槽中5 GB/T 25862-2010 (水应清洁透明),保压不少于3min,进行检查,换热器表面和连接部位应元渗漏和异常变形。b) 卤检一一用R22或其他试验规定的制冷剂(分压不小于10%)和洁净、干燥的氮气混合气体,灵敏度为1X10-5(MPa.cm3)/s的制冷剂检漏仪进行检漏;试验压力按图样规定;一一试验方法:试验时,将换热器制冷剂侧与真空泵连接,抽真空至要求真空度后,关闭真空泵,从制冷剂侧充入混合气体到试验压力,保压不少于3min,对换热器表面、焊接接头和水侧连接端口等部位进行检
14、测。c) 氮检用氮气(分压不小于10%)和洁净、干燥的氮气混合气体进行检漏;试验压力按图样规定;一一试验方法:试验时,将换热器进行抽真空处理,然后冲入氮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放入氮检设备的真空箱中,连接氮质谱仪及辅助真空泵,抽真空至氮质谱仪要求真空度后,关闭辅助真空泵,对换热器整体进行检测。6. 7 压力试验换热器在1.5倍设计压力下,按JBjT4750-2003中9.7.4的规定进行试验。6.8 爆破试验6.8. 1 爆破试验按液压试验进行。6.8.2 液压试验规定如下:a) 试验介质为温度不低于5.C的洁净液体(一般为水hb) 试验方法及步骤:测量并记录试验温度;一一接装被试换热器;一-试验
15、时换热器一端应设排气口,充水时应将换热器内的空气排尽;一一启动水压泵,试验压力升至换热器的设计压力,保压10min,检查各连接部位,应元渗漏和异常变形;一一升压,升压时要平缓,注意观察和记录被试换热器受压开始变形的压力值;继续升压,直至爆破,记录被试换热器爆破时的压力值;一一试验完毕后,卸下被试换热器,并记录爆破口的特征和尺寸,必要时拍摄照片。6.9 清洁度6.9. 1 残留水分换热器与制冷剂接触表面侧的水分含量按GBjT100792001附录A规定的方法测定。6.9.2 残留杂质换热器与制冷剂接触表面侧的固体杂质含量按JBjT905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6 GB/T 25862-201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5862 2010 制冷 调用 同轴 套管 换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