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 T 838.4-2003 数字通信用对绞 星绞对称电缆.第四部分 主干对绞电缆.pdf
《YD T 838.4-2003 数字通信用对绞 星绞对称电缆.第四部分 主干对绞电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D T 838.4-2003 数字通信用对绞 星绞对称电缆.第四部分 主干对绞电缆.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M4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O/T 838.4-2003 代替YD/T838.4-1997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四部分:主干对绞电缆Multicore and symmetri1 pair / quad cables for digi旬1communications Part 4: Riser cables 2003-07-07发布2003-07-07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YD/T 838.4-2003 目次前言.II 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定义.4 分类与命名. 4.1 分类.4.2 电缆型号.4.3 电缆规格.4.4 产品标记.2 5 要求.25.
2、1 电缆结构.25.2 电气特性.45.3 传输特性.5 5.4 机械物理性能和尺寸要求.10 5.5 环境性能.11 6 检验规则.12 6.1 出厂检验.12 6.2 型式试验127 试验方法.128 标志、包装.12 8.1 标志.12 8.2包装.12 9 电缆详细规范内容要求.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电缆传输特性参考值.14 附录B(资料性附录)单位色带色谱.17 YD厅838.4-2003前言本部分修改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1156-4: 21 (包括IEC61156-4: 1995、IEC61156-4-Al: 1999及IEC61156-4-A2: 2001)进行编写
3、,并参考了国外相关标准的有关内容。本部分与IEC61156-4: 2001主要差异如下:一一对绝缘、颜色色序、护套和电缆对数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一一不推荐采用星绞结构电缆、特性阻抗为1200的电缆和1000的4类电缆。一一对衰减和近端串音衰减等传输特性规定应采用扫频测量,明确应在全频带符合指标要求。一一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了2个附录;一一对1000电缆,增加了5e类电缆的性能要求;一一对1500电缆,其传输频率规定到3ooMHz;一一明确了电缆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要求,特别是安全性能要求。本部分与YD/I、838.4-1997相比有如下主要变化:一一不推荐采用1000的4类电缆;一一给出了特性阻抗的
4、两个平行的要求,即电缆的输入阻抗或拟合阻抗加回波损耗(或结构回波阻抗)的要求;一一对于1000电缆,增加了5e类品种,规定了附加的传输性能要求。一一对于各类电缆增加了远端串音要求。一一规定了新的扫频测量的步长,增加了测量的频率点数。一一增加了相时延及相时延差的要求。一一修改了1500电缆的衰减要求。本部分为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系列标准的第四部分,与其配套使用的还有若干分标准及电缆的详细规范。除本部分的条文中另有规定外,水平对绞电缆均应符合YD/f838.1-23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一部分:总则的规定。E 本部分代替YD/f838.4-1997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
5、4部分:主干对绞电缆一一分规范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程奇松张维潭高安敏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YD厅838.4-1997。1 范围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四部分:主干对绞电缆YD/T 838.4-23 本部分规定了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中的主干对绞电缆的基本结构、主要性能要求、验收规则、试验方法和包装等要求。本部分规定的性能要求为最低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指导编写各种型式的主干对绞电缆详细规范。本部分规定的主干对绞电缆用于由YD/T 926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定
6、义的建筑物垂直通道或楼层之间的布线。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IT 3953-1983 电工圆铜线GBIT 4910-1985 镀锡圆铜线GB 6995-1985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GBIT 17737.1-20 YD厅838.1-23YDI1、838.2-20033定义见YDIT838.1-23。4 分类与命名4.1 分类射频电缆第一部分一总则、定
7、义、要求和试验方法(idtIEC 17737.1.1: 199的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一部分:总则(idtIEC 61156.1: 2001)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二部分:水平对绞电缆a)按绝缘材料分为聚烯短、聚氯乙烯、含氟聚合物及低烟无卤阻燃热塑性材料绝缘电缆。a)按绝缘型式分为实心绝缘和泡沫绝缘(或组合式,如泡沫皮)电缆。b)按有无总屏蔽分为无总屏蔽电缆和带总屏蔽电缆。c)按护套材料分为聚氯乙烯、含氟聚合物及低烟元卤阻燃热塑性材料护套电缆。d)按特性阻抗分为1000和1500电缆。b)按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分为16MHz(3类)、100MHz(5类)、双工100MHz(5e
8、类)0 1500电缆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为3MHz,不分类。4.2 电缆型号电缆型号由型式代号和规格代号两部分组成。电缆型号表示法见YDI1838.2-23附录A。具体的电缆型式及规格由有关电缆详细规范给出。4.3 电缆规格4.3.1 导体标称直径范围导体标称直径应从以下范围中选定,在有关电缆详细规范中应给出标称直径的具体数值。a)特性阻抗10的电缆(简称10电缆): 0.50-0.65mm; b)特性阻抗1500的电缆(简称1500电缆): 0.60-0.65mm。YD/T 838.4-2003 4.3.2 电缆对擞a) 10电缆:注8对;b) 150n电缆:2n对(n=l,2, 3)。4.3
9、.3 电缆单位和子单位a) 10电缆的单位和子单位:16对、25对;子单位4对或用户认可的其它单位结构。b) 150n电缆的单位:2对。4.4 产晶标记产品标记由型号和电缆详细规范号组成。5 要求5.1 电缆结构5.1.1 一般说明材料和电缆结构的选用应适合电缆的预期用途及安装条件,应特别注意符合消防性能的任何特定要求(如燃烧性能,烟雾发生,酸性气体的释放等)。5.1.2 电缆结构电缆结构应符合有关电缆详细规范中给出的细节及尺寸。5.1.3 导体导体采用实心铜导体。导体可以是裸铜线或镀锡铜线。裸铜线应符合GB厅3953中TR型软圆铜线的要求;镀锡铜线应符合GB/T4910中四RH型可焊镀锡软圆
10、铜线的要求。5.1 .4 绝缘绝缘材料应由适用的热塑性材料组成。适用材料如下:一一聚烯短;一一聚氯乙烯;一一含氟聚合物;一一低烟无卤阻燃热塑性材料。绝缘可以是实心绝缘或泡沫绝缘(或组合式,如泡沫皮)。绝缘应连续,其厚度应使成品电缆符合规定的要求。绝缘的最大外径和/或绝缘的标称厚度由有关电缆详细规范规定。绝缘的标称厚度应能与导体的连接方式相造应。5.1.5 对线组简称线对)由分别称作a线和b线的两根不同颜色色序的绝缘芯线均匀地绞合成线对。线对对绞节距的设计应能使成品电缆满足本部分规定的串音要求。5.1.6 线对颜色色序绝缘导线可采用双色(见表1)或单色(见表2)颜色色序构成线对。绝缘的颜色应容易
11、识别并符合GB 6995.2的规定。亵1线对双色颜色色序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a 白(蓝)a 自(绿)a 自(灰)a 橙(红)a 红(棕)3 5 7 9 b 蓝b 绿b 灰b 橙b 棕a 自(橙)a 自(棕)a 红(蓝)a 绿(红)a 灰(红)2 4 6 8 10 b 橙b 棕b 蓝b 绿b 灰2 YD厅838.4-2003褒1(续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a 蓝(黑)a 棕(黑)a 黄(橙)a 黄(灰)a 绿(紫)11 14 17 20 23 b 蓝b 棕b 橙b 灰b 绿a 橙(
12、黑)a 灰(黑)a 黄(绿)a 蓝(紫)a 棕(紫)12 15 18 21 24 棕一一Ib 橙b 灰b 绿b 蓝b a 绿(黑)a 黄(蓝)a 黄(棕)a 橙(紫)a 灰(紫)13 16 19 22 25 b 绿b 蓝b 棕b 橙b 灰括号内的标志颜色为色环或色条的颜色,也可以是色点或a线和b线上都有配对线颜色的色环。褒210】电缆线对单色颜色色序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a 自a 红a 黑a 黄a 紫6 11 16 21 b 蓝b 蓝b 蓝b 蓝b 蓝a 自a 红a 黑a 黄a 紫2 7 12 17 22 b 橙b 橙b 橙b 橙b 橙
13、a 臼a 红a 黑a 黄a 紫3 8 13 18 23 b 绿b 绿b 绿b 绿b 绿a 自a 红a 黑a 黄a 紫4 9 14 19 24 b 棕b 棕b 棕b 棕b 棕a 白a 红a 黑a 黄a 紫5 10 15 20 25 b 灰b 灰b 灰b 灰b 灰1500电缆可采用第1对和第2对的颜色色序;第2对1500电缆线对的单色颜色色序也可采用第1对(红绿)、第2对(橙黑)的颜色色序。注:绝缘的颜色可用导线的颜色或导线最外层绝缘的颜色表示。5.1.7 线对屏蘸YD厅838.1-2003的2.2.7不适用于本部分所包含的电缆。5.1.8 缆芯电缆线对应同心分层绞合成缆芯,或者先绞合成16对或2
14、5对的单位后再进一步绞合成缆芯。每个单位应由同一型式的线对绞合而成。单位可以由若干子单位组成。每一单位和子单位应采用非吸湿性扎带螺旋绕扎。各单位扎带的颜色应不同,扎带色谱见附录B。有关电缆详细规范要求时,电缆单位可以采用屏蔽,单位屏蔽应符合YD厅838.1-2003的2.2.7的要求,缆芯中可以同时包含有屏蔽的单位和没有屏蔽的单位。缆芯可以包覆一层非吸湿性包带。5.1.9 总屏蔽有关电缆详细规范要求时,可在缆芯外加总屏蔽。总屏蔽应符合YDI1838.1-2003的2.2.9。3 YD/T 838.4-2003 总屏蔽为一层镀锡铜线编织时,编织的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41(编织密度不小于65%)。
15、总屏蔽为一层铝塑复合带和一层镀锡铜线编织时,编织的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16.(编织密度不小于30%)。填充系数定义见GB/I17737.1。5.1.10 护套护套材料应由适用的热塑性材料组成。适用的护套材料如下:一一聚氯乙烯;一一含氟聚合物;一一低烟无卤阻燃热塑性材料。护套应连续并具有尽量均匀的厚度。护套下可以放置非吸湿性的非金属撕裂绳。5.1.11 护套颜色护套颜色宜为黑色或灰色,也可以是经用户和生产厂商定的其它颜色。5.2 电气特性试验应在长度不少于1m的电缆上进行。5.2.1 导体直流电阻导体直流电阻由有关电缆详细规范规定。5.2.2 电阻不平衡10电缆任一线对的两导体间的电阻不平衡应不
16、大于2.59岛。1500电缆任一线对的两导体间的电阻不平衡应不大于2.0%。5.2.3 介电强度试验应在下述两种情况下进行。一一导体/导体;一一电缆具有屏蔽时:导体/屏蔽,屏蔽/屏蔽。介电强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襄3介电强度试验持续时间3s 导体间2.0 导体与屏蔽间5.0 单位屏蔽与总屏蔽间2.0 注:可以使用交流电压进行试验,其值为直流电压值除以1.5。5.2.4 绝缘电阻试验应在下述两种情况下进行。一一导体/导体;一一电缆具有屏蔽时:导体/屏蔽,屏蔽/屏蔽。介电强度(直流kV)lmin 1.0 2.5 1.0 每根绝缘导体与电缆内其余绝缘导体接地及接屏蔽(当具有总屏蔽和/或线对屏蔽时)间的
17、绝缘电阻,在20CC时测量或校正到20CC,最小值应大于或等于表4中的规定值。每个线对屏蔽与电缆内其余线对屏蔽接地及接总屏蔽(当具有总屏蔽时)间的绝缘电阻,在20CC时测量或校正到20CC,最小值应大于或等于150MO.km。4 YD厅838.4-2003表4绝缘电阻最小值(20tl绝缘材料绝缘电阻(MO.km)聚烯经50 聚氯乙烯5 含氟聚合物5)0 低烟元卤阻燃热塑性材料15 5.2.5 工作电窑本部分对工作电容不作规定,但可在有关电缆详细规范中给出。5.2.6 钱对对地电害不平衡电缆具有屏蔽时应测量线对对地电容不平衡,试验在线对与屏蔽间进行。测量频率为1000Hz或800Hz。10电缆的
18、任一线对对地电容不平衡应不大于330pF/l00m;1500电缆的任一线对对地电容不平衡值应不大于1pF/lm。5.2.7 转移阻抗电缆具有屏蔽时应测量转移阻抗,屏蔽电缆的转移阻抗应小于:lMHz时,50mfl/m; 10MHz时,100mfl/m; 1MHz时,在考虑中。5.2.8 总屏蔽电阻电缆具有总屏蔽时,总屏蔽的直流电阻应不超过下述公式给出的值:R (D) =62.5ID (1) 式中:R (D)一一总屏蔽电阻,单位。Ikm;D一一总屏蔽外径,单位mm。5.3 传输特性试验应在长度不少于1m的电缆上进行。在测量电缆的衰减、近端串音衰减、远端串音衰减、特性阻抗、回波损耗及结构回波损耗时,
19、应采用扫频测量。可以使用线性或对数频率间隔。扫频所取频率点的数量,对于近端串音衰减、远端串音衰减测量应不少于规定频率范围包含10倍频程数的200倍,对于其他参数应不少于规定频率范围包含10倍频程数的1倍。5.3.1 传播速度本部分对传播速度值不作规定,但可在有关电缆详细规范中给出。5.3.1.1 相时延按照YDI838.1-2003的A.4.2.1和A.4.3测量时,5类、5e类电缆及1500电缆,在l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的整个频带内,任何线对的相时延应不大于式(2)所确定的值:式中:T一相时延,单位ns/lmf一频率,单位MHz。T运534+361飞IT.(2)5 YD/T 8
20、38.4-23 5.3.1.2 时延整按照YD/T838.1-2003的A.4.2.1和A.4.3测量时,1000 5类、5e类电缆及1500电缆,在温度(-40土1)c、(20土1)c和(60士1)c时,在l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的整个频带内,按照线对颜色色序每4对(如1-4对、5-8对.)内任何两个线对间的最大时延差应不超过450s/1oom。5.3.1.3 环境影晌在-40-60C范围内,最短1m长的电缆,由温度引起所有线对组合之间的时延差与5.3.1.2规定值相比应不超过:t1 Oos/1 oom。5.3.2 衰减5.3.2.1 10饵3电缆的寰减在温度20C或校正到20C
21、时测量,在1.0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频率的整个频带内,1000电缆任一线对的衰减值(应小于或等于由式(3)确定的数值。电缆衰减温度系数由生产厂提供。(=k) T +kJ+k/、o. (3) 式中:f一一频率,单位MHz;k、k2、k3一一常数,各类电缆的具体数值见表6;仍一一电缆衰减值,单位dB/lm。襄5衰减公式(3)中的常数值电缆类别k k2 3 2.320 0.238 5、5e1.967 0.023 注:1Q电缆衰减的工程设计用参考值见附录A。注:低频的衰减值不作规定,但可以在有关电缆详细规范上作为系统信息给出。有些5类以上的电缆,在40C-60C温度时,衰减温度系数可能达0.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YD 838.4 2003 数字通信 对称 电缆 第四 部分 主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