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ES 01-2004(条文说明)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pdf
《CCES 01-2004(条文说明)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CES 01-2004(条文说明)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pdf(4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混凝1工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王指南CCES 01一2004(2005年修订版)条文说明1总则1. 0.1 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主要考虑荷载作用下结构承载力安全性与适用性的需要,较少顾及结构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作用引起材料性能劣化对结构适用性与安全性的影响。结构耐久性不足,不仅会增加使用过程中的修理费用并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而且会过早结束结构的使用年限,严重浪费资源。为使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能够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在工程建设中真正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特编写本指南供结构设计和施工人员使用。1. o. 2 结构的耐久性通常是指结构
2、及其构件在可能引起结构材料性能劣化的各种作用下,能够长期维持其应有性能的能力。一般荷载作用与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都有可能引起材料性能的劣化。荷载长期作用下的材料性能劣化主要是由于工作应力过高或反复加载的作用,在结构的承载力设计中需对最大工作应力加以限制或取用疲劳强度等参数予以考虑。由于我国现行结构设计规范在承载力设计上的安全设置水准偏低,当结构的永久荷载在全部荷载中占到很大比例时,有可能因持久应力过大而引起异常的徐变变形与开裂并损害到混凝土的耐久性,这种情况应在结构的强度设计中予以注意。本指南中所指的耐久性,主要是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环境对混凝土结构材料的作用因素,主要涉及温度和湿度及其变化(干
3、湿交替、冻融循环),以及环境中的水、气、盐、酸等物质。环境作用所造成的材料劣化主要表现为钢筋的锈蚀和混凝土的腐蚀与损伤。所以环境作用也可理解为力学作用以外的物理与化学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中的钢筋不会锈蚀。这是由于混凝土内部的孔溶液(pH值大于13)使混凝土呈高碱性,可以在钢筋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能隔绝水分和氧气与内部金属的接触,阻止钢筋发生锈蚀,即产生体积膨胀的不稳定红色锈蚀产物Fe203 nH20 (铁锈)。通常有两种情况可导致钝化膜失效:1)混凝土的中性化,主要是碳化,即空气中的C02从混凝土表面扩散到混凝土内部,与溶解在混凝土孔溶液中的碱性水化产物Ca COH)2反应,生成中
4、性的CaC03沉淀;从而降低泪凝土的碱度,使钝化膜不能继续维持而破坏,并在水分和氧的参与下发生持续锈蚀;酸性物质的侵人也会加速混凝土孔溶液的中性化。2)氯盐的侵人,即氯离子从混凝土表面经过保护层迁移到钢筋表面并积累到一定浓度(临界浓度)后,使钝化膜破坏。混凝土内由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和由氯盐引起的钢筋锈蚀都是电化学腐蚀过程,都必须有水分和氧气参与锈蚀反应。混凝土中如有外加或受外部感应的直流电(如地铁结构中的杂散电流),会加速钢筋锈蚀的电化学反应。钢筋的锈蚀产物在生成过程中体积膨胀,能导致混凝土顺筋开裂和1昆凝土保护层剥落,损害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着力,削弱钢筋的截面积并使钢筋变脆,从而影响结构的
5、适用性(裂缝、表面锈迹等)与安全性(承载力降低)。造成混凝土材料腐蚀和损伤的环境作用主要有冻融循环、干湿交替以及水、土中的65 盐、酸等化学物质的作用。棍凝土内饱和的毛细孔隙水受冻膨胀结晶产生压力,反复冻融可使混凝土表层开裂、浆体剥落、骨料裸露甚至崩落;硫酸盐能与混凝土中的水化产物Ca(OH)z和水化铝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石膏和钙饥石,这两种反应均造成体积膨胀使泪凝土开裂剥落;在干温交替的条件下,潮温时侵人混凝土毛细孔隙中的盐溶液当环境转为干燥后其浓度不断增加,最终因过饱和而结晶,产生很大的结晶压力使混凝土破坏;酸能溶解混凝土固相物质中的Ca(OH)z等水化产物,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密实性;
6、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与水结合形成酸雨,对混凝土也有很大侵蚀作用。氯盐不仅能破坏钢筋表面钝化膜、引起钢筋锈蚀,而且能和混凝土中的Ca(OH)z发生离子互换反应生成易溶(如CaClz)或疏松无胶凝性(如Mg(OH)z)的产物,破坏混凝土材料的微结构。在有冰冻情况下,盐冻能使混凝土表面起皮剥落。除冰盐(一般为氯盐)不但能对钢筋造成严重锈蚀,而且对表层混凝土有很大破坏作用。此外,密实性差的高水灰比混凝土,当接触流动水、压力水或有水渗透时,即使不是软水,也能使混凝土中的CaCOH)z溶出。环境作用对混凝土材料的腐蚀与损伤主要发生在混凝土表层,使混凝土截面和强度受到损失,影响结构的适用性
7、(外观、裂缝、剥落等)和安全性。在配筋混凝土结构中,更重要的是因表层混凝土发生腐蚀或损伤而削弱了对钢筋的保护能力,加速钢筋锈蚀进程。1. 0. 3本条所说的特种混凝土,是指所用的胶凝材料或骨料有别于普通硅酸盐类水泥或普通砂石骨料的混凝土,如耐火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以及轻骨料混凝土等。高性能混凝土不能作为混凝土的一个品种,它只反映混凝土的一种质量目标,不在特种混凝土之列。特殊腐蚀环境以及生产、使用、排放或贮存各种有害化学腐蚀物质的结构物混凝土也往往并不使用普通的混凝土原材料。1. 0. 4本指南提供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设计要求与施工要求,第35章主要涉及耐久性设计的内容,是设计人员在设计
8、中必须考虑的,其中的第4章也与施工有关;第6章主要涉及施工(包括混凝土材料供应)的内容,是施工人员和混凝土供应方为保证工程耐久性需达到的要求,其中的重要环节还必须有设计人员的参与;第7章则为环境作用极端严重或非常严重时可能需要采取的防腐蚀附加措施。本指南的内容只是根据结构耐久性的需要,对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的一种补充与修正。因此,指南中的要求与现行规范和规程中的某些规定存在些差别甚至有个别抵触之处实为必然。1. o. 5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方法,应在规定的环境作用下,满足规定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非常复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不确知性,所以混
9、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不可能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即使在结构的承载力设计中,也有许多设计要求只是根据工程判断或近似的假定提出的,比如结构的使用荷载标准值,就是一种设定的标准而并不就是实际作用在结构上的具体荷载值。本指南提出的耐久性设计要求,也可以看成是环境作用下为满足不同设计使用年限需要而设定的一种标准。明确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不仅是业主和用户的需要,也是结构设计走向更为经济合理的必要步骤。许多国家在结构设计规范中早已明确提出设计工作寿命的要求,新修订的我国结构设计标准也开始对不同结构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作出明确规定。6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于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设计,一直采用的是经验方法,即针对不同
10、的环境条件,对混凝土的组成、最大水灰(胶)比、最低强度等级和最小水泥用量等提出要求,必要时还规定混凝土抗冻等级、抗渗等级、扩散系数等性能指标,同时规定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防排水措施以及表面裂缝最大宽度控制等各种构造要求,认为这样就能满足长期使用的需要。在以往的设计规范中往往不提具体的使用年限值。但长期的使用实践表明,混凝土在许多环境条件下并非象原先设想的那样耐久;回避设计使用年限,无异于丢失耐久性设计的基本目标。自混凝土得到大量应用的几十年来,水泥产品不断追求高强,使其细度与早强的矿物成分增加,同时工程的施工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环境条件又不断恶化,这些因素都对混凝土耐久性带来不利影响。随
11、着耐久性问题的日益暴露,国际上的一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均不断修改对于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最小保护层厚度等要求。在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上,进一步细化环境类别,并提出不同使用年限下的不同要求。近年发展起来的基于材料劣化模型的使用寿命预测,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方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简单的数学模型难以描述和涵盖实际劣化过程中所有的机理和作用因素,模型的参数又很难准确给定,计算结果缺乏足够的可信性。这一方法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中,尚未达到能在工程设计中得以通用的程度。这些计算模型中较为成熟的是钢筋的锈蚀模型,其他如冻融和化学腐蚀的计算模型连非常少,适用性更差。本指南以传统的耐久性设计方法
12、为基础,它简单易行,便于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和使用。本指南对环境分类作了细化,对不同设计使用年限的结构规定了相应的要求。对于氯盐环境作用下的重要结构物,则同时要求进行基于材料劣化模型的使用寿命验算。指南在混凝土材料组成、混凝土耐久性能指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以及各种构造措施和结构施工等要求上,尽可能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比照了国际上有关规范和规程中的规定,参考了国外大型工程为抗氯盐等环境侵蚀所采取的工程实践,并利用新近发展的材料劣化模型,对指南中有关混凝土碳化和氯离子引起钢筋锈蚀的具体规定作了近似复核。尽管如此,本指南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缺少我国各地环境作用因素的实测数据与结构耐久性现场
13、实际观测数据的支持。结构设计人员如果有可靠的依据,并经过专门的论证,应能修正和取代本指南中的某些规定和要求。67 3基本规定3.1.13.1. 2 本指南对结构所处环境的分类,主要考虑到设计的方便,按照环境引起材料性能劣化的不同机理,将环境大体分成I、H、田、引和V1、Vz、v3共7类。对于每类环境,又按不同的环境条件将其作用的严重程度分别纳入6个不同的环境作用等级。这种分类、分级的方法,综合参考了以往的国内外规范和新的欧洲混凝土规范。3.1. 3 表3.1. 3列出了每类环境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作用等级。1.一般环境cI类)。主要指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环境,不存在冻融和盐、酸等化学物质的作用,需
14、要考虑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湿度(水)、温度和C02与02的供给程度。如果相对湿度较高,混凝土始终处于温润的饱水状态,则空气中的C02难以扩散到混凝土体内,碳化就不能或只能非常缓慢地进行。如果相对湿度甚低,混凝土比较干燥,虽然C02能比较顺利地通过孔隙向混凝土内部迁移,但是参与碳化反应的另物质,即洛解在混凝土孔隙水中的氢氧化钙,因孔隙水的缺少而缺少,因此碳化反应也很难进行;同时,钢筋发生锈蚀是一种电化学过程,要求混凝土有一定的电导率,当混凝土内部的相对温度低于70%时,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就会因混凝土导电率太低而很难进行。锈蚀电化学过程需有水和02的参与,当混凝土处于水下或湿度接近饱和,02难以扩散到
15、钢筋表面,锈蚀会因为缺氧而难以发生。所以最易造成钢筋碳化锈蚀的环境是干湿交替,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所规定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与最大水胶比,都难以满足设计使用年限(50年)内的适用性要求,往往出现钢筋的严重锈蚀和保护层剥落。炎热的潮湿环境加速钢筋锈蚀,就更易造成破坏。低水胶比的混凝土保护层甚为密实,水、C02和02都不易从混凝土表面渗透或扩散到内部,内部的混凝土也因水胶比低和自干缩而处于比较干燥的状态,相应的电导率较低,所以能有效地保护钢筋防止锈蚀。我国既有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的钢筋严重碳化锈蚀现象,主要由于混凝土保护层过薄、水胶比过大,以往的这种设计习惯必须纠正。2.冻融
16、环境cII类)。主要指混凝土可能遭到冻蚀的环境。受湿的混凝土在反复冻融作用下会造成内部损伤,产生开裂甚至剥落,导致骨料裸露。与冻融破坏有关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水、最低温度、降温速率和反复冻融次数。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只发生在混凝土内部的含水量比较充足的情况,通常认为,这与混凝土毛细孔隙水结冰时的结晶压积聚有关。如果棍凝土毛细孔隙中有足够的空气或混凝土中有引气剂导人的气孔,就能释放冰冻产生的压力而防止冻害。按照瑞典学者GoranFagerlund的理论,冻害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饱水度Srap C混凝土内部孔隙水的体积与孔隙内水和空气的总体积值之比)和混凝土本身的临界饱水度Ser,后者是、混凝土固有
17、的材料性质。如果Scap乱,混凝土不会发生冻坏。如果Scap达到并超过乱,混凝土只需少许冻融循环就会很快破坏。混凝土的饱水度与所处环境湿度有关,当表面接触水时可通过渗透和吸附使内部孔隙水量增加。试验表明,冻融循环68 的过程,可使混凝土孔隙内的水分不断积累。当反复冻融循环使混凝土的饱水度达到临界饱水度时,混凝土即濒临破坏。饱水度随冻融循环次数不断增长,但两者不呈线性关系,开始时的增长率快,到后来越来越慢。所以冻害的危险性主要与泪凝土孔隙内水的饱水程度和冻融次数相联系。我国有的地区尽管并不很寒冷,但冬季的冻融次数仍然较多,混凝土冻蚀并不少见。严寒地区混凝土冻蚀严重的多为朝南构件,而二般寒冷地区则
18、为朝北构件,也与反复冻融次数有关。我国现行规范中对混凝土抗冻等级的要求多按当地最冷的月平均气温进行区分,这在使用上有其方便之处,但对最冷月平均气温并不很低的地区,有可能忽视其对抗冻的需要。本指南对冻融环境作用等级的划分,主要考虑饱水程度与年冻融次数这两种因素。由于缺乏各地区年冻融次数的统计资料,现仍暂时按当地最冷月的平均气温表示。对于饱水程度,区分为重度饱水和中度饱水两种情况,前者指受冻前长期或频繁接触水体或湿润土体,混凝土体内高度饱水,后者指受冻前偶受雨淋或潮湿,混凝土体内的饱水程度不高。有氯盐的冻融环境。主要指冬季喷洒除冰盐的环境。含盐分的水洛液不仅造成混凝土内部损伤,而且能使混凝土表面起
19、皮剥蚀,盐中的氯离子还会引起混凝土内部钢筋的锈蚀(除冰盐引起的钢筋锈蚀属凹类环境考虑)。除冰盐的剥蚀作用程度与混凝土温度有关;锈蚀作用与积累在混凝土表面的氯离子浓度有关。后者取决于冬季洒盐的频度和用量、除冰盐的类别以及受雨水冲淋等许多因素;不同构件及部位由于方向、位置不同,受除冰盐直接、间接污染或溅射的程度也会有很大差别。寒冷地区海洋和近海环境中的混凝士表层当接触水分时也会发生盐冻,但海水的含盐浓度要比除冰盐融雪后的盐水低得多。海水的冰点较低,所以在有的寒冷地区并不出现冻结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考虑冻融环境作用,但如能提出引气要求,也有利于防止盐结晶破坏。3.近海和海洋环境(田类)。主要指来
20、自海水的氯盐引起钢筋锈蚀的环境,可进一步分为水下区、潮沙区、浪溅区、大气区和土中区。长年浸没于海水中的混凝土,由于引起钢筋脱钝所需的氯离子临界浓度在饱水条件下得以提高,又因水中缺氧使锈蚀发展速度变得极其缓慢甚至停止,所以相对来说不会有太大问题。潮沙区特别是浪溅区的情况则正好相反,二者均处于干湿交替状态,混凝土表面的氯离子可通过吸收(当混凝土表面干燥时)、扩散、渗透等多种途径侵人混凝土内部,而且干温交替的环境条件使得钢筋脱钝所需的氯离子临界浓度也降到最低,同时供氧供水充足,具备锈蚀发展的充分条件。浪溅区的供氧最为充分,锈蚀最严重;由频繁干湿交替造成的盐结晶腐蚀在这一区域也最为严重。我国海港混凝土
21、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浪溅区和潮沙区提出不同的要求。但本指南考虑到设计施工方便以及潮沙区内进行修复的难度,将潮沙区与浪溅区统一按同一作用等级考虑。南方炎热地区温度高,氯离子扩散系数增大,锈蚀发展速度也会加剧,所以在南方炎热地区的浪溅区混凝土构件中,钢筋遭受腐蚀的程度最甚。海洋和近海地区的大气中都会含有氯离子。海洋大气区处于浪溅区的上方,海浪拍击可产生大小为o.120m的细小雾滴,较大的雾滴积聚于附近,而较小的雾滴可随风飘移到近海的陆上地区。海上桥梁的上部构件离浪溅区很近时,受到浓重的盐雾作用在构件69 混凝土表层内积累的氯离子浓度可以很高,而且同时又处于干温交替的不利
22、状态,在浪溅区与其上方的大气区之间,构件表层混凝土的氯离子浓度没有明确的界限,设计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偏于安全选用。Fluge曾调查挪威的一座海上大桥,由多跨混凝土箱梁组成。调查发现这些箱梁受到大气盐雾作用累积在构件混凝土表面(指表皮混凝土内,下同)的氯离子浓度,与其离开海平面的高度有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构件上不同部位的?昆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也有很大差异,并与其朝向和截面尺寸有关,箱梁的底面及背风面的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最高;离海面平均水位约12m高处测得的?昆凝土表层氯离子最大浓度,已与浪溅区差别不大(这一高度在高潮位又遇大的风浪时也可能受到浪溅的影响),但20m高处的混凝土表层氯离
23、子最大浓度则降到约浪溅区的半。Sorensen与Maahn调查丹麦的几座已建成1520年的桥梁,发现离海面平均水位高度1015m以下的混凝土构件,其表面氯离子浓度大体相近;在15m以上的高度,构件表面的混凝土氯离子浓度明显下降。由于缺乏我国海洋环境的相关资料,本指南暂定离海面平均水位15m高度以下按浪溅区对待。虽然大气盐雾区的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可以积累到与浪溅区相近(甚至还有大于浪溅区的报道),但浪溅区的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可认为从一开始就达到其最大值,而大气盐雾区则需许多年才能逐渐积累到最大值;此外,浪溅区的干湿交替程度也明显高于大气区,所以浪溅区的环境还是最为严酷。在平均水位上方的15m
24、内,应该是越靠下的部位,所受的环境作用越接近浪溅区。靠近海岸的陆上大气也含盐分,其浓度与具体的地形、地物、风向、风速等多种因素有关。欧洲标准EN206-l和德国工业标准DIN10452对海岸边的混凝土构件规定最低强度等级相当于0和水灰比(或等效水胶比)不大于0.5,但没有明确界定离岸的距离范围。日本公路协会的于册规定离海岸lOOm内为防腐蚀一级设防区,lOOm外为二级设防区。日本建筑学会颁布的高耐久性混凝土设计与施工建议规定:紧接海洋(Om)为重盐害区,50m内为盐害区,200m内为准盐害区,超过200m为不考虑盐害区,认为超过200m外的混凝土表面不会有氯离子的明显积累,这种认识可能与考虑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CES 01 2004 条文 说明 混凝土结构 耐久性 设计 施工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