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4541-2005 电厂用运行矿物汽轮机油维护管理导则.pdf
《GB T 14541-2005 电厂用运行矿物汽轮机油维护管理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4541-2005 电厂用运行矿物汽轮机油维护管理导则.pdf(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 100 F 25 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T 14541-2005 代替GB/T14541-1993 电厂用运行矿物汽轮机油维护管理导则Guide for maintenance and supervision of in-service mineral turbine oil used for power plants (ASTMD 4378 :1 997 ,Standard practice for in-service monitoring of mineral turbine oils for steam and gas turbines , NEQ) 2005-
2、02-06发布2005-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也世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保叩G/T 14541-2005 目次前言E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汽轮机油运行寿命的影响因素和汽轮机严重度.4 取样25 新油的检验6 运行汽轮机油的监督.4 7 油的相容性(混油). 8 汽轮机油维护.7 9 技术管理与安全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有关油的洁净度分级标准.12 附录B(资料性附录)汽轮机严重度的测定和计算方法.14附录c(资料性附录)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旋转氧弹法).16 附录D(资料性附录)油系统冲洗技术措施附录E(资料性附录)汽轮机油维护所用材料性能和质
3、量标准.I GB/T 14541-2005 前言本标准是对GB/T14541-1993(电厂运行中汽轮机用矿物油维护管理导则进行修订。该标准已实瞄了十多年,对运行中矿物汽轮机油的维护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新的经验。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高参数的大机组成了各地电网的骨干,从而也对矿物汽轮机油的质量和维护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有必要对该标准的内容进行相应的修订。本标准的修订是参照ASTMD4378: 1997 ,并结合对国内部分电厂的汽轮机油使用维护情况的调研而进行修订。本标准与ASTMD4378:1997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修订内容有:1.增加了燃气轮机油的内容;2.增加
4、了油系统的清洁清洗内容;3.增加了油洁净度、泡沫试验和空气释放值的控制指标;4.将油系统冲洗的技术措施作为标准的附录列入附录D中;5.对闪点、破乳化度、水分含量及粘度指标作了修订;6.增加了汽轮机严重度的内容。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国电热工研究院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电热工研究院、湖南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坚明、李荫才、郝汉儒。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4541一19930mm GB/T 14541-2005 电厂用运行矿物汽轮机油维护管理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厂
5、汽轮机、水轮机和燃气轮机系统用于润滑和调速的矿物汽轮机油的维护管理;调相机及给水泵等电厂设备所用的矿物汽轮机油的维护管理,也可参照执行。本标准适用于电厂汽轮机、水轮机和燃气轮伊万哇需干湘滑和调速的矿物汽轮机油的维护管理。本标准不适用于各种用于汽轮机润b矿育速的非矿物质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GB/ T 7596 GB/ T 7597 GB/ T 7600 GB/ T 7602 GB/ T 7605 GB/ T 11143 GB/ T 12579 DL/ T 429.2 DL/ T 429.7 DL/ T 705 运行中DL/ T
6、5011 电力建SD/ T 313 油中颗3 汽轮机油运行寿命的影晌因素和3. 1 汽轮机油运行寿命的影晌因素3. 1. 1 系统的设计和类型|用文件,其随后所有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标准。汽轮机润滑系统大多数型式是用主油泵直接将油压出进入润滑系统。其余组成部分为储油箱、油冷却器、滤网、油管道和旁路净化装置或过捷、设备等。主油箱:油在主油箱内的浦留时间至少要有8min。可用加隔板的办法在主油箱内形成一个狭长的通道,设计上还应尽量减小回油进口处的紊流。润滑油管道:润滑油管道必须严密、结实可靠。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和泄漏,以及避免外在热源对局部油管道加热;并要为检查、清理和冲洗创造条件。旁路净化装置:
7、旁路净化装置应该连续运行,以减少油中杂质的积累和达到可接受的洁净度水平。1 G/T 14541一20053. 1. 2 油系统投运前的条件新机组投运前,润滑系统存在的焊渣、碎片、砂粒等杂物,应彻底清除干净。应按本标准8.2要求在基建安装时对润滑系统每个部件预先清洗过并加强防护措施,防止腐蚀和污染物的进入。在现场放置期间要保持润滑油系统内部表面清洁、安装部件时要使系统开口最小、减少和避免污染。机组启动前,还应按本标准8.3要求,对油系统所有区域再次进行彻底检查与清理,然后对系统采用大流量油冲洗方式,使油系统洁净度达到规定要求。3. 1.3 原始油的质量3. 1. 3. 1 选用的汽轮机油应满足G
8、B11120的规定或者按汽轮机制造厂所规定的油质标准。3.1.3.2 应从油供应商处索要完整的试验数据。新油购进后,对油样进行全面的质量验收,验收报告应移交运行部门。3. 1.4 系统的运行条件3. 1.4. 1 油箱油温应维持在较低温度(30 水或吸附处理措施口un-一-一一一一6 G/T 14541-2005 表5(续)项目警戒极限原因解释措施概要水分氢冷机组801.冷油器泄漏;检查破乳化度,并查明原因;2.轴封不严;启用过滤设备,排出水分。并注mg/kg 非氢冷机组150时3.油箱未及时排水意观察系统情况消除设备缺陷1.补油时带入的颗粒;洁净度8 2.系统中进入灰尘;查明和消除颗粒来源,
9、启动精NAS级3.系统中锈蚀或磨损密过滤装置清洁油系统颗粒1.可能被固体物污染或注意观察,并与其他试验结果起泡沫试验倾向500加错了油;比较;如果加错了油应更换纠mL 稳定性102.在新机组中可能是残正g可酌情添加消泡剂,并开启留的锈蚀物的妨害所致精滤设备处理空气释放值10 油污染或劣化变质注意观察,并与其他试验结果口un相比较,找出污染原因并消除注:表中除水分和锈蚀二个试验项目外,其余项目均适用于燃气轮机油。7 油的相容性(混油)7. 1 需要补充油时,应补加与原设备相同牌号及同一添加剂类型的新油,或曾经使用过的符合运行油标准的合格油品。补油前应先进行棍合油样的油泥析出试验(按DL/T429
10、.7油泥析出测定法),无油泥析出时方可允许补油。7.2 参予?昆合的油,tl昆合前其各项质量均应检验合格。7.3 不同牌号的汽轮机油原则上不宜棍合使用。在特殊情况下必须混用时,应先按实际混合比例进行棍合油样粘度的测定后,再进行油泥析出试验,以最终决定是否可以混合使用。7.4 对于进口油或来源不明的汽轮机油,若需与不同牌号的油混合时,应先将棍合前的单个油样和混合油样分别进行粘度检测,如粘度均在各自的粘度合格范围之内,再进行泪油试验。混合油的质量应不低于未混合油中质量最差的一种油,方可混合使用。7.5 试验时,油样的混合比例应与实际的比例相同;如果无法确定棍合比例时,则试验时一般采用1: 1 比例
11、进行混油。7.6 矿物汽轮机油与用作润滑、调速的合成液体(如磷酸醋抗燃油)有本质上的区别,切勿将两者?昆合使用。8 汽轮机油维护8. 1 库存油的维护措施8. 1. 1 库存油管理应严格做好油的入库、储存和发放三个环节。一一对新购进的油,须先验明油种、牌号,并按新油的相关标准检验油质是否合格。经验收合格后的油入库前须经过滤净化合格后,方可注入备用油罐。库存备用的新油和合格的袖,应分类、分牌号、分质量进行存放。所有的储油桶、油罐必须标志清楚,挂牌建帐,并应做到帐物相符,定期盘点无误。一一-严格执行库存油的油质检验。除按规定对每批入库、出库油作检验外,还要加强库存油移动时的检验与监督。油的移动包括
12、倒罐、倒桶以及原来存有油的容器内再进入新油等。凡是油在移动前后均应进行油质检验,并作好记录,以防油的错视与污染。对长期储放的备用油,应定期(一般36个月)检验,以保持油质处于合格的备用状态。7 GB/T 14541一2005防止油在储存和发放过程中发生污染变质。8. 1. 2 油桶、油罐、管线、油泵以及计量、取样工具等必须保持清洁,一旦发现内部积水、脏污或锈蚀以及接触过不同油品或不合格油时,均须及时清除或清洗干净。8. 1. 3 尽量减少倒罐、倒桶及油移动次数,避免油品意外的污染。8. 1.4 经常检查管线、阅门开关情况,严防串油、串汽和串水。8. 1.5 准备再生的污油、废油,应用专门容器盛
13、装并单独库房存放,其输油管线与油泵均与合格油品严格分开。8.1.6 油桶应严密上盖,防止进潮并避免日晒雨淋,油罐装有呼吸器并经常检查和更换吸潮剂。8.2 油系统在基建安装阶段的维护应措施准备。8.2.3 对油系统设时有保护涂层的部千应采用喷枪喷涂防8.2.6 齿轮装置在出厂时,装前,应定期检查其防护装置的良好密封。物时,应解体用清洁(过滤)的石油溶剂清洗,但禁剂(油)后安装复原,并封闭存放。应解体检查其组装的清洁8.2.8 为防止轴承因意外污染而造成损坏,安装前应特别注意对轴承箱上的铸造油孔、加工油孔、盲孔、轴承箱内装配油管以及与油接触的所有表面,应彻底清除杂物、污物,清理后用防锈油或气相防锈
14、剂保护,并对开口处密封。8.2.9 对制造厂组装成件的套装油管,安装前仍须复查组件内部的清洁程度,有保护涂层者还应检查涂层的完好与牢固性。现场配制的管段与管件安装前须经化学清洗合格,并吹干密封。已经清理完毕的油管不得再在上面钻孔、气割或焊接,否则必须重新清理、检查和密封。油系统管道未全部安装接通前,对油管敞开部分应临时密封。GB/T 14541-2005 8.3 油系统的冲洗8. 3. 1 新机组在安装完成后、投运之前必须进行油系统冲洗。油系统冲洗技术要求参见附录D,将油系统全部设备和管道冲洗达到合格的洁净度。8. 3. 2 运行机组油系统的冲洗,其冲洗操作与新机组基本相同,但由于新旧机组油系
15、统中污染物成分、性质与分布状况不完全相同,因此冲洗工艺应有所区别。新机组应强调系统设备在制造、贮运和安装过程中进入污染物的清除,而运行机组油系统则应重视在运行和检修过程中产生或进入的污染物的清除。8.3. 3 为了提高油系统的冲洗效果,在冲洗工艺上,首先要求冲洗油应具有较高的流速,应不低于系统额定流速的二倍,并且在系统回路的所有区段内冲洗油流都应达到紊流状态。要求提高冲洗油的温度,以利于提高清洗效果,并适当采用升温与降温的变温盘盘方式。在大流量冲洗过程中,应按一定时净度达到NAS分级标准的7级。8. 4 运行油系统的防污8. 4. 1 运行中的防污染对运行油油质进气有与大气相通的门、的运行状况
16、或可行工作或检查时,应让系统部件暴露在8. 4. 2 油转移时当油系统某的油还需再使用时,放尽,特别是将油加用大型移动式净油8. 4. 3 检修时防污染油系统放油后应8.4. 4 油系统清洁对污染物凡能够达到的地8. 4. 5 检修后油系统冲洗系统内放出尽可能将油检修工作完成后油系统是否进行全系统冲洗,应根据对油系统检查和油质分析后综合考虑而定。如油系统内存在一般清理方法不能除去的油溶性污染物及油或添加剂的降解产物时,采用全系统大流量冲洗常有必要。其次,某些部件,在检修时可能直接暴露在污染环境下,如果不采用全流量净化,一些污染物还来不及清除就可能从这一部件转移到其他部件。另外,还应考虑污染物种
17、类,更换部件自身的清洁程度以及检修中可能带人的某些杂质等。如果没有条件进行全系统冲洗,至少应考虑采用热的干净运行油对这些检修过的部件及其连接管道进行冲洗,直至洁净度合格为止。8.5 油净化处理8.5.1 油净化处理在于随时清除油中颗粒杂质和水分等污染物,保持运行油洁净度在合格水平。9 GB/T 14541-2005 8.5.2 机械过滤器(滤油器)包括滤网式、缝隙式、滤芯式和铁磁式等类型,其截污能力决定于过滤介质的材质及其过滤孔径。金属质滤材包括筛网、缝隙板、金属颗粒或细丝烧结板(筒)等,其截留颗粒的最小直径约在20ml500m,其过撞作用是对机械杂质的表面截留。非金属滤料包括滤纸、编织物、毛
18、毡、纤维板压制品等,其截留颗粒的最小直径约为1m50m,对清除机械杂质兼有表面和深层截留作用,还对水分与酸类有一定吸收或吸附作用。但非金属滤元的机械强度不及金属滤元,只能一次性使用,用后废弃换新。国际上,常用pm值评价过滤器的截污能力。卢值愈高净化效率愈好,一般要求不同精度过滤器卢值应大于75,它对于精密滤元的选用尤为重要。注:.m值表示过滤器进油处泊中某一尺寸颗粒数目与出口处油中同样尺寸颗粒数目之比。8.5.3 重力沉降净油器主要由沉淀箱、过滤箱、贮油箱、排油烟机、自动抽水器和精密滤油器等组成。这种净油器由于具有较大油容积,对油中水分、杂质兼有重力分离和过滤净化作用,因此特别适合运行系统采用
19、,也可用于离线处理,可减轻其他净油装置的除污负担。8.5.4 离心分离式净油机是借具有碟形金属片的转鼓,在高速旋转(6000 r/min9 600 r/min)下产生的离心力,使油中水分、杂质与油分开而被清除掉。对于油中悬浮杂质,其分离程度与油的粘度、油与杂质的密度差等因素有关。当运行条件良好时,可除去油中部分的颗粒杂质和大部分水分。使用中为防止油氧化,油温应不大于600C,但当油温过低时(低于150C)则应适当提高油温。8.5.5 水分聚集/分离净油器是采用特制纤维滤芯,可将油中分散的细水滴凝聚成大水滴,油则通过一特制的憎水性隔膜而将水滴阻挡在外,使水滴落到净油器底部排出。为防止颗位物被截流
20、在聚集器滤芯影响水的聚集,装置的进口处设有颗粒预滤器。8.5.6 真空脱水净油器由过滤器、加热器、真空室等组成。将温油(油温380C820C)在真空度为33 kPa 16 kPa的真空室内进行喷射或淋洒,借真空作用将油中水分蒸发、抽出、凝结而脱除。在运行条件良好时,可将油中水分降低,其中油中榕解水分可得到部分清除。但油中组分(包括添加剂)会有所损失。8.5.7 吸附净油器采用活性的过滤介质,如硅胶、活性氧化铝、高岭土等,借净油器的渗滤吸附作用,可除去油中氧化产物,但也会同时除去油中某些添加剂,甚至会改变基础油的化学组成。对使用磷酸醋抗燃油的液压调节系统,常采用有吸附净油器的旁路净化系统进行除酸
21、,同时油中游离水分可得到部分清除。8.5.8 不同型式的油净化装置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因此,大容量机组油净化系统常选用具有综合功能的净油装置,且要求所用的油净化装置与油系统及其运行油应有良好的相容性。8.5.9 油净化系统的配置方式常用的有全流量净化、旁路净化和油槽净化三种。全流量净化是获得与维持油洁净度最有效的方式,但常会受到过滤工序的制约。对于旁路净化,虽其效率不如全流量净化,但易于安装,可连续使用,不会受到运行限制。旁路净化效率与旁路分流流量比率有关,分流比越高,对污染物清除效率越高。旁路分流比率一般为10%-75%。油槽净化方式不适用于运行系统。但当运行油在主油箱与贮油系统之间进行转移时
22、,常需要油槽净化方式。8.5.10 油净化系统与油系统的连接方式,应考虑有利于向机组提供最纯净的油;当油净化系统或管路事故可能危及机组安全时,能提供最大的保护。另外,还要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净化装置洁、芯的使用寿命。连接方式应力求做到合理化。8.6 j国晶添加荆8.6. 1 油品添加剂是油质防劣的一项有效措施。油品添加剂种类繁多,对于矿物汽轮机油,目前适合运行油使用的主要有抗氧化剂和金属防锈剂二类。为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汽轮机油中严禁添加诸如抗磨剂之类的其他类型添加剂。8.6.2 添加剂对运行油和油系统应有良好的相容性,对泊的其他使用性能无不良影响;对油系统金属及其他材质无侵蚀性等等。GB/T 1
23、4541-2Q05 8.6.3 为提高添加剂使用效果,除正确选用添加剂外,还应加强运行油的有关监督与维护,包括油中添加剂含量测定,油系统污染控制,补加添加剂等工作。8.6.4 T501抗氧化剂适合在新油(包括再生油)或轻度老化的运行油中添加使用。其有效剂量,对新油、再生油一般为O.3%0. 5%,对运行油,应不低于0.15%,当其含量低于规定值时,应进行补加。运行油添加(或补加)抗氧化剂应在设备停运或补充新油时进行。添加前,运行油须经净化,除去水分、油泥等杂质,添加后应对运行油循环过滤,使药剂与油混合均匀,并对运行油油质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8.6.5 T746防锈剂是常用的一种金属
24、防锈剂,对矿物汽轮机油的有效剂量一般为o.02%0. 03%。T746防锈剂还可与T501抗氧化剂复配使用,称为f复合添加剂。运行油系统在第一次添加防锈剂或使用防锈汽轮机油时,应将油系统各部分彻底清扫或冲洗干净,添加后应对运行油循环过滤,使药剂与油混合均匀。在对运行油定期检测中,应作液相锈蚀试验,如发现不合格,则说明防锈剂己消耗,应在机组检修时进行补加,补加量控制在0.02%。含T501和T746的复合添加剂,应按机组实际油量与生产厂出具的复合添加剂的浓度经计算后的添加量在运行中进行添加。8.6.6 T501抗氧化剂与T746防锈剂的药剂质量应按附录E进行验收合格,并注意药剂的保管,以防变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4541 2005 电厂 运行 矿物 汽轮机油 维护 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