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599-2010 灌区改造设计规范.pdf
《GB 50599-2010 灌区改造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50599-2010 灌区改造设计规范.pdf(3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统一书号:1580177 484 定价:12.00元飞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P GB 50599 - 2010 灌区改造技术规范T echnical code for ameliora tion of th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cheme 2010 - 07 -15 发布2011 - 02 -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灌区改造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amelioration of th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cheme
2、 GB 50599 - 2010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1 年2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灌区改造技术规范GB 50599-20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地址z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邮政编码:100038电话:6390643363906381)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850 X 1168毫米1/32 2印张48千字2010年12月第l版2010年12月第l次印刷印数1-6000册女统一书号:1580177 484 定价:
3、12.00元lilt!ti-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70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灌区改造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灌区改造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599 2010,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8.4; 9, 9. 3. 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 f丁。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0年七月十五日.,.l.I. 目。昌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识建标(2007J125号)的要求,由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规范
4、编制组汲取了全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十余年来的经验,广泛征求了有关科研、设计、施工、管理等单位专家与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灌区现状评估、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主要技术指标、总体布局、改造技术措施、工程施工与验收、灌区工程管理等。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水利部负责日常管理,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规范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地址:北京市西
5、城区广安门南街60号,邮政编码:100054),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参编单位: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1 2 四川省都江堪管理局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武汉大学主要起草人:韩振中冯保清高峰苏春宏郭宗信刘长余王少丽孙隆科黄介生贾志伟郭慧滨主要审查人:司志明沈秀英由永会吕纯波欧春林薛友琴杜秀文一一一十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J飞/l总则2术语3 基本规定目次( 1 ) ( 2 ) ( 5 ) 3.1 基本原则,. ( 5 ) 3. 2 程序要求(
6、5 ) 4 灌区现状评估( 6 ) 5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7 ) 5. 1 可供水量分析(7 ) 5. 2 需水量分析( 7 ) 5. 3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8 ) 6 主要技术指标( 9 ) 6.1 设计标准( 9 ) 6. 2 灌溉水利用系数门们7 总体布局.(11) 7.1 一般规定门7.2 渠首建筑物(1 2 ) 7.3 灌排渠系. (12) 7.4 渠(沟)系建筑物(13) 7.5 灌区管理配套设施(13) 8 改造技术措施(1 5 ) 8. 1 渠首工程(1 5 ) 8.2 输水工程(1 5 ) 8. 3 排水工程.门们8.4 田间工程门7) 8. 5 非工程措施8. 6
7、 管理工程9 工程施工与验收9.1 一般规定9.2 工程施工9. 3 工程验收10 灌区工程管理附录A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 2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2 Terms ( 2 ) 3 Basic requirement ( 5 ) 3. 1 Principles ( 5 ) 3.2 Procedures ( 5 ) 4 Status evaluation of irrigation district ( 6 ) 5 W a ter and land balance analysis ( 7 ) 5.1 Wate
8、r supply ( 7 ) 5.2 Water demand ( 7 ) 5.3 Water and land balance ( 8 ) 6 Technical indicators ( 9 ) 6. 1 Design criteria ( 9 ) 6. 2 Irrigation efficiency (1 0) 7 Overall layout (1 1 ) 7. 1 General rules ( 1 1) 7. 2 Head structures (1 2 ) 7.3 Canals and ditches . (1 2) 7. 4 Canal structures (1 3 ) 7.
9、5 Management facilities (1 3 ) 8 Technical measures . (1 5) 8. 1 Head works (1 5 ) 8. 2 Conveyance works (1 5 ) 8. 3 Drainage works ( 1 6 ) 8. 4 Field works (17) 3 (1 8 ) 8. 6 Management facilities (1 9 )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8. 5 ( 20) 9 JHHJ m只总1 General rules ( 20)
10、 9.1 1. 0.1 为适应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需要,明确灌区改造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加强灌溉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灌区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灌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Construction ( 20) 9. 3 Acceptance E丑gineeringmanagement of irrigation scheme ( 22) Appendix A Calculation of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List of
11、 quoted standards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20) ( 2 3 ) 9.2 10 发展,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1. O. 3 灌区改造应以批准的总体规划为基础,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年度实施方案,并按有关规定报送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1. O. 4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4) ( 25) ( 27) 1 i 4 2术语2.0.1 大型灌区l
12、arge-sized irrigation scheme 设计灌溉面积为20000hm2(30万亩)及以上的灌区。2. O. 2 中型灌区medium-sized irrigation scheme 设计灌概面积为666.7hm2 (1万亩)及以上,且小于20000hm2 (30万亩)的灌区。2.0.3 小型灌区small-sized irrigation scheme 设计灌概面积为666.7hm2 (1万亩)以下的灌区。2.0.4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Sequel and auxiliary con struction and infrastructure rehabilitation
13、to increase water use efficiency for irrigation schem巳对已建灌区内尚未按原规划设计方案实施完成的灌溉排水设施以及附属设施进行续建配套,同时根据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节水高效的要求对已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其内容包括设计标准的调整、设施的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以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等。2.0.5 工程节水措施engineering water saving m巳asures通过必要的工程手段减少输水损失和田间灌水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进而提高灌溉效益的工程措施。2.0.6 非工程节水措施non-engineering wat
14、er saving meas ures 工程节水措施以外的有利于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进而提高灌溉效益的节水措施,主要包括运行管理措施和农艺措施等。2. O. 7 管理设施management facility 服务于灌区运行维护和履行管理职能的各项设施及工具的统称,主要包括灌区水情测报、运行控制、用水计量、工程维护以及灌排试验、交通和通信、信息处理、办公及生活服务等设施。2. O. 8 环境影响评价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的分析和评定。2.0.9 骨干工程main works 指灌区渠首枢
15、纽工程、支渠(沟)及其以上渠(沟)道与渠(沟)系建筑物。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指设计流量为1m3/s以上(含1m3/ s)的固定渠道、沟道工程及相应的建筑物。2.0.10 田间工程field works 末级固定渠(沟)道控制范围内修建的永久性或临时性灌排设施、道路以及对土地的平整。2.0.11 灌区信息化informatization of irrigation district 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运用于灌区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提高灌区管理水平的过程。2.0.12 灌溉水利用系数irrigation efficiency 灌区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与灌区各
16、水源实际取用的毛灌溉用水总量的比值。2.0.13 作物水分生产率crop water productivity 作物产量与作物全生育期耗水量的比值。2.0.14 技术诊断technical diagnoses 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对灌区已有工程设施进行全面技术检测,并对其安全性、适用性及耐久性作出技术判断与评定。2.0.15 现状水平年base year 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时所设定的现状年份。现状水平年主要用作现有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环境现状及工程现状的评价和工程实施后的经济社会效益及环境生态影响的分析对比。通常选择开始规划工作时的当年或资料比较齐全的最近年份作为现状水平年。2.0.
17、16 规划水平年target year 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时所设定的规划目标年。通常按预期的规划水平、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水土资源的预测分析和相应的工程规划。2.0.17 控制排水controlled drainage 为保持田间适宜水分,提高农田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通过在田块出口或排水沟出口设置控制设施,根据作物的需要对农田地表或地下过剩水分进行的有效排除。 4 气/3基本规定3.1基本原则3. 1. 1 灌区改造总体方案应与国土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相协调。3. 1. 2 灌区规模应根据水资源、条件、当地经济社会及农业发展要求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核定
18、。3. 1. 3 灌区改造应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基础,以节水、节能、增效为中心,并应采取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率的措施。3. 1. 4 渠、沟、田、林、路应统一规划,旱、涝、盐碱、渍应综合治理。3. 1. 5 骨干工程应与田间工程配套改造相协调,改善工程设施条件应与提高管理水平相结合,并应采取工程、农艺、管理等综合措施。3. 1. 6 灌区改造应根据灌区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确定改造方案和措施。3. 1. 7 灌区改造应优先改造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和灌区总体效益发挥的关键工程。3. 1. 8 在工程改造的同时,应积极推进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促进农民用水户协会
19、等用水合作组织参与灌区改造与管理,建立长效、良性发展机制。3.2程序要求3.2.1 大中型灌区改造主要包括规划、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编制,以及工程施工、竣工验收、项目后评价等环节。3.2.2 小型灌区可适当简化工作程序。 5 4 灌区现状评估4.0.1 评估内容应包括灌区自然、社会、经济、水土资源、工程状况、灌区管理、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生态与环境等。4.0.2 现状评估应以国家和地方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基本资料。采用灌区实测数据或其他资料时,应认真核实。4. O. 3 现状评估的各项内容应使用同一基准年(现状年),并应选取资料较为齐全的最近年份为基准年。分析评估宜采用日历年。4.0.4 在保
20、障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现状评估应分析灌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潜力,统计分析生活、生产、生态与环境用水量,进行水量平衡分析,复核灌区现状用水保证率。4.0.5 分析灌区工程状况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4. O. 6 评估灌区水资源现状利用效率时,可采用灌溉水利用系数和水分生产率进行描述,并应分析确定渠道输水、田间灌溉等过程中水量损失的关键环节。4.0.7 在分析灌区管理体制状况时,应重点说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用水户参与管理、水价机制、水费计收等情况。
21、4. O. 8 灌区生态与环境现状内容应包括灌区自然水体水质、灌溉水源水质、排水水质、地下水埋深、土壤质地和土壤侵蚀、灌区以及周边地区植被等。可采用相关专业部门的评价结论。4.0.9 在灌区现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可从水土资源匹配与开发利用、灌区及其上下游各部门用水、灌排工程设施、灌溉用水状况、管理等方面,分析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气/5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5. 1 可供水量分析5. 1. 1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应计算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各种水源的可供水量。各级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门已经批准水量分配方案的灌区,应将分配的水量作为可供水量。5. 1. 2 地表水可供水量及年内供水分配比例
22、应符合流域的整体规划方案或取水分配方案;对于尚无流域整体规划方案的河道,在进行可供水量计算时,应分析灌溉工程使用年限内,整个流域来水量、用水量的变化。5. 1. 3 地下水可供水量与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可开采量、机井提水能力、适宜开采范围等有关,深层地下水不应计入可供水量。5. 1. 4 非常规灌溉水源应分为雨水、微咸水、再生水等。分析集雨工程可供水量时,还应分析对当地河川径流的影响;利用矿化度2g/L3g/L的微戚水时,应分析微咸水的分布、可供水量及其可利用地域范围和需求,并应综合评价其开发利用潜力;再生水的可供水量应按当地污废水处理利用规划分配给农业的用水量确定,并应防止再生水利用对土壤及地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50599 2010 灌区 改造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