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 T 2642-2023 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检查技术规范.pdf
《DB45 T 2642-2023 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检查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5 T 2642-2023 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检查技术规范.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65.020CCS B65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 26422023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检查技术规范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Inspection of forest land occupied and expropriated byconstruction projects2023-02-17 发布2023-03-2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45/T 2642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
2、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提出、归口并宣贯。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莫奇京、李震、梁波、黄发、陈宝晖、谭俊、刘志斌、郑永魁、黄春、农宏贵、蒙可泉、程日贵、杨桂贤。DB45/T 264220232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检查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检查的术语和定义、技术标准与要求、资料准备、遥感判读区划、外业调查核实、检查成果、质量检查与成果提交等。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检查、核查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3、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DZ/T 0143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LY/T 1812林地分类LY/T 1954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规程LY/T 1955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Y/T 1956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LY/T 2492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建设项目使用林地forestland using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在林地上建造永久性、临时性的
4、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改变林地用途形成的林地占用行为。包括: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占用林地;建设项目临时占用林地;森林经营单位在所在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使用林地类型forestland use type根据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的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权限,使用林地类型分为:防护林林地、特种用途林林地、用材林林地、经济林林地、薪炭林林地、苗圃地和其他林地。其中,用材林林地、经济林林地、薪炭林林地均包含其采伐迹地。占用征地审核review of occupied forestland指自治区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对各项建设工程占用征收林地办理审核同意手
5、续。占用林地审批approval of occupied forestland指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审批权限对临时占用林地及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需要占用的林地,办理批准手续。DB45/T 264220233依法占用征收林地occupying and expropriating forestland according to law用地单位按规定办理了审核和审批手续,并按照审核和审批文件的规定占用征收林地。违法违规占用林地illegal occupation of forestland用地单位未按规定办理审核和审批手续,或者未按审核和审批文件的规定
6、征占用林地。无证采伐unlicensed logging指用地单位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林木。4总则目的掌握各县(市、区,下同)林地保护管理、征占用林地审核(批)和林地使用单位是否依法使用林地情况,督促地方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履行林地保护管理职责,贯彻占用征收林地审核(批)制度,加大林地保护开发力度,提升林地保护管理水平。任务检查执行占用征收林地审核(批)制度情况,查清各类工程项目占用征收林地的性质和数量以及违法占用林地情况;范围被检查县行政区域或经营范围内,本年度发生的占用征收林地或因建设项目改变林地用途等情况;检查内容检查内容包括:a)检查占用征收林地建设工程内容:1)查清建设项目占用林地
7、是否合法情况。检查项目用地图斑的前期地类、现状地类、核实变化原因和使用林地审批(批)文号、确定使用林地认定结果。2)调查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的基本情况。调查项目名称、用途、临时用地类别、其他具体用途、实际使用林地面积等。3)查清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涉及保护地情况。调查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变化图斑是否落在自然保护地范围内,自然保护地名称、级别与类型、功能区名称等。4)调查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是否涉及公益林天然林:调查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图斑的森林类别、事权等级、起源等5)森林植被恢复费缴纳情况。包括规定缴费额、实际缴费额,有关费用低于规定的原因,查清釆取弄虚作假手段骗取审核(批)林地的情况。6)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和
8、采伐林木情况:包括实际采伐林木面积、蓄积,凭证采伐面积、蓄积。查清项目用地是否存在不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林木的问题。b)到期临时占用林地回收情况调查检查临时占用林地项目到使用期限后,林地是否交还原森林经营者恢复森林植被,查清到期不归还或不恢复森林植被的原因。c)核实群众举报。对群众举报的违法使用林地行为进行核实。DB45/T 2642202345技术标准与要求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使用林地认定结果使用林地认定结果包括:a)依审核(批)使用林地:用地单位按规定办理了使用林地审核(批
9、)手续,并按照审核(批)文件中的时间、地点、范围、用途等规定使用林地,代码为 1;b)违法使用林地:用地单位未按规定办理使用林地审核(批)收悉,或者未按审核(批)文件找那个的时间、地点、范围和用途等规定使用林地,代码为 2;c)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用地单位未按规定办理使用林地审核(批)手续就使用林地,或办理了使用林地审核(批)手续而未按审核(批)地点使用林地,代码为 3;d)超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范围:实际使用林地面积超出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同意面积,代码为 4;e)未按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用途:未按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手续批复用途使用林地,代码为 5;f)超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的
10、临时用地期限:临时使用林地超过林业主管部门审批文件规定的期限,代码为 6。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依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和LY/T 1812林地分类进行划分,包括18个一级地类,林地划分为划分为4个二级地类,10个三级地类。见附录A。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变化图斑外业核实调查时林地地类记载到三级地类;非林地记载到二级地类。遥感变化图斑的遥感判读地类及代码分为按耕地(0210)、乔木林(0111)、竹林地(0113)、红树林地(0112)、灌木林(130)、迹地(火烧迹地)(0162)、其他林地(0170)、建设用地(0250)等8类,填写代码。项目用途项目用
11、途分为建设项目类和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类两大类。建设项目类分专项整治类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公共事业和民生项目、经营性项目五类分为31个项目用途;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类分为7个用途。具体用途及代码见附录B。建设项目类型临时使用林地类型包括:a)工程建设:指永久使用林地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项目。包括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的工程,房地产开发、旅游设施、能源输送、工厂建设、公用设施、国防建设等工程,以及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的非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b)乡村建设:指乡(镇)、村和村民小组建设乡镇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农村居民
12、住宅建设等。DB45/T 264220235c)临时占用林地:指占用林地期限不超过两年,不在占用的林地上修筑永久性建筑物,用地单位在占用林地期满后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行为。d)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指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项目。e)土地整理: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有关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渠、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包括低丘缓坡改造、低质低效林改造、土地储备及其他土地整理。临时用地类别临时使用林地类型包括:a)1-工程施工用地:包括施工
13、营地、临时加工车间、搅拌站、预制场、材料堆场、施工用电、施工通道和其他临时设施用地。b)2-电力线路、油气管线、给排水管网临时用地:包括架设地上线路、铺设地下管线和其他需要临时使用林地的。c)3-工程建设配套的取(弃)土场用地:包括采石、挖砂、取土等和弃土弃渣用地,以及堆放采矿剥离物、废石、矿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压占用地。d)4-工程勘察、地质勘查用地:包括厂址、坝址、铁路公路选址等需要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勘测,探矿、采矿需要对矿藏情况进行勘查。e)5-其他确需临时使用林地的。判读变化原因判读原因分为3类,判读原因及代码为:10-建设项目使用林地、30-土地整理、40-灾害因素。核实
14、变化原因核实变化原因为核实前后期林地类型变化原因。林地变化原因分人为因素、灾害因素、自然因素、调查因素、其他因素五大类,24种变化原因。具体变化原因及代码见附录C。基础地理信息数学基础5.9.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5.9.2投影方式5.9.2.1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5.9.2.21:2 000 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 1.5 度分带。(可自定义中央子午线)5.9.2.31:5 000、1:10 000 标准分幅或数据,按 3 度分带。5.9.3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计量单位及精度要求5.10.1面积计量单位采用公顷(hm2),精确到 0.000 1 h
15、m2。5.10.2胸径、地径计量单位采用厘米(cm),精确到 0.1 cm。DB45/T 2642202365.10.3森林蓄积量计量单位采用立方米(m3),精确到 1 m3。5.10.4各种比率采用百分比(%),精确到 0.1%。5.10.5最小图斑区划面积 400 m2。6资料准备技术资料准备技术资料包括:a)航空数字正射影像(DOM)、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分辨率优于 2.5 m)。时相要求前后两期数据时相要尽可能与检查时间范围相一致。考虑数据源限制,前期数据时相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 1 年。为比较不同时期的地类和森林植被变化情况,两期对应的遥感数据应尽量选择同一季节拍摄的
16、,以减少由于季节变化带来不同的波谱反射;b)最新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办公成果图层(ESRI Shapefile 格式);c)最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图层(ESRI Shapefile 格式);d)最新公益林落界成果小班面图层(ESRI Shapefile 格式);e)本年度建设项目征收占用林地红线图层(ESRI Shapefile 格式);f)本年度林木采伐审批、造林作业设计、森林病虫害、地质灾害等导致林地地表森林植被变化的有关档案资料图层(ESRI Shapefile 格式);g)本年度占用征收林地审核(批)、林地案件查处材料或卷宗。平板电脑和相关软件准备a)准备系统内存 4 GB 以
17、上,存储容量 128 G 以上,屏幕分辨率 2560*1600 以上,内置 GNSS 导航芯片,操作系统为智能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b)安装基于平板电脑的外业调查系统,系统具备地图显示、导航定位、图形编辑、属性编辑、属性逻辑检查等功能。c)安装基于台式计算机的外业调查统计分析系统,系统具有统计汇总分析等功能。调查仪器设备高精度GNSS定位仪、测树围尺、无人机、激光测距仪、测高器、数码相机、文具等外业调查仪器工具。7遥感判读区划遥感判读区划由自治区林业局组织人员完成,主要有建立变化图斑数据库、建立遥感判读区划解译标志库、建立人工智能识别模型人工智能变化提取、变化图斑人工区划判读等步骤。建立变化图斑
18、数据库按附录D遥感判读区划数据库结构建立遥感判读变化图斑数据库。建立遥感判读解译标志库通过实地踏查和分析比较不同遥感数据源特征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更新成果、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等成果资料的地类等主要调查因子的对应关系,建立不同遥感数据源,建设项目占用林地地块影像特征为主要内容的遥感判读解译标志。制作建设项目使用林地遥感目视判读解译标志库。DB45/T 264220237人工智能变化提取将解译标志库和前后期遥感影像变化特征,分建设项目、土地整理判别变化类型,采用广西森林资源动态监管平台的“遥感影像变化智能检测子系统”采集模型训练样本,输入到人工智能识别模型,进行深入学习迭代训练,直到模型
19、训练准确率达到85%以上。利用训练后的最优模型,对检查区域进行人工智能识别,提取由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和土地整理引起的变化图斑。变化图斑遥感区划判读7.4.1变化图斑区划将人工智能提取变化图斑导入遥感判读变化图斑数据库。应用GIS软件将前后期遥感影像、人工智能提取变化图斑、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批)档案等叠加在一起。对检查范围,按1km1km进行网格分割,形成判读单元。以人工智能提取变化图斑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批)档案为辅助,对照前后期遥感影像变化特征,人工逐个判读单元对人工智能提取的由建设项目占用林地发生变化的图斑进行复判。对人工智能漏识别的图斑进行补充,边界不准确的进行修正,错识别的图斑进
20、行删除,得到建设项目使用林地遥感检测变化图斑数据库。7.4.2属性判读应用GIS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遥感判读变化图斑数据库、前后期遥感影像、用征收林地审核(审批)档案图层、案件档案图层、灾害档案图层、土地整理图层、行政区划图层、自然保护地图层、公益林图层等参考图层叠加,按照遥感判读根据区划数据库结构判读填写各项因子。具体方法如下:a)前影像判读地类、后影像判读地类判读,根据前后期遥感影像特征,结合解译标志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等历史档案材料确定;b)判读变化原因判读,根据前后期遥感影像特征,结合解译标志和前影像判读地类、后影像判读地类进行判读确定;c)自治区、县、乡、村、
21、林班等位置信息的判读,根据行政区划图层的位置信息字段填写;d)成像时间、影像名称根据影像接图表进行判读填写;e)横坐标、纵坐标、面积的判读,由 GIS 软件进行计算填写;f)自然保护地名称、自然保护级别及类型、自然保护地功能区名称的判读,通过 GIS 软件叠加优化整合后的自然保护地界线图层信息进行判读填写,自然保护地级别及类型由两位数组成,十位代表级别,个位代表类型:1)级别分:1-国家级、2-省级、3-市级,4-县级、5-其他;2)类型分:1-国家公园、2-自然保护区、3-森林公园、4-湿地公园、5-风景名胜区、6-地质公园、7-其他;g)森林类别、公益林事权等级、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判读,
22、根据公益林区划落界成果图层信息进行判读填写:1)森林类别分:11-重点公益林、12-一般公益林;2)公益林事权等级分为:10-国家级公益林、20-自治区级公益林;3)国家公益林保护等级分:1-一级国家公益林地、2-二级国家公益林地。h)审批情况判读,根据用征收林地审核(审批)档案图层进行填写:1)审批(审批)档案、案件档案、灾害档案与变化图斑叠加误差面积5%认可其为合法图斑,审批情况分布填写审批文号、案件办结文号、灾害;2)误差大于 5%要区划图斑,与上述档案叠加不上填写无审批。DB45/T 2642202388外业调查核实组织方式采取县级全面调查、市级核查、自治区级抽查方式。调查对象本年度遥
23、感判读区划出来疑似因建设项目违法使用林地或土地整理引起的变化图斑。变化图斑下发a)自治区林业局将建设项目占用征收遥感判读变化图斑通过广西森林资源动态监管平台按照附录 E 的数据库结构建立核实变化图斑数据库分发到各个单位。b)各县林业局通过广西森林资源动态监管平台的外业分配功能将本县的建设项目占用征收遥感判读变化图斑分发到外业调查人员平板的通用外业调查软件端,外业人员通过平板下载任务进行外业核实工作。外业检查核实方法8.4.1建设项目变化图斑调查a)核实细斑区划。通过最新遥感影像图斑、无人机航拍正射影像、GNSS 定位仪绕测等,实地调查图斑的范围,叠加各类森林经营档案图层区划细斑。图斑涉及使用林
24、地认定结果、地类、森林类别、事权等级、国家公益林保护等级不一致;涉及自然保护地内外,或涉及不同保护地、同一个保护地不同功能区时,要区划细斑。核实细斑号要从 1 开始顺序编号。b)地类调查。认定前期地类填写发生变化前的实际地类,通过前期调查资料或现地调查确定。现状地类为开展实地调查时现地的实际地类。地类分类及编码见附录 A。c)核实变化原因。对认定前地类为林地的图斑,实地调查填写变化原因。核实变化原因划分标准及代码见附录 C。d)建设项目情况调查。实地调查项目的名称、项目用途、临时用地类型、其他具体用途、使用林地审核(批)文号、实际使用林地面积、使用林地认定结果等信息。1)项目名称调查。有立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5 2642-2023 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检查技术规范 2642 2023 建设项目 占用 征收 林地 检查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