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T 5233-2020 进出口纺织原料 原棉回潮率测定 近红外光谱法.pdf
《SN T 5233-2020 进出口纺织原料 原棉回潮率测定 近红外光谱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N T 5233-2020 进出口纺织原料 原棉回潮率测定 近红外光谱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5233 2020 进出口纺织原料 原棉回潮率测定 近红外光谱法 Import and export textile material Test of moisture regain of raw cotton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method 2020-08-27 发布 2021-03-01 实施 ICS 59.060.10 W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 布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I SN/T 5233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
2、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海关。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丽娜、曹锡忠、吴梦笔、董绍伟、姜艳娜、周宇航、陶静。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1 SN/T 52332020 进出口纺织原料 原棉回潮率测定 近红外光谱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原棉回潮率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籽棉经锯齿轧棉机或皮辊轧棉加工后所得的回潮率范围在 6% 15% 的原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3、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102.1 原棉回潮率试验方法 烘箱法 SN/T 3702.2 进出口纺织品质量符合性评价 抽样方法 第 2 部分:纺织原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定量模型 quantitative model 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的样品近红外光谱与对应物质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3.2 监控样品 monitor samples 用于监测近红外分析仪日常工作稳定性的同品种均匀、稳定的样品。 4 原理 在近红外区,水分子有特征性很强的合频吸收带,使用近红外光谱可以测定物质中的水分含量。 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原棉回潮率的烘箱法测试结果与其近红
4、外光谱间的数学模型,即定量模 型。通过定量模型,快速测定原棉的回潮率。 5 设备及材料 5.1 近红外光谱仪 傅里叶变换型近红外光谱仪或光栅扫描型光纤光谱仪。 注: 傅里叶变换型近红外光谱需配备样品旋转装置及采样瓶。采样瓶为石英材质。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2 SN/T 52332020 5.2 监控样品 傅里叶变换型红外光谱的监控样品为已知回潮率值的原棉样品,密封在与采样瓶同规格及材质 的容器中,可用于监控;光栅扫描型光纤光谱仪的监控样品为已知回潮率值的原棉样品,密封在石英 材质的平底容器中,容器底面积应大于采样光斑,可用于监控。 6 测定步骤 6.1 傅里叶变换型近红外光谱法 6.1.1 仪
5、器条件 由于测试结果与所使用的仪器密切相关,而近红外光谱仪器种类较多,因此不可能给出近红外 光谱仪的普遍参数。满足下列仪器条件的近红外光谱仪已被证明对测试是合适的: a) 光源:卤钨灯,波长范围 4 000 cm -1 10 000 cm -1 ; b) 信噪比: 10 000 : 1; c) 分辨率: 8 cm -1 ; d) 检测器:带有温控的 InGaAs 传感器; e) 若成功传递原棉回潮率近红外分析模型,应达到附录 A 中 A.2.3的要求,参见附录B中B.2.1。 6.1.2 仪器准备 如下所示: a)仪器预热: 0.5 h 以上; b)仪器稳定性自动测试:线性系统、噪声系统、温度
6、系统和波长精度系统适应性系统自检。 6.1.3 样品的抽取 按 SN/T 3702.2 规定的回潮率检验抽样方法进行取样。取样量不小于 50 g。 6.1.4 模型监控 利用监控样品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进行确定,同一监控样品的多次测定结果的最大偏差不大 于 1.0%,且近红外测定结果与监控样品标注的原棉回潮率含量之间的绝对误差不大于 0.5%。 6.1.5 测定 为了避免试样不均匀带来的误差,分别采集正面、反面、内层 3 个不同部位的原棉试样。将原棉 试样放置在采样瓶中,用表面平整的金属附件压紧样品,将采样瓶置于旋转装置上,取旋转一周的平 均光谱作为一次测定的光谱数据。取样时注意避开草杂、异性
7、纤维。 取 3 个部位的光谱平均值,根据原棉回潮率定量模型(参见附录 B 中 B.2.1)进行结果计算。每 个样品测试 2 次。 6.2 光栅扫描型光纤光谱法 6.2.1 仪器条件 由于测试结果与所使用的仪器密切相关,而近红外光谱仪器种类较多,因此不可能给出近红外 光谱仪的普遍参数。满足下列仪器条件的近红外光谱仪已被证明对测试是合适的: a) 光源:卤钨灯,波长范围 1 000 nm 1 800 nm;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3 SN/T 52332020 b) 信噪比: 30 000 : 1; c) 分辨率: 10 nm; d) 波长准确度:优于 0.2 nm; e) 波长稳定性:优于 0.0
8、2 nm; f) 带有温控的 InGaAs 传感器; f) 若成功传递原棉回潮率近红外分析模型,应达到附录 A中 A.2.3的要求,参见附录 B中 B.2.2。 6.2.2 仪器准备 如下所示: a) 仪器预热: 0.5 h 以上; b) 仪器稳定性自动测试:暗电流噪声、光谱能力、吸光度噪声、吸光度和波长准确性自动测试。 6.2.3 样品的抽取 按 SN/T 3702.2 规定的回潮率检验抽样方法进行取样。取样量不小于 50 g。 6.2.4 模型监控 利用监控样品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进行确定,同一监控样品的多次测定结果的最大偏差不大 于 1.0%,且近红外测定结果与监控样品标注的原棉回潮率含
9、量之间的绝对误差不大于 0.5%。 6.2.5 测定 将原棉试样梳理平整后,紧密地放置在近红外光谱仪检测器窗口。测试时保证样品被测表面平整 并且不漏光。为了保证样品的紧密程度,可在样品背面放置一块无机物,如钢板,辅助样品能与检测 器窗口紧密平整地贴合在一起。取样时注意避开草杂、异性纤维。 为了避免试样不均匀带来的误差,分别采集正面、反面、内层 3 个不同部位的光谱数据。取 3 个 部位的光谱平均值,根据原棉回潮率定量模型(参见附录 B 中 B.2.2)进行结果计算。每个样品测试 2 次。 7 结果的处理与表示 7.1 正常样品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 2 次预测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 0.5%,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N 5233-2020 进出口纺织原料 原棉回潮率测定 近红外光谱法 5233 2020 进出口 纺织 原料 原棉 回潮率 测定 红外 光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