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济宁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2009年济宁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济宁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pdf(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绝密级 试卷类型A 济宁市二 九 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物 理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7页。第卷页为选择题,20分;第卷4页为非选择题, 40分;共60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2. 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第卷答在同一张答题卡上。物理为1-10题,化学为11-20题,生物为21-35 题。 3.答第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第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 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 案。 4.答第卷前,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将座号填写在第页
2、右侧。答第卷时,用钢笔 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卷(选择题 共 20 分 )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水电站用拦河坝提高上游水位 ,被提高了水位的水流下来时 ,冲击水轮机的叶轮 ,带动发电机发电 .在 这个过程中 ,能量的转化顺序正确的是 A势能、 动能、 电能 B动能、 势能、 电能 C内能、 电能、 动能 D 动能、 电能、 势能 3. 水是一种重要资源,人类的生存及工农业生产与水息息相关。以下与水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汽化
3、B水结冰时要吸收热量 C水的比热容比沙石、干泥土的比热容大得多,这是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的主要原因 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出现严重危机,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 4.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 2 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 目的的是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是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A. 钢丝钳 B. 起子 C羊角锤 . D.镊子 图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 鼓面,观察纸屑跳动 的情况 图 2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
4、带走更多的热量 6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 4 所示。通过胶管 A 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 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 A 管吸气, 烧瓶将会 A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B.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减小 C 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D. 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小明根据图 5 所示的情况,把它们的示数、测量结果分别记录在了每个图的下面。其中记录正确 的是 A B C D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同质量的水银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银吸收的热量多 我国东北地区最低气温可达 -53.2,应使用水银温度计 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水的体积大 1
5、m 3 的水质量是 1 g .如图 6 所示电路中,当开关 S 1 、 S 2 均闭合后,则 A L 1 、 L 2 都能发光 B L 1 、 L 2 都不能发光 C L l 能发光, L 2 不能发光 D L l 不能发光, L 2 能发光 10物理学中用实验研究三个量 (或三个量以上 )之间的关系时,常采用控制变量法。下列实验设计不 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物质的性质 物质名称 密度 ( ) 比热容 ( ) 凝固点 () 水 1.010 3 4.210 3 0 水银 13.610 3 0.1410 3 -39 酒精 0.810 3 2.410 3 -117 图 6 A 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 B
6、 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D 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C 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图 7 图 4 木块的长度是 3.8cm电流表的示数是 1.8A 测力计的示数是 2.3N 数是 1.8A 温度计的示数是 零下 3 图 5 100 0 时间 10 20 30 40 50 温度 20 40 60 80 甲 乙 开考前绝密 试卷类型A 济宁市二 九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物 理 试 题 第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 1.手机是利用 _来传递信息的。 2吸烟有害健康,吸 “二手烟 ”危害更大,因此公共场所通常有 “禁止吸烟 ”的标志,如 图 1 所示。在空气不流通
7、的房间内,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造成其他 人吸 “二手烟 ”。这是由于分子 的结果。 3.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 现象。 4.图 描述的是生活中的两个情景,分别写出它们运用 的物理知识。 甲 。 乙 。 5.下面的几幅图运用了 的方法说明分子 也具有动能和势能。 6.用两个相同的 “热得快 ”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图像如图 4 所示。如果要你从甲、乙两液体中选择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择 液体。 7如图 5 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 “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的实验装置其中 ab 是一根铜棒,通过导线连 接在灵
8、敏电流计的两接线柱上 实验时发现, 无论怎样水平移动金属棒, 电流计指针都没有明显偏转 (仪器、 接触都完好 )请从两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以使指针偏转明显: 得分 评卷人 图 2 图 3 图 6 图 4 图 5 8.在图 6 所示的电路中, R 1 的阻值为 10,只闭合开关 S 1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 3A,再闭合开关 S 2 后, 电流表的示数为 0 45A,则 R 2 的阻值为 二、实验探究题(题分;题分;题分;共分) 9.在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时: 小明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 镜上,在透镜另一侧 F 点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如图
9、 7 所示。试作出这一过程的光路图。 请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的焦距: f= cm。 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 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 8 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 整的是 _ 。调 整后, 在 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 描述这个像的特点: 。 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 像变模糊了, 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 应将光屏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填 “远离 ”或 “靠 近 ”) ,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 是 。 10在 “探究灯泡的电功率跟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9 济宁市 高中 阶段 学校 招生 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