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考模拟历史及答案解析.docx
《2018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考模拟历史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考模拟历史及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8 年 湖 南 省 长 郡 中 学 高 考 模 拟 历 史一 、 选 择 题 ( 共 2 4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4 8 分 。 )1 .管 仲 指 出 “ 一 国 而 两 君 , 一 国 不 可 理 ( 治 理 ) 也 ” ; 孔 子 主 张 “ 君 君 臣 臣 ” ; 孟 子 认 为 “ 天无 二 日 , 民 无 二 王 ” ; 荀 子 也 提 出 “ 无 君 子 , 则 天 地 不 理 , 礼 义 无 统 ” 。 这 反 映 了 当 时 ( )A.流 派 众 多 , 文 化 活 跃B.君 主 专 制 , 国 家 统 一C.政 治 失 序 , 礼 崩 乐 坏D
2、.阶 层 固 化 , 等 级 森 严解 析 : 材 料 中 管 仲 、 孔 子 、 孟 子 、 荀 子 的 论 断 均 是 针 对 君 臣 关 系 阐 发 , 其 论 断 并 没 有 体 现 他们 所 属 派 别 的 特 点 , 因 而 无 法 体 现 流 派 众 多 , 文 化 活 跃 的 特 点 , 故 A 项 错 误 ; 管 仲 、 孔 子 、孟 子 、 荀 子 均 生 活 在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 此 时 期 还 未 形 成 君 主 专 制 与 国 家 统 一 , 故 B 项 错 误 ; 材 料 中 四 人 均 要 求 按 照 传 统 的 政 治 制 度 即 西 周 的 分 封
3、制 、 宗 法 制 、 礼 乐 制 立 国 , 从 侧 面 反 映 当时 政 治 失 序 的 礼 崩 乐 坏 , 故 C 项 正 确 ; 材 料 中 管 仲 、 孔 子 、 孟 子 、 荀 子 的 论 断 均 是 针 对 君 臣关 系 阐 发 , 没 有 体 现 阶 层 固 化 、 等 级 森 严 , 且 四 人 生 活 的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已 经 形 成 了 阶 层 流 动 ,故 D 项 错 误 。答 案 : C2 .从 秦 汉 时 期 开 始 , 地 方 官 员 任 命 实 行 流 官 制 度 , 即 地 方 官 员 不 得 在 原 籍 为 官 , 不 能 在 一 地久 任 。 对
4、 流 官 制 度 认 识 正 确 的 是 ( )A.易 导 致 官 员 之 间 的 疏 离B.促 进 了 中 央 集 权 的 建 立C.消 除 了 地 方 割 据 的 隐 患D.利 于 中 央 对 地 方 的 治 理解 析 : 根 据 材 料 内 容 可 知 流 官 制 度 下 地 方 官 员 经 常 性 流 动 , 且 地 方 官 员 不 得 在 原 籍 为 官 , 这 样 使 地 方 官 员 之 间 不 熟 悉 , 易 导 致 官 员 之 间 的 疏 离 , 故 A 项 正 确 ; 流 官 制 防 止 官 员 与 当 地势 力 联 合 勾 结 , 有 利 于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 不
5、 是 促 进 中 央 集 权 的 建 立 , 故 B 项 错 误 ; 流 官 制 度 只能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防 止 地 方 割 据 , 并 不 能 彻 底 消 除 地 方 割 据 的 隐 患 , 故 C 项 错 误 ; 流 官 制 度 加强 了 中 央 对 地 方 的 控 制 , 但 因 地 方 官 员 经 常 性 流 动 , 对 地 方 事 务 不 够 熟 悉 , 地 方 官 员 之 间 疏离 , 因 而 不 利 于 中 央 对 地 方 的 治 理 , 故 D 项 错 误 。答 案 : A3 .汉 初 , 皇 室 子 女 往 往 系 以 母 性 , 皇 室 视 外 戚 如 宗 室 而
6、 不 称 异 姓 , 太 后 及 长 公 主 在 宫 廷 中 拥有 发 言 权 , 进 而 衍 生 出 了 外 家 帝 舅 的 贵 重 之 局 。 这 表 明 当 时 ( )A.外 戚 对 皇 权 构 成 了 威 胁B.外 戚 参 政 的 政 治 特 色C.尚 未 真 正 实 现 专 制 集 权D.郡 国 并 行 体 制 的 弊 端 解 析 : 本 题 实 际 上 考 查 的 是 汉 代 外 戚 专 权 的 有 关 知 识 。 由 材 料 中 的 关 键 信 息 可 知 , 汉 初 这 一做 法 有 利 于 外 戚 参 与 国 家 政 权 , 所 以 答 案 选 B。 材 料 并 没 有 涉
7、及 到 外 戚 对 皇 权 的 威 胁 , 排 除A; 在 秦 朝 时 中 国 就 实 现 了 专 制 集 权 了 , 排 除 C; 材 料 讲 的 是 皇 权 , 并 没 有 涉 及 到 地 方 的 管理 , 排 除 D。答 案 : B 4 .孔 子 相 貌 究 竟 如 何 ? 司 马 迁 在 史 记 里 是 这 样 描 绘 的 : “ 其 颡 ( 额 头 ) 似 尧 , 其 项 ( 脖子 ) 类 皋 陶 , 其 肩 类 子 产 , 然 自 要 ( 腰 ) 以 下 不 及 禹 三 寸 ” , 在 他 看 来 , 孔 子 类 似 圣 人 , 却又 不 及 圣 人 。 而 在 唐 代 画 家 吴
8、 道 子 的 孔 子 行 教 像 中 , 孔 子 头 扎 儒 巾 , 双 目 前 视 , 须 发 飘逸 , 雍 容 大 度 , 双 手 作 揖 , 谦 卑 有 礼 , 透 出 圣 人 的 智 慧 。 对 两 则 史 料 , 下 列 说 法 最 为 合 理 的是 ( )A. 史 记 的 年 代 距 孔 子 较 近 , 可 信 度 比 较 高B. 孔 子 行 教 像 属 一 手 史 料 , 较 为 真 实 可 信C.两 者 都 带 有 主 观 性 , 都 不 能 真 实 的 反 映 孔 子 的 形 象D.研 究 作 者 的 时 代 及 其 思 想 有 助 于 厘 清 孔 子 形 象 变 迁解 析
9、: 材 料 中 司 马 迁 的 史 记 与 吴 道 子 的 孔 子 行 教 像 对 孔 子 形 象 进 行 了 不 同 的 表 述 与呈 现 , 因 两 者 均 不 是 与 孔 子 同 时 代 人 , 因 而 两 则 史 料 均 属 于 二 手 史 料 , 不 能 因 为 史 记 的年 代 距 孔 子 较 近 可 信 度 就 较 高 , 故 A 项 错 误 ; 孔 子 行 教 像 属 二 手 史 料 , 故 B 项 错 误 ; 两者 的 史 料 虽 都 带 有 主 观 性 , 但 不 能 武 断 地 认 为 就 都 不 能 真 实 反 映 孔 子 的 形 象 , 故 C 项 错 误 ; 两 则
10、 史 料 吴 道 子 的 孔 子 画 像 相 比 司 马 迁 的 描 述 , 孔 子 形 象 更 具 圣 人 特 点 , 说 明 孔 子 在 唐 朝 时进 一 步 神 秘 化 , 这 与 具 体 的 时 代 背 景 相 关 , 因 而 处 理 两 则 史 料 时 注 意 研 究 作 者 的 时 代 及 其 思想 有 助 于 厘 清 孔 子 形 象 变 迁 , 故 D 项 正 确 。答 案 : D5 .唐 代 手 工 业 行 会 都 有 从 业 者 共 同 议 定 的 行 规 , 对 工 匠 入 行 从 业 、 技 术 的 传 授 都 有 一 定 规 定 ,如 非 本 地 人 不 能 随 便 入
11、 行 、 师 徒 相 授 时 间 等 相 关 的 传 习 规 定 条 款 。 据 此 可 知 , 唐 代 ( )A.手 工 业 规 模 与 前 代 相 比 有 了 较 大 的 扩 展B.政 府 对 手 工 业 行 会 的 管 理 非 常 严 格C.行 会 对 技 术 垄 断 以 维 护 本 行 业 人 员 利 益D.个 体 手 工 业 者 数 量 较 前 代 大 量 增 加解 析 : 材 料 中 唐 代 手 工 业 行 会 的 行 规 对 工 匠 入 行 从 业 、 技 术 的 传 授 都 有 一 定 规 定 , 没 有 体 现手 工 业 规 模 的 扩 大 , 故 A 项 错 误 ; 行 规
12、 是 手 工 业 行 会 中 从 业 者 共 同 议 定 的 , 非 政 府 的 管 理 措 施 , 故 B 项 错 误 ; 由 材 料 中 行 规 工 匠 入 行 从 业 、 技 术 的 传 授 都 有 一 定 规 定 , 如 非 本 地 人 不能 随 便 入 行 、 师 徒 相 授 时 间 等 相 关 的 传 习 规 定 条 款 , 说 明 行 会 严 格 控 制 技 术 的 传 授 , 从 而 垄断 技 术 以 维 护 本 行 业 人 员 利 益 , 故 C 项 正 确 ; 材 料 中 唐 代 手 工 业 行 会 的 行 规 对 工 匠 入 行 从 业 、技 术 的 传 授 都 有 一
13、定 规 定 , 没 有 体 现 个 体 手 工 业 者 数 量 的 增 加 , 故 D 项 错 误 。答 案 : C6 .宋 初 赵 普 为 相 , 谏 官 批 评 其 “ 公 以 元 勋 当 国 , 宜 事 损 减 , 有 司 群 臣 书 奏 , 尽 必 先 经 中 书 ,非 尊 王 之 礼 也 ” 。 面 对 尖 锐 指 责 , “ 普 引 咎 谢 之 ” 。 材 料 实 质 上 反 映 了 ( )A.宋 初 相 权 有 凌 驾 于 皇 权 的 趋 势B.宰 相 权 力 受 到 谏 官 的 监 督 和 制 约C.君 权 和 相 权 既 斗 争 又 相 互 依 存D.维 护 君 主 权 威
14、是 公 认 的 政 治 准 则解 析 : 材 料 中 赵 普 对 谏 官 的 批 评 “ 引 咎 谢 之 ” , 说 明 相 权 弱 于 皇 权 , 故 A 项 错 误 ; 材 料 中 谏 官 对 赵 普 的 批 评 是 针 对 尊 王 的 礼 仪 , 并 非 其 权 力 的 掌 控 , 因 而 材 料 也 无 法 反 映 宰 相 权 力 受 到谏 官 的 监 督 和 制 约 , 故 B 项 错 误 ; 材 料 中 赵 普 对 谏 官 的 批 评 “ 引 咎 谢 之 ” , 说 明 相 权 弱 于 皇权 , 没 有 体 现 赵 普 相 权 与 君 权 的 斗 争 , 故 C 项 错 误 ; 材
15、 料 中 赵 普 对 谏 官 的 批 评 “ 非 尊 王 之 礼 ”“ 引 咎 谢 之 ” , 说 明 维 护 君 主 权 威 是 公 认 的 政 治 准 则 , 故 D 项 正 确 。 答 案 : D7 .明 代 士 绅 等 读 书 人 有 免 除 徭 役 和 少 缴 赋 税 的 特 权 , 许 多 地 主 将 土 地 记 在 士 绅 名 下 , 1 5 6 7年 仅 苏 州 、 松 江 、 常 州 、 镇 江 四 地 就 曾 査 出 这 种 寄 名 土 地 将 近 2 0 0 万 商 。 这 种 状 况 ( )A.有 利 于 科 举 制 度 的 发 展 完 善B.导 致 明 朝 廷 调 整
16、 了 旧 的 赋 税 制 度C.表 明 经 济 重 心 南 移 基 本 完 成D.一 定 程 度 上 扼 制 了 土 地 兼 并 发 展解 析 : 材 料 中 因 士 绅 有 免 除 徭 役 和 少 缴 赋 税 的 特 权 , 因 而 地 方 将 大 量 土 地 隐 占 其 名 下 , 这 暴露 了 土 地 核 查 与 赋 税 制 度 的 弊 端 , 与 选 官 制 度 无 关 , 故 A 项 错 误 ; 材 料 内 容 暴 露 了 赋 税 制度 中 士 绅 等 读 书 人 有 免 除 徭 役 和 少 缴 赋 税 的 特 权 的 弊 端 , 因 而 会 导 致 朝 廷 调 整 赋 税 制 度
17、, 故B 项 正 确 ; 材 料 提 供 了 1 5 6 7 年 苏 州 、 松 江 、 常 州 、 镇 江 四 地 的 土 地 隐 占 情 况 , 但 不 能 据 此得 出 经 济 重 心 的 结 论 , 故 C 项 错 误 ; 材 料 中 地 主 将 土 地 隐 占 在 士 绅 之 下 , 从 而 免 缴 赋 税 , 会 进 一 步 刺 激 地 主 进 行 土 地 兼 并 , 故 D 项 错 误 。答 案 : B8 .导 致 下 表 中 数 据 变 化 的 原 因 可 能 是 ( )表 咸 丰 初 年 户 部 银 库 数 量 银 数 单 位 : 万 两年 份 库 存 银 数 新 收 银 数
18、 支 出 银 数 实 存 银 数咸 丰 元 年 ( 1 8 5 1 ) 8 4 4 .0 9 6 2 8 5 0 .8 5 2 9 9 5 6 .9 9 1 0 7 3 7 .9 5 8 1咸 丰 二 年 7 3 7 .9 5 8 1 8 3 6 .1 8 3 7 1 0 3 2 , 6 1 7 2 5 4 1 , 5 2 4 6咸 丰 三 年 5 4 1 .5 2 4 6 4 7 5 .3 3 9 7 8 4 7 .1 7 4 6 1 6 9 .6 8 9 7A.国 内 农 民 起 义 的 影 响B.清 政 府 急 需 偿 还 债 款C.政 府 投 资 开 办 工 厂 D.小 农 经 济 逐
19、 渐 解 体解 析 : 由 材 料 中 表 格 信 息 可 知 , 咸 丰 三 年 ( 1 8 5 3 ) 新 收 银 数 相 较 前 两 年 大 大 减 少 , 支 出 银 数较 多 导 致 实 存 银 数 大 大 减 少 , 联 系 史 实 可 知 1 8 5 3 年 太 平 天 国 建 立 了 与 清 廷 对 峙 的 政 权 , 江南 经 济 发 达 地 区 属 于 太 平 天 国 范 围 之 内 , 因 而 导 致 新 收 银 数 大 大 减 少 , 但 因 镇 压 太 平 天 国 导致 军 事 开 支 巨 大 , 从 而 导 致 支 出 银 数 增 多 , 因 而 出 现 材 料 中
20、 数 据 的 变 化 情 况 , 故 A 项 正 确 ;1 8 5 1 年 至 1 8 5 3 年 期 间 清 政 府 没 有 与 列 强 签 订 新 条 约 , 因 而 材 料 中 数 据 变 化 并 非 由 于 清 政 府急 需 偿 还 借 款 的 原 因 , 故 B 项 错 误 ; 1 8 5 3 年 洋 务 运 动 还 未 开 始 , 因 而 导 致 材 料 中 数 据 变 化的 原 因 也 不 是 政 府 投 资 开 办 工 厂 , 故 C 项 错 误 ; 鸦 片 战 争 后 小 农 经 济 处 于 逐 渐 解 体 的 过 程 中 ,因 而 小 农 经 济 的 解 体 不 会 导 致
21、 1 8 5 3 年 特 殊 的 数 据 变 化 , 故 D 项 错 误 。答 案 : A9 .下 图 是 一 位 乡 村 知 识 分 子 的 1 8 9 7 年 的 日 记 , 由 此 可 见 ( ) 国家取士以通洋务、西学者为超特之料,而孔孟之学不闻郑重焉。几有通洋务、晓西学之人,即破格擢用,天下之士莫不舍孔孟而向洋学。士风日下,伊于胡底耶?A.儒 学 逐 步 被 清 政 府 废 弃B.西 学 己 经 成 为 社 会 主 流C.废 除 科 举 遭 到 基 层 抵 制D.传 统 华 夷 思 想 发 生 变 化解 析 : 材 料 是 一 位 乡 村 知 识 分 子 对 国 家 以 西 学 洋
22、务 取 士 的 担 忧 , 但 不 能 说 明 清 政 府 此 时 已 废弃 儒 学 , 且 儒 学 一 直 是 清 政 府 的 统 治 思 想 , 故 A 项 错 误 ; 材 料 是 一 位 乡 村 知 识 分 子 对 国 家 以 西 学 洋 务 取 士 的 担 忧 , 且 认 为 这 样 会 导 致 “ 士 风 日 下 , 伊 于 胡 底 ” , 这 就 说 明 西 学 还 没 有成 为 社 会 主 流 , 故 B 项 错 误 ; 1 9 0 5 年 清 政 府 才 废 除 科 举 , 故 C 项 错 误 ; 清 政 府 以 西 学 洋 务取 士 , 说 明 积 极 地 向 西 方 学 习
23、 , 传 统 华 夷 思 想 发 生 变 化 , 故 D 项 正 确 。答 案 : D1 0 .历 史 概 念 中 往 往 隐 含 了 使 用 者 的 立 场 和 价 值 观 念 , 但 也 有 一 些 历 史 概 念 属 于 较 客 观 的 事实 性 描 述 。 以 下 历 史 概 念 属 事 实 描 述 的 是 ( )A.同 治 中 兴B.中 法 战 争C.戊 戌 政 变D.辛 亥 革 命解 析 : 同 治 中 兴 中 “ 中 兴 ” 肯 定 改 革 推 动 社 会 进 步 的 意 义 , 因 而 属 于 价 值 性 描 述 , 非 事 实 性描 述 , 故 A 项 错 误 ; 中 法 战
24、 争 即 中 法 间 发 生 的 战 争 , 不 带 情 感 与 价 值 色 彩 , 属 于 客 观 的 事 实 性 描 述 , 故 B 项 正 确 ; 戊 戌 政 变 中 “ 政 变 ” 是 指 统 治 集 团 内 部 一 部 分 人 通 过 密 谋 策 划 , 采取 军 事 或 政 治 行 动 , 夺 取 国 家 政 权 的 行 为 , 暗 含 贬 义 , 故 C 项 错 误 ; 辛 亥 革 命 中 “ 革 命 ” 指推 动 事 物 发 生 根 本 变 革 , 引 起 事 物 从 旧 质 变 为 新 质 的 飞 跃 , 因 而 含 有 褒 义 , 故 D 项 错 误 。答 案 : B1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湖南 省长 中学 高考 模拟 历史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