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含答案).docx
《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含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 0 1 3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一(26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1 0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欲穷千里目,。(王之涣登鹳雀楼),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 予独爱,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繁衍一拍即合和x齐心xi力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A昆曲是一
2、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 D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C“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D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
3、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参 加 “ 南 京 小 导 游 ” 活 动 , 你 搜 集 了 以 下 材 料 , 做 了 几 件 事 。材 料 一:南京“3 4路博爱线”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公交观光线。它从中山码头出发,沿着“中山大道”行驶,直到中山陵。乘客可以观赏沿途的民国建筑和车厢内的民国老照片,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3 4路公交车采用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节能环保车型,还覆盖免费的4 G网络。“博爱线”将民国风情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充分彰显了南京的城市精神。材 料 二:年初,南京2路公交车采用普通话和南京话双语报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嘟嘟: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跟普通话接近,而且腔调有点土,用
4、南京话报站,没必要。小影:我觉得南京话不土,蛮好听的。但是用它报站,外地人听不懂,坐过了站怎么办?材 料 三:南京市“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线路图表线路名称游览内容发车地点往返时间 石塘人家线游古村落,赏竹海,体验怪坡国展中心南门对面(可乘2路、1 7路等公交车前往发车:9:0 0返程:1 4:0 0(每周六、周日)世凹桃源线亲历农事,种植桃树,观赏桃花汤山线参观茶坊等七坊,了解农副产品工艺流程溧水傅家边线览山凹村山水景色,观近郊最大的生态群落高淳慢城线游览“国际慢城”,漫步千亩竹海,体验慢生活六合竹镇线游桃花岛和大泉村黑松林,采摘果实 5你为3 4路公交线撰写导游词。根据“材料一”,最适合作为
5、开场白的一项是( )(2分)A乘客们,大家好!这是一条特色观光线,全车已覆盖了4 G网络,大家可以免费使用。B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 4路公交车!本车采用的是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车型,绿色环保。C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 4路博爱线”!让我们一起领略民国风情,感受南京城市精神。D这是一条民国风情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公交观光线,各位乘客沿途可观赏民国建筑。6你针对“材料二”中网友的议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阐明了理由。(2分)7六月的一个周六中午,外地游客思齐来到南京,住在中山码头附近,计划第二天晚上离开。她想在这段时间里游览南京城,并走进乡村观赏自然风光。请你利用以上三则材料,为她合理安排行程,并简要说明
6、。(4分) 二 (40分 )(一 )阅 读 下 面 古 诗 文 , 完 成 8 12题 。 (15分 ) 古 诗 阅 读 减 字 木 兰 花琴宋苏轼神 闲 意 定 , 万 籁 收 声 天 地 静 。 玉 指 冰 弦 , 未 动 宫 商 意 已 传 。 悲 风 流 水 , 写 出 寥 寥 千 古 意 。 归去 无 眠 , 一 夜 余 音 在 耳 边 。注释宫商:这里指曲调。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分)词 的 上 片 , “ 神 闲 意 定 ” 描 画 出 琴 女 弹 琴 前 全 神 贯 注 的 情 态 , 一 个 “ ” 字 渲 染 了 当 时 的 气 氛 ; “ 玉指 冰 弦 ”
7、写 琴 女 抚 弄 琴 弦 , “ ” , 令 人 想 起 白 居 易 琵 琶 行 中 的 “ 未 成 曲 调 先 有 情 ” 。词 的 下 片 , 前 两 句 写 ; 末 尾 两 句 写 词 人 听 琴 归 来 仍 觉 余 音 绕 耳 , 侧 面 表 现 出 琴 女 演 奏技 艺 的 精 湛 。要求:用词中的字填空;用词中句子填空;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古 文 阅 读 久 而 俱 化宋洪迈天 生 万 物 , 久 而 与 之 俱 化 , 固 其 理 焉 , 无 间 于 有 情 无 情 , 有 知 无 知 也 。予 得 双 雁 于 衢 人 郑 伯 膺 , 纯 白 色 , 极 驯 扰 可 玩 ,
8、置 之 云 壑 , 不 远 飞 翔 。 未 几 , 陨 其 一 , 其 一 块 独 无俦 。 因 念白 鹅 正 同 色 , 又 性 亦 相 类 , 乃 取 一 只 与 同 处 。 始 也 , 两 下 不 相 宾 接 , 见 则 东 西 分 背 , 虽 一 盆 饲 谷 ,不 肯 并 啜 。 如 是 五 日 , 渐 复 相 就 。 逾 旬 之 后 , 怡 然同 群 。 但 形 体 有 大 小 , 而 色 泽 飞 呜 则 一 。 久 之 , 雁 不 自知 其 为雁 , 鹅 不 自 知 其 为 鹅 , 宛 如 同 巢 而 生 者 , 与 之 俱 化 , 于 是 验 焉 。今 人 呼 鹅 为 舒 雁 ,
9、 或 称 家 雁 , 其 褐 色 者 为 雁 鹅 , 雁 之 最 大 者 曰 天 鹅 。唐 太 宗 时 , 吐 蕃 禄 东 赞 上 书 , 以 谓 圣 功 远 被 , 虽 雁 飞 于 天 , 无 是 之 速 , 鹅 犹 雁 也 , 遂铸 金 为 鹅 以 献 。盖 二 禽 一 种 也 。 (选自容斋随笔)注释衢(q):指衢州。扰:顺服。块:孤独。俦:伴侣。禄东赞:吐蕃酋长。被:遍及。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其一块独无俦B两下不相宾接C宛如同巢而生者D今人呼鹅为舒雁1 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因念白鹅正同色怡然同群雁不白知其为雁遂铸金为鹅以献1 1用现代汉语翻
10、译下面句子。(2分) 如 是 五 日 , 渐 复 相 就 。1 2文中的雁和鹅先“分背”后“俱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二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章 , 完 成 13 15 题 。 (10分 ) 碑 与 帖蒋勋碑 与 帖 是 汉 字 书 法 上 两 个 常 用 的 字 。 “ 碑 ” 指 刀 刻 在 石 碑 上 的 文 字 , “ 帖 ” 指 毛 笔 写 在 纸 帛 上 的 文 字 。魏 晋 以 后 , 书 法 界 普 遍 认 为 “ 碑 ” 与 “ 帖 ” 分 别 代 表 重 拙 朴 厚 和 潇 洒 飘 逸 两 种 截 然 不 同 的 书 法 风 格 。魏 晋 之 后 南 北 朝 形
11、成 了 对 峙 局 面 , 书 法 论 述 也 一 般 习 惯 把 “ 碑 ” 与 北 朝 连 在 一 起 , 称 为 “ 北 碑 ” 。 以 “ 二王 ” (王 羲 之 、 王 献 之 )为 主 的 “ 帖 ” , 自 然 就 被 认 为 是 流 行 于 南 朝 文 人 间 的 “ 南 帖 ” 。 比 如 北 朝 著 名 的 张猛 龙 碑 , 苍 劲 古 朴 , 而 “ 南 帖 ” 名 作 王 羲 之 的 兰 亭 集 序 则 灵 动 洒 脱 , 两 者 大 有 径 庭。 “ 碑 ” 还 原 到 原 始 意 义 , 是 指 石 碑 上 用 刀 刻 出 来 的 文 字 。 这 些 石 碑 文 字
12、 , 最 初 虽 然 也 用 毛 笔 书 写 , 但是 一 旦 交 到 刻 工 手 上 , 负 责 石 刻 的 工 匠 难 免 会 有 刀 刻 技 法 的 介 入 , 这 就 改 变 了 原 来 毛 笔 书 写 的 线 条 美 感 。 张猛 龙 碑 字 体 端 方 , 笔 画 厚 重 , 许 多 线 条 的 风 格 就 不 是 毛 笔 容 易 表 现 的 , 那 是 石 匠 在 刀 刻 的 过 程 中 融 入 了刀 法 的 利 落 、 明 快 、 刚 硬 。 因 此 , “ 碑 ” 与 “ 帖 ” 书 风 的 差 别 , 或 许 并 不 只 是 北 朝 与 南 朝 的 问 题 。一 九 六 五
13、 年 在 南 京 出 土 的 王 兴 之 夫 妇 墓 志 、 王 闽 之 墓 志 石 刻 , 刻 于 东 晋 咸 康 到 永 和 年 间 , 永 和九 年 正 是 王 羲 之 写 兰 亭 集 序 的 那 年 。 王 兴 之 、 王 闽 之 也 是 王 氏 家 族 中 的 精 英 文 人 , 但 是 从 墓 志 石 碑 的字 体 来 看 , 却 与 王 羲 之 书 风 完 全 不 同 。 碑 文 字 体 方 正 , 拙 朴 刚 健 , 点 捺 用 笔 都 明 显 看 出 了 刻 工 的 刀 法 , 不像 “ 南 帖 ” , 却 更 接 近 “ 北 碑 ” 。笔 、 墨 、 纸 、 砚 成 为 “
14、 文 房 四 宝 ” , 如 果 在 汉 代 , 是 不 大 可 能 的 , 因 为 汉 代 始 终 以 竹 简 书 写 为 主 , 纸 的使 用 微 乎 其 微 。 魏 晋 则 是 竹 简 书 写 过 渡 到 纸 帛 书 写 的 重 要 时 期 , 王 羲 之 正 是 纸 帛 书 写 到 了 成 熟 阶 段 的 代 表人 物 。 用 “ 纸 ” 、 “ 帛 ” 一 类 纤 细 材 质 书 写 , 增 加 了 汉 字 线 条 “ 行 走 ” 、 “ 流 动 ” 、 “ 速 度 ” 的 表 现 力 。 汉 字 在以 纸 帛 书 写 的 晋 代 文 人 手 中 流 动 飞 扬 婉 转 , 或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南京市 中考 语文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