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6 T 14-2019 襄阳高香茶有机生产技术规程.pdf
《DB4206 T 14-2019 襄阳高香茶有机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206 T 14-2019 襄阳高香茶有机生产技术规程.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20 X 55 DB4206 襄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206/T 142019 襄阳高香茶有机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Xiangyang high-aroma tea 2019 - 10 - 21发布 2019 - 11 - 20实施 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206/T 14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地规划与建设 . 1 5 茶园土壤管理和施肥 . 3 6 病虫草害防治 . 3 7 茶树
2、修剪与采摘 . 4 8 茶叶加工要求 . 4 9 茶叶指标要求 . 6 10 包装与储藏 . 7 11 质量管理及跟踪 .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有机茶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 . 8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和方法 . 9 附录C(规范性附录) 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 11 附录D(资料性附录) 茶场(园)农事活动记录 . 12 附录E(资料性附录) 茶场加工记录 . 13 附录F(规范性附录) 襄阳高香茶主要茶类加工工艺 . 14 DB4206/T 14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3、 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襄阳市农业科学院、保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谷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 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前勇、张耀华、程一方、罗敬东、刘兴乐、张雪莲、杨先强、蒋绍波、张于 学。 本标准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襄阳市农业农村局,联系电话:0710-3018309;本标准在执行过 程中如有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联系电话:0710-3085001,邮箱: 。 DB4206/T 142019 1 襄阳高香茶有机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襄阳高香茶的基地规划与建设、茶园土壤管理和施肥、
4、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与采 摘、茶叶加工要求、茶叶指标要求、包装与储藏、质量管理及跟踪。 本标准适用于襄阳区域内有机茶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1767-2003 茶树种苗 GH/T 1070-201
5、1 茶叶包装通则 GH/T 1071-2011 茶叶贮存通则 NY/T 5019 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NY 5196 有机茶 NY/T 5197-2002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198-2002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 NY 5199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襄阳高香茶 在本标准规定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表1规定的鲜叶为原料,按照附录F工艺加工制成,具有表 2规定襄阳高香茶品质特征的茶叶。 4 基地规划与建设 4.1 产地环境和范围 DB4206/T 142019 2 4.1.1 产地环境应符合NY 5199的规定。 4.1.
6、2 有机襄阳高香茶生产地域范围主要指襄阳市所辖保康县、南漳县、谷城县茶区,枣阳市吴店镇、 平林镇、王城镇和襄城区卧龙镇、隆中风景管理区等襄阳高香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规定的区域。 4.2 基地规划与建设 4.2.1 基地规划与建设应符合NY/T 5197-2002中3.2.1、3.2.2的规定。 4.2.2 有机茶产地应有一定种植规模,远离污染源和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生产能力。生产茶园与交通干 线的距离应在1000m以上。 4.2.3 茶园与常规农业生产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隔离带。 4.2.4 茶园四周和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 渠两边种植行道树。集中连片
7、的茶园可适当种植遮荫树,遮光率应控制在20%30%为宜。可选择桂花、 香樟、板栗、核桃、银杏、桑树等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树种,不宜种植速生杨等根系较大易感染病虫 害的树种。 4.2.5 对缺丛断行严重、密度较低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率。 4.2.6 对坡度超过25、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或还草。 4.2.7 重视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进生物多样性。 4.3 道路和水利系统 4.3.1 道路和水利系统的要求应符合NY/T 5197-2002中3.3的规定。 4.3.2 茶园灌溉水质标准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4.4 茶园开垦 4
8、.4.1 茶园开垦应符合NY/T 5197-2002中3.4.1、3.4.3的规定。 4.4.2 新开垦茶园应选择土层深厚应80cm,排水透气性能好,地下水位在离地表100cm以下,耕层 有机质含量1.5%,土壤pH值在5.06.5之间,以黄棕壤土类为宜。 4.4.3 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25之间的,应建筑等高梯级园地,坡度在 25以上的一般不宜开垦新茶园。 4.5 茶树品种与种植 4.5.1 可选择鄂茶系列、福鼎大白茶、龙井43、乌牛早以及本地选育良种等适合襄阳茶区栽培的中小 叶茶树品种。 4.5.2 种苗质量应符合GB 11767-2003中规定的、级规定。无性系茶苗高
9、20cm以上,苗茎粗2mm 以上。 4.5.3 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繁育的种子和苗木。 4.5.4 茶树采用单条植或双条方式种植。单条植行距1.5m,株距25cm35cm,每穴栽(12)株茶苗。 双条植大行距1.7m1.8m,小行距40cm,株距33cm,每穴(12)株,选用健壮单株定植。 4.5.5 种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每667m2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00kg3000kg或 饼肥400kg,磷钾肥150kg,底肥深度40cm以下,种植茶苗根茎离土表3cm 左右,根系离底肥10cm以 上。 4.5.6 茶苗定植后根系部位踩紧压实,浇足定根水,并进行打顶。 4.5.7 茶苗定植
10、时间以2月下旬3月上旬为宜。 5 茶园土壤管理和施肥 DB4206/T 142019 3 5.1 土壤管理 5.1.1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3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 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5.1.2 新建茶园种植行间宜采用地面覆盖或地膜覆盖等措施提高茶苗成活率。铺草厚度10cm以上,每 667m2铺1500kg2000kg干草,将修剪枝叶和未结籽的杂草作为覆盖物,外来覆盖材料如作物秸秆等应 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地膜应可降解或完全回收。 5.1.3 采用合理耕作、多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 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
11、、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5.2 施肥 5.2.1 肥料种类 5.2.1.1 有机肥,指无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商品有机肥料。 5.2.1.2 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只能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微量元素肥料在 确认茶树有潜在危险时作叶面肥喷施,微生物肥料应是非基因工程产物,并符合NY/T 227的规定。 5.2.1.3 土壤培肥过程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见附录A。 5.2.2 施肥方法 5.2.2.1 当茶树表现明显缺素症状时配施一定数量的矿物源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基肥要求应符合NY/T 5197-2002中4.2.2.1的规定
12、。 5.2.2.2 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分施,采用腐熟后的有机肥,要开沟施入,或每667 m2每次施 商品有机肥100kg左右,第一次在春茶开采前30d40d开沟施入,第二次在春茶结束后施入,沟深度 10cm左右,施后覆土。 5.2.2.3 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土壤培肥计划,病、虫害防治计划和生态改善计划等。 6 病虫草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6.1.1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 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滋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 保持茶园生物平衡,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6.1.
13、2 有机茶园禁止使用混配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螨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6.1.3 植物源农药宜在病虫害大量发生时使用。矿物源农药应严格控制在非采茶季节使用。 6.1.4 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 6.2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应符合NY/T 5197-2002中5.2的规定,其中将茶树根际落叶和表土清理至茶园外深埋40cm 以上,防治叶病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6.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应符合NY/T 5197-2002中5.3的规定。 6.4 生物防治 DB4206/T 142019 4 生物防治应符合NY/T 5197-2002中5.4.1的规定。有条件有限制地使用生物源
14、农药。病虫防治允许、 限制使用的物质与方法见附录B。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见附录C。 7 茶树修剪与采摘 7.1 茶树修剪 7.1.1 茶树修剪应符合NY/T 5197-2002中6.1的规定,其中茶树边缘修剪时,茶行间的间隙保持为 20cm30cm。 7.1.2 重修剪和台刈改造的茶园及时清理树冠,并使用波尔多液清洗枝干,以防治苔藓和剪口病菌感 染。 7.2 鲜叶采摘 7.2.1 茶树修剪应符合NY/T 5197-2002中6.2.1、6.2.2、6.2.4的规定,且不采病虫叶。 7.2.2 大宗绿茶提倡机械采摘,但每年不超过两次。采摘机械能源应使用清洁化能源。 8 茶叶加工要求 8.1
15、 鲜叶验收与摊放 8.1.1 鲜叶应分级采摘,分开盛装,并注明品种、产地、采摘时间及操作方式。 8.1.2 坚持按质量标准验收鲜叶,鲜叶的原料和等级可参照表1进行验收。 表1 襄阳高香茶各类各级鲜叶验收标准 茶类 鲜叶验收分级标准 特级 一级 二级 针形 单芽 芽长一致 纯芽、单芽匀齐度80% 一芽一叶初展 占70% 卷曲形 单芽 芽长1.5cm 一芽一叶初展 占70% 一芽二叶初展 占70% 扁形 单芽 芽长2.0cm 一芽一叶初展 占70% 一芽一叶初展 占20% 条形 一芽一叶初展 一芽二叶初展 一芽二叶 8.1.3 鲜叶宜摊放在竹席、竹匾等洁净的器具上,厚度不超过20cm,摊放时间根据
16、不同季节、不同原 料、不同加工茶类有所不同。 8.1.4 在鲜叶盛装,集运与贮存过程中,应注意轻放,轻压、勤翻等,以减少机械损伤,切忌重压、 日晒、雨淋、严防鲜叶升温变质,影响产品质量。 8.1.5 摊青程度:叶质发软、芽叶舒展、水分散发、清香初露,鲜叶含水量68%70%,即可按顺序付 制。 8.2 加工厂 8.2.1 加工厂的要求应符合NY/T 5198-2002中3.3.1、3.3.53.3.10的规定。 DB4206/T 142019 5 8.2.2 加工厂规划设计时需进行环境评价,环评通过后方可开工建设。 8.2.3 加工厂距离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0m以上,距离喷洒农药的农田
17、500m以上,距离交 通主干道100m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 8.3 加工设备 加工设备应符合NY/T 5198-2002中3.4的规定。 8.4 加工人员 加工人员要求应符合NY/T 5198-2002中3.5的规定。 8.5 加工工艺 8.5.1 根据鲜叶验收等级情况,按照襄阳高香茶不同产品不同茶类的质量要求,采用相应的加工工艺, 确保产品质量正常。 8.5.2 襄阳高香茶主要茶类加工工艺见附录F。 9 茶叶指标要求 9.1 感官指标 襄阳高香茶应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不添加任何香味物质或其他添 加剂。感官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襄阳高香茶感官指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206 14-2019 襄阳高香茶有机生产技术规程 14 2019 襄阳 高香茶 有机 生产技术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