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 T 1859.1-2020 公路风积沙防治技术规范 第1部分:工程勘察设计.pdf
《DB63 T 1859.1-2020 公路风积沙防治技术规范 第1部分:工程勘察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3 T 1859.1-2020 公路风积沙防治技术规范 第1部分:工程勘察设计.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3.080.99 P 66 备案号:78012-2021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859.12020 公路风积沙防治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工程勘察设计 2020 - 12 - 09 发布 2021 - 01 - 0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3/T 1859.12020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一般规定 . . 3 5 调查与勘察 . . 4 6 路线设计 . . 5 7 路基设计 . . 6 8 防沙工程设计 . . 8 DB63/T 1859.12020
2、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为DB63/T 18592020公路风积沙防治技术规范的 第1部分。DB63/T 18592020已经发 布了以下部分: 第 1 部分:工程勘察设计; 第 2 部分:工程施工技术; 第 3 部分: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公路建设管理局 青海威远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子敬、柳金福、徐安花、阿生寿、柳忠富、张发洪、吴文凯、白成延、余阳、 丁海云。 本文件由青海省
3、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DB63/T 1859.12020 1 公路风积沙防治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工程勘察设计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风积沙防治工程勘察设计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调查与勘察、路线设计、路 基设计、防沙工程设计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与改扩建二级及以上公路风积沙防治工程勘察设计,三级及以下公路、公路大中 修工程风积沙防治工程勘察设计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
4、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C2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T D31 沙漠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荒漠 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贫乏、环境荒凉的地区。 3.2 沙漠 荒漠的一部分,指沙质荒漠,其地表覆盖着大片的风成沙与沙丘。 3.3 风积沙 DB63/T 1859.12020 2 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物质,一般为细沙或粉沙,颗
5、粒集中,级配不良,粉黏粒含量少,呈松散状。 3.4 疏沙率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宽度断面的气流所搬运的沙粒量。 3.5 沙地 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的土地。 3.6 固定沙丘 沙丘表面稳定固结,不存在风蚀,植被覆盖度50 %。 3.7 半固定沙丘 又称半流动沙丘,沙丘整体基本固定或移动量不大,但局部仍处于活动状态,并在风力较大时能产 生较强的风沙流,植被覆盖度10 %50 %。 3.8 流动沙丘 沙丘完全裸露或只有稀少植被,在风作用下,沙丘流动,植被覆盖度10 %。 3.9 风沙流 含有沙粒的运动气流。 3.10 过境风沙流 在戈壁、盐碱地等地区,无沙质地表或地表沙已被盐碱等固结。这些地区的
6、风沙流,其沙源多来自 于附近的沙丘或沙地,则称此为过境风沙流或风沙流过境。 3.11 防沙工程 利用柴草、树枝、砂砾、黏土等自然材料或土工合成材料设置障碍或覆盖沙面,分别对沙体或风沙 流产生固沙、阻沙、作用的各种防护设施及其综合运用。 3.12 沙垄 沙垄又称新月形沙垄,在两组风向成锐角斜交的情况下,一翼向前延伸,另一翼相对停止,延伸的 一翼发展成为沙垄。 DB63/T 1859.12020 3 3.13 沙垅 在两种风向呈锐角斜交的情况下,沙丘移动发展形成沙梁。 3.14 植物固沙 采用植物种植,提高植被覆盖度,从而控制或固定流沙,减轻或消除沙害的设施。 3.15 化学固沙 利用化学材料,对
7、易产生沙害的沙丘或沙质建造一层能够防止风力吹扬和改良沙地性质的固结层, 以达到控制和改善沙害环境,提高沙地生产力的技术措施。 3.16 矮立式沙障固沙 用枝条、麦秸、稻草、芦苇、芨芨草、苏丹草和抗老化编织土工沙袋及土工格室等材料,在流动沙 丘上设成方格状挡风设施,直立在沙面上,露出地面的高度20 cm25 cm,以削弱风力对沙面的侵蚀。 3.17 阻沙沙障 亦称高立式沙障,其类型以孔隙度大小来区分,分为紧密型(孔隙度0 %10 %)、疏透型(孔隙度 20 %40 %)、透风型(孔隙度50 %70 %)3种。一般常用疏透型与紧密型。 3.18 土工格室 采用土工合成材料按一定距离连接,展开后呈多
8、个菱形的立体格状物。 3.19 防护带宽度 防护带外缘至路肩边缘的水平距离(与公路垂直)。包括上风侧防护带宽度、下风侧防护带宽度、 总防护带宽度。 3.20 防沙工程体系 利用不同的防沙措施在公路沙害范围内发挥不同的功效,并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一体的综合体 防沙设施。 4 一般规定 4.1 对穿越风积沙地区的新建与改扩建公路应进行专项防沙工程设计,灾害严重地区宜绕避。 4.2 防沙工程设计宜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就近取材”原则。防沙工程设计应符合 JTG B01、 JTG D20、JTG D30、JTG/T D31 中有关规定。 DB63/T 1859.12020 4 4.3 防沙工程设
9、计宜采取“固、阻、疏、导”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建立“经济、合理、有效”的防沙 工程体系。 4.4 防沙工程设计应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治沙规划相结合,应在公路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运营。 4.5 防沙工程设计应有总体布置,使路侧各种防沙措施形成完善的综合防护体系,综合防护体系的宽 度和耐久性应根据风沙活动特征、疏量、地形、防护材料性质及公路等级和使用要求等进行合理确定。 5 调查与勘察 5.1 气象调查 5.1.1 应收集公路沿线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包括气温、地温、降水、蒸发、湿度、风向、风速、动 力风向玫瑰图、起沙风矢量图等,重点收集主风向、风速、风频率、起沙风的多年观测资料。 5.1.2 应测定起
10、沙风速、沙丘移动特征(移动方向方式、速度和贯沙量、移动方向与路线走向关系), 重点调查大风和高频率起沙风的方向和季节分布。 5.2 地形地貌勘察 5.2.1 应勘察风蚀谷地、洼地、残丘地貌的形态特征及沙漠类型和分布范围。 5.2.2 应勘察风沙沙源的分布情况、风沙地貌的形成条件、沙丘、沙垄、沙堆、沙山等自然状态。 5.2.3 应勘察主风向与沙丘、沙垄移动方向及公路沿线走向的关系,路线沿线沙害类型及预期危害。 5.3 工程地质勘察 5.3.1 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地表组成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颗粒级配、矿物成份、结构特征、胶结物和含水状况、成 层性等。对
11、流沙应调查干沙层厚度、干容重、内摩阻角等; b) 地表水的分布、潜水埋藏深度及成份,潜水位以上地层的含盐量和盐份种类及分布; c) 沙丘的固定程度及路线沙害情况; d) 植物的生态特征及其覆盖度; e) 调查沿线及整个地域筑路和防沙的材料。 5.3.2 风沙的危害程度调查 风沙危害程度的判定及划分如下: a) 轻度沙害:沙丘密度小于 10 %,沙丘高度小于 1 m 的波状粗沙地; b) 中度沙害:沙丘密度 10 %50 %,沙丘高度 1 m10 m; c) 严重沙害:沙丘密度大于 50 %,沙丘高度大于 10 m。 5.3.3 钻探和取样 钻探取样分析沙土层的颗粒组成、盐类、盐份 含量、干沙层
12、厚度和沙层含水量等,按照JTG C20相 关规定执行。 5.3.4 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资料: a) 沙漠地区风沙工程地质说明; DB63/T 1859.12020 5 b) 地质调查、勘探、试验资料等; c) 路线沙害情况调查及不良工程地质评价资料。 6 路线设计 6.1 选线原则 6.1.1 应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敏感区做到兼顾环保选线、防沙和行车安全。 6.1.2 应对路线所经区域、走廊带及其沿线沙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进行深入调查,查清其对公路 的影响程度。路线选线时,应绕避风沙堆积严重地段,无法绕避时,应进行防沙工程专项设计。 6.1.
13、3 路线方向宜与主导风向平行或锐角相交。 6.2 选线方法 6.2.1 高大沙丘地段选线 在确定路线基本走向的情况下,应结合风沙地貌地形状况,选择标高较低、横断面比较开阔、坦缓 的垭口直线穿越。高大沙丘地段选线符合下列要求: a) 路线通过沙丘路地段时选择在上风侧,纵断面顺应自然地形可堤堑交替,高路堤采用流线型缓 边坡,路堑横断面边坡宜采用敞开式; b) 路线宜采用路堤形式通过,路堑长度宜小于 200 m,在地形受限地段采用隧道或明洞穿越。 6.2.2 高大复合型沙垅和复合型沙丘地段选线 高大复合型沙垅和复合型沙丘地段的选线符合下列要求: a) 线位布设应在谷地中心附近,谷地宽度较小时,宜设在
14、高大沙丘的迎风坡脚前; b) 需穿越高大沙丘背风坡时,宜以最短路线长度通过。 6.2.3 低矮沙丘地段选线 宜在沙丘相对固定且平坦地区选择高线位布设路线。 6.2.4 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段选线 宜选择固定沙丘或半固定沙丘开阔地段,减少扰动沙丘及植被区。 6.3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a) 在平曲线路段,宜选用较大半径的平曲线; b) 沙丘路段相对高差小于 20 m 时,宜采用直线的形式通过。 6.4 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符合下列规定: a) 低矮沙丘地段纵断面线宜设在平均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上; b) 低矮植被及短生植物路段,路基高度小于等于 50 cm,纵坡坡度宜以平缓为宜,竖曲线
15、宜采用 大半径; c) 凹形竖曲线段应设集中排水设施。 DB63/T 1859.12020 6 6.5 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符合下列规定: a) 一般路基边坡采用 1:2 以上的缓坡; b) 挖方及半填半挖断面路线走向与主导风向平行或锐角相交时,宜设大于等于 5 m 的积沙台,且 宜选用假路堤形式; c) 高速和一级公路采用分离式路基时,坡脚间距宜大于 25 m。 6.6 标志标线和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 标志标线和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符合下列要求: a) 标志、标线宜做防风沙及风蚀设计; b) 护栏宜采用通透式。 7 路基设计 7.1 纯风积沙填筑路基时,可采取铺设土工布等固沙措施。 7.2 路
16、基取土和弃土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a) 路基取土和弃土设计应保护路基两侧地表原有植被和地表硬壳,不得随意开挖取沙和弃沙。有 植被的沙地应集中取土或弃土;裸露的沙地,可利用沙丘、沙垄作取土场,沙窝、洼地作弃土 场;平沙地路段不宜取土,应加以保护,取、弃土场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b) 路基取土宜取自挖方断面,或取自主风向上风侧的沙丘、沙垄。当纵向调运较远、采用路侧取 土时,取土坑应设在背风侧坡脚 5m 以外; c) 弃土应置于主风向背风一侧的低洼处,距离路堑坡顶大于等于 10m。 7.3 风积沙地区公路路基断面型式宜根据表 1 设计。 表1 风积沙地区公路路基断面型式 沙丘类型 公路等级 风向与路基
17、夹角() 路基型式 边坡率 积沙带宽度 (推荐值) m 路堤填高 路堑挖深 流动 一级公路 高速公路 30 h0.5 1:5.5 0.5h2.0 1:4.0 h2.0 1:3.0 30 h0.5 1:6.0 0.5h2.0 1:4.5 h2.0 1:3.5 30 h2.0 1:7.0 2.03.0 2.0h5.0 1:3.01:7.0 4.06.0 h5.0 1:3.0 3.04.0 30 h2.0 1:8.0 2.53.5 2.0h5.0 1:3.01:8.0 4.56.5 h5.0 1:3.0 3.54.5 DB63/T 1859.12020 7 表 1 风积沙地区公路路基断面型式(续)
18、沙丘类型 公路等级 风向与路基 夹角() 路基型式 边坡率 积沙带宽度 (推荐值) m 路堤填高 路堑挖深 流动 二级公路 30 h0.5 1:4.5 0.5h2.0 1:3.5 h2.0 1:2.5 30 h0.5 1:5.0 0.5h2.0 1:4.0 h2.0 1:3.0 30 h2.0 1:5.0 1.52.5 2.0h5.0 1:3.01:5.0 3.54.5 h5.0 1:3.0 2.53.5 30 h2.0 1:5.5 2.03.0 2.0h5.0 1:3.01:5.5 4.05.0 h5.0 1:3.0 3.04.0 半固定 一级公路 高速公路 30 h0.5 1:4.5 0.
19、5h2.0 1:3.5 h2.0 1:2.5 30 h0.5 1:5.5 0.5h5.0 1:4.0 h2.0 1:3.0 30 h2.0 1:6.0 1.52.5 2.0h5.0 1:3.01:6.0 3.55.5 h5.0 1:3.0 2.53.5 30 h2.0 1:7.0 2.03.0 2.0h5.0 1:3.01:7.0 4.06.0 h5.0 1:3.0 3.04.0 半固定 二级公路 30 h0.5 1:4.0 0.5h2.0 1:3.0 h2.0 1:2.0 30 h0.5 1:4.5 0.5h2.0 1:3.5 h2.0 1:3.0 30 h2.0 1:4.5 1.02.0
20、2.0h5.0 1:3.01:4.5 3.04.0 h5.0 1:3.0 2.03.0 30 h2.0 1:5.0 1.52.5 2.0h5.0 1:2.51:5.0 3.54.5 h5.0 1:2.5 2.53.5 DB63/T 1859.12020 8 表 1 风积沙地区公路路基断面型式(续) 沙丘类型 公路等级 风向与路基 夹角() 路基型式 边坡率 积沙带宽度 (推荐值) m 路堤填高 路堑挖深 固定 一级公路 高速公路 30 h0.5 1:4.0 0.5h2.0 1:3.5 h2.0 1:3.0 30 h0.5 1:5.0 0.5h2.0 1:4.0 h2.0 1:3.0 30 h2
21、.0 1:5.5 1.02.0 2.0h5.0 1:2.51:5.5 3.05.0 h5.0 1:2.5 2.03.0 30 h2.0 1:6.0 1.52.5 2.0h5.0 1:3.01:6.0 3.55.5 h5.0 1:3.0 2.53.5 固定 二级公路 高速公路 30 h0.5 1:3.5 0.5h2.0 1:2.5 h2.0 1:2.0 30 h0.5 1:4.0 0.5h2.0 1:3.0 h2.0 1:2.5 30 h2.0 1:4.0 0.51.5 2.0h5.0 1:2.51:4.0 2.53.5 h5.0 1:2.5 1.52.5 30 h2.0 1:4.5 1.02.
22、0 2.0h5.0 1:2.51:4.5 3.04.0 h5.0 1:2.5 2.03.0 8 防沙工程设计 8.1 防沙工程体系设计 8.1.1 在风沙流较严重的地区,应在路基两侧建立完善的防沙体系,包括整平带、防护带和保护带。 在丘间地地下水水位较高或有引水灌溉条件的地方,宜采用植物固沙,营造防沙林带。 8.1.2 路线走向与主风向夹角大于 60,在单一风向地区宜设防护带,主风向一侧可设置两道及以上 高立式沙障阻沙,两道沙障之间的距离宜为外侧一道沙障有效高度的 10 倍15 倍,同时固沙带的宽度 宜为 15 m20 m。 8.1.3 路线走向与主风向夹角大于 60,在多风向地区或单一风向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3 1859.1-2020 公路风积沙防治技术规范 第1部分:工程勘察设计 1859.1 2020 公路 风积沙 防治 技术规范 部分 工程 勘察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