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 T 2283-2021 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导则.pdf
《DB44 T 2283-2021 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4 T 2283-2021 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导则.pdf(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93.160 CCS P 55 44 广东 省 地方 标准 DB44/T 2283 2021 水利工程生态 设计导则 2021 - 03 - 06 发布 2021 - 06 - 06 实施 广东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T 2283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3 5 前期调查 . 3 6 工程总体布局 . 3 7 工程任务和规模 . 3 8 工程布置与主要建筑物 . 4 9 工程施工组织 . 7 10 工程管理 . 7 11 已建工程改造 . 8 附录 A(规
2、范性) 工程总体布局与各类环境敏感目标的区位关系 . 9 附录 B(资料性) 各类工程生态任务划分 . 10 附录 C(资料性) 主要江河重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目标 . 11 附录 D(规范性) 生态流量确定方法 . 13 附录 E(资料性) 主要江河洄游鱼类 . 16 附录 F(规范性) 堤上设施适宜性规定 . 17 附录 G(资料性) 已建工程生态改造主要内容 . 20 DB44/T 2283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
3、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 广东省水利厅 提出,并组织实施 。 本文件由 广东省水利厅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广东省水利水电技术中心、广东水利 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深圳市水务规划设 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科禹水利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涂金良、陈俊昂、李彬、郑悦华、刘海洋、陈国轩、陈映、黄显东、袁以美、 刘霞、朱军、秦茂洁、叶合欣、黄东、任启伟、刘立霞、 刘晓平、杨飞、成洁、户朝旺、王英丽。 DB44/T 2283 2021 III 引 言 广东省境内水系发达,修建有大量的水利
4、工程用于防洪(潮)、治涝、供水、灌溉、航运、发电等。 众多的水利工程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存在河道渠化、河道涵化、河道断 流、岸边带生境破坏、鱼类通道阻隔、水土流失等现象,对河湖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贯穿到水利工程设计全过 程中,减少水利工程对自然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维护河湖健康,结合广东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水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地方特点,规范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技术要求,特制定本 文件。 DB44/T 2283 2021 1 水利 工程生态设计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了水利工程 设计 总则
5、、前期调查、工程总体布局、工程任务和规模、工程布置与主要建 筑物、工程施工 组织、 工程管理 以及 已建工程改造 的生态 设计要求 。 本文件 适用于广东省行政区域内河道整治工程(含堤防工程、护岸工程、清淤疏浚工程)、水库工 程、水电站工程、泵站工程、水闸工程、引调水工程、 水系 连通工程、海堤工程、 灌溉与排水 工程 、 人 工湖 等 水利工程 生态设计 ,其他 涉 水工程 设计可 参照执行。 适用范围内的水利工程各阶段设计均应执行本文件,生态设计深度参照同阶段编制规程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
6、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5173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GB/T 50159 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 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HJ 200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LY/T 2016 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 NB/T 35037 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设计规范 NB/T 35053 水电站分层 取水进水口设计规范 SL 368 再生水水质标准 SL 609 水利水电工程鱼道设计导则 SL 709 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导则 SL/Z 712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 SL 752 绿色小
7、水电评价标准 DB44/T 1661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规程 SHP/TG(所有部分) 小水电 技术导则 ( Small Hydropower Technical Guidelines Brochure)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水利工程生态设计 ecological desig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在 实现水利 工程为社会提供防洪 (潮) 、 治涝 、供水、 灌溉、 航运 、发电 等 安全保障 与 社会 服务功 能的同时, 维护 河湖生态系统 健康 , 发挥 水利工程的生态功 能,并 落实 生态 理念 的 工程设计 。
8、河湖生态系统 aquatic ecosystem DB44/T 2283 2021 2 自然生态系统中由河流、湖泊等水域及其滨 岸 地带组成的生态子系统,其水域空间和水、陆生物群 落交错带是水生等生物群落的重要生境。 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 aquatic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在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修复功能的基础上,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促使河湖生态系统恢复到较为 自然的状态,改善其生态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水文情势 hydrological regime 水文变量和水文现象等各种水文要素时空变化的态势和趋势。在生态水文学中常用流量、频率、发 生
9、时机、延续时间、流量变化过程和水位变化过程等具有生态学意义的要素表示。 生态 流量 ecological flow 为维持河流基本形态和生态功能、防止河道断流、避免河流水生态系统功能遭受无法恢复的破坏的 最小流量。 生态 水位 ecological water table 为维持 河湖 基本形态和生态功能、防止 河湖干枯 、避免 河湖 水生态系统功能遭受无法恢复的破坏的 最 低 水 位 。 水环境承载能力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 可 被继续使用并保持良好 生态系统 时,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能力。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util
10、ization ratio of water resources 流域 取 用水量占 流域 水资源总量的比率,体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 生境 habitat 生物个体、种群或 群落 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鱼类“三场 一通道 ” “ three grounds and one channel” of fish 鱼类 产卵场、庇护场 、 索饵场 以及 洄游通道 。 生态 缓冲带 ecological buffer zone 水域岸坡与 生产、建设 用地之间天然或人造的隔离生境。 生态护坡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采用植物
11、 措施或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 相 结合, 可 满足 防止 边坡受水流、 雨水 、风浪的冲刷侵蚀 , 同 时 可满足 植物生长、动物栖息、 水土交换 等 要求 而 修筑 的坡面保护设施。 鱼道 fishway 供 鱼类 溯河 通过闸、坝等建筑物 或天然障碍物 的一种人工通道, 如鱼梯等 类型。 超级 堤 super embankment DB44/T 2283 2021 3 堤底 宽度 不小于堤身 高度 10倍、堤身断面面积不小于最小稳定安全断面面积 2倍 , 具有防洪(潮)、 交通、市政、园林等功能的堤防。 4 总则 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应在确保工程安全保障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不受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妥
12、善协调 好安全保障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与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 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应根据流域生态系统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统筹考虑流域内生态系统 的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设计目标。 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应尊重自然、保护 自然,以生态保护、自然恢复为主,将生态保护红线、水资 源利用上线、水环境质量底线作为硬约束指标。 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在条件允许时,可将水利工程生态建设与风景园林工程建设两者统筹结合,但 不应将两者相混淆,不应以风景园林工程建设替代水利工程生态建设。 水利工程生态设计除应符合本文件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在工程设计全 过程中执行。 5 前期 调查 水
13、利工程生态设计前期宜对工程建设可能涉及的生态问题进行调查,包括收集和了解工程区域的 水文水资源、河湖地貌、水环境质量、生物状况、区域规划以及涉水工程建设情况等基 本内容。 调查重点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岸线保护区、鱼类“三场一通道”、野 生动物栖息地和迁移扩散通道、重要湿地、国家公园等生态敏感区,以及珍稀保护物种、古树、古建筑 和水文化遗址。 调查范围宜结合水资源分区、主体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水土保持区划和行政区划合理确定, 对资料缺乏地区和生态敏感区宜进行现场调查和监测。 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及现状生态评价可参照 SL709 的规定执行。 在前期调查基础上,识别工程建设涉
14、及的水生态问题,提出工程建设生态制约因素或生态需求。 6 工程 总体布局 应根据工程所在 流域、水系或区域特点,统筹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 况,按照工程功能定位,避让制约因素,结合生态需求合理安排生态保护与修复布局,科学选定工程总 体布局。 工程总体布局应执行主体功能区制度,遵循空间管控和生态功能保护约束,并满足规划符合性要 求。 工程总体布局应以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增强水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为原则, 实现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工程总体布局与各类环境敏感目标的区位关系应符合附录 A 的有关规定要求。 7 工程任务 和规模 工程任务 7.1.1
15、 工程任务应综合考虑防洪(潮)、治涝、供水、灌溉、航运、发电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 DB44/T 2283 2021 4 态保护与修复需求,基于工程特点和实施条件,明确工程生态任务,并统筹水文化水景观构建需求。 7.1.2 水利工程生态任务宜根据工程所处地区、工程类型确定。针对区域发展格局和工程类型,生态 任务可参考附录 B。 工程规模 7.2.1 工程规模的确定应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健康和功能持续发挥,避免过度建设。 7.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应控制在水资源利用上线和河湖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 7.2.3 确定引调水工 程、拦河工程、发电工程等工程规模时,应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水位)。生态流
16、 量(水位)应根据河湖水文特性、流域水资源特点和生态环境需求,考虑不同时间尺度量化确定。 a) 已有相关工程批复和规划依据划定生态流量的河流, 应 按照已批复的成果执行。 部分 已划定生 态流量的 主要 江河 重要控制 断面 生态 流量 详见 附录 C。 b) 未划定生态流量的, 应 根据工程类型 和 特征确定 : 1) 河道上游及支流 的 生态流量 宜 按 附录 D.1 确定; 2) 大中型水电工程 的 生态流量 宜 按 附录 D.2 确定; 3) 小 型 水电站 和小型水库工程的 生态流量 宜 按 附录 D.3 确定 。 c) 湖泊及河口感潮区河涌 宜 结合生 态环境需求合理确定生态水位
17、。 d) 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或特有水生生物栖息地,宜 进行 专题研究,适当加大生态流量。 7.2.4 水库、水电站等工程生态流量泄放设施的过流能力应满足生态流量要求。 7.2.5 拦河工程应根据工程所在河段鱼类资源及其分布、鱼类洄游习性等因素,按照 SL 609 的规定确 定过鱼设施规模。主要江河洄游鱼类详见附录 E。 7.2.6 治涝工程宜考虑坑塘、沼泽、湿地、海绵设施等的水量调蓄削减作用,综合确定排涝工程规模。 8 工程 布置与 主要 建筑物 空间 形态 8.1.1 工程布置应顺应自然,系统考虑工程平面布置、竖向布置所形成的空间形态,避免过度改 变工 程区域的自然空间。 8.1.
18、2 应维持河湖岸线、河口岸线和海洋岸线的天然状态,不应缩窄河道行洪断面、裁弯取直、侵占 水域或河口滩涂。 8.1.3 应保护河湖周边现存且与河湖连通的湿地,保护海岸带红树林,不应为便于工程布置或施工而 破坏湿地和红树林。 8.1.4 应保留河湖横断面坡、岸、滩、槽、洲、潭等多样化的自然形态,避免将河湖底部平整化。 8.1.5 河道横断面宽度应遵循宜宽则宽的原则,且河道两岸宜预留生态缓冲带。生态缓冲带宽度应结 合当地实际和各地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实施,省主要河道两侧生态缓冲带宽度各宜不少于 30 m,市主 要河道两侧生态缓冲带宽度各宜不少于 20 m,其他河道两侧生态缓冲带宽度各宜不少于 6 m。
19、 8.1.6 工程布置应合理过渡衔接,维护上下游水沙输送畅通,防止造成下游断流,避免阻隔鱼类洄游。 8.1.7 应结合现状河床地貌特征、水力条件等因素,分段确定河床纵坡,不宜全河段按同一坡比设计。 河床纵坡较陡、河床蓄水能力较差的河段,可采取增强河道滞蓄水体能力的措施,但不应以此替代或降 低生态流量。 8.1.8 当工程布置的空间形态对河湖及周边自然空间造成较大的改变和影响时,或当前河湖自然形态 已遭受改变时,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 工程界面 DB44/T 2283 2021 5 8.2.1 工程布置形成 的界面应与外界 生态 要素形成良好的联系 : a) 水陆连接界面的处理应具有连续性,避免形
20、成 生态缺失带; b) 在与生物群落的联系上应营造有利于生物群落的生存与恢复 的 生境界面 ; c) 在与人的联系上应为 公众提供 亲近水、到达滨水空间 的 便利。 8.2.2 河湖水位变动区、水库消落 带 应 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上 ,注重生态保护,布置生态护坡 护岸, 塑造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同时 减少水土流失。 8.2.3 工程建设形成的永久开挖面宜结合山体地形地质条件布置成为仿自然的界面。 8.2.4 闸坝陂头、泵站等建筑物与河道岸坡的连接界面应平顺自然,应设置过渡段。 8.2.5 河湖堤岸断面宜斜则斜,宜采用斜坡式、复合式等自然形式的生态堤岸;条件允许时,可采取 地形重塑等方式建
21、设隐形堤岸,形成自然界面。 8.2.6 除与其它工程建筑物必要的衔接段外,不应将河湖堤岸天然斜坡改造成直立式挡墙后填平斜坡。 8.2.7 不应将天然河道水系加盖涵化;对于现状已涵化的河段,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宜去盖恢复其天 然界面。 8.2.8 河湖堤防工程宜布设亲水便民设施: a) 堤防 背水坡宜设置与市政道路、村庄道路的连接设施 ; b) 堤防 迎水坡可设置亲水设施, 增强 人与水的联系 ; c) 空间条件适宜时,宜考虑工程界面的兼容性与开放性,可接纳慢行交通系统、水上交通、 滨水 公园、休闲活动 场所 等设施。 上述设施布置的适宜性应 按 附录 F 执行。 8.2.9 应 在野生动物 难以
22、攀爬 通过的 堤岸 上 设置动物通道 。 8.2.10 沟渠工程隔断 自然陆地 连接 或 分隔生态单元时, 应 预留 动物 通道,跨越沟渠的桥梁选址及结构 型式 宜结合动物 通道统筹 考虑 。 位于珍稀濒危陆生野生 动物重要的栖息地和迁移扩散路线上的沟渠工 程,应按 LY/T 2016 的规定设置 野生 动物 通道 。 8.2.11 应 隔阻 不利于河湖 生态系统 的 负面要素 与 河湖的联系 : a) 污水 应 达标处理 后方可排入河湖中 ; b) 汇入 河湖的 沟渠应 采取源头处理的方式, 削减污染物 ;条件 适宜 时,可在汇入口 前端 设置湿地 、 稳定塘 等 水体深度 净化设施 ; 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4 2283-2021 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导则 2283 2021 水利工程 生态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