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 T 2774-2020 地貌遥感调查技术要求(1比50 000).pdf
《DB23 T 2774-2020 地貌遥感调查技术要求(1比50 00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3 T 2774-2020 地貌遥感调查技术要求(1比50 000).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7.060 A 77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 23/ T 27742020 地貌遥感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 2020 - 12 - 25发布 2021 - 01 - 24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 T 2774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4.1 目的任务 . 2 4.2 基本要求 . 2 4.3 调查区范围 . 2 4.4 工作程序 . 2 5 资料收集 . 2 5.1 常规专业资料收集 . 2 5.2 地理底图 . 3 5.3 遥感数据 . 3
2、 6 野外踏勘 . 3 6.1 踏勘原则 . 3 6.2 布置踏勘路线 . 3 6.3 编写野外踏勘总结 . 3 7 设计书编制与审查 . 3 7.1 设计书编写的主要依据 . 3 7.2 设计书编制内容与要求 . 3 7.3 设计书审查 . 4 8 遥感影像图制作 . 4 8.1 数学基础 . 4 8.2 波段组合选择 . 4 8.3 影像正射校正 . 4 8.4 影像融合 . 4 8.5 遥感图像增强 . 5 8.6 影像镶嵌 . 5 8.7 图面整饰 . 5 8.8 图面注记 . 5 9 调查技术方法与要求 . 5 9.1 调查内容 . 5 9.2 地貌遥感解译 . 6 9.3 精度要求
3、 . 6 DB23/ T 27742020 II 9.4 野外验证 . 6 10 成果图件编制 . 6 10.1 地貌遥感调查图编制 . 6 10.2 遥感影像图编制 . 7 11 数据库建设 . 7 11.1 建设内容 . 7 11.2 基本要求 . 7 12 报告编制 . 7 13 资料提交 . 7 13.1 成果类 . 7 13.2 野外调查类 . 8 13.3 技术文件类 . 8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地貌遥感调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 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地貌类型分类表 . 11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野外调查验证观测记录表. 13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地貌遥感调查成果报
4、告编写要求 . 14 参考文献 . 16 DB23/ T 27742020 I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标准化 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 的规则 起草 。 本标准 由黑龙江 省自 然资源厅提出 并 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黑龙江 省自然 资源调查院 、东北 林业大学、 哈尔滨 师范大学 、 中国地质调查局牡 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少华 、初禹、李继红 、 郭令芬、李雨 柯 、丁宇雪 、姜 侠、周向 斌、 金 晶泽、 穆晶、穆明、高楠、毛龙 、杨湘奎、孙毅、 杨 汉水、 薛广垠。 DB23/ T 27742020 1 地
5、貌遥感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1:50 000地貌遥感 调查 的总则、资料收集、野外踏勘、设计书编制与审查、遥感影像 图制作、调查技术方法与要求、成果图件编制、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制、资料提交 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黑龙江省1:50 000地貌 遥感 调查 工作,其他比例尺的地质、 地貌 遥感调查工作可 参照 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968 遥感 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DZ/T 0151
6、 区域 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 1:50 000) DD 2011-03 遥感地质解译方法 指南( 1:50 000-1:250 000) DD 2013-12 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技术规程 DD 2011-01 遥感影像地图 制作技术要求( 1:50 000-1:250 000)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貌单元 geomorphic unit 描述地貌成因 形态分类 划分的单元。按规模 大小分为若干等级, 可根据不同工作目的、分类的繁 简和比例尺大小要求设定。 3.2 成因类型 original pattern 按照现今地貌形成的原因进行的地貌分类 。 包括构
7、造 地貌 、 火山地貌、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冰缘 地貌、风成地貌 、人工地貌 七类。 3.3 形态类型 morphological pattern 按照形状、 坡度 、高低 形成 不同地表 起伏 的形态 。 包括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 、 山间盆地 等。 3.4 DB23/ T 27742020 2 地貌调查点 geomorphologic site 描述地貌因素的野外调查点。包括山地、丘陵 、 平原、 河流阶地、冲洪积扇、湖泊阶地等地形地貌, 火山口、台地、泥砂质沼泽 、古河道等 微地貌。 4 总则 4.1 目的任务 地貌遥感调查的目的任务是依据遥感影像 并结合 相关地质资料 进行综合
8、解译,在初步确定 调查区内 地貌形态和 成因类型 的基础上, 开展地貌野外实地调查验证和综合研究,进一步确定调查区内的地貌形 态类型 、成因类型,调查微地貌分布特征。研究各类地貌的物质形态和形成时代,划分地貌单元,编制 1:50 000 地貌遥感调查成果图件及调查报告,为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地貌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 供地学依据。 4.2 基本要求 地貌遥感调查工作应遵循给出下列基本要求 : a) 应充分收集调查区及周边区域地质、 环境地质、地质灾害、岩土工程勘查等成果资料,初步分 析总结地貌 形态、成因类型、物质形态、 高程 、高差、起伏程度 ,在此基础上开展野外踏勘工 作,建立典型地貌的解
9、译标志 。 b) 1:50 000 比例尺 遥感地貌解译应使用空间分辨率 优于 2.5 m 的遥感影像作为主要的数据源, 同时可 采用多种空间分辨率 和光谱 分辨率的其他影像数据作为辅助解译数据源。 c) 地貌单元遥感解译 边界 误差应小于 2 mm,应勾绘出图斑面积大于 4 mm 2 的地貌单元。 d) 划分一般调查区和重点调查区。一般 地区 以搜集资料、路线调查和综合编图为主 , 调查区总体 工作精度应达到 1:50 000 比例尺的要求;对地貌 类型复杂、基础 设施 密集、地质灾害发育的 重点调查区进行重点调查和研究,精度可达 1:25 000 或更大比例尺 。 e) 野外调查宜采用空间
10、分辨率优于 2.5 m 的 正射影像图 作为工作底图,或采用 1:50 000 地形图 作为底图。 4.3 调查区范围 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目 的任务和实际工作需求确定。可按国际标准图幅、 行政区划、地质成矿 区带、 自然生态景观 区、 工程建设区 等进行部署。 4.4 工作程序 1:50 000 比例尺地貌遥感解译工作 程序为 :资料收集 、野外 踏勘、 设计 编写、遥感影像图制作 、 地貌遥感调查 、 室内初步解译、 野外调查、 室内详细解译、 成果图件编制、成果报告编写 。 5 资料收集 5.1 常规专业资料收集 包括常规的专业资料、地形图、 地质图、 地理底图和遥感 数据 等。 有条件的地
11、区可以订购资源三号、 天绘一号等立体像对影像。应包含如下内容 : DB23/ T 27742020 3 a) 专业资料有土地、地貌、地质、矿产、土地 、 水利、旅游、测绘、环境等方面综合性或专项的 调查研究报告、专著、论文及图表,野外实验和室内实验测试资料,中间性综合分析研究成果, 注意收集各专业最新资料和科研成果 ; b) 地质资料:区域地质、物化遥、水工环、生态地质等基础地质和专项调查研究的原始资料与成 果资料; c) 地形地貌资料: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地貌图等研究资料。 5.2 地理底图 地理底图是系列成果图件的地理基础。采用国家 1: 50 000 基础地理数据为基础图件,地理底图各
12、 要素(如居民地、水系、道路、铁路、地貌、等高线、行政界线等)的取舍视成图比例尺及各课 题实际 情况具体确定。 5.3 遥感数据 选取遥感数据应依据地貌 因子可解性 而定 。 依据相关的遥感技术规范要求(参见 DZ/T 0151、 DD 2011-03、DD 2013-12 的规定 ), 按照 1:50 000 比例尺关于 区域地貌遥感数据分辨率的要求,选取空间 分辨率优于 2.5 m 的国产卫星遥感数据或者满足精度要求的其他公开商业卫星数据产品。 应 选取 云、 雾 霾、冰雪覆盖少,清晰度高的 影像 数据 , 时相应 选择 春季或 秋季 。 6 野外踏勘 6.1 踏勘目的 应根据工作程度、土
13、地利用 、 交通状况, 了解主要地貌类型、物质形态特征 ,结合 遥感正射影像数 据产品建立 典型地貌解译标志, 制定踏勘工作计划 ,为确定地貌遥感调查的重点内容提供依据。 6.2 布置踏勘路线 踏勘路线的布设要求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选区布置踏勘路线应不少于 2 条,路线宜采用穿越法为 主,以典型的地貌类型为主要观测点,建立典型地貌解译标志 。 6.3 编写野外踏勘总结 包括踏勘计划,踏勘路线,填写踏勘记录卡、照片等资料,建立典型地貌解译标志, 编写野外 踏勘 工作总结。 7 设计书编制与审查 7.1 设计书编写的主要依据 设计书编制内容包括如下: a) 项目任务书(或合同 书) 、实物工作量、
14、野外踏勘总结、 设计书编写提纲 ; b) 地貌遥感影像特征 、以往工作程 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c) 有关技术标准和经费预算标准; d) 预期成果(图件、报告)。 7.2 设计书编制内容与要求 DB23/ T 27742020 4 7.2.1 主要内容 根据任务书(或合同书)要求阐明项目来源、目标任务, 预期成果。概述 调查区自然地理概况、以 往工作程度, 工作 内容 , 制定技术路线,明确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项目总体部署和 部署依据 、 工作进 度安排 和可 落实的 工作量等。 7.2.2 附图附件 应附必要的附图、附表, 资料清单以及其他综合调查图表等。 7.2.3 编写要求 设计书
15、必须做到任务明确,依据充分,工作部署合理、技术方法可行、文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所附图表清晰齐全。设计书编写提纲 应符合 附录 A。 7.3 设计书审查 设计书应由项目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设计审查与审批;通过审查的设计书,应由项目主管部门批准后 组织实施。 8 遥感影像图制作 8.1 数学基础 平面坐标系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 影像图的投影:高斯 -克吕格投影, 150 000 比例尺影像图采用 6 度分带。 8.2 波段组合选择 采用 R-红波段 、G- 绿波段、B-蓝波段进行真彩色合成。该波段组合方式能够较为真实的接近自然 色,地物层次丰富
16、、边界轮廓清晰,地物整体色调均匀, 部分接边地区存在稍微反差,能够满足该尺度 下的遥感地质特 征解译工作。波段组合方法应按照 DD 2013-12 的规定执行。 8.3 影像正射校正 8.3.1 控制点选择 为了保证影像图的正射校正 精度,要求控制点拟合中误差在 1.5 个 2 个像元;每景图像控制点个 数 1316 点,且分布均匀,八象限都有控制点 。图像 重采样方法选择 双线性内插 法或三次卷积内插法。 影像图制作 应按照 GB/T 15968 的规定 执行 。 8.3.2 数字高程模型选择 以 1:50 000 的 DEM 或 3A 级 ASTER 遥感数据 、国产立体像对数据 生成的
17、DEM 为基准,在 1:50 000 地形图或现有更大 比例尺影像上选取控制点进行 正射校正 。 8.3.3 控制点误差要求 控制点误差 要求 应按照 GB/T 15968 的规定执行 。 8.4 影像融合 DB23/ T 27742020 5 常用的数据融合方法有 Pansharping、 Gram-Schmidt、主成分分析法融合等。针对采用的具体遥感 影像选取合适的 融合方法,融合后影像目视解译效果好,色调均匀、反差适中、清晰、不变色,纹理清 晰,特征明显,能够满足 对调查目标目视解译要求。 8.5 遥感图像增强 针对中 高空间分辨率 数据波谱特点,进行地貌 解译时 应尽量选择 真彩色波
18、段合成。该波段组合方式 下地物层次丰富、边界轮廓清晰。在地貌 情况复杂,可解译程度低的区段, 对影像 进行 亮度 拉伸、比值 增强、 滤波 、主成分分析、彩色空间变换等信息增加处理,提高可 解译程度。 8.6 影像镶嵌 影像镶嵌具体要求如下: a) 在相邻图像重叠区内选择同名点作为镶嵌控制点,两景同名地物严格对准,拟合中误差在 1 个像元左右。 b) 镶嵌图像间进行亮度匹配,以降低灰度差异。镶嵌拼接线的选择无论是采用交互法还是自动选 择,均需是一条折线或曲线。 c) 在拼接点两旁需选用“加权平均值方法”进行灰度圆滑。 8.7 图面整饰 图廓整饰内容包括:内图廓、外图廓、坐标注记。 内图廓线是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3 2774-2020 地貌遥感调查技术要求1比50 000 2774 2020 地貌 遥感 调查 技术 要求 50 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