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1809.5-2011 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规范 第5部分:发电机及变配电装置.pdf
《DB37 T 1809.5-2011 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规范 第5部分:发电机及变配电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1809.5-2011 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规范 第5部分:发电机及变配电装置.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100 K 52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1809.52011 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规范 第 5 部分:发电机及变配电装置 Safety code for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thermal power plant Part5: Generator and electric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equipmen 2011 - 01 - 25 发布 2011 - 03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1809.5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
2、/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37/T 1809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规范分为八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 2 部分:燃料存储、制备与输送; 第 3 部分:锅炉; 第 4 部分:汽轮机; 第 5 部分:发电机及变配电装置; 第 6 部分:化学水处理与化学监督; 第 7 部分:热工控制及自动化; 第 8 部分:除尘除灰与脱硫。 本部分为DB37/T 1809的第5部分。 本部分由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华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兖煤菏泽能化有限公司赵楼综合利用电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铭新、潘清波、秦兴中、马刚、赵建飞。 DB37/T 1809.520
3、11 1 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规范 第 5 部分:发电机及变配电 装置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300MW及以下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发电机组及变配电装置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要 求。 本部分适用于山东省境内300MW及以下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发电机组及变配电装置的安全生产 工作。其他同类燃煤、燃气、燃油、余热余压利用等的发电、供热企业的发电机组及变配电装置的安全 生产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094.11 电力
4、变压器 第11部分:干式变压器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6451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 7674 SF6封闭式组合电器 GB/T 8905 SF6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 GB 19517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 50055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7 防雷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4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5、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29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5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5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DL/T 381 电子设备防雷技术导则 DL/T 572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T 573 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 DL/T 587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DL/T 593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
6、技术要求 DB37/T 1809.52011 2 DL/T 595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气体监督导则 DL/T 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621 交流电气装置接地 DL/T 941 运行中变压器用六氟化硫质量标准 DL/T 995 继电保护和电网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DL/T 1049 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监督规程 DL/T 1123 火力发电企业生产安全设施配置 DL 5027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SD 240 电力系统部分设备统一编号准则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15号令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18
7、09.1-2011界定的以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一次设备、一次回路 发电厂和变配电所中直接与生产和输配电能有关的设备称为一次设备,一次设备总称为一次回路, 是受二次回路控制、监测、测量、保护和自动调节的电气设备总称。 3.2 二次设备、二次回路 对一次设备进行监视、测量、操纵、控制和起保护作用的辅助设备,称为二次设备。二次设备总称 为二次回路。 3.3 开关柜 以开关设备为主,所有电气设备按要求布置在金属柜内的配电装置。 3.4 外壳 保护设备免受某些外部影响,并防止人员和外物从任何方向直接触及设备的部件。 3.5 触头 两个或两个以上导体,当其接通时可建立起电路的连续性,且
8、其相对运动可分、合电路,在用铰链 或滑动接触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电路的连续性。 3.6 辅助回路 包含除开关主回路和控制回路以外的导电回路。 注:某些辅助回路用于完成附加功能,如信号,联锁等。因此,这些回路也可以是其他开关的一部分。 DB37/T 1809.52011 3 3.7 控制回路 包含控制开关合、分操作回路中的所有导电部分。 3.8 防护等级 外壳提供的防止接近危险部件、防止固体外物的进入和/或防止水的浸入,并用标准的试验方法验 证的防护程度。外壳防护等级按GB 4208的规定执行。 3.9 额定值 一般由制造厂对元件、装置或设备规定的工作条件所指定的量值。 3.10 携带式接地装置
9、由线夹、软铜线、接地极组成的轻便简易接地装置,可携带到现场做临时短接用。 3.11 绝缘挡板 由绝缘材料制成,一般用来限制工作区间,防止操作人员碰触带电部分。 3.12 变压器 借助于电磁感应,以相同的频率,在两个或更多的绕组之间变换交流电压和电流的一种静止的电器。 通常各绕组的电压和电流值并不相同。 3.13 干式变压器 铁心和线圈不浸在绝缘液体中的变压器。 3.14 厂用变压器 供给发电厂自用电力的变压器。 3.15 中性点 对称系统中正常处于零电位的点。 对星形联结或曲折形联结的多相系统而言,中性点系指公共点。 3.16 互感器 用以传递信息供给测量仪器、仪表和保护、控制装置的变换器。
10、3.17 DB37/T 1809.52011 4 电流互感器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其二次电流与一次电流实质上成正比,而其相位差在联结方法正确时接近零的 互感器。 3.18 电压互感器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其二次电压与一次电压实质上成正比,而其相位差在联结方法正确时接近零的 互感器。 3.19 高压带电显示装置 是一种将高压带电体的带电与否的信号,传递到发光或音响元件上,用以显示带电体带电状况的装 置。其装置包括传感器和显示器两部分。 3.20 励磁系统 向发电机提供可调节的励磁电流以建立磁场的设备组合。 3.21 灭磁系统 使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电源迅速断开,并使励磁绕组所储存的磁场能量迅速消灭掉的系
11、统。 4 人员资格和技能要求 4.1 管理人员 4.1.1 电气专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 DB37/T 1809.1-2011 第 4.6.2 条规定的资质能力。 4.1.2 技能要求: a) 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熟悉安全规程、事故调查规程,熟悉涉及电气专业的有关类 标准、规范、规程与规章制度; b) 熟悉电气设备与系统的工艺流程、结构原理、技术规范、设备性能、检修工艺、质量标准,以 及全厂生产系统概况等; c) 熟悉电气专业技术知识,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能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导; d) 具有组织协调、学习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4.2 作业人员 4.2.1 进网作业电工
12、及作业范围 按照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15号令,进网作业电工是在用户的受电装置或者送电装置上,从事电气 安装、试验、检修、运行、试验等作业的人员。进网作业电工应当按照规定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并 注册。其中: 1) 特种类电工进网作业:指在受电装置或者送电装置上从事电气试验、二次安装调试、电缆作业 等特种作业。从事特种类电工进网作业的岗位人员应取得特种类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 2) 高压类电工进网作业:指可以从事所有电压等级电气安装检修、运行等作业。从事高压类电工 DB37/T 1809.52011 5 进网作业的岗位人员应取得高压类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 3) 低压类电工进网作业:从事 0.4kV
13、 以下电压等级电气安装、检修、运行等低压作业。从事低压 类电工进网作业的岗位人员应取得低压类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 4.2.2 发电机及变配电运行(检修)岗位人员,应经安全技术培训,并具备如下技能: a) 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网调度规程; b) 熟悉电气一次主接线图、二次回路图; c) 熟悉常用电测仪表的型号、规格、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d) 掌握电力生产和应用电工基本知识; e) 熟悉发电机、变配电设备的型号参数、工作原理、运行(检修)规程; f) 能够识别本岗位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相关预防控制措施; g) 熟悉本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h) 熟练掌握本岗位相关的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
14、方案; i) 掌握触电急救法,能进行现场应急救护,能正确使用消防器材。 5 规章制度 5.1 技术档案 电气专业应建立下列安全技术档案(不限于此): 发电机及变配电装置制造厂家图纸等随机技术文件,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设备合格证、质量 证明书等; 电气图纸,包括一次系统图、二次接线图等; 继电保护定值清单、电气预防性试验报告; 发电机及变配电装置试验档案,包括投产前的安装调试试验、大小修后的试验、预防性试验。 5.2 制度和规程 除执行DB37/T 1809.1-2011第4.5条规定外,电气专业应建立并执行下列制度和规程(不限于此): 电气工作票实施细则; 电气操作票实施细则; 岗位责任制度;
15、 交接班制度; 巡回检查制度; 设备定期试验、切换制度; 危险点分析与预控管理制度; 安全工器具管理制度;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监督管理制度; 防止电气误操作管理制度; 电气运行规程; 电气检修规程; 电气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6 系统总体要求 DB37/T 1809.52011 6 6.1 发电厂与电力系统连接的主变压器,若不受运输或制造条件的制约,应采用三相变压器。 6.2 容量为 60MW 及以下机组的发电厂中,接在发电机电压母线上的主变压器台数不应少于 2 台,其 总容量应按下列条件计算,并应考虑逐年负荷的发展: 发电机电压母线上的负荷为最小时,能将剩余功率送入电力系
16、统; 发电机电压母线上的最大一台发电机停机或因供热机组热负荷变动而需限制本厂出力时,应能 从电力系统受电,满足发电机电压母线上的最大负荷。 6.3 容量为 200MW 及以上的发电机与主变压器为单元连接时,该变压器的容量可按发电机的最大连续 输出容量扣除一台工作变的计算负荷和变压器绕组的温升在标准环境温度或冷却温度下不超过 65的 条件进行选择。 6.4 最小机组容量为 100MW 及以上的发电厂,出线电压不应超过两种。 6.5 容量为 200MW 及以上的机组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组的单元接线。 6.6 最大机组容量为 125MW 及以下的发电厂,当有两种升高电压向用户
17、供电或与电力系统连接时,宜 采用三绕组变压器,但每个绕组的通过功率应达到该变压器额定容量的 15%以上。连接两种升高电压的 三绕组变压器不宜超过 2 台。若两种升高电压均系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选用自 耦变压器,但主要潮流方向应为低压和中压向高压送电。 6.7 容量为 200MW 及以上的机组不宜采用三绕组变压器,如高压和中压间需要联系时,可在发电厂设 置联络变压器。 6.8 容量为 60MW 及以下机组的发电机电压,按下列要求选择: 当有发电机电压直配线时,应根据地区网络的需要,采用 6.3kV 或 10.5kV; 发电机与主变压器成单元连接,且有厂用分支线引出时,宜采用
18、6.3kV。 6.9 接入电力系统的发电厂,如机组容量相对较小,与电力系统不相配合,当技术经济合理时,可将 2 台发电机与 1 台变压器(双绕组变压器或分裂绕组变压器)作扩大单元连接,也可将 2 组发电机双绕组 变压器组共用 1 台高压侧断路器作扩大单元连接。 6.10 发电机电压母线可采用双母线或双母线分段的接线方式。为了限制短路电流,可在母线分段回路 中安装电抗器。如不满足要求,可在发电机或主变压器回路中装设分裂电抗器,也可在直配线上安装电 抗器。 6.11 母线分段电抗器的额定电流,应按母线上因事故切除最大一台发电机时可能通过电抗器的电流进 行选择。当无确切的负荷资料时,也可为该发电机额
19、定电流的 50%80%。 6.12 容量为 125MW 及以下的发电机与双绕组变压器为单元连接时,在发电机与变压器之间不宜装设 断路器;发电机与三绕组变压器或自耦变压器为单元连接时,在发电机与变压器之间宜装设断路器和隔 离开关,厂用分支线应接在变压器与该断路器之间。 6.13 对于设有主控制室的发电厂,当机组台数为 3 台及以上,且总容量为 l00MW 及以上,宜装设 2 组蓄电池。其他情况下可装设 1 组蓄电池。容量为 110MW125MW 的机组,当采用单元控制室的控制方 式时,每台机组可装设 1 组蓄电池。容量为 200MW 的机组,且其升高电压为 220kV 及以下时,每台机组 可装设
20、 2 组蓄电池,其中 1 组对控制负荷供电,另 1 组对动力负荷和直流事故照明负荷供电,也可只装 设 1 组蓄电池合并供电。容量为 300MW 的机组,每台机组宜装设 3 组蓄电池。 6.14 容量为 200MW300MW 的发电机与双绕组变压器为单元连接时,在发电机与变压器之间不应装设 断路器、负荷开关或隔离开关,但应有可拆连接点。 6.15 容量为 200MW 及以上发电机的引出线和厂用分支线、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回路,应采用全连式 分相封闭母线。 6.16 3kV 及以上电压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和线路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保护配则和性能指标, 应按 GB/T 14285 执行。 6.1
21、7 发电机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可采用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或高电阻接地的方式。 DB37/T 1809.52011 7 6.18 每台电气设备应按照本单位规定进行双重编号(名称和编号),并将编号标明在设备外壳明显 处。编号规则应符合 SD 240 规定。 6.19 发电厂电气设备防火设计应符合 GB 50229、DL 5027 的规定;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 应符合 GB 50058 的规定,施工及验收应符合 GB 50257 的规定。 6.20 电气系统生产现场安全设施的配置应符合 DL/T 1123 的规定。 6.21 电气设备的防护等级应符合 GB 4208 的规定。 6.22 通用用电
22、设备配电设计, 应符合 GB 50055 规定; 交流额定电压 1 200V 以下、 直流额定电压 1 500V 以下的各类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应符合 GB 19517 的规定。 6.23 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的绝缘屏蔽、金属屏蔽、屏蔽缆线接地,应符合 GB 50168、GB 50217、DL/T 5182、 DL/T 5190.5 规定要求。 6.24 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的设计、选择、敷设、施工及验收,应符合 GB 50168、GB 50217、DL/T 5182、 DL/T 5190.5 的规定。 7 系统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7.1 发电机 7.1.1 每台发电机和励磁装置(包括励磁机
23、及各种整流励磁装置),均应有制造厂的定额铭牌。 7.1.2 每台发电机都应有必要的运行备品和技术资料。 7.1.3 发电机所有的水、气、油管路均应按规定着色。 7.1.4 发电机应按照各有关规程的规定装设必要的电气保护、各种联锁装置和监视测量仪表,并在仪 表上用红线标识出正常运行上下限。 7.1.5 主控制室与主机室值班人员分开的发电厂,每台发电机组均应装设联系信号装置。联系信号装 置应有声、光和必要的文字标志,并至少能传送下列信号: 1)主控制室传送给主机室的信号,包括:“注意”、“发电机已并列”、“发电机已解列”、“增 加负荷”、“减低负荷”、“接电话”、“更改命令”、“停机”; 2)主机
24、室传送给主控制室的信号,包括:“注意”、“机器危险”、“可并列”、“减负荷”、 “更改命令”、“汽机调整”; 3)“机器危险”的信号按钮,应备有防止被偶然接触而误送信号的装置(可在按钮上加罩)。 7.1.6 在同一整流子或滑环上,尤其是在同一极性上,应采用同一牌号的电刷。电刷在刷握内应能够 上下自由活动,一般间隙为 0.1mm0.2mm。 7.1.7 发电机都应装有强行励磁装置和自动调整励磁装置。正常运行、停机、起动时上述装置应投入 使用。 7.1.8 发电机应装有自动灭磁装置(除无刷励磁系统外),并应在转子线圈绝缘所允许的过电压条件下 尽快灭磁。 7.1.9 发电机冷却通风系统不应有短路。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1809.5-2011 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规范 第5部分:发电机及变配电装置 1809.5 2011 资源 综合利用 火力发电厂 安全生产 规范 部分 发电机 配电装置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485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