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1809.7-2011 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规范 第7部分:热工控制及自动化.pdf
《DB37 T 1809.7-2011 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规范 第7部分:热工控制及自动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1809.7-2011 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规范 第7部分:热工控制及自动化.pdf(3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100 K5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1809.72011 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规范 第 7 部分:热工控制及自动化 2011 - 01 - 25 发布 2011 - 03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1809.72011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人员资格和技能要求 .5 4.1 管理人员 . 5 4.2 作业人员 . 6 5 规章制度 . 6 5.1 技术档案 . 6 5.2 制度和规程 . 6 6 系统要求 . 7 6.1 热工控制系统总
2、体要求 . 7 6.2 数据采集系统(DAS) . 10 6.3 模拟量控制系统(MCS) . 11 6.4 热工保护系统 . 15 6.5 顺序控制系统(SCS) . 18 6.6 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 . 19 6.7 高低压旁路控制系统(BPC) . 20 6.8 给水泵汽轮机控制系统(MEH) . 20 6.9 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PLC) . 20 7 系统设备及环境要求 . 21 7.1 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 . 22 7.2 就地检测和控制仪表 . 24 7.3 控制盘(台、箱、柜) . 25 7.4 电线和电缆 . 26 7.5 管路 . 26 7.6 接地 . 27
3、7.7 热工自动化试验室要求 . 27 8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其控制 . 27 9 技术监督 . 28 9.1 监督范围 . 29 9.2 运行监督 . 29 9.3 检修监督 . 30 9.4 量值传递 . 30 DB37/T 1809.72011 II 10 事故预防与应急措施 . 30 10.1 防止分散系统失灵 . 30 10.2 防止热工保护系统误动和拒动 . 31 10.3 防爆与防火 . 31 10.4 防冻 . 32 10.5 防腐 . 32 表 1 热工控制及自动化系统常见危险因素来源、危害程度和主要的预控措施 . 28 表 2 热工控制及自动化系统常见有害因素来源、危害程度
4、和主要的预控措施 . 28 DB37/T 1809.72011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37/T 1809-2011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安全生产规范分为八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 2 部分:燃料存储、制备与输送; 第 3 部分:锅炉; 第 4 部分:汽轮机; 第 5 部分:发电机及变配电装置; 第 6 部分:化学水处理与化学监督; 第 7 部分:热工控制及自动化; 第 8 部分:除尘除灰与脱硫。 本部分为DB37/T 1809的第7部分。 本部分由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华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兖煤菏泽赵楼综合利用电厂。 本
5、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洪涤、潘清波、张兆华、楚德全、古峰。 DB37/T 1809.72011 1 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规范 第 7 部分:热工控制及自动 化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下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的热工控制及自动化的安全生产基本 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山东省境内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下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的热工控制及自动化安全 生产标准化工作。其他同类燃煤、燃气、燃油、余热余压利用等的发电、供热企业的热工控制及自动化 的安全生产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
6、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14050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T 15969.1 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部分:通用信息 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DL/T 435 电站煤粉锅炉膛防爆规程 DL/T 589 火力发电厂燃煤锅炉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条件 DL/T 592 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泵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条件 DL/T 65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DL/T 657 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DL/T 659
7、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DL/T 701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 DL/T 77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DL 1056 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 DL 5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热工自动化部分 DL/T 5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试验室设计标准 DL/T 5175 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DL/T 5182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 DL/T 5190.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第5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DL/T 5226 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DL/T
8、5227 火力发电厂辅助系统(车间)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 DL/T 5428 火力发电厂热工保护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1809.72011 2 DB37/T 1809.1-2011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工自动化 采用检测与控制系统对火力发电厂的热力生产过程进行生产作业,以代替人工直接操作的措施。 3.2 监测仪表 专供采集和测量信号的仪表。根据功能划分可以是变送器、传感器或自身兼有检出元件和显示装置 的仪表。 3.3 检出元件 直接响应被测变量,并将它转换成适于测量的形式的元件或器件。输入变量和检出元件输出信号之 间的关系是固有的,不受外界
9、影响而改变,也称检出器,有时亦称敏感元件。 3.4 传感器 感受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将其转换成同种或别种性质的输出量的仪表。按其物理现象的性质的不 同,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位移、角度、速度、加速度传感器,重量、力、力矩传感器,物性传感器。 3.5 变送器 输出标准信号的传感器。如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流量变送器、液位变送器、物 位变送器、位置变送器、转速变送器、电流变送器、频率变送器等。 3.6 执行机构 将控制信号变为相应运动的机构。根据运动方向有角行程和直行程两种,根据驱动的动力又可分为 电动和气动执行机构两种。 3.7 调节机构 由执行机构驱动直接改变操纵变量的机构,如控
10、制阀、风门挡板等。 3.8 控制阀 由控制信号通过执行机构调整管道中流体通路的口径,以改变流量的调节机构,也称调节阀。 3.9 输入/输出 3.9.1 DB37/T 1809.72011 3 数字量输入 不连续的数字量的输入,也称开关量输入(on-off input) 3.9.2 模拟量输入 连续变化的物理量输入。 3.9.3 数字量输出 不连续的数字量的输出,也称开关量输出(on-off output) 3.9.4 模拟量输出 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的输出。 3.9.5 脉冲量输入 不连续的触发信号量的输入。 3.9.6 脉冲量输出 不连续的触发信号量的输出。 3.10 热工检测参数 温度、压力、
11、流量、转速、振动、火焰、氧量、煤量等检测量。 3.11 分散控制系统(DCS) 采用计算机、通信和屏幕显示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控制和保护等功能,利用通信技 术实现数据共享的多计算机监控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功能分散,操作显示集中,数据共享,可靠性高。 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是硬件布置上的分散。 3.12 数据采集系统(DAS) 采用数字计算机系统对工艺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记录、 显示和报警,对机组的运行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提出运行指导的监视系统。 3.13 模拟量控制系统(MCS) 实现锅炉、汽轮机及辅助系统参数自动控制的总称。常包含参数自动控制及偏差
12、报警功能,对前者 其输出量为输入量的连续函数。 DB37/T 1809.72011 4 3.14 协调控制系统(CCS) 将锅炉、汽轮发电机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控制,通过控制回路协调锅炉与汽轮机组在自动状态的 工作,给锅炉、汽轮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以适应负荷变化的需要,尽最大可能发挥机组调频、 调峰的能力,它直接作用的执行级是锅炉燃烧控制系统和汽轮机控制系统。 3.15 自动发电控制(AGC) 根据电网负荷指令控制发电功率的自动控制。 3.16 顺序控制系统(SCS) 对机组的某一工艺系统或主要辅机按一定规律(输入信号条件顺序、动作顺序或时间顺序)进行控 制的控制系统。 3.17 炉膛安全
13、监控系统(FSSS) 对锅炉点火、燃烧器和油枪进行程序自动控制,防止锅炉炉膛由于燃烧熄火、过压等原因引起炉膛 爆炸(外爆或内爆)而采取的监视和控制措施的自动系统。FSSS包括燃烧器控制系统(Burner Control System,简称BCS)和炉膛安全系统(Furna ce Safety System,简称FSS)。 3.18 总燃料跳闸(MFT) 由人工操作或保护信号自动动作,快速切除进入锅炉炉膛的所有燃料而采取的控制措施。 3.19 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 按电气原理设计的敏感元件、数字电路(计算机),按液压原理设计的放大元件及液压伺服机构构 成的汽轮机控制系统。 3.20 超速保
14、护控制(OPC) 一种抑制超速的控制功能。有采用加速度限制方法实现的,也有采用双位控制方式实现的。 ,例如 汽轮机转速达到额定转速的 103%时,自动关闭调节汽门,当转速恢复正常时再开启调节汽门,如此反 复,直至正常转速控制回路可以维持额定转速,或者两种方法同时采用。 3.21 旁路控制系统 (BPC) 蒸汽压力锅炉和汽轮机旁路的自动投入及蒸汽压力、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总称。 3.22 给水泵汽轮机电液控制系统 (MEH) DB37/T 1809.72011 5 用微型机(计算机)及液压伺服机构实现给水泵汽轮机自动控制各项功能的控制系统。 注:实际上也是数字电液控制系统,但为了与大汽轮机的DEH
15、相区别,习惯上称为MEH。 3.23 功能组级控制 把工艺上互相联系并具有连续不断的顺控特征的设备作为一个整体的控制,如锅炉通风控制。 3.24 子功能组级控制 把某一辅机及其附属设备或某一局部工艺系统看作一个整体的控制,如送风机、引风机、给水泵的 控制、高压加热器旁路控制。 3.25 汽轮机安全监视仪表(TSI) 监视汽轮机运行状态(转速、振动、膨胀、位移等机械参数)的仪表。 3.26 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ETS) 在汽轮机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时能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并在异常情况继续发展到可能危及设 备时,能采取断然措施,停止汽轮机运行的保护系统。 3.27 联锁 有两种含义: a) 在相
16、互关联设备间的生产流程中(如输煤系统、锅炉的燃烧系统),当某一设备故障时,为保证 安全运行按先后次序安全停止故障设备前或后的自动操作; b) 为防止超出极限状况或不适当的操作程序,因而危及设备安全,采取关停设备中造成故障的有 关设备或防止进人不恰当的操作程序关设备或防止进入不恰当的操作程序,以避免危险工况的 联动操作,如高压加热器切旁路。 3.28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 (PLC) 一种用于工业环境的数字式操作电子系统。这种系统用可编程的存储器作面向用户指令的内部寄存 器,完成规定的功能,如逻辑、顺序、定时、计数、运算等,通过数字或模拟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 类型的机械或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
17、及其相关外围设备的设计,使它能够非常方便地集成到工业控制系 统中,并能很容易达到所期望的功能。 4 人员资格和技能要求 4.1 管理人员 4.1.1 热工专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 DB37/T 1809.1- 2011 第 4.6.2 条规定的资质技能。 4.1.2 技能要求: DB37/T 1809.72011 6 a) 熟悉有关安全生产、环保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事故调查规程, 熟悉有关热工控制及自动化的标准、规范、规程与规章制度; b) 熟悉热工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的工艺流程、设备结构原理、性能参数、运行操作、检修工艺及全 厂生产系统概况等; c) 具备热工控制及
18、自动化专业技术知识,对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能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 d) 具有组织协调、学习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等能力。 4.2 作业人员 4.2.1 热工控制检定人员和在高低压电气设备上工作的检修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 作业培训后持证上岗。 4.2.2 作业人员应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具备必要热工控制及自动化专业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 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热工控制人 员,不得上岗作业。 5 规章制度 5.1 技术档案 热工控制及自动化专业应建立下列技术资料: 热工控制及自动化设备清册台帐; 设备检修台帐; 主辅机保护与
19、报警定值清册; 模拟量控制系统整定试验与参数设置记录; 管路及仪表图(Pipe &Instru ment Diagram,简称 P&ID图); 热工自动化设备互联图; 控制原理功能块图和逻辑图; 分散控制系统配置图; 热工自动化电源系统图; 热工自动化气源系统图; 热工控制及自动化系统安装、技术改造的技术资料; 热工控制及自动化系统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及检定合格证; 热工控制及自动化系统、设备、仪表校验报告、校验合格证; 热工控制及自动化系统软件安装的备份光盘。 5.2 制度和规程 除执行DB37/T 1809. 1-2011第4.5条规定外,热工控制及自动化专业应制定下列制度和规程
20、(不限 于此): 岗位责任制度; 巡回检查制度;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现场定期校验和抽检制度;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评级统计制度; 热工控制及自动化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 危险点分析与预控管理制度; DB37/T 1809.72011 7 热工标准器具检定规程; 精密仪器仪表操作(使用)规程;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运行维护规程;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规程; 热工专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6 系统要求 6.1 热工控制系统总体要求 6.1.1 热工控制监控系统应达到以下指标: a) 系统可用性指标:双机系统可用率不小于 99.9; b) 系统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不小于 20 0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1809.7-2011 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规范 第7部分:热工控制及自动化 1809.7 2011 资源 综合利用 火力发电厂 安全生产 规范 部分 控制 自动化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485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