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3368-2018 葡萄抗霜霉病鉴定技术规程.pdf
《DB37 T 3368-2018 葡萄抗霜霉病鉴定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3368-2018 葡萄抗霜霉病鉴定技术规程.pdf(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 B 0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33682018 葡萄抗霜霉病鉴定技术规程 Rule for evaluation of grape for resistance to downy mildew 2018 - 07 - 19发布 2018 - 08 - 19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368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眉、辛相启、吴斌、姜珊珊、
2、王升吉、赵玖华。 DB37/T 33682018 1 葡萄抗霜霉病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葡萄抗霜霉病鉴定的术语和定义、接种体制备、鉴定条件及试 验设计、接种、病情调 查、抗病性评价和鉴定记载表格。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葡萄资源对葡萄霜霉病抗性的鉴定及评价。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抗病性 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遗传性状。 2.2 抗病性鉴定 通过适宜技术方法鉴定植物对特定病害的抵抗水平。 2.3 抗性评价 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植物对特定病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 2.4 致病性 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2.
3、5 人工接种 用于接种以引起病害的病原物或病原物的一部分。本标准接种体为新鲜的葡萄生单轴霜霉菌孢子 囊。 2.6 病情级别 人为定量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 DB37/T 33682018 2 2.7 接种体 用于接种以引起病害的病原物或病原物的一部分。本标准接种体为新鲜的葡萄生单轴霜霉菌孢子 囊。 2.8 接种体悬浮液 用于接种的含有定量接种体的液体。 2.9 病情指数 通过对植物个体发病程度(病情级别)数值的计算所获得的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形式。 2.10 葡萄霜霉病 由葡萄生单轴霜霉菌 Plasmopara viticola (Berk. & Curt.) Berl. &
4、 de Toni所引起的以叶部 产生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黄褐色病斑症状,后期叶背病斑产生白色 霜状霉层的葡萄病害。 3 接种体制备 3.1 病原物采集 从田间采集新鲜的葡萄霜霉病病叶,在流水下用毛笔刷除病斑上的霉层,用吸水纸将叶背表面的水 分吸干,叶背朝上放置在底部覆盖有浸水纱布的保湿盘内,用 PE保鲜膜密封后置于人工气候培养箱中, 22 ,相对湿度( RH) 90 %,黑暗 /光照 12 h/12 h交替保湿培养,待长出白色霜状霉层后,用干净毛 笔蘸取蒸馏水将病斑上新形成的孢子囊刷于水中,获得分离物。分离物经鉴定确认为葡萄生单轴霜霉菌 后,稀释至接种浓度用于接种。 3.2 接种体繁殖和保存 3
5、.2.1 接种体繁殖 在田间病原物少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病原物接种体的繁殖。常用的繁殖方法有活体繁殖法和离体繁殖 法。活体繁殖法是将霜霉病菌接种在预先种植的健康感病品种叶片上繁殖;离体繁殖法是将霜霉病菌接 种在离体健康感病品种叶片上繁殖。接种前用干净毛笔蘸取蒸馏水将叶片上长出的新鲜孢子囊刷于盛水 烧杯内,经充分混匀即得孢子囊悬浮液。 3.2.2 病原物保存 3.2.2.1 寄主活体保存: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定期将霜霉病菌人工接种于感病葡萄品种并保存于寄主 上。 3.2.2.2 离体病叶保存:取新鲜的霜霉病病叶直接放于 -80 保存,30 d 后孢子囊仍具有致病力。 DB37/T 33682018 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3368-2018 葡萄抗霜霉病鉴定技术规程 3368 2018 葡萄 霜霉病 鉴定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