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1059-2018 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
《DB36 T 1059-2018 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1059-2018 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1.120.40 P 51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10592018 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inspection of lighting protection system in Urban Railroad Transportation 2018 - 11 -02 发布 2019 - 05 - 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T 10592018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基本规定 . . 3 5 检测
2、作业要求 . . 4 6 检测技术要求 . . 5 7 检测数据 处理及报告 . . 1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雷电防护装置导体的材料选择和最小尺寸 . 16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城市轨道交通大地网接地电阻测试方法 . 19 参考文献 . . 22 DB36/T 1059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准、周诚华、余建华、黄鹤华、舒雪松、谢佳杏、王成芳、吕振东、强裕君、 杨华、杨甲、吴招锋、付誉斌、李垂忝。 DB36/T 1059
3、2018 1 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基本规定、检测作业要求、检测技术要求和检测数 据处理及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雷电防护装置首次检测和既有线路的定期检测。 城市轨道交通的其 他形态,如轻轨、单轨、有轨电车、自动导向、市域快速轨道等系统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可参照本标准 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高压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T 21431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 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 lroad transportation 在不同型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当代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自动导 向、直线电机等轨道交通的总称。 3.2 运营控制中心 operation control center (OCC) 调度人员通过使用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电力监控、环境与设备监控、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售 检票等中央级
5、系统操作终端设备,对地铁全线(多线或全线网)列车、车站、区间、车辆基地及其他设 备的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协调、指挥、调度和管理的工作场所,简称控制中心。 GB 50157,术语 2.0.46 3.3 综合监控系统 integrated supervisory and control system(ISCS) DB36/T 10592018 2 基于大型的监控软件平台,通过专用的接口设备与若干子系统接口,采集各子系统的数据,实现在 同一监控工作站上监控多个专业,调度、协调和联动多系统的集成系统。 GB 50157,术语 2.0.45 3.4 自动售检票系统 automatic f are
6、 collection system(AFC) 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控制、自动识别、精密机械和传动等技术,实现地铁售票、检票、计 费、收费、统计、清分、管理等全过程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系统。 GB 50157,术语 2.0.42 3.5 大型接地网 large grounding grid 11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装机容量在200MW以上的火电厂和水电厂的接地网以及等效面积在 5000m 2 以上的接地网,通常指大短路电流系统的接地网。 DL/T 1680,术语 3.1 3.6 雷电防护装置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
7、建筑物上或建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 由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和内 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 改写GB 50057,术语2.0.5 3.7 电涌保护器 surge protecti ve device(SPD)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 GB 50057,术语2.0.29 3.8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 lightning p rotection system check and measure 按照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其使用达标情况而进行的检查、 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 全过程。 改写GB 21431,术语和定义3.23 3.9 共用接地系统
8、 common eart hing system 将防雷系统的接地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端子板或连接带、 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功能性接地等连接在一起构成共用的接地系统。 GB 50343,术语2.0.6 3.10 总等电位端子板 main equipo tential earthing terminal board(MEB) 将多个接地端子连接在一起并直接与接地装置连接的金属板。 GB 50343,术语2.0.9 DB36/T 10592018 3 3.11 局部等电位端子板(排) local equip otential earthing t
9、erminal board(LEB)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局部等电位连接网络接地的端子板。 GB 50343,术语2.0.11 4 基本规定 4.1 检测项目 城市轨道交通检测项目如下: a) 防雷类别划分; b) 接闪器; c) 引下线; d) 接地装置; e) 等电位连接; f) 综合布线; g) 电涌保护器( SPD)。 4.2 检测周期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间隔时间为6个月,其他雷电防护装置 检测间隔为12个月。 4.3 检测流程 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流程,应按照图1进行: DB36/T 10592018 4 受检单位申请 原始记录校对 检测报告制
10、作 不合格 不 合 格 不 合 格 检测报告审核 合格 检测资料存档 合 格 发放检测报告 首次检测 定期检测 提交设计要求、施工图 纸、隐蔽工程记录 查阅历史检测 资料 准备检测设备和记录表格 现场勘查、科学规划 现场检测,填写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审核 合 格 整改意见书 受检单位整改 图1 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流程图 5 检测作业要求 5.1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应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进行检测,雷雨天应停止检测。 DB36/T 10592018 5 5.2 每一项检测需要二人以上共同进行,每一个检测点的检测数据需经校核无误后,填入原始记录表。 5.3 现场检测时,接地电阻测试仪的引线和
11、其他导线应避开供电线路。 5.4 在检测运行中的设备时,严禁在未得到设备管理人员允许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启动或者关停操 作,不随意触碰设备。 5.5 在检测配电房、区间变电所、配电柜的雷电防护装置时应穿着绝缘鞋、佩戴绝缘手套、使用绝缘 垫,以防电击。 6 检测技术要求 6.1 防雷类别划分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物的防雷类别应按照GB 50057第三章要求划分。 6.2 接闪器 6.2.1 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建筑、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建筑物、高架区间等区域均应设置接闪器。首次 检测时,应根据滚球法计算其接闪器的保护范围,确定被保护对象是否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 6.2.2 车站进出口站棚、高架站台候车棚、
12、风亭以及冷却塔等地面附属设施利用建筑物钢结构作为接 闪器时,其材质、规格应符合 GB 50057 的要求,并符合附录 A.1 要求。 6.2.3 利用建筑物屋面接闪带(网)、架设接闪杆作为接闪装置 6.2.3.1 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变电站、地面站房的配套设施区域,如地面办公区、商业楼群等建筑物 屋面接闪带固定支架高度不宜小于 150mm、固定支架间距应符合表 1 规定。 6.2.3.2 检查接闪器的焊接工艺,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截面是否锈蚀 1/3 以上。用弹簧测力计测试 固定支架能否承受 49N(5kgf)的垂直拉力。 6.2.3.3 检查接闪带在转角处弯曲夹角是否大于 90 ,弯曲半径是否
13、大于圆钢直径 10 倍、扁钢宽度 6 倍,当接闪带通过建筑物伸缩沉降缝,有无将接闪器向内侧面弯曲成半径为 100mm 弧形。 6.2.3.4 检查接闪器上是否附着电源、信号线路。 表1 接闪导体和引下线固定支架的间距 布置方式 扁形导体和绞线固定 支架的间距( mm) 单根圆形导体固定 支架的间距 (mm) 安装于水平面上的水平导体 500 1000 安装于垂直面上的水平导体 500 1000 安装于从地面至高 20m 垂直面上的垂直导体 1000 1000 安装在高于 20m 垂直面上的垂直导体 500 1000 6.2.4 高架区间的露天接触网上的架空地线作为接闪装置时,宜先依据滚球半径计
14、算其保护范围,检 查其保护范围是否覆盖周边电气线路与轨道,然后检测其电气连接是否完好,与支架之间的绝缘电阻是 否达到要求,最后检查其接地是否良好。 6.2.5 利用旗杆、栏杆、金属装饰物、女儿墙上的盖板内筋等永久金属物作为接闪装置时,应检测其 材质、规格符合附录 A.1 要求。 6.2.6 检查接闪器与引下线的焊接应满足焊缝饱满无遗漏,并符合下列要求: a)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 2 倍,且应至少三面施焊; DB36/T 10592018 6 b) 圆钢与圆钢的搭接为圆钢直径的 6倍,且应双面施焊; c) 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 6 倍,且应双面施焊; d) 扁钢和圆钢与钢管、角钢互
15、相焊接时,除应在接触部位两侧施焊外,还应增加圆钢搭接件。 6.3 引下线 6.3.1 对位于车辆段、停车场、进出站出入口建筑及附属建筑、基站、高架桥梁支撑柱等部位的引下 线,首次检测应检查其隐蔽工程记录,对每根引下线编号并检测。 6.3.2 引下线应沿最短路径敷设,数量不应少于 2 根,并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或对称布 置, 且平直、无急弯。 6.3.3 当建筑物的跨度较大,无法在跨距中间设引下线,应在跨距两端设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 间距,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 18m。 6.3.4 引下线的材料规格应符合 GB 50057的要求,并符合附录 A.1 的规定。 6.3.5 检测
16、引下线与接闪器、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 6.3.6 检查人工焊接工艺和防腐措施,焊缝应饱满无遗漏,截面锈蚀不得大于 1/3。 6.3.7 在与公路、铁路或管道等交叉及其他可能使引下线遭受损伤处,地面上 1.7m 至地面下 0.3m 的 一段应采用暗敷或采用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加以保护。 6.3.8 检查人工引下线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间距应大于 0.1m 且应远离电气线路, 距入口或 人行道边沿不宜小于 3m。 6.3.9 当建筑物采用自然引下线时,检查有无预留接地电阻测试端子,当采用人工引下线时,检查有 无断接卡,接地电阻测试端子和断接卡应当设计在建
17、筑物两侧,距地面上 0.3m1.8m 处。 6.3.10 建筑物的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以及幕墙的金属立柱作为引下线时,可采用铜锌合金 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应检查电气贯通情况,过渡电阻不大于 0.2。 6.3.11 引下线上不应附着任何电源和信号线路。测量各类信号线路、电源线路与明敷引下线的间距。 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m,交叉净距不应小于 0.3m。 6.3.12 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措施应符合 GB 50057 的要求。 6.4 接地装置 6.4.1 城市轨道交通的接地系统主要包含高架桥梁接地、架空地线(接闪线)接地、建筑物基础接地 等。对于存在大型地网的区域,其
18、接地电阻值测量应使用大型地网检测仪器,使用方法参见附录 B。 6.4.2 高架桥梁的接地示意图如图 2 所示。首次检测时,应查阅设计文件及隐蔽工程记录等相关文件 中的接地体使用材料、结构和尺寸,检查结果应该符合附录 A.2 的规定。 图2 高架桥梁的接地示意图 DB36/T 10592018 7 6.4.3 架空地线(接闪线)接地检测 6.4.3.1 架空地线(接闪线)通常位于地面轨道、桥梁轨道之上,一般采用柱顶安装的方式,检测时 应检查引下线(支柱)的接地电阻不大于 10,架空地线(接闪线)与绝缘子支架间的绝缘电阻大于 10M。 6.4.3.2 采用架空接触网的牵引系统,在区间内每隔 200
19、m应预留接地端子供架空地线接地使用。由于 轨道是牵引网供电回路的一部分,经馈电电缆与牵引电源的负极连接,走行轨则不允许接地,所以检测 走行轨与接地端子间应电气隔离、不导通。 6.4.4 建筑物基础接地检测 6.4.4.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筑物包含车辆段检修站房、候车大厅及其他单体或附属建筑物,其综 合接地情况设置示例如图 3 所示。对于相邻接地装置,应使用毫欧表测量进行判别是否相连。如测得阻 值不大于 1,则断定为电气导通,如测得阻值大于 1,则判定为各自是独立接地。具体接地检测对 象如下: 检查建筑物内低压强电系统(包含动力、照明、排水等)的铠装电缆的金属铠装层接地情况及 等电位连接带设
20、置情况; 检查建筑物内弱电系统(包含专用通信、公安通信、商用通信等)设备金属外壳及金属机架的 接地情况及接地引线的设置情况; 检查建筑物内外金属门窗、楼梯(电梯)金属扶手及其他附属金属装饰物的接地设置情况。 图3 站台接地及等电位示例 6.4.4.2 检测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角钢、钢管或圆钢,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 热镀锌扁钢或圆钢,材料规格应符合附录 A.2的规定。 6.4.4.3 检查利用建筑物的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时,自然接地装置利用桩内不少于 2 根主钢筋作为 垂直接地体,利用地梁内不少于 2根的钢筋作为水平接地体,钢筋直径不小于 10mm。 DB36/T 105920
21、18 8 6.4.4.4 检查接地类型,如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防雷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电气设备的工 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接地不应大于 4。 6.4.4.5 测试地铁和轻轨交通综合接地网,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1。 6.4.4.6 检测变电所内接地母排的设置情况,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1。 6.4.4.7 检查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宜与建筑物防雷接地采用共用接地系统,测量接地电阻应符合接入设 备中要求的最小值。 6.4.4.8 检查金属电缆支架是否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接地,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 6.4.4.9 检查通信室机房、信号设备室、消防控制室、综合监控室、环境与设备监控机房、自
22、动售票 室、设备室、运营控制室是否设有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局部等电位连接形式是否满足 S 型或M 型,检 测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 6.4.4.10 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应设置有区间接地扁钢和综合接地端子箱,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 6.4.4.11 检测站内自动扶梯、垂直电梯的金属外壳,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1。 6.5 等电位连接 6.5.1 检查如下位置建筑物总等电位端子: 在变压所、低压配电间和发电机房的 PE( PEN)母线排处; 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就近处,如给水、煤气、空调、暖气等管道; 建筑物内大型金属构架处; 人工接地装置处及其引出线处。 6.5.2 检查如下位置的局部等电位接地
23、端子: 建筑物内各层强、弱电井; 通信室机房、信号设备室、消防控制室、综合监控室、环境与设备监控机房、自动售票室、 设备室、运营控制室、气瓶室等内含电子系统的机房; 建筑物屋面通风、空调设备处、车辆段室内大型设备安装位置或金属管道(如给水、煤气、 空调、暖气等)就近处。 6.5.3 检查等电位端子应采用不小于12的热镀锌圆钢或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从建筑物基础或引 下线柱子钢筋引出总等电位预留,规格应符合附录表 A.3要求。 6.5.4 检查降压变电所的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是否直接接地,配电系统应采用 TN-S系统接地型 式。 6.5.5 检查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应设置有区间接地扁钢和综合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 1059-2018 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1059 2018 城市 轨道交通 雷电 防护 装置 检测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