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3385-2019 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要求.pdf
《DB34 T 3385-2019 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3385-2019 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要求.pdf(3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5.020 L 7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3852019 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要求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n tourism big data centre 文稿版次选择 2019 - 11 - 04 发布 2019 - 12 - 04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385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龙、史祥、蒋海萍、
2、江文涛、林章林、童艺。 DB34/T 33852019 1 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础规范、采集指南、交换指南、信息安全指南、 信息管理指南等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信息采集系统 information coll
3、ection system 信息采集系统以网络信息挖掘引擎为基础构建而成,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新的信息从不同 的 Internet 站点上采集下来,并在进行分类和统一格式后,第一时间之内把信息及时发布到自己的站 点上,从而提高信息及时性和节省或减少工作量。 3.2 旅游信息采集主体 mainstay of tourism information collection 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各旅游行业协会、旅游及其相关企业。 注: 与旅游信息相关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主要包括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数据资源管 理局等部门和单位。 3.3 信息系统 information sy
4、stem 部署在旅游云上的非涉密应用系统,统称信息系统,包括统一应用与使用单位业务系统。 3.4 信息安全 information security DB34/T 33852019 2 保护、维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也可包括真实性、可核查性、抗抵赖性、可靠性等性 质。 3.5 信息安全事件 information security incident 由单个或一系列意外或有害的信息安全事态所组成的,极有可能危害业务运行和威胁信息安全。 3.6 安全级别 security level 有关敏感信息访问的级别划分,以此级别加之安全范畴能更精细地控制对数据的访问。 3.7 安全审计 secu
5、rity audit 对信息系统的各种事件及行为实行监测、 信息采集、 分析, 并针对特定事件及行为采取相应的动作。 3.8 访问控制 access control 一种保证数据处理系统的资源只能有被授权主体方式进行访问的手段。 3.9 流量分析 flow analysis 通过观察通信流量而推断所关注的信息。例如通信流量的存在、不存在、数量、方向和频次等。 3.10 入侵检测 intrusion detection 检测入侵的正式过程。该过程一般特征为采集如下知识:反常的使用模式,被利用的脆弱性及其类 型、利用的方式,以及何时发生及如何发生。 3.11 入侵检测系统 intrusion de
6、tection system 在信息系统和网络中,一种用于辨识某些已经尝试、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入侵行为,并可对其做 出响应的技术系统。 3.12 应急事件 emergency incident 导致或即将导致运行维护服务对象运行中断、运行质量降低,以及需要实施重点时段保障的事件。 3.1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DB34/T 33852019 3 组织为预防、监控、处置和管理应急事件所采取的措施和活动。 3.14 特别重大故障 Sspecial malfunction 故障造成系统失效或崩溃,应用系统无法正常启动运行、网络故障、丢失数据等,且没有临时替代 解决方案。
7、 示例: 系统硬件故障、系统崩溃(死机和自动重启)且不能再启动、磁盘信息丢失、系统或应用服务无法启动、网 络链接失效、文件损毁等。 3.15 重大故障 major malfunction 故障造成系统发生中断或系统死机但重启后正常;应用部分不稳定;系统运行正常,但不能进行操 作(控制台无响应)。 3.16 一般故障 general failure 故障对系统业务无明显影响,仅造成系统报错、非关键应用无法启动、使用不便、操作不畅等。 4 基础规范 4.1 总体建设要求 省旅游大数据中心应该在全省统一的数据标准基础上、通过省、市、县(区)三级之间的数据整合 机制,解决所有旅游应用相关数据的采集、编
8、目、分级、分类与归档,解决旅游应用信息的数据整合、 应用服务等问题,从而打破旅游数据应用的信息孤岛,发挥数据综合服务和应用效能,提升旅游数据资 源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4.2 平台总体架构 总体架构图见图1 所示。 图1 旅游大数据中心平台总体架构 DB34/T 33852019 4 注1: 采集层:负责各类型数据采集; 注2: 处理层: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海量数据处理; 注3: 业务层:面向智慧旅游业务的数据建模和分析; 注4: 应用层:提供三大智慧旅游服务系统; 注5: 表现层:包括官网、手机 App 端(安卓+IOS)、微信端、可视化大屏、信息发布屏、自助服务终端等。 4.3 平台建设方式 省
9、旅游大数据中心主要存储省内旅游基础数据、行业数据、服务数据、环境空间等数据,通过对数 据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形成跨层级、跨行业的数据交换、共享和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并以统一数据接口 与国家、省、市、县(区)的旅游数据中心数据联通,实施交换与共享。满足全省智慧旅游应用和深度 挖掘数据需求,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游客旅游提供服务,为助推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引导。 4.3.1 核心层(省级大数据平台) 4.3.1.1 省旅游大数据中心作为旅游大数据平台核心层,负责对各市数据中心汇聚上报的各类型数据 进行预处理,数据格式检查、完整性检测、数据要素约束等处理工作。 4.3.1.2 省级大数据平台承担顶层数据资源
10、(如公安、工商、交通)的对接与交换共享工作,解决市、 县级旅游大数据中心数据对接不畅的问题。 4.3.2 汇聚层(市级大数据平台) 4.3.2.1 市级大数据平台作为县级大数据平台的汇聚层,实现对县级大数据平台上报数据的汇聚、预 处理和存储任务。 4.3.2.2 市级大数据平台作为汇聚层,负责对县(区)级大数据平台汇聚上报的各类型数据进行预处 理,数据格式检查、完整性检测、数据要素约束等处理工作。 4.3.2.3 省旅游大数据中心已为各市开了市级平台,各市可直接使用,市级大数据平台可直接与省级 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获得省级大数据平台中的相关数据资源。如有需求自建大数据平台的 地市,可
11、按参照数据采集指南进行建设,按照交换指南进行数据上报。 4.3.3 接入层(县(区)级大数据平台) 4.3.3.1 县(区)级大数据平台负责对本地涉旅数据的采集工作,实现对本地化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4.3.3.2 县(区)级大数据平台作为接入层,负责对本地录入的各类型数据进行预处理,数据格式检 查、完整性检测、数据要素约束等处理工作。 4.3.3.3 省旅游大数据中心已为各县(区)开了县级平台,各县(区)可直接使用,县级大数据平台 可直接与省级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获得省级大数据平台中的相关数据资源。如有需求自建 大数据平台的县(区),可按参照数据采集指南进行建设,按照交换指南进行数据
12、上报。 5 采集指南 5.1 旅游信息数据采集标准分类 5.1.1 基础数据 5.1.1.1 涉旅企业基础数据 DB34/T 33852019 5 数据类型:旅游行业企业数据(主要包括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及网点、农家乐、旅游商品生产 企业,详见附录 A附录 F)。 5.1.1.2 旅游从业人员基础数据 数据类型: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数据(主要包含导游或领队),详见附录 G。 5.1.2 行业数据 5.1.2.1 公安系统数据 5.1.2.1.1 数据类型:酒店入住登记基础信息和边检口岸出入境旅客登记信息,身份类敏感信息进行 脱敏处理。 5.1.2.1.2 数据说明:游客登记酒店住宿,登记一般性身
13、份基础信息(酒店、入住日期、年龄、性别、 归属地等非敏感信息);出入境旅客登记一般性身份基础信息(日期、年龄、性别、归属地等信息)。 5.1.2.1.3 数据格式:酒店住宿和出入境登记系统标准格式数据。 5.1.2.2 工商系统数据 5.1.2.2.1 数据类型:企业工商注册信息。 5.1.2.2.2 数据说明:企业工商注册登记信息,一般包含(注册名称,注册时间,注册资金,法人代 表,经营范围,企业类型)。 5.1.2.2.3 数据格式:省工商企业登记的标准格式数据。 5.1.2.3 信用信息数据 5.1.2.3.1 数据类型:涉旅企业和人员的行政处罚信息。 5.1.2.3.2 数据说明:涉旅
14、企业和人员行政处罚信息,一般包含(被处罚对象、处罚内容、处罚依据, 处罚时间,处罚结果,处罚时效)。 5.1.2.3.3 数据格式: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数据标准。 5.1.2.4 交通出行数据 5.1.2.4.1 数据类型:高速道路车辆通行信息、公交系统车辆线路信息、航空旅客基础信息、铁路旅 客基础信息、长途汽车旅客基础信息、旅游大巴旅客基础信息。 5.1.2.4.2 数据说明:高速道路车辆通信信息提供区间车辆往来信息;公交系统车辆线路配置信息提 供公共交通运力和区域配置信息;航空运输、铁路运输、长途汽车运输、旅游大巴运输旅客基础信息数 据。 5.1.2.4.3 数据格式:各类型交
15、通运输标准格式数据。 5.1.2.4.4 采集方式:自动采集,实时自动从数据源采集数据。 5.1.2.4.5 数据周期:实时采集。 5.1.2.4.6 采集模式:被动模式,被动获取数据。 5.1.3 服务数据 5.1.3.1 运营商数据 5.1.3.1.1 数据类型:B 域用户基础数据+O 域信令 XDR 用户行为数据+网络工参配置数据。 5.1.3.1.2 数据说明:通信运营商数据总体上分为两大类,即 B 域和 O 域数据。B 域数据主要包含用 户的通信消费类数据以及用户属性数据;O 域数据为通信信令数据,通常为二进制码流数据,需要专业 DB34/T 33852019 6 的通信协议解析系统
16、平台进行处理,转换为通信信令 XDR 数据。B 域数据提供用户画像基础数据;O 域 数据提供用户具体通信行为数据,包含重要的位置、社交、行为习惯等关键信息。网络工参数据为工程 数据,可以进行辅助定位分析和区域属性说明。 5.1.3.1.3 数据格式:通信运营商信令标准格式数据。 5.1.3.1.4 采集方式:采集方式为自动采集,实时自动从数据源采集数据。通信行业数据归属通信运 营商,由省旅游大数据中心和通信运营商直接对接进行数据采集。 5.1.3.1.5 数据周期:实时采集,运营商数据采用实时采集方式从数据源获取数据。 5.1.3.1.6 采集模式:被动模式,被动获取数据。 5.1.3.2 银
17、联消费数据 5.1.3.2.1 数据类型:用户银联消费数据。 5.1.3.2.2 数据说明:用户银联消费数据是指用户通过刷银行卡、信用卡及在线支付时所产生的数据, 具体包含用户属性、消费金额、消费地点等。 5.1.3.2.3 数据格式:银联商务标准格式数据。 5.1.3.2.4 采集方式:采集方式为自动采集,周期自动从数据源采集数据。用户银联消费数据归属银 联商务,由银联商务直接对接进行数据采集。 5.1.3.2.5 数据周期:周期采集,用户银联消费数据采取周期采集方式从数据源获取数据。 5.1.3.2.6 采集模式:被动模式,采集数据的模式为被动获取数据。 5.1.3.3 OTA 在线旅游数
18、据 5.1.3.3.1 数据类型:包括三方面数据:OTA 订购数据、OTA 产品数据、OTA 浏览数据。 5.1.3.3.2 数据说明:OTA 作为线上的旅游产品销售端,拥有大量的订购、产品数据,是旅游数据的 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分析区域用户偏好、热点景区、旅游时段分析等。 5.1.3.3.3 数据格式:OTA 订购数据主要包括 OTA 名称、产品、价格、用户(脱敏)、产品所在地、订 购时间等;OTA 产品数据包括 OTA 名称、产品、价格、产品所在地等;OTA 浏览数据包括 OTA 名称、用 户(脱敏)、浏览 URL、浏览时间、浏览时长等。 5.1.3.3.4 采集方式:采集方式为手动及自动
19、采集并存方式,手动采集适用部分 OTA 订单数据,OTA 产能品、浏览数据使用自动采集方式进行采集。 5.1.3.3.5 数据周期:手动采集方式数据,更新周期为每天,其余数据更新周期为每小时更新一次。 5.1.3.3.6 采集模式:被动模式,采集数据的模式为被动获取数据。 5.1.3.4 物联网数据 5.1.3.4.1 数据类型:NB-IoT 物联网数据。 5.1.3.4.2 数据说明:NB-IoT 物联网数据是指终端通过 NB-IoT 网络与其他设备互联而产生的相关数 据,具体包括用户的设备信息、位置信息等等。 5.1.3.4.3 数据格式:NB-IoT 标准格式数据。 5.1.3.4.4
20、采集方式:采集方式为自动采集,实时自动从数据源采集数据。NB-IoT 物联网数据归属 NB-IoT 运营商,由 NB-IoT 运营商直接对接进行数据采集。 5.1.3.4.5 数据周期:实时采集,NB-IoT 运营商数据采取实时采集方式从数据源获取数据。 5.1.3.4.6 采集模式:被动模式,采集数据的模式为被动获取数据。 注: NB-IoT是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NB-IoT)的简称。 5.1.3.5 气象数据 DB34/T 33852019 7 5.1.3.5.1 数据类型:气象预报数据。 5.1.3.5.2 数据说明:实时气象预报数
21、据。 5.1.3.5.3 数据格式:气象局公开发布气象标准格式数据。 5.1.3.6 环保监测数据 5.1.3.6.1 数据类型:生态旅游环保监测数据。 5.1.3.6.2 数据说明:生态旅游环保监测数据。 5.1.3.6.3 数据格式:生态旅游环保监测标准格式数据。 5.1.3.6.4 采集方式:采集方式为自动采集,实时自动从数据源采集数据。 5.1.3.6.5 数据周期:实时采集。 5.1.3.6.6 采集模式:主动模式,采集数据的模式为主动抓取数据。 5.1.3.6.7 传输方式:通过网络接入方式主动获取生态旅游环保监测发布数据。 5.1.3.7 地理空间数据 5.1.3.7.1 数据类
22、型: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专题图。 5.1.3.7.2 数据说明:遥感监测数据。 5.1.3.7.3 数据格式:专题遥感空间信息数据。 6 交换指南 6.1 总体目标 6.1.1 通过省旅游大数据中心平台与市、县(区)级数据平台开展数据交换共享,实现各级数据平台 之间安全有序的信息资源交换共享。 6.1.2 通过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方式以及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式管理架构,并在安全、方便、快捷、 顺畅的环境下,实现各级数据中心平台相互间及时、高效的交换,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6.2 主要原则 6.2.1 遵循 “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分级管理、资源共享 ”的原则。 6.2.2 不影响现有或其它相
23、关信息系统的使用和信息安全环境。 6.2.3 具备多层次的安全机制保障,支持分级分域授权,三员分离。 6.2.4 必须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支持树型和网状网络拓扑结构环境。 6.3 数据交换方式 6.3.1 省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按照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总体建设方案要求, 依托电子政务外网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信息资源 目录,实现省旅游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共享交换,逐步实现各部门、各级数据 平台间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共享交换。 6.3.2 数据接口方式 6.3.2.1 数据接口采取 Webservice 方式,在交换数据过程中,采用安全认证和授权访问的机制,确 保数据交换安全。
24、6.3.2.2 平台接口总体可分为:资源数据、行业数据、服务数据、环境数据四大类及若干子类。 DB34/T 33852019 8 6.3.2.3 制定适合双方系统统一的数据交换数据标准,支持对增量的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同步,避免人 工重复录入的工作。 6.3.2.4 与外部系统对接需考虑外部访问的安全性,应通过 IP 白名单、SSL 认证等方式保证集成互访 的合法性与安全性。 6.3.2.5 平台支持不同方式的机构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协同,主要包括基于 WebServices 服务的方 式和基于数据库程序接口的方式。 6.3.2.6 系统支持 JSON 的数据格式。 7 信息安全指南 7.1 总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3385-2019 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要求 3385 2019 旅游 数据中心 建设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