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6886.11-20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pdf
《GB T 16886.11-20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6886.11-20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pdf(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1. 040.01 C 30 道国中华人民主t、和国国家标准G/T 16886. 11-2011 /ISO 10993-11 : 2006 代替GB/T16886. 11-199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Part 11 : Tests for systemic toxicity (ISO 10993-11:2006 ,IDT) 2011-12-30发布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05-01实施发布GB/T 16886.11-2011月
2、SO10993-11:2006 目次前言.m 引言.v 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基本考虑.2 5 急性全身毒性.6 6 重复接触全身毒性(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全身毒性). . . . . 9 附录A(资料性附录)接触途径.13 附录B(资料性附录)剂量体积附录c(资料性附录)常见临床症状与观察项目.16 附录D(资料性附录)建议的血液学、临床生化和尿液测定法.17 附录E(资料性附录)建议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价的器官.19 附录F(资料性附录)材料介导热原信息.21 参考文献.22 I GB/T 16886.11-20门/ISO10993-11:2006 前言GB/T 16
3、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由下列部分组成:一一第1部分z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一一第2部分:动物福利要求;一一第3部分z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一一-第4部分z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第5部分z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第6部分z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一一第7部分:环氧乙烧灭菌残留量;第9部分z潜在降解产物定性与定量构架z一一第10部分:剌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一一第11部分z全身毒性试验;一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5一一第13部分:聚合物降解产物定性与定量;一一第14部分:陶瓷降解产物定性与定量;第15部分z金属与合金降解产物定性与定量;一一第16部分z降解产物与可溶出物毒代
4、动力学研究设计;一一第17部分:可溶出物允许限量确立方法;一一第18部分:材料化学表征;一一第19部分:材料物理化学、形态学和表面特性表征;一一第20部分z医疗器械免疫毒理学试验原则和方法。本部分为GB/T16886的第1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GB/T16886. 11-199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z全身毒性试验),与GB/T 16886.11-199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z一一修改并补充完善了术语和定义;取消了试验样品的要求和建议;取消了医疗器械浸提方法;一一增加了全身毒性试验的基本考虑;全面修改了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和重复接触全身毒
5、性(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全身毒性)试验,给出了总则、试验设计、评价指标和最终报告的要求;一一增加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等资料性附录,给出了全身毒性试验接触途径、剂量体积、常见临床症状和观察项目、血液学、临床生化和尿液测定法、组织病理学评价的器宫、材料介导热原等信息。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0993-11: 200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GB/T 16886.1 20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z评价与试验(lSO10993-1 :2009 ,IDT) GB/T 16886
6、.2 -20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部分z动物福利要求(lSO10993-2: 2006 , IDT) GB/T 16886.12-2005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lSO10993-12: E GB/T 16886.11-2011月SO10993-11 :2006 2002 ,IDT) N 本部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8)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z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济南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z由少华、黄经春、孙立魁、王昕、王科错、刘成虎。本部分于1997年3月首次发布。G
7、B/T 16886.11-2011月SO10993-11: 2006 引全身毒性是医疗器械使用中的一种潜在的不良作用,可由于器械或材料可沥滤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到达不与之直接接触的人体部位而产生一般毒性作用以及器官和器官全身作用。GB/T16886的本部分涉及一般全身毒性评价,不包括特异性靶器官或器官全身毒性,虽然毒性物质的全身性吸收和分布作用可导致这些作用。由于医疗器械及其材料和应用范围种类繁多,本部分未进行详细说明。在设计全身毒性试验时要考虑到具体的方法学,适当的研究设计必须与器械材料的特性及其预期临床应用相适应。本部分还包括遵守良好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试验报告等方面内容。某些全身毒性试验
8、(如长期植人或皮肤毒性研究)可设计用于研究全身作用,以及局部毒性作用、致癌性或生殖毒性作用,本部分仅侧重于说明此类研究的全身作用方面。GB/T16886. 3、GB/T16886. 6、GB/T 16886. 10和GB/T16886.20给出了其他毒理学终点的试验。致热性(见附录F)是一种其他类型的全身作用,一直以来包括在本部分中,但正考虑将其放在另外独立的标准中规定。总之,毒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任何单项试验结果都不宜作为推断某种器械预期应用是否安全的唯一依据。V GB/T 16886.11-2011月SO10993-11: 2006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1 范围G
9、BjT 16886的本部分规定了评价医疗器械材料导致潜在不良全身反应时的要求,并给出了试验步骤指南。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SO 10993-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z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Biologicalevalua tion of medical devices-Part 1: Evaluation and testing within a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ISO 10993-2 医疗器械生
10、物学评价第2部分z动物福利要求(Biological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Part 2 : Animal welfare requirements) ISO 10993-12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z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Biological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Part 12: Sample preparation and reference materials) 3 术语和定义3. 1 3.2 3.3 3.4 3.5 ISO 1099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剂量dose/ dosage 每单
11、位体重或表面积给予的试验样品的量(如质量、体积)。剂量效应dose-effect 个体或群体研究对象中,剂量与特定生物学反应程度之间的关系。剂量反应dose-response 剂量与接触相关作用范围之间的关系。注:剂量反应关系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个体对剂量范围的反应,第二种是群体研究对象剂量范围反应的分布。可沥滤物leachable substance 水或其他与器械使用相关的液体作用于器械或材料后迁移出的化学物。注2可沥滤物包括添加剂、灭菌残留物、加工残留物、降解产物、溶剂、增塑剂、润滑剂、催化剂、稳定剂、抗氧化剂、染色剂、填料及单体。眼度试验Iimit test 采用一种适宜的试验样品剂量
12、进行的单剂量组试验,以判定是否存在毒性危害。1 G/T 16886.11-2011月SO10993-11:2006 3.6 3. 7 3.8 3.9 全身毒性町stemictoxicity 非限定于机体与器械接触部位不良作用的毒性。注2全身毒性是指毒性物质在进入机体至远端部位的吸收与分布中产生的有害作用。急性全身毒性acute systemic toxicity 在24h内一次、多次或持续接触试验样品后在任何时间发生的不良作用。亚急性全身毒性subacute systemic toxicity 在24h28 d内多次或持续接触试验样品后发生的不良作用。注:由于该术语在语义上不确切,在该限定时间
13、周期内发生的不良作用也可称为短期重复性接触全身毒性研究。国际规范性导则大多选择14d-28 d的时间周期,并考虑合理的方法。亚急性静脉研究一般规定接触时间24 h,但24h。对多部位注射宜明确描述其位置并进行论证。A.7 腹腔经腹腔途径的全身毒性试验适用于液路器械,或腹腔接触环境导致化学物溶出的器械,也适用于不宜经静脉途径的浸提液,如非极性油浸提液以及含有微粒的浸提液。腹腔途径优于试验样品过滤后静脉注射。试验样品一般直接进入腹腔,计算剂量频率宜考虑经该途径接触的试验样品主要通过门静脉循环吸收,因此必须经肝脏到达全身循环。需注意不要注射到胃或肠腔内。13 GB/T 16886.11-2011月S
14、O10993-11:2006 A.8 静脉经静脉途径的全身毒性试验适用于直接或间接液路器械,或血液接触环境导致化学物溶出的器械。试验样品一般直接进入血管系统,如试验样品含有微粒,可采用腹腔途径或考虑样品过滤。附录B中列出了用于静脉试验的推荐剂量体积和注射次数,以及最常用的实验室动物种属。需注意最大限度降低试验样品注射于血管外的可能性,如注射过程注5min,宜考虑采用双翼针或静脉留置针。A.9经口经口途径的全身毒性试验适用于直接或间接接触口腔蒙古膜的器械,或其他肠道应用的产品。试验样品一般通过灌胃法接触。实验动物在接触试验样品之前通常禁食,禁食期可从数小时至过夜,动物在短期内有较高的代谢率。禁食
15、期后称量动物体重,然后根据体重给予单次剂量的试验样品。灌胃后过3h4h再技给饲料。如在一段时间内分次灌胃,则需要根据时间长短给动物提供饲料和水。A.10 皮下经皮下途径的全身毒性试验适用于皮下接触环境导致化学物溶出的器械。试验样品一般通过注射或植人直接进入皮下部位。对多部位注射宜明确描述其位置并进行论证。14 B.1 总则附录B(资料性附录)剂量体积GB/T 16886.11-2011月SO10993-11: 2006 人道主义动物试验原则要求应采取合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或消除任何不良生理或病理作用。表B.l中列出的剂量体积值为文献中报告的最大限值,这些剂量值不宜作为本部分的推荐值,但研究人员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6886.11 2011 医疗器械 生物学 评价 11 部分 全身 毒性 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