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1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1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13及答案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西医综合-生理学-1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25,分数:60.00)1.有关胸膜腔内压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B.一般情况下是负压C.胸内负压有利于静脉回流D.发生气胸时负压增大2.胸膜腔内负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分数:2.00)A.肺泡的表面张力B.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C.肺的弹性成分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3.平静呼吸时,肺内压在下列哪个时相中低于大气压(分数:2.00)A.呼气初B.呼气末C.吸气初D.吸气末4.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分数:2.00)A.胸内压的变化B.肺主动舒缩C.外界环境与肺内
2、压力差D.呼吸肌的舒缩5.内呼吸是指(分数:2.00)A.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D.线粒体膜内外的气体交换6.下列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B.吸气时膈肌收缩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7.关于用力呼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呼吸时腹壁肌收缩B.吸气时膈肌收缩C.吸气时辅助吸气肌参与收缩D.呼气时肋间外肌收缩8.肺的弹性回缩力见于(分数:2.00)A.吸气初B.总有C.呼气末D.吸气末9.正常情况下在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为-5-3mmHg,在
3、平静吸气末,胸膜腔内压为(分数:2.00)A.-10-5mmHgB.510mmHgC.05mmHgD.-35mmHg10.妊娠后期的妇女呼吸的主要方式是(分数:2.00)A.胸式呼吸B.腹式呼吸C.混合式呼吸D.喘息式呼吸11.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其原因是(分数:2.00)A.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B.吸气时肺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肺弹性阻力增大C.吸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增大D.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气道阻力增大12.下列关于使呼吸道管径变小的因素,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呼气B.胸内负压减小C.呼吸道周围压力下降D.迷走神经兴奋13.肺表面活性
4、物质减少将导致(分数:2.00)A.肺难于扩张B.肺弹性阻力减小C.肺顺应性增大D.肺泡内液体表面张力降低14.关于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O 2 和 CO 2 都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 BO 2 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 CO 2 与 Hb 的结合反应快、可逆、需要酶的催化 DCO 2 主要是以 (分数:2.00)A.B.C.D.15.关于 CO 2 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化学结合的 CO2 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B.与 Hb 的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反应需酶的催化,速度较慢C.从组织扩散进入血液的大部分 CO2,在学
5、浆内与水反应生成 H2CO3D.血浆内含有较高浓度的碳酸酐酶16.下列哪种情况使氧解离曲线右移(分数:2.00)A.CO2 分压B.pHC.pHD.温度17.女,67 岁,因煤气中毒急诊入院,经高压氧舱治疗仍未见清醒,其原因是(分数:2.00)A.动脉血 O2 分压低B.血氧容量降低C.氧解离曲线右移D.HbO2 中 O2 释放减少18.关于 O 2 对呼吸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低 O2 通过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B.低 O2 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作用C.严重低 O2 可导致呼吸障碍D.严重肺气肿、肺心病患者不宜吸入纯氧19.血中 PCO 2 升高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主
6、要是因为(分数:2.00)A.直接刺激中枢的呼吸神经元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C.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20.正常情况下,维持人的呼吸中枢兴奋性有效刺激是(分数:2.00)A.肺牵张感受器的传入冲动B.呼吸肌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C.一定程度的缺 O2D.一定浓度的 CO221.关于胃肠内在神经丛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4.00)A.包括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B.含大量神经纤维,但神经元不多C.递质仅有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D.仅有运动功能,而无感觉功能22.关于神经对胃肠活动的调节作用,正确的是(分数:4.00)A.消化道全长者暖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B
7、.副交感神经兴奋时末梢主要释放乙酰胆碱C.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为肾上腺素D.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抑制胃肠运动和分泌23.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分数:4.00)A.胃肠平滑肌收缩增强B.胆道奥迪(oddi)括约肌收缩增强C.回盲括约肌收缩增强D.肛门内括约肌收缩增强24.通常人的唾液中除含有唾液淀粉酶外,还含有(分数:4.00)A.凝乳酶B.麦芽糖酶C.溶菌酶D.肽酶25.下列关于食管蠕动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4.00)A.切断迷走神经后蠕动消失B.受激素调节C.可发生在未吞咽时D.对吞咽液体食物不起作用二、B 型题(总题数:5,分数:28.00) A.经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 B.经刺
8、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 C.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D.直接兴奋呼吸中枢(分数:6.00)(1).动脉血中 PCO 2 升高引起呼吸加强的主要机制是(分数:2.00)A.B.C.D.(2).低 O 2 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分数:2.00)A.B.C.D.(3).低 O 2 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分数:2.00)A.B.C.D. A.胃 B.十二指肠 C.终末回肠 D.食管(分数:6.00)(1).维生素 B 12 吸收的部位是(分数:2.00)A.B.C.D.(2).基本电节律最高的部位是(分数:2.00)A.B.C.D.(3).促胃液素主要的作用部位是(分数:2.00)A.B.C.
9、D.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分数:8.00)(1).进食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分数:2.00)A.B.C.D.(2).进食引起的胃液分泌属于(分数:2.00)A.B.C.D.(3).进食引起的胰液分泌属于(分数:2.00)A.B.C.D.(4).进食引起的胆汁分泌属于(分数:2.00)A.B.C.D. A.胃液的酸度较高而酶含量低 B.胃液的酸度及酶含量均低 C.胃液的量最大、酸度及酶含量较高 D.胃液的酶含量最高,酸度也高(分数:4.00)(1).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分数:2.00)A.B.C.D.(2).胃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分数:2.00)A.B.C.D
10、. A.抑制 B.兴奋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分数:4.00)(1).迷走神经对胃运动的作用是(分数:2.00)A.B.C.D.(2).交感神经对胃运动的作用是(分数:2.00)A.B.C.D.三、X 型题(总题数:6,分数:12.00)26.下列关于 CO 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CO 与 Hb 的亲和力是 O2 的 250 倍B.CO 中毒时可妨碍 Hh 与 O2 的结合C.CO 中毒时可妨碍 O2 的解离,使氧解离曲线左移D.CO 中毒可导致呼吸加深加快27.在麻醉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哪项不能使兔的呼吸停止(分数:2.00)A.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B.切断两侧迷走神经
11、C.在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D.切除大脑皮质28.关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是调节呼吸、循环的重要外周化学感受器B.颈动脉体主要调节呼吸C.主动脉体在呼吸调节方面较颈动脉体更为重要D.CO2 分压升高时引起的呼吸加深加快,主要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29.在消化期内,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有(分数:2.00)A.十二指肠内的酸B.十二指肠内的脂肪C.胃内容物D.十二指肠内的高渗状态30.关于胃排空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扩张胃可抑制排空B.胃内压是胃排空的动力C.胃排空的调节无激素参与D.排空受十二指肠内容物 pH 的控制31
12、.关于支配胃的迷走神经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去除迷走神经支配,胃的平滑肌细胞的慢波便消失B.支配壁细胞的谜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为 AChC.支配 G 细胞的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为 GRPD.引起胃容受性舒张的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为某种肽类物质或 NO西医综合-生理学-1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25,分数:60.00)1.有关胸膜腔内压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B.一般情况下是负压C.胸内负压有利于静脉回流D.发生气胸时负压增大 解析:解析 胸膜腔内的压力称胸膜腔内压。胸膜腔
13、内压=肺内压(大气压)-肺的回缩力。吸气时胸膜腔负压增大,呼气时减小。胸膜腔负压是肺的回缩力造成的,胸膜腔密闭是维持胸膜腔负压的必要条件。胸膜腔负压的意义是:维持肺的扩张状态;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静脉和淋巴液的回流。2.胸膜腔内负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分数:2.00)A.肺泡的表面张力 B.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C.肺的弹性成分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解析:解析 胸膜腔内压是由肺回缩力造成的,胸膜腔密闭是维持胸膜腔负压的必要条件。平静呼吸时,肺自身弹性成分占回缩力的 1/3,肺泡表面张力造成的回缩力占 2/3。3.平静呼吸时,肺内压在下列哪个时相中低于大气压(分数:2.00)A.呼气初B.呼气末C.吸气
14、初 D.吸气末解析:解析 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压力,在平静吸气时,肺的容积增大,肺内压下降,并低于大气压,外界空气才得以进入肺泡。随着肺内气体逐渐增加,肺内压也逐渐升高,至吸气末,肺内压升高到与大气压相等,气流也就停止。在平静呼气时,肺的容积减小,肺内压升高并超过大气压,气体由肺流出,肺内压逐渐下降,至呼气末,肺内压又降到与大气压相等。根据本题给出的答案,只有 C 项(吸气初)肺内压才低于大气压。4.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分数:2.00)A.胸内压的变化B.肺主动舒缩C.外界环境与肺内压力差D.呼吸肌的舒缩 解析:解析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原动力是呼吸肌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
15、。5.内呼吸是指(分数:2.00)A.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D.线粒体膜内外的气体交换解析:解析 呼吸的全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即肺毛细胞血管血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运输,肺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内呼吸,即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也称组织换气。6.下列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B.吸气时膈肌收缩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 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解析:解析 在平静呼吸过程中,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吸气是
16、由于吸气肌(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使胸廓外展上抬和膈肌下移引起。呼气是由于吸气肌舒张,使胸廓和膈肌回位引起。呼气肌不参与平静呼气过程。7.关于用力呼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呼吸时腹壁肌收缩B.吸气时膈肌收缩C.吸气时辅助吸气肌参与收缩D.呼气时肋间外肌收缩 解析:解析 用力呼吸时吸气、呼气均为主动过程,用力吸气时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活动加强、辅助吸气肌也参与;用力呼气时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还有呼气肌参与,即腹肌和肋间内肌收缩。8.肺的弹性回缩力见于(分数:2.00)A.吸气初B.总有 C.呼气末D.吸气末解析:解析 不论在吸气还是呼气时,肺脏总是处于一定的扩
17、张状态。由于肺是弹性器官,故总表现有一定的弹性回缩力。9.正常情况下在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为-5-3mmHg,在平静吸气末,胸膜腔内压为(分数:2.00)A.-10-5mmHg B.510mmHgC.05mmHgD.-35mmHg解析:解析 平静呼吸时胸胸膜腔内压始终为负压。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为-5-3mmHg,平静吸气末为-10-5mmHg。一旦胸膜腔密闭性被破坏,空气就会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10.妊娠后期的妇女呼吸的主要方式是(分数:2.00)A.胸式呼吸 B.腹式呼吸C.混合式呼吸D.喘息式呼吸解析:解析 正常情况下,人体多为混合式呼吸。当胸部或腹部活动受限时,可出现一种呼吸为主。妊
18、娠后期的妇女,腹内较大胎儿的存在使腹部活动受限,而主要以胸式呼吸为主。而胸膜炎患者的胸部活动受限,其呼吸的主要方式是腹式呼吸。11.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其原因是(分数:2.00)A.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B.吸气时肺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肺弹性阻力增大C.吸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增大D.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气道阻力增大 解析:解析 气道阻力与气道半径的 4 次方成反比。影响气道半径的因素有跨壁压、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神经调节、化学因素的影响。吸气时气道口径;呼气时相反。12.下列关于使呼吸道管径变小的因素,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呼气
19、B.胸内负压减小C.呼吸道周围压力下降 D.迷走神经兴奋解析:解析 呼吸道管径受两方面的调节:一是呼吸道内外压力差的改变;二是神经调节。交感神经的作用,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管径增大。肾上腺素 2 受体阻断剂阻断了交感神经的作用,使支气管口径变小。迷走神经兴奋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管径也变小。当呼吸道周围压力下降时,跨壁压力增大,管径将扩大。13.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将导致(分数:2.00)A.肺难于扩张 B.肺弹性阻力减小C.肺顺应性增大D.肺泡内液体表面张力降低解析:解析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型上皮细胞合成,其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P)。其生理作用是:降
20、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增大肺顺应性;维持相通的、大小不同肺泡的稳定性,保持肺泡正常扩张状态,使得小的肺泡不萎陷,大的肺泡不过度膨胀;减少肺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14.关于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O 2 和 CO 2 都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 BO 2 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 CO 2 与 Hb 的结合反应快、可逆、需要酶的催化 DCO 2 主要是以 (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有两种,即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氧与 RBC 内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 2 )运输
21、O 2 ,占血液运输氧总量的 98.5%,这种结合是疏松可逆的,能迅速结合也能迅速解离,不需酶的催化,结合或解离主要取决于氧分压。二氧化碳的运输以化学结合的约占95%,化学结合的形成主要为碳酸氢盐(88%),也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7%)。15.关于 CO 2 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化学结合的 CO2 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B.与 Hb 的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反应需酶的催化,速度较慢C.从组织扩散进入血液的大部分 CO2,在学浆内与水反应生成 H2CO3D.血浆内含有较高浓度的碳酸酐酶解析:解析 二氧化碳物理溶解在血浆当中运输,约占二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西医 综合 生理学 1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