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docx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 江苏 卷 ) 语文 语文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 3 分) A.高 亢 引 吭 高歌 伉 俪 沆 瀣一气 B.稂 莠 锒 铛入狱 阆 苑 书声 琅 琅 C.孩 提 骇 人听闻 尸 骸 言简意 赅 D.馈 赠 功亏一 篑 匮 乏 振聋发 聩 解析: A 项 kng/ hng/kng/hng; B 项 lng/lng/lng/lng; C项 hi/hi/hi/gi D 项全读 ku。 答案: D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3 分) ( 1) 读者
2、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_。 ( 2) 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 3) 多年前, 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 _, 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解析: 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
3、;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通过比较, ( 1) 句 选择“买椟还珠” 更 为恰当。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异曲同工”针对的 对象 是 “异曲”,“殊途同归”针对的 对象 是采取不同方法、途径。如临深渊: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如履 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前者侧重谨慎,后者侧重戒心。 答案: B 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 15 个字。( 4 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
4、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 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 解析: 划线句是个比喻句,解答时,得根据 语意找出比喻句中的各个喻体及其分别 对应的本体,然后组合成句即可 。根据语意,整个语段是讲“环境”的,青年人抱怨“环境”,对于青年人而言,这个“环境”是不大好的。“长者”的话必是劝告、警示年青人的:“保护自己的脚”劝他“穿上一双鞋子”,是劝以前“赤脚”的年青人,由于“环境”不大好,得“穿上一双鞋子”,劝他对“己”有所改变,即要“改变自己”(本体);后者“给全世界铺上地毯”就是“改变世界”(本体)了。二者结合是言:改变自己比改变世界更容易。 答案: 改变自己比改
5、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4.有研究者对 200 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 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 分) 解析: 题干明确告知两个信息:一是此表统计的是 200 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二是作家渐至成熟。这样就把表格数据分成两块了:一块是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一块是发表代表作的年龄。而表格中发表处女作人数多( 203 人)的主要集中在 20 岁前至 30岁,发表代表作人数多( 176 人)的主要集中在 26 岁至 40岁,这说明作家 成熟的作 品 要比不成熟时晚上 10 年左右。 答案: 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
6、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二、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8 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 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 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
7、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 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 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 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 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或指向丰 。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 ,不知
8、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 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其父不愿其 然 然:这样 B.及 即尊位 及:等到 C.时台 制 ,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 诫 二弟 诫:警告 解析: “疾满百日当解禄”,请病假满一百天应当解除俸禄,这本是一项制度,所以“制”,应释为“制度、规定”。 答案: C 6.下列句子中
9、,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 ( ) ( 3 分 ) 在邺下名为清白 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 B. C. D. 解析: 第句李丰还未为官(白衣:平民百姓); 第句是言李丰在曹爽专政时的为官态度,并不是讲其“不贪财”。 答案 :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人)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 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 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 却
10、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 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 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解析: 根据第一段明帝问吴降人闻名中国的江东名士是谁,吴降人说是李安国,再加上明帝左右的人都 知道李丰就是李安国,说明李丰的名声不只是在魏国传播。 答案: A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 2) 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 3) 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 除了准确,
11、还须做到句顺。 答案: ( 1) 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 2) 李丰的儿子李韬因为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 3) 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三、古诗词鉴赏 ( 10 分 )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 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 ,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 1) 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 分) 解析: 这句从写作对象上看,应是写“山”,写“山”的静,因为有
12、一“静”字紧跟其后,而且还像“太古”一样“静” ,把此句翻译一遍即可明白其含 意 。 答案: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 2)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 分) 解析: 这两句明显写的是两方面的事,一句一事一心境:前句“门常掩”是因为“世味”,表明对“世味”的厌恶;后句“簟已便”是因为“时光”正值盛夏时 光,醉卧竹席,已是非常地适宜:给人的是一种闲适、恬淡之感。 答案 :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 3) 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 分) 解析: 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审题,
13、 从题目即知: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由此 答题思路 为: 哪些地方是“平淡”的,这“平淡”里蕴含着怎样的“激烈情感” 。 答案: “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 “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四、名句名篇默写 ( 8 分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 至人无已, _,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 2) 汨余若将不及兮, _。(屈原离骚) ( 3) 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 4) 醉不成欢惨将别, _。(白居易琵琶行) ( 5) 问君能有几多愁? _。(李煜虞美人) (
14、 6)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周敦颐爱莲说) ( 7) 箫鼓追随春社近, _。(陆游游山西村) ( 8) 祸兮福之所倚, _。(老子五十八章) 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词的默写,注意不要写 错 别字。 答案: ( 1) 神人无功 ( 2) 恐年岁之不吾与 ( 3) 无边落木萧萧下 ( 4) 别时茫茫江浸月 ( 5)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6) 濯清涟而不妖 ( 7) 衣冠简朴古风存 ( 8) 福兮祸之所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 14 题。 何容何许人也 老舍 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经济的压迫或别种原因
15、,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色。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这些人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 ,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平似的。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位代表。 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在他柔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 死,他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反之 ,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 怎样能
16、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么利益与必期的效果。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文章 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风趣。作什么他都出全力,为是对得起人,而成绩 未必好。可是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该!在他思索的时候,他是心细如发。他以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如其为人忽柔忽硬。他并不是疯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
17、使他“阔”不起来。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他用消极的安贫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展。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以他幽默。他 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 是的,他 不像别的朋友们那样有种种无法解决的,眼看着越缠越紧而翻不起身的事。以他来比较他们,似乎他还该算个幸运的。可是我拿他作这群朋友的代表。正因为他没有显然的困难,他的悲哀才是大家所必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如何设法摆脱。他的默默悲哀是时代与个人都微笑不语,看到底谁能再敷衍下去。 他要想敷衍呢,他便须和一切妥协:旧东西中的好的坏的,新东西中的好的坏的,一齐等着他给喊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江苏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