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文学理论分类真题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文学理论分类真题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文学理论分类真题1及答案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文学理论分类真题 1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8,分数:16.00)1.艾布拉姆斯(分数:2.00)_2.文学四要素(分数:2.00)_3.艺术交往(分数:2.00)_4.文学活动的基本构成(分数:2.00)_5.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分数:2.00)_6.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性(分数:2.00)_7.表现论(分数:2.00)_8.模仿论(分数:2.00)_二、B简答题/B(总题数:16,分数:48.00)9.略谈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分数:3.00)_10.简述文学的四要素及其对应的文学理论体系的五个方面。(分数:3.00)_
2、11.文学理论有哪些基本形态?(分数:3.00)_12.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总的理解是怎样的?(分数:3.00)_13.马克思对文学理解的基本观点。(分数:3.00)_14.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是如何提出来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分数:3.00)_15.简述文学活动及其构成。(分数:3.00)_16.文学活动在人类的生活活动中处于什么位置?(分数:3.00)_17.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分数:3.00)_18.人类生活活动与文学创作有什么样的关系?(分数:3.00)_19.关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中国古代有“感物说”,西方则有“模仿说”,请辨析
3、二者之间的异同。(分数:3.00)_20.关于文学的发生有哪些学说?试做说明与评价。(分数:3.00)_21.简论关于文学起源的“巫术说”。(分数:3.00)_22.游戏说。(分数:3.00)_23.何为巫术发生说?(分数:3.00)_24.试结合实例说明在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分数:3.00)_三、B论述题/B(总题数:7,分数:36.00)25.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分数:5.00)_26.略论文艺美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性质。(分数:5.00)_27.试论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分数:5.00)_28.请以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对
4、文学活动做一整体观照并加以简要描述,分析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的关系和变化特点。(分数:5.00)_29.文学是人学,通过举具体的文学现象分析这个观点。(分数:5.00)_30.比较游戏发生说与劳动说,论述你个人的文学起源观。(分数:6.00)_31.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旨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王实甫说:“别恨离愁,满肺腑难淘泻。除纸笔代喉舌,千种相思对谁说。”请结合具体文学现象,谈谈你对这两人观点的看法。(分数:5.00)_文学理论分类真题 1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8,分数:16.0
5、0)1.艾布拉姆斯(分数:2.00)_正确答案:(艾布拉姆斯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他在其经典著作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即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其中,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
6、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而作品,作为现实客观世界的“镜”与表现主观世界“灯”,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艾布拉姆斯从纵的历时方面对历史上和当今文学理论的范式给予了颇为恰当的归纳:模仿说,这不仅是现实主义文论所要追求的崇高审美理想,同时也是浪漫主义文论孜孜追求的目标;实用说,往往强调艺术的直接教益性功用,这在西方的实用主义批评者那里被推到了极致,后来又在注重读者作用的批评流派那里得到进一步弘扬;表现说,则是本书着重讨论的浪漫主义文论的基本特征
7、,也是传统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注重的方面;客观说,强调的是批评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这一点尤其体现在 20世纪的各种形式主义批评学派的实践中。可以说,艾布拉姆斯的这种宏观的总结是相当全面的。)解析:2.文学四要素(分数:2.00)_正确答案:(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这四个要素是: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他指出:“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点,几乎所有的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在大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别,使人一目了然。第一要素是作品。即艺术作品本身,由于作品是人为的产品,所以第二个共同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一般认为作品总得有
8、一个直接或间接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况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这第三个要素便可以认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常常用自然这个通用的词来表示,我们不妨换一个含义更广的中性词世界。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我们认为,文学活动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其中,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
9、,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而作品,作为现实客观世界的“镜”与表现主观世界“灯”,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解析:3.艺术交往(分数:2.00)_正确答案:(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这里以作品为中心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的交往关系。这样
10、,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基本观念的五个要点有着内在的联系,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从人类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哲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从美学的社会学的观点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解析:4.文学活动的基本构成(分数:2.00)_正确答案:(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即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我们认为,文学活动作为一种
11、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其中,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而作品,作为现实客观世界的“镜”与表现主观世界“灯”,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
12、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解析:5.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分数:2.00)_正确答案:(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这就是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人与自然的交换过程中,人以自身的本质力量作用于自然,使自然不仅脱离不适宜于人生活的原始的粗糙状态,而且在这种被改造的自然中展现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力量;而自然又提供了一个场所,使人得到锻炼,进一步充实了自身的本质力量。)解析:6.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论述的重要问题。从根
13、本上说,文学生产随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要受其他意识形态生产的影响,并且又可以对物质生产等领域产生反作用。但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甚至也不是直接关联的,其相互影响往往有着中介环节,所以在发展上可以不同步,这就是所谓的“不平衡关系”。它的具体表现有两种典型状况:一是某种艺术类型在后来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反而衰落了,如古希腊时高度繁荣的神话、史诗,成为后代不可企及的范本;二是落后的地区,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可能超越经济发达的地区,如 19世纪的俄国文学比英、法文学并不逊色,而俄国是欧洲的经济落后地区。)解析:7.表现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表现论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14、,艺术的真正本质是表现主体内在的情感,强调主体情感在艺术中的绝对价值。表现论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而其理论依据是康德所论证的“审美不同于求知、艺术不同于科学”,它不是属于认识的而是属于情感的领域。)解析:8.模仿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模仿说”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最古老的艺术学说,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或者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在浪漫主义兴起之前一直占主导地位。“模仿”一词源自古希腊语 mimesis,自亚里士多德始成为了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核心用语。一个文学作品被理解为对外在现实或者任何被描述为mimesis的方面的再现。然而,亚里士多德关于“模仿”的定义却融合了如下两重
15、含义:其一,文学作品是现存现实的呈现;其二,作品本身就是一实体,并非仅仅是对事物的反应。前一种意义的模仿说竟主宰了西方近两千年。)解析:二、B简答题/B(总题数:16,分数:48.00)9.略谈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分数:3.00)_正确答案:(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是: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我们认为,文学活动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其中,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
16、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而作品,作为现实客观世界的“镜”与表现主观世界“灯”,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作品对于读者的影响显而易见,文学作品将社会生活予以集中的反映,读者阅读作品时随作品中的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情节的跌宕起伏,场景的转换变迁而或喜或悲,或昂扬愤
17、激,或开怀欢笑,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之所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还可能获得知识的丰富、人生的启迪、哲理的感悟等等收获,这同样也是文学价值的体现。但读者对于作品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读者的阅读是文学创作的目的所在,读者的接受是整个文学活动的完成。尤为重要的是,读者对于作品的阅读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吸收、还原过程,而是一个包含着极富创造性的过程。也正由于读者创造性的介入,同一文本在不同的读者那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意义,正是由于读者的参与,文学形象才得以摆脱在言语中的潜在状态,获得丰满鲜活的类似视觉的感受,文学文本所有的包括可能性的内蕴才得以实现,文学活动的全部功能与价值才得以最终地昭现。读者与世界相互联系。通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文学理论 分类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