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及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分数:2.00)_2.外貌好的人往往其他方面也被人作较高的评价,这种现象属于( )【西南大学 2014】(分数:2.00)A.刻板印象B.近因效应C.第一印象D.光环效应3.第一印象形成中最重要的维度是( )【西南大学 2014】(分数:2.00)A.力量B.活动向度C.好恶评价D.智慧4.“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一种( )【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A.刻板印象B.
2、性别印象C.首因效应D.光环效应5.追星族对歌星的崇拜属于社会认知中的( )【西南大学 2014】(分数:2.00)A.晕轮效应B.积极性偏差C.证实偏差D.刻板印象6.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及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认知模型称为( )【江西师范大学2011】(分数:2.00)A.刻板印象B.图式C.偏见D.错觉7.下列不属于侵犯概念三要素的是( )【江西师范大学 2017】(分数:2.00)A.伤害行为B.伤害意图C.伤害评价D.社会评价8.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和个体侵犯行为之间的关系是( )【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A.零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不确定
3、9.其他人在场降低了人们助人为乐行为的可能性,这被称为( )【西南大学 2014】(分数:2.00)A.旁观者效应B.责任分散C.从众效应D.社会干扰效应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9,分数:18.00)10.社会化【首都师范大学 2012;南开大学 2012】(分数:2.00)_11.交互社会化【湖南师范大学 2016】(分数:2.00)_12.去个性化【山东师范大学 2013】(分数:2.00)_13.认知失调【华中师范大学 2015】(分数:2.00)_14.印象管理【华中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_15.旁观者效应【华南师范大学 2014;南开大学 2013】(分数:2.00)
4、_16.人际沟通【苏州大学 2016】(分数:2.00)_17.亲社会行为【苏州大学 2014】(分数:2.00)_18.亲社会的侵犯行为【吉林大学 2013】(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9.什么是社会懈怠?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在组织中如何减少这种影响?【北京大学 2013】(分数:2.00)_20.什么叫从众,其原因是什么?【北师范大学 2015;北京大学 2014;华中师范大学 2015;天津师范大学2014;上海师范大学 2014、2016;东北师范大学 2011;曲阜师范大学 2011;江西师范大学 2017】(分数:2.00)_21.请举例说明费斯
5、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北京大学加 14;山东师范大学 2011】(分数:2.00)_22.简述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南开大学 2016】(分数:2.00)_23.请简述社会关系中偏见的概念及其特征。【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_24.简述偏见的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2016】(分数:2.00)_25.解释刻板印象威胁,并举例说明。【北京大学 2016】(分数:2.00)_26.简述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北京师范大学 2016;华南师范大学 2015;东北师范大学 2012;山东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_27.简述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原因。【华南师范大学 2013】(
6、分数:2.00)_28.简述人际交往的原则。【华南师范大学 2015;西南大学 2014】(分数:2.00)_29.简述“爱情三角理论”。【吉林大学 2013】(分数:2.00)_30.简要回答沟通的结构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南京师范大学 2015】(分数:2.00)_31.简述引起人际冲突的因素。【湖南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_32.论述人际冲突的成因和解决方式。【北京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7,分数:14.00)33.何谓态度?评述态度形成的主要理论。【华南师范大学 2013】(分数:2.00)_34.介绍态度改变的说服理论。【华南师范大学
7、 2014】(分数:2.00)_35.屠杀犹太人的战犯在受审过程中,一再强调自己是一个不喝酒,不抽烟,不玩弄女人的好男人,自己的所有行为都是照指令行事。在对屠杀犹太人的所有事件中,所有协议都是由他签署实施的。 (1)结合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该战犯的行为。 (2)为防止这类灾难的发生,请给出你的建议和策略。【苏州大学2016】(分数:2.00)_36.论述:影响说服的因素有哪些?【浙江师范大学 2012】(分数:2.00)_37.“双 11”即指每年的 11月 11日,由于日期特殊,又被称为光棍节。从 2009年开始,以淘宝为代表的大型电子商务网站一般会利用这一天来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
8、回顾历年“双 11”,其成交额都呈现几何级数增长。2014 年 11月 12日零点,阿里巴巴报告厅巨型电子屏幕将成交总额锁定在57112 亿元,新的网上零售交易记录诞生,总共有 217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今年的“双 11”活动。请基于心理学相关理论,对以上现象进行分析。【四川大学 2015】(分数:2.00)_38.简述助人行为理论,结合实例说明助人的影响因素。【华南师范大学 2016;南京师范大学 2016】(分数:2.00)_39.论述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南京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_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
9、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分数:2.00)_解析:2.外貌好的人往往其他方面也被人作较高的评价,这种现象属于( )【西南大学 2014】(分数:2.00)A.刻板印象B.近因效应C.第一印象D.光环效应 解析:解析:刻板印象也称类属性思维,是指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以及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的认知模式。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
10、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3.第一印象形成中最重要的维度是( )【西南大学 2014】(分数:2.00)A.力量B.活动向度C.好恶评价 D.智慧解析:解析:好恶评价是第一印象形成中最重要的维度。人们根据三个基本的维度进行评估,即评价、力度、活动向度。其中,评价维度在印象形成中最为重要。人们往往根据社会的和智慧的品质去评价他人。4.“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一种( )【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A.刻板印象B.性别印象C.首因效应D.光环效应 解析:解析: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
11、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最初获得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称为刻板印象。5.追星族对歌星的崇拜属于社会认知中的( )【西南大学 2014】(分数:2.00)A.晕轮效应 B.积极性偏差C.证实偏差D.刻板印象解析:解析: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更多地对他人作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即评价他人时总有一种特别宽大的倾向,这就是积极性偏差,也称“宽大效应”。证实偏差是指当人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念时,在收集信息
12、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刻板印象也称类属性思维,是指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以及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的认知模式。6.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及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认知模型称为( )【江西师范大学2011】(分数:2.00)A.刻板印象 B.图式C.偏见D.错觉解析:解析:刻板印象也称类属性思维,是指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以及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的认知模式。图式是通过认知经验发展起来的关于特定事物或概念的认知结构。偏见是指人们不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建立的对特定的人或事物的情感色彩明显的倾向性态度。7.下列不属于侵犯概念三要素的
13、是( )【江西师范大学 2017】(分数:2.00)A.伤害行为B.伤害意图C.伤害评价 D.社会评价解析:解析:侵犯是指任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侵犯的三要素包括:伤害行为、伤害意图和社会评价。8.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和个体侵犯行为之间的关系是( )【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A.零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 D.不确定解析:解析:心理学家认为,去个性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的意识,降低了对社会评价的关注,通常的内疚、羞愧、恐惧等行为控制力量也都被削弱,从而使人表现出社会不允许的行为,使人的侵犯行为增加。9.其他人在场降低了人们助人为乐行为的可能性
14、,这被称为( )【西南大学 2014】(分数:2.00)A.旁观者效应 B.责任分散C.从众效应D.社会干扰效应解析:解析:旁观者效应指在紧急情况下,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在紧急事件中,由于有他人在场对救助行为产生了抑制作用。责任分散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从众效应,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社会干扰,又称
15、社会促退,指个人在完成某种活动的过程中,因为他人在场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降低绩效的现象。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9,分数:18.00)10.社会化【首都师范大学 2012;南开大学 2012】(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会其所在社会群体的信仰和价值观的过程,也是个体学会调整其行为以满足其他社会群体成员的期望的过程,也是反作用于社会的过程。)解析:11.交互社会化【湖南师范大学 2016】(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交互社会化指的是社会化中的逆向社会化,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长辈向晚辈传授文化传统和社会经验。)解析:1
16、2.去个性化【山东师范大学 2013】(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去个体化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标准相违背的行为的自我认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去做的反社会行为,是个体的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的直接结果。)解析:13.认知失调【华中师范大学 2015】(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这个词语,用来表示:当个体的态度之间或态度和行为之间不一致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解析:14.印象管理【华中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印象管理指的是目标导向的有意识的或者无意识的过程。人们试图通过在社会互动中管制或
17、者控制信息来影响其他人对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个物的看法。)解析:15.旁观者效应【华南师范大学 2014;南开大学 2013】(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旁观者效应是指随着旁观者人数的增多,利他行为有减少的趋势,或者说,他人在场对个体的利他行为所产生的抑制作用。一般我们认为,在需要提供帮助的场合,在场的他人越多,个体采取行动的可能性越大,“人多胆壮”“人多保险”。但旁观者效应告诉我们,事实也有可能正好相反。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原因有四个,分别是:责任扩散、情景错觉、评价恐惧和角色期望。)解析:16.人际沟通【苏州大学 2016】(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人际沟通就是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应用 心理 硕士 心理学 专业 综合 社会心理学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